1.2 产品设计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的设计活动由来已久。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可以将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产品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和现代工业设计阶段。
1.2.1 产品设计的萌芽阶段
设计的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
设计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远祖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极为残酷,人们不但遭受洪水、严寒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常常遭到野兽的袭击。因此,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全而开始的。产品的质量决定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因而,这一时期的产品设计往往是成功的。如果设计失误,后果将是致命的。因此,这些失误会马上得到纠正。经过无数次反复修改,早期人类的设计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类的设计也就此发展起来。
图1.7 世界上最早的石器
图1.8 新石器时代的石质矛头
世界上最早的石器(图1.7)是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发现的,距今有300万~50万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受到当时技术以及材料的限制,这类工具通常比较粗糙。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把经过选择的石头打制成石斧、石刀、石铲、石凿等各种工具,并加以磨光,使其工整锋利,还要钻孔用以装柄或穿绳,以提高实用价值。例如,用作武器的石器的基本形状大致相同,但有不同的尺寸系列。小的是箭头,较大的则被用作矛头,这些武器都是根据猎物的不同种类而设计的。图1.8是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石质矛头,这些设计已经体现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而且做工也精细、美观了很多。将实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原始先民已能有意识地、有控制地寻找、塑造一定的形体,使之适应于某种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这些形体作为有意识的物化形态,体现了功能性与形式感的统一。
1.2.2 手工艺设计阶段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前,是设计的手工艺阶段。
受到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设计的产品大都是功能简单的生活用品,如陶器、瓷器、家具等,主要依靠手工劳动,一般是以个人或封闭式的小作坊为生产单位,设计者和生产者往往都是同一人。由于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设计者与消费者之间彼此了解,使设计者有一种对产品使用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因此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在数千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手工艺设计文明,各地区、各民族都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设计传统。在设计的各个领域,如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家具等方面都留下了无数的杰作,这些丰富的设计文化正是我们今天工业设计发展的重要源泉。
1.2.2.1 中国的手工艺设计
1.陶器
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材料特性,也标志着人类手工艺设计阶段的开端。它是人类第一次运用和改变物质的性质而生产的生活工具,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也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作为一种古代常用的生活用品,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简单粗糙的成品。其制作方法一般包括手捏法、盘筑法、轮制法。其中,最为熟悉的轮制法在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其结构简单,转动很慢。
图1.9 仰韶文化彩陶
图1.10 龙山文化黑陶
图1.11 三牲纽双耳三足鼎灰陶
这一时期的陶器类型包括:彩陶(图1.9)、黑陶(图1.10)、泥质灰陶(图1.11)和几何印纹陶(图1.12)。其器皿风格粗犷,一般为灰、白、红和黑色。陶器表面加工也有多种方法:有用平滑的石头在陶坯上压膜使之光滑的压模法;有施加陶衣,进而加以绘制的彩绘法;有用特质工具在陶坯上压出绳纹或条纹的压印法;还有增加美观的堆贴和刻划等多种加工方式。由于人类生活和劳动的需要,产品的功能作为设计的基本要素在产品设计中起到了决定作用。通常所见的陶器器型有:盆、瓶、罐、瓮、鼎等。根据功能的不同,器型也有多种变化,一般是为了适应生活实用而设计的。鬲(图1.13)是陶器中最常见的煮食器皿,因为自然界并无三脚兽,其形象并非模拟或写实,而是源于生活实用。它的三只肥大而中空的款足是由早期陶鼎的三足演化而来的,这样在火上使用时可扩大受热面积,缩短了烧煮时间。同时三条款足也起着灶的作用,形成稳定的支撑,使用方便。
图1.12 汉代灰印纹陶
图1.13 陶器鬲
除了基本功能之外,陶器设计还赋予了器物精神功能。纹饰,就是最典型的精神象征。在多数场合下,纹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表现,而是作为民族图腾或者其他崇拜符号而存在,具有象征意义,是一定人群或事物的特殊标志。因此,陶器的装饰艺术水平很高,既实用又美观。装饰图案多采用几何纹,如图1.14中的水涡纹,以及渔网、树叶等图案的延续和变化,还有大量的鱼纹(图1.15)、蛙纹(图1.16)、植物果实、花朵的描绘。在器型完成的基础上,图案的千变万化也充分体现了原始人类对生活的热情和非凡的艺术才华,在功能、造型和装饰三方面达到了完美统一。
图1.14 汲水水涡纹双耳彩陶
图1.15 变形鱼纹彩陶盆
图1.16 蛙纹彩陶
2.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中国古代的青铜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手工艺产品的技术和文化。青铜在我国商代得以广泛应用,汉代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主要有熔铸法、失蜡法。熔铸法制作青铜器首先要制范,有了规范,人们便可以铸造出形式和尺寸完全一样的规范化产品,如兵器、铸币等。熔铸法的发明,使人们可以随意制造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铜器,并体现出青铜材料的特点。到了战国时期,失蜡法出现。失蜡法是用蜡制成器形,然后用泥填充和加固,待干后再倒入铜液,蜡受热后熔成液体流出,原来有蜡处即形成铸造物。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花纹精细,表面光滑,精度很高,这是我国古代金属铸造工艺的一项伟大发明,并至今仍为精密铸造法的一种方式。
青铜器根据用途的不同一般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以及生活日用器皿。早期青铜器器型大多体壁较薄,多为平底,足做成锥柱状,以后又逐渐演变。商、周时代的铜器多为礼器。器型多为鼎、鬲、甗、簋、簠、盨、敦、豆,花纹繁密而厚重,多用细密的花纹为底,衬托高浮雕的主要纹饰。最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雷纹、饕餮纹(图1.17)、蝉纹、圆圈纹等。这些精巧的雕饰,给人以富丽庄严的印象。到了汉代,青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面发展,例如铜镜(图1.18)、铜灯等,尤其是铜灯制作达到鼎盛。
图1.17 青铜器饕餮纹
图1.18 汉代铜镜
其中,金工虹管灯的设计水平极高,该灯的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使之溶于水中,以防止室内空气污染,汉代的长信宫灯、彩绘雁鱼灯就是这类设计的典型代表。长信宫灯(图1.19)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cm,重15.85kg。该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优美实用。
图1.19 汉代长信宫灯
图1.20 彩绘雁鱼灯
彩绘雁鱼灯(图1.20)由衔鱼的雁首、雁身、两片灯罩及带曲鋬的灯盘四部分组成,可拆卸。雁身为两范合铸,两腿分铸后焊接。两灯罩可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御来风。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溶入水中,可减少油烟污染。构思精巧别致,可做灯也可室内陈设,是汉代灯具中的杰作,体现了卓越的设计构思。
3.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被称为漆器。表面被涂过漆的胎体经过反复多次的髹涂后,不仅坚固耐用,多样的装饰也使器物色泽华丽。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就认识到漆的性能并用来制作器具,汉代的漆器技艺达到了顶峰。
汉代,漆器生产已经有了专门的机构管理和明确的细致分工,体现了多样化的统一设计理念。例如,很多食器、酒器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积等都是成套设计,图案也在变化中有着统一的规律,极富装饰性。此外,漆器的包装设计也颇具匠心,如多子盒,也称多件盒,往往有九子、十一子,即在一个大圆盒中,容纳不同形状的小盒,既节省空间又美观协调。图1.21是我国长沙出土的双层九子漆奁(奁,是盛梳妆用品的容器)。漆奁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有凹槽九个,分别放置圆形、椭圆形、马蹄形和矩形小盒九个,小盒内分别盛放梳妆用具和胭脂一类的化妆品,不仅形状多变,在整体设计中也考虑到了一致性,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漆器的制作工艺复杂、精细,成品光彩照人,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如中国传统漆器的品种——螺钿,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点、线、面结合,以精细的工艺贴于漆器底上,或以金银丝、片、屑作装饰,灿若红霞,精致纤巧(图1.22)。
图1.21 双层九子漆奁
图1.22 螺钿九瓣盒
4.瓷器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中国是瓷的故乡,瓷器的设计与制造工艺世界闻名,英文“china”(瓷器)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瓷器的发展史。我国一般把“陶”和“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黏土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制温度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称之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制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黏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制作瓷器的完整流程,一般要经过练泥土、制坯、上釉、釉下彩、釉上彩几道工序。宋代时期,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其器型丰富多变,如鼎、罐、壶(图1.23和图1.24)、瓶(图1.25和图1.26)杯、碗(图1.27)、尊等;瓷器制作在胎质、釉料和技术等方面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宋瓷在制作过程上有了明确的分工,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图1.23 清代斗彩蟠桃提梁壶
图1.24 六口瓷壶
图1.25 宋代青釉梅瓶
图1.26 宋代玉壶春瓶
图1.27 古瓷碗
此外,我国瓷器在设计上的另一特点是印花工艺。这种工艺是用刻有花纹的陶模,在瓷坯未干时印出花纹,一般多用模压阳文,可以批量生产图案完全一致的产品,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到了明代,青花瓷成了瓷器的主流,尤以江西景德镇宣德青花瓷最为出色。如图1.28、图1.29所示,宣德青花瓷胎洁白细腻,青花颜料采用南洋输入的“苏泥勃青”,色调深沉雅静,浓厚处与釉汁渗合成斑点,产生深浅变化的自然美,经久不坏。其图案多以龙纹(图1.28)、花卉纹(图1.29)、卷草纹,或以“龙凤呈祥”“岁寒三友”“年年有鱼”“松鹤延年”“寿比南山”等吉祥图案为主。清朝时期的彩瓷得到了发展,从烧制工艺来看,除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之外,粉彩、珐琅(图1.30)、青花五彩和斗彩等种类也多,集历代烧瓷之大成,其创造性的发展,达到了中国瓷器烧制的历史高峰。
图1.28 青花龙纹扁壶
图1.29 青花缠枝花卉罐
图1.30 清代珐琅彩缠枝花卉双子罐
5.家具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通常指在生活、工作或社会实践中供人们坐、卧或支撑与储存物品的一类器具。几千年来,中国家具设计通过祖先们的劳动创造,逐步形成了一段段各具风格特色的独特形式。对历代家具的研究,会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等。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古人是席地而坐(图1.31)。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图1.32)、几(图1.33)、案、盒(图1.34、图1.35)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汉、魏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直到汉代,胡床进入中原地带,到南北朝时期,高型坐具陆续出现,垂足而坐开始流行。憩居形式到了唐代仍然是两种形式并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不少人所使用,但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惯。真正开始垂足高坐从宋代开始,各种配合高坐的家具也应运而生。元、明、清各代,对家具的生产、设计要求精益求精,尤其是明清两代,成为传统家具的全盛时期。明代家具设计是自汉唐以来,我国家具史上的一个兴盛时期。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可以从造型、结构、装饰以及材料上进行分析。
图1.31 汉代独坐榻
图1.32 战国时期的彩绘木雕小座屏
图1.33 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木几
图1.34 战国时期的彩绘猪形盒
图1.35 战国时期的彩绘鸳鸯盒
首先,明代家具的造型有着严格的比例关系。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明代家具的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图1.36)、桌子(图1.37)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靠背、搭脑之间,它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与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其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其次,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代家具传统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
图1.36 明代椅
图1.37 明代桌
图1.38 明代椅及雕花工艺
第三,明代家具装饰手法丰富多彩,雕、镂、嵌等手法均有所用。装饰用材也很广泛,有珐琅、螺钿、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图1.38)背板上,做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整体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
第四,明代家具的木材纹理通常不做过多装饰,自然优美。明代家具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材质之美,多数用黄花梨、紫檀等这些高级硬木,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和独特风格。这是明代家具的又一特点。
1.2.2.2 国外的手工艺设计
1.古代埃及的设计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手工业时代最发达的文明地区。从产品设计文化的角度来讲,古埃及的金属工艺、饰品、家具等共同凸显着其独具风貌的文化形态。
黄金珠宝艺术品就蕴含着古埃及人的美学观念、思维特征、民族心理、宗教寓意等文化内涵,闪耀着埃及文明的璀璨光芒。早在王朝时代开始前的金石并用时期,古埃及人便掌握了冶煤油金属的技术,各种铜制的工具和武器相继问世。此时的铜器看上去造型简单,质地较为粗糙,但其比例协调,功能合理,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同样,远在原始社会末期,古埃及人已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用黄金,王朝建立后凭借着武力,大量的黄金从邻邦不断输入,古埃及的黄金工艺得到迅速的发展。现在熟知的黄金加工方法,如熔铸、捶打、雕刻、着色、镶接、制金箔、金线、金丝等工艺,古埃及人都已掌握。黄金扇形饰板(图1.39)、黄金短剑与鞘(图140)都显示了古埃及精湛的黄金制造工艺。古埃及的金属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基本保持了以往的古朴、浑厚的风格特征,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早期王国结束。虽然在此期间也出现过不少精美的铜器,但大多数都未能保存下来。古埃及金字塔中的装饰品——金冠神鹰(图141)可算是古王国时期金属工艺作品的优秀代表。其别致的造型和新颖的装饰手法,显示了工匠独特的创意和制作。
图1.39 黄金扇形饰板
图1.40 黄金短剑与鞘
图1.41 金冠神鹰
古埃及的饰品设计格外引人瞩目。古埃及人热爱生活,喜欢打扮。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人人都喜欢佩戴首饰,甚至在绘画中给动物也戴上首饰。制作首饰的材料有金、银、宝石、玉石、铜、贝壳等。不同的颜色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如黄金为太阳的颜色,具有带来生命的特性;白银是月亮的象征,主要制作神明的骨骼;绿松石或孔雀石是尼罗河的颜色,它“赋予”万物以生命;东部沙漠中出产的碧玉和红玉髓,分别象征着植物和鲜血,都含有生命的色彩。用这些材料加工成的首饰包括:护身符、头带、耳坠、耳环、戒指、胸饰(图142)等。在各种首饰中,最精美的是那些玉镶嵌、锤炼加工成的首饰,将黄金与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宝石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件件色彩斑斓的贵重首饰。
图1.42 古埃及项链胸饰
古埃及的家具结构已出现复杂的榫接、辅以皮带条绷制技术和兽皮蒙面技术,表面装饰中最常见的是雕刻和镶嵌(图1.43)。雕刻的形象除了狮首和兽足之外,还有太阳神、鹰神、河马神的形象,这反映出古埃及社会的多神崇拜和人神同形的社会意识。古埃及的家具种类很多,床、椅、柜、桌、凳样样俱全,给后世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千年以来家具设计的基本形式都未能完全超越古埃及设计师的想象力。无论是从数量上或质量上,古埃及家具都可称为古代家具设计最优秀的楷模,并为后人研究古埃及艺术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2.古希腊、古罗马的设计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古希腊时期留存下来的手工制品主要是陶器和家具设计品。陶器是古希腊人的生活必需品,独具实用和审美意义,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红绘风格”。“东方风格”(图1.44)主要以动植物装饰纹样为主,增加装饰意味,将动植物造型加以图案化,有时候也直接采用东方纹样;“黑绘风格”(图145)指在红色或黄褐色的泥胎上,用特殊的黑漆描绘人物和装饰纹样的陶器装饰风格;“红绘风格”(图146)即陶器上所画的人物、动物等图案皆用红色,底色为黑色,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线条刻画人物的表情、动态,充分发挥了线条的表现力。
图1.43 图坦卡蒙法老王王座
图1.44 “东方风格”陶器
图1.45 “黑绘风格”陶器
图1.46 “红绘风格”陶器
古希腊家具的种类主要有椅、桌、凳、床、塌等。古希腊家具造型摒弃了亚述文化的繁琐和凝重,设计轻盈而简洁,以建筑柱式造型为主,曲线构成椅腿和椅背,并装饰忍冬草、月桂、葡萄等纹样,用象牙、玳瑁、金银做镶嵌。此外,古希腊家具最杰出的代表是一种称为克里斯姆斯的靠椅(图1.47),它的设计放弃了古埃及人四足一致的做法,而改变成四足均向外或均向内的样式。
图1.47 古希腊克里斯姆斯靠椅
古罗马的设计继承了古希腊设计的成就,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手工艺技术日趋成熟,青铜家具大量涌现。从形式上来看,它们基本上没有脱离古希腊家具的影响,尤其是三脚的鼎(图1.48)和还保持着明显的希腊风格,但在装饰纹样上却显出了一种潜在的威严之感。因为古罗马人喜欢壮丽的场面,巨大的角斗场和万神庙就是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这种文化也融入到家具设计中,呈现一种隆重的力量感。从工艺上来看,古罗马的家具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使人惊叹的地步,许多家具的弯腿部分的背面都被铸成空心的,这不但减轻了家具的重量,而且强度也较高。随着青铜翻模技术的完善,设计师开始用翻模方法大量生产优质仿金属陶器,并出现了专门人员。由于每件陶器都是翻模制成,而不是在转盘上拉制成型的,因此保证了产品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这为工业时代的来临奠定了基础。
图1.48 古罗马三脚青铜鼎
3.欧洲中世纪的设计
直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芽之前,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
哥特式风格对于手工艺制品,特别是家具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哥特式又称高直式,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圆拱,宽大的窗子上饰有彩色玻璃宗教画。沙特尔大教堂(图1.49)就是哥特建筑的典型代表。哥特式家具着意追求哥特式建筑的神秘效果。最常见的手法是在家具上饰以尖拱和高尖塔的形象,并着意强调垂直向上的线条。如图1.50所示,哥特式椅子设计就广泛地运用簇柱、浮雕等层次丰富的装饰。
图1.49 沙特尔大教堂
图1.50 哥特式家具
4.文艺复兴后的设计
文艺复兴后的设计风格主要有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
“巴洛克”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巴洛克式设计风格开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这种风格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巴洛克式家具的最主要特征是用扭曲的腿部来代替方木或旋木的腿。这种形式打破了历史上家具的稳定感,使人产生家具各部分都处于运动之中的错觉。后来的巴洛克式家具上出现了宏大的涡形装饰,比扭曲状的柱腿更富有装饰效果,在动态中呈现出一种热情奔放的激情。但是,巴洛克式的浮华和非理性的特点一直受到非议。如图1.51所示为巴洛克风格烛台设计。
图1.51 巴洛克风格的烛台
“洛可可”的原意是“岩石和贝壳”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如图1.52所示,家具设计中粗大扭曲的腿部不见了,代之以纤细弯曲的尖腿。洛可可式家具多用平面的贝壳镶嵌和沥粉镀金,这些手法完全是从中国学来的。这一时期家具的油漆成为重要的工艺手法,一种是中国式的黑漆上面有镀金纹样,另一种是纯白或浅色底上有镀金纹样,两者同样都显得华贵、高雅。
图1.52 洛可可式家具
1.2.3 现代工业设计阶段
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一直与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与新材料的发现、新工艺的采用相互依存,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及人们审美爱好的直接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产品设计渐渐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工业革命以来,在机器大工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世界各地的产品设计发展也日趋成熟和完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以及世界各国的当代设计等多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1.2.3.1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这场运动强调手工艺生产,反对机械化生产;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风格良好;主张设计诚实,反对风格上华而不实;提倡自然主义和东方风格。工艺美术运动对于设计改革的贡献是重要的,它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另外,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这场设计运动在家具、室内制品等行业中皆有重要的成就。
这一时期家具设计的代表人物是威廉·莫里斯,他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世界知名的家具、壁纸花样和布料花纹的设计者兼画家。他反复强调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即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为千千万万的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设计工作必须是集体的活动,而不是个体劳动。其代表作是他为自己的新婚住宅设计的“红屋”装修。屋内的家庭生活用品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设计并制作完成。他将程式化的自然图案、手工艺制作、中世纪的道德与社会观念和视觉上的简洁融合在了一起。对于形式、或者说装饰与功能的关系,依莫里斯看来,装饰应强调形式和功能,而不是去掩盖它们。之后,莫里斯建立了自己的商行,并自行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图1.53)。家具设计的另一位典型代表人物是查尔斯·沃赛,他的设计风格比较简单朴实,易于批量化生产,更接近工艺美术运动服务大众的精神实质。沃赛的家具设计多选用英国橡木,这也是工艺美术运动时期材料的典型代表。作品造型简练、结实大方并略带哥特式意味(图1.54)。
图1.53 “苏塞克斯”椅(莫里斯商行生产)
图1.54 橡木椅(沃赛于1898年设计)
工艺美术运动的室内制品设计很引人注目,它不仅是设计师们表达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其设计更少无用的虚饰、更加富于现代感,具有浓厚的哥特风格特点,造型比较粗重。以阿什比为代表的金属器皿的设计尤为出色。他的金属器皿设计作品一般用榔头锻打成形,并饰以宝石,能反映出手工艺金属制品的共同特点。在他的设计中,采用了各种纤细、起伏的线条,被认为是新艺术的先声(图1.55)。此外,德莱赛作为设计师在室内制品中的成果也颇为辉煌。他设计了一套镶有银边的玻璃水具(图1.56),造型优美简约。他的设计作品不追求繁杂的细节,把设计的重点放在产品的造型上,而不是放在精细的表面装饰上(图1.57),一般易于生产。
图1.55 银质水具(阿什比设计)
图1.56 镶银玻璃水具(德莱赛设计)
图1.57 水罐
1.2.3.2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的继续深化和发展,是流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种建筑、美术及实用艺术的风格。它标志着是由古典传统走向现代运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转折与过渡,其影响十分深远。新艺术运动推崇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设计,推崇精工制作的手工艺,要求设计、制作出的产品美观实用,他们的设计理念是“回归自然”,以植物、花卉和昆虫等自然事物作为装饰图案的素材,但又不完全写实,多以象征有机形态的抽象曲线作为装饰纹样,呈现出曲线错综复杂、富于动感韵律、细腻而优雅的审美情趣,对家具、室内装潢、日用品等进行全面设计,力求创造一种新的时代风格。
1.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图1.58 咖啡几(吉玛德设计)
图1.59 蝴蝶床(盖勒设计)
图1.60 玻璃花瓶(盖勒设计)
图1.61 新艺术风格家具(盖勒设计)
在法国,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作有吉玛德设计的咖啡几(图1.58)和盖勒的蝴蝶床(图1.59)、玻璃花瓶(图1.60)及其他新艺术风格家具(图1.61)设计。吉玛德设计的产品通常源于自然形式,用抽象的线条勾勒出自然的内在特征。他的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说:“自然的巨著是我们灵感的源泉,而我们要在这部巨著中寻找出根本原则,限定它的内容,并按照人们的需求精心的运用它。”此外,设计师盖勒也提出:“自然应是设计师灵感之源”,并提出家具设计的主题应与产品的功能一致。他将这种设计理念应用到了玻璃花瓶的设计中,在床、花瓶等产品的表面装饰花卉或昆虫图案,使得产品更具生命活力。
2.德国的新艺术运动
图1.62 餐具(雷迈斯克米德设计)
在德国,被称为“青年风格”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中,蜿蜒的曲线因素第一次受到节制,并逐步转变成几何形式的构图。雷迈斯克米德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于1900年设计的餐具(图1.62)标志着一种对于传统的突破,一种对于产品的设计与使用方式的重新思考,迄今为止仍然不失优异的设计品质。著名的设计师贝伦斯也是“青年风格”的代表人物,他早期的平面设计受日本水印木刻的影响,多用荷花、蝴蝶等象征美的自然形象,但后来逐渐趋于抽象的几何形式。“青年风格”的发展标志着德国的新艺术开始走向理性,它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奥地利的新艺术运动
在奥地利,新艺术运动则产生了著名的“维也纳分离派”。该流派的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的自由”。在设计方面,其重视功能的思想、几何形式与有机形式相结合的造型和装饰设计,表现出与欧美各国的新艺术运动相一致的时代特征而又独具特色。但其反对新艺术运动对花形图案的过度使用,更强调运用几何形状,特别是正方形和矩形。霍夫曼是维也纳分离派的核心人物。他与莫瑟一道创立了维也纳生产同盟,设计了大量的家具、金属制品和装饰品。这些产品设计的形式都十分简洁,参用精炼的几何形式,与传统的装饰趣味相距甚远。1909年设计的镀银咖啡具(图1.63)虽是手工制作,但其造型和处理都模仿机器制品,预示着机器美学的到来。他们声称:“功能是我们的指导原则,实用则是我们的首要条件,在需要时我们可以进行装饰,但不能不惜代价地追求它。”维也纳生产同盟的金属器皿颇有名气,1905年霍夫曼设计的银质花篮(图1.64)参用完整的水平、垂直线,以网格的形式诠释了产品设计的几何美。
图1.63 镀银咖啡具(霍夫曼设计)
图1.64 银质花篮(霍夫曼设计)
4.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作为一直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反叛,对工业化的否定探索,不但在欧洲大陆广泛流传,在英国也有所发展。马金托什是世纪之交英国最重要的产品设计师和建筑师。他的设计风格主张直线、简单的几何造型,主张黑白色等中性色计划。他的探索为机械化、批量化、工业化的形式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品有“高背椅子”。如图1.65所示,这款椅子完全是黑色的高背造型,造型非常夸张,简短的圆柱椅腿,与高高的椅子靠背形成对比。此外,在马金托什的设计中玫瑰花图案随处可见,设计师的用心可见于每一处细节及装饰图案中。
图1.65 高背椅子(马金托什设计)
1.2.3.3 装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设计革新运动,涉及到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装饰艺术运动的造型语言趋向于几何扇形、放射线条、闪电形、金字塔形等,色彩多用金属色、鲜红、鲜蓝、鲜黄、橘红等纯度高的颜色,增强视觉冲击力。这场运动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而言,装饰艺术运动中首饰、家具和陶瓷设计表现得更为突出。
1.首饰设计
首饰设计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崇尚几何线条的装饰艺术运动热烈而旺盛地体现在首饰设计上时,蜿蜒流动的线条、鲜活华美的色彩使得首饰设计获得了奇异的生命力。这些设计以优美的自然活力,向工业化进行着最后的宣战。这一时期首饰设计的典型代表人物是法国设计师雷诺。他的经典作品——蜻蜓胸饰(图1.66),是最具代表性的新艺术时期首饰。他把自己融入大千世界,努力发掘每一个细微之处,探索自然界中一切能用于装饰的元素。女性形象、蝴蝶、飞蛾、蜻蜓……雷诺的珠宝作品里糅合了各种奇特的主旋律,体现他对自然的热爱。在他的首饰设计中,昆虫重新回归美之主题,连黄蜂、甲虫和草蜢也能展示鲜为人知的魅力。他善于捕捉精美与微妙的细节,用以点缀自己心爱的珠宝,并探寻如何将平凡的材料塑造成灵性四溢的杰作(图1.67)。
图1.66 蜻蜓胸饰(雷诺设计)
图1.67 首饰设计(雷诺设计)
2.家具设计
家具设计的重要成就主要表现在法国。这一时期的法国家具设计造型采用简单、夸张的几何造型。明快的几何线条与复杂的表面装饰形成对比。设计师还利用纺织品创造出华丽和绚烂多彩的装饰品位,侧重于富丽的材料和豪华的装饰,并把东方情调的室内设计引入到室内家具设计中。代表人物有鲁赫尔曼,他的设计中华丽的光面和丰富的细节装饰所强化的传统造型贯彻始终。他常用象牙作为镶嵌和实用配件,在家具的手柄、腿和锁眼盖上边,有时候也加上银板以增强装饰效果(图1.68~图1.70)。他的作品在造型设计上,简单明快的几何外形与复杂的表面装饰形成强烈对比,从而取得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此外,法国著名设计师格雷的家具设计也特别引人注目。他的设计注重豪华的装饰效果,选择了包括斑马、美洲豹等豪华的皮革材料,加上钢管结构的材料,色彩细腻稳健,效果极其精巧,被设计界视为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经典设计。图171是他于1925年设计的一款沙发,采用了硬木框架、塑料泡沫填充、铬合金钢管等材料进行了综合设计,是法国装饰艺术表现手法的典范。
图1.68 梳妆台
图1.69 红木镜台
图1.70 檀木书桌(鲁赫尔曼设计)
图1.71 沙发(格雷设计)
图1.72 陶瓷设计(艾米尔·德科尔设计)
3.陶瓷及其他工艺品设计
陶瓷设计的代表人物有艾米尔·德科尔、艾米尔·雷诺帕、雷尼·巴赫德。德科尔受到东方古代文明尤其是中国古典造型和上釉技术的启发,设计出了整套的餐具和中国风格的大碗(图1.72),造型非常简洁,多用黄色、蓝色、粉红色、绿色和白色等单色釉,表面处理液使用了中国陶瓷的冰裂开片、挂彩等手法。艾米尔·雷诺帕利用陶瓷设计出被称为石器类的餐具(图1.73)。这类餐具的造型基本上以中国传统陶瓷造型为蓝本,表面的装饰手法也以中国传统的装饰手法为主,其装饰题材和纹样则大多数运用植物纹样为装饰母题,因而产生出典雅的视觉效果。雷尼·巴赫德则比较重视采用装饰运动的一些设计手法来装饰自己的陶瓷(图1.74)。他所设计的陶瓷制品往往采用手绘的方式来进行装点,带有明显的“色彩至上”的设计理念。所以,他的作品近乎原色的鲜艳的红、绿、蓝、黄交织的画面随处可见,通常呈现出一种绚烂而又优美的自然之美。
图1.73 陶瓷设计(艾米尔·雷诺帕设计)
图1.74 陶瓷设计(雷尼·巴赫德设计)
图1.75 台灯设计
图1.76 玻璃花瓶设计
图1.77 银质台灯设计
此外,玻璃(图1.75、图1.76)、金属制品(图1.77)等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装饰艺术风格在这类产品设计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这些设计师的作品富于想象,色彩鲜艳,采用动物、鱼、昆虫、女人体或者花、草等植物来装饰自己的作品。还有一些设计作品在工艺设计上取得了突破。例如,法国设计师玛里诺在设计作品时,就非常注重玻璃器皿的表面处理,巧妙地利用玻璃器皿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作为主要的装饰手段,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总之,装饰艺术运动中表现出的东西方艺术样式的结合、人情味与机械美的结合等内涵,重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的重视。
1.2.3.4 现代主义设计
20世纪20—3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展开。现代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标准化的生产使之必须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产品样式,同时,商业的繁荣以及现代主义美术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工业设计的发展。现代主义设计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使人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人们的消费要求和审美趣味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场设计运动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形式上提倡几何造型,完全取消装饰;注意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反对沿用传统产品模式和风格;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开支,把利益问题放到设计中,从而达到实用、经济的目的。现代主义设计出来的产品简洁、质朴、实用、方便,产品设计进入现代工业化设计的时代。从此,工业设计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并建立了独立的设计教育体系,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与风格。
这场设计运动波及世界各地,其中,德国现代主义、荷兰风格派设计以及包豪斯设计最为著名。
1.德国现代主义设计
1970年,德国工业同盟成立,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个设计组织。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20世纪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宗旨是:明确提出艺术、工业、手工艺相结合;主张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德国设计艺术的水平;强调联盟走官方路线;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承认并接受现代工业;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主张标准化下的批量化生产。
这一同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彼得·贝伦斯。
图1.78 餐盘(贝伦斯设计)
图1.79 电风扇(贝伦斯设计)
彼得·贝伦斯是新建筑运动的早期领袖,德国现代工业设计艺术的先驱,他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企业形象设计,并设计了工厂厂房。他的设计思想从功能出发,基本摈弃了繁琐的装饰,强调简洁、功能良好的外形和结构。在注重功能与技术表现的基础上,追求形式的简约。贝伦斯看到了处于变革中的艺术和设计趋势,认识到设计只有与大工业的加工技术、材料紧密结合才会拥有生命力,认为功能主义才是适应大生产设计方式的核心。图1.78为贝伦斯设计的餐盘,完全采用了几何形态组成了花瓣的形状,推陈出新,给人简洁明快的感觉。1908年设计的电风扇(图1.79)朴素而实用,合理地体现了产品的功能,工艺和材料看不到任何的伪装与牵强,使机器即使在家居环境中也能以自己的语言来自我表达。
自德国工业同盟成立以后,德国的设计家就有一个可以团聚的中心,工业同盟组织的各种展览、讨论会都变成当时设计先驱人物研究发展、讨论问题的重要场所,为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荷兰风格派设计
荷兰风格派是1918—1928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流派。他们通过《风格》杂志来交流各种设计思想,成员包括设计师、画家、建筑师等。他们将各种图形归结为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并把几何单体进行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和组合,且在新组合中,单体依然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客观性。该设计风格还在造型上强调非对称性,反复运用几何结构,在色彩上则重视基本原色和中性色的使用。荷兰风格派设计思想坚持艺术、技术与设计艺术的社会作用,认为普遍化和特殊化、个人与集体之间存在一种平衡,并对改变机械主义等有一种浪漫的乌托邦色彩。他们坚信艺术与设计具有改变未来的力量,具有改变个人生活和生活方式的力量。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蒙德里安和马斯·里特维尔德。
蒙德里安利用艺术将生命升华,他利用抽象的造型与中性的色彩来传达秩序与和平的理念。他超越了立体派,画树木或房屋几乎全是用线来构成,形象痕迹消失,留下的只是线条的迷宫,是把骨架显示出来的一种高度分析的作品(图1.80)。这种风格的绘画作品对风格派的家具设计影响深远。
此后,马斯·里特维尔德设计出著名的“红蓝椅”(图1.81)。这把椅子整体都是木结构。13根木条互相垂直,组成椅子的空间结构,各结构间用螺丝紧固而非传统的榫接方式,以防损坏结构。这把椅子最初被涂以灰黑色。后来,里特维尔德通过使用单纯明亮的色彩来强化结构,使其完全不加掩饰,重新涂上原色。这样就产生了红色的靠背和蓝色的坐垫。这款红蓝椅具有激进的纯几何形态和难以想象的形式。总之,“荷兰风格派”对世界现代主义的风格形成影响重大,它简单的几何形式,中性色彩的运用,以及立体主义造型和理性主义特征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标准符号。
图1.80 蒙德里安绘画作品
图1.81 红蓝椅(马斯·里特维尔德设计)
3.包豪斯设计
包豪斯是德国魏玛市“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该校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发源地,对世界艺术与设计的推动有着巨大的贡献,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比较著名的设计作品有马歇·布劳耶的瓦西里钢管椅、米斯的巴塞罗那椅、布兰德的茶壶、华根菲尔德的导航灯等。
图1.82 瓦西里椅(马歇·布劳耶设计)
瓦西里椅(图1.82)曾经作为20世纪椅子的象征,是包豪斯设计的典型代表作品。这款椅子由匈牙利著名的家居设计师马歇·布劳耶设计,是世界上第一把钢管椅子,设计师为了纪念他的老师瓦西里·康定斯基,故而取名为“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这款设计作品从材料和造型设计上都有很大的突破。首先,瓦西里椅使用了钢管作为主要的受力材料,这在当时不仅是首创,也为大量的工业化生产带来了许多便利。关于金属家具,布劳耶写道:“金属家具是现代居室的一部分,它是无风格的,因为它除了用途和必要的结构外,并不期望表达任何特定的风格。所有类型的家具都是有同样的标准化的基本部分构成,这些部分随时都可以分开或转换”;其次是椅子优雅的设计。椅子的后跟并没有直接受力于地面,而是通过弯曲的钢管传达受力,使得椅子的舒适性得到了提升,视觉突破了常规椅子带给人的感觉;最后,设计师给钢管的表面包覆了舒适的皮革,也极大地提升了椅子本身的舒适感。布劳耶相信工业化大生产,努力于家具与建筑部件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一位真正的功能主义者和现代设计的先驱。
图1.83 巴塞罗那椅(米斯设计)
巴塞罗那椅(图1.83)是由包豪斯学校的校长米斯设计的。米斯是包豪斯设计师当中第一个提出“少即是多”的人,这一理念至今都还影响着许多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巴塞罗那椅是专门为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设计的,这款椅子除了舒适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累赘的材料装饰。闪亮的金属条板构成了椅子的框架,轻薄的毛皮垫子附在外面形成了一把巴塞罗那椅。然而,这款产品的售价却高达3200美元,违背了经济性的设计初衷,但其舒适性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如今的家居厂商把垫子由当初的动物皮换成了人造的皮革,使得制造成本极大地下降。
布兰德的茶壶设计(图1.84)也是包豪斯时期产品设计的典型代表之一。布兰德是现代设计史中的重要人物,她1911年进入皇家撒克逊学院学习绘画、雕塑,1917年建立了个人的工作室。1923年,布兰德进入包豪斯的金属制品车间学习。受到纳吉的影响,她将新兴材料与传统材料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革新性与功能性并重的产品,其中就包括她1924年设计的著名的茶壶。这款茶壶采用几何形式进行设计,虽然这一设计在目前已经变得十分的普遍,但是在工业设计之前,所有的茶壶无一不采用复杂的雕花来进行装饰,像如此简洁的设计实在少见。设计师明显受到了现代绘画的影响,正如毕加索绘画中大量采用的几何图形构图,甚至牺牲了茶壶部分的功能,使得这款茶壶的设计在今天看来依然有些抽象,但是这一点也都不妨碍这款产品成为包豪斯历史上一款重要的产品。
华根菲尔德,1923年开始在包豪斯就学、任教。在包豪斯的金属车间,华根菲尔德设计了著名的镀铬钢管台灯(图1.85),这款产品迄今仍有生产。这款造型简单的灯又称为导航灯,其遵循了包豪斯产品设计的原则,充分地利用产品本身材料的特性,乳白的透明玻璃灯罩,金属质地的支架。这一简洁的设计在当时一举突破了工业设计之前装饰意味过浓的灯饰设计,称为实用性灯饰的开创者。不仅如此,其几何造型零部件整体具有未来科技感,可为一个超前的设计。如今,这款产品已经是最为畅销的包豪斯作品之一。
图1.84 茶壶(布兰德设计)
图1.85 导航灯(华根菲尔德设计)
1.2.3.5 工业设计的兴起
“工业设计”的兴起是继包豪斯之后,随着工业设计作为独立学科并职业化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工业产品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三十年,是工业设计发展最为迅速和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设计理念走向科学化和理性化;设计学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并快速发展;设计意识也开始深入人心,并呈现出增强的趋势;设计体系基本完善,出现了一些如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德国布劳恩电气公司、意大利奥利维蒂公司、荷兰飞利浦公司、日本索尼公司、日本松下公司等一些品牌公司。这一时期的美国工业设计、波普设计、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有机现代主义设计、高技术风格设计、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等是工业设计兴起的典型设计风格。
1.美国工业设计
从一开始,美国的设计运动就沾满了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美国人率先提出了“形式追随市场”的概念,认为设计的唯一要点是能够促进销售。战后,欧洲的设计观念和美国的市场结合后,强烈的市场竞争促发了美国工业设计,也正是这种竞争使得美国的工业设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计划的废止制度、流线型风格、现代设计的职业化等被当代人熟知的成就均产生于这个时代。
有计划的废止制度,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提出的汽车设计新模式。他们主张在设计新的汽车式样的时候必须有计划地考虑以后几年之间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基本造成一种制度,形成有计划的式样老化过程,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不断改变设计式样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的过程,其目的是促使消费者为了追逐新的式样潮流,而放弃旧式样、改换新式样的积极市场促销方式。
图1.86 机车(罗维设计)
流线型风格,是这一时期出现在产品设计上的一种典型设计风格。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促使了这一新设计风格的形成,主要出现在产品设计上,特别是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上(图1.86)。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流线型风格已蔚然成风,遍及美国工业产品的各个方面,造成了消费者追逐潮流的购买热,是设计促进销售的一个成功例子。美国的这场运动和欧洲现代主义运动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基本集中在流行风格上的形式主义运动,促进的基础是商业利益。而不是其他的艺术形态的因素,但流线型的样式仍然影响到了欧洲设计。这场运动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持续了20多年,其最重要的发展是汽车设计中的有计划的废止制度,以及它对于全世界设计行业、工业等造成的影响。
工业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和作为一个职业的形成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以来,工业设计在美国、西欧已经成为企业运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设计师的主要特征是:设计对象繁杂,具有集团式的工作习惯,善于与技术人员密切合作,具备娴熟的商业谈判技巧;善于利用外型设计的美学方式解决功能与技术上的难点,追求形式所带来的商业效果。
美国工业设计的典型代表人物有雷蒙·罗维、沃尔特·提格、亨利·德雷福斯。
图1.87 可口可乐容器(罗维设计)
雷蒙·罗维是美国著名的工业设计师,是工业史上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1929年,雷蒙·罗维在纽约的第十二街开设自己的设计事务所——雷蒙·罗维事务所,开始了漫长而辉煌的设计生涯。开设设计事务所之初,设计业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交通工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他的设计具有强烈的人情味,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从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到企业形象策划,参与了几千个设计项目,汽车、火车、轮船、冰箱等的设计,无所不及。主要代表作有可口可乐设计(图1.87)、灰狗汽车、克莱斯勒汽车等。
沃尔特·提格是美国最早的职业工业设计师之一。他曾经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平面设计家,有长期的广告设计经验,由于市场机会的形成,他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就开始尝试产品设计。“柯达·名利牌”是他为柯达公司设计的一款照相机,产品采用金色带和黑色带平行相间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与当时流行的一种埃及图坦卡蒙面积有着明显的联系,因此产生了非常好的市场效应。此后,他又再接再厉设计出“班腾”相机(图1.88),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便携式相机。该机的基本部件是被压缩的,是现代35mm相机发展的前身。“班腾”相机的基本部件都被收藏在面盖之内,采用横线作为装饰,外形简单到不能再附加的地步,体积小方便携带。在细节设计上也没有明显的锐利的棱角,相当安全。此后,他的设计项目越来越广泛,一度设计到航运产业,发展成了一套自己的设计体系,成为早期美国最为成功的设计师之一。
亨利·德雷福斯是美国有影响的设计艺术家之一。他把产品的功能与人的生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认为“能适应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的”。他的一生都与贝尔电话公司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影响现代电话形式的最重要设计师。在与贝尔的长期合作中,他设计了一百多部电话机。(图1.89)在他的设计中,特别强调设计艺术的人性化,极力主张在设计中加入人性化理念。他首创了人体工程学,认为适应于人的机器才是最有效率的机器,他多年潜心研究有关人体数据以及人体的比例及功能,出版了《为人的设计》一书,从而奠定了人体工程学发展的基础。
图1.88 相机(沃尔特·提格设计)
图1.89 电话机(亨利·德雷福斯设计)
2.波普设计
波普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并波及欧美的一场风格前卫而又面向大众的设计运动。波普一词源于英语的“popular”,有大众化、通俗、流行之意。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厌倦了现代主义单调、冷漠的设计,渴望新的消费观念和文化的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波普设计应运而生。它反映了当时西方社会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它认为艺术不应仅供少数人享用,而应走向普通大众,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因此要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线,打破一切传统的审美观念。“设计不应该是高雅的,设计应该等同于生活”是这场设计运动的口号,因此,波普设计作品的形象也多来自于日常生活,设计风格基本上接纳商业性艺术。
这一风格的设计师在室内、日用品、家具、服饰和平面设计等方面的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形式,夸张、奇异、富于想象力的造型;色彩单纯、鲜艳;材料多选用塑料或廉价的纤维板、陶瓷等。波普设计挣脱了一切传统束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市场目标是青少年群体,迎合了现代青年的桀骜不羁、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及其标新求异、用毕即弃的消费心态。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波普风格主要体现在家具设计中。科兰的廉价、鲜艳、奇异的家具,深受青少年欢迎;穆多什设计了一种“用后即弃”的儿童椅(图1.90),用纸板折叠而成,并装饰上一定风格的图案,十分新奇。几位设计师共同设计的如玩具般的“吹气椅子”(图1.91),也极受欧洲消费者青睐;设计师德·帕斯、杜尔比诺、罗马兹设计的扶手椅(图1.92)以及“大草坪”椅(图1.93)、皮埃尔·柏林设计的“舌头椅”(图1.94)也都以其个性鲜明、造型独特的设计风格吸引了众多追随者。
图1.90 儿童椅(穆多什设计)
图1.91 吹气椅子
图1.92 扶手椅(德·帕斯等设计)
图1.93 “大草坪”椅(Strum小组设计)
图1.94 舌头椅(皮埃尔·柏林设计)
3.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是20世纪30—50年代流行于国际的一种设计风格,以丹麦、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的设计为代表。就风格而言,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是功能主义的,但又不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严格和教条,几何形式被柔化了,边角被光顺成S形曲线或波浪线,常常被描述为“有机形”,使形式更富人性和生气。20世纪40年代为了体现民族特色而产生的怀旧感,常常表现出乡野的质朴,推动了这种柔化的趋势。5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盛极一时,其朴素而有机的形态及自然的色彩和质感在国际上大受欢迎,成为了当时欧美最流行的一种设计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擅长在传统和民间的样式以及自然造型、色彩汇总获取设计灵感。设计师喜欢用纯自然的材质,注重材料生命的肌理和温暖感。在产品设计中把功能、理性和细致的做工、简洁的形式美结合起来,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符号和形式,而是把传统精神和现代形式相结合。主要代表作品有汉宁森的PH灯、雅各布森的椅子、维纳的中国椅、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扶手椅等。
汉宁森是丹麦最杰出的设计师之一,他设计的PH灯(图1.95)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中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从外形设计来看,这款灯的灯罩优美典雅,如流畅飘逸的线条、错综而简洁的变化、富有光色的设计使得整个作品都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此外,材料的选择也颇具特点,经济适用,利于批量生产。此后,他还设计了一款更为夸张的PH吊灯(图1.96)。
图1.95 PH灯(保罗·汉宁森设计)
图1.96 PH吊灯(保罗·汉宁森设计)
阿纳·雅各布森是丹麦现代设计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设计的家具以人体工程学的尺度为依据,将刻板的功能主义转变成优雅的形式。1959年,他采用玻璃纤维设计出了具有雕塑美感的蛋形椅(图1.97)和天鹅椅(图1.98),并成为他的代表作,直接引发了20世纪60年代新风格的出现。
图1.97 蛋形椅(阿纳·雅各布森设计)
图1.98 天鹅椅(阿纳·雅各布森设计)
维纳是一名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设计师。他早年潜心研究中国家具,设计的系列作品——“中国椅”(图1.99)就吸取了中国明代家具设计的精华。1949年,他设计的直接用“椅”字命名的作品问世,这是一款线条流畅、造型优美的扶手椅(图1.100),高雅质朴的造型、精致的细节处理征服了观众,维纳也被伦敦皇家艺术协会授予皇家工业设计师荣誉称号。
图1.99 中国椅(维纳设计)
图1.100 椅(维纳设计)
图1.101 Paimio椅(阿尔瓦·阿尔托设计)
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也是一位伟大的设计艺术大师。他曾经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木材弯曲实验,并最终设计出20世纪30年代具有革命性的家具设计——Paimio椅(图1.101)。这把椅子的卷形椅背和椅座是由一整张桦木多层复合板制成的,椅腿和扶手也是由桦木多层复合板制成的,结合成为流畅的整体,开放的框架曲线柔和亲切,是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典型代表。
4.有机现代主义设计
有机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一种现代设计风格,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这种风格的造型常常体现出“有机”的自由形态,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几何形,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给使用者以舒适的感受。
在北欧,有机现代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沙里宁。他设计的“胎”椅(图1.102)及“郁金香”椅(图1.103)尤为出色。“胎”椅是1946年设计的,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模压成型,覆以软性织物。“郁金香”椅设计于1957年,采用了塑料和铝两种材料。由于圆足的特点,不会压坏地面。这些形式是仔细考虑了生产技术和人体姿势才获得的,并不是故作离奇,它们的自由形式是其功能的产物,并与某种新材料、新技术联系在一起。正如沙里宁自己所说的,如果批量生产的家具要忠于工业时代的精神,它们“就决不能去追求离奇”。
图1.102 “胎”椅(沙里宁设计)
图1.103 “郁金香”椅(沙里宁设计)
5.高技术风格设计
高技术风格源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机器美学,这种美学直接反映了当时以机械为代表的技术特征。战后初期,不少电子产品模仿军用通讯机器风格,即所谓“游击队”风格,试图表现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电子技术。“高技术”风格的发展是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发展分不开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还强烈地影响了人们的思想。
与“机器美学”最早体现于建筑设计上一样,高技术风格也最先在建筑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对工业设计产生重大影响。高技术风格在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上的主要特征是直接利用那些为工厂、实验室生产的产品或材料来象征高度发达的工业技术。一时间类似外科医生用的手推车、仓库用的金属支架、矿井用的安全灯、实验室用的橡胶地板等都纷纷进入人们的生活。图1.104为莫萨设计小组设计的高架床、图1.105为波提耶设计的儿童桌椅,从这两幅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出,“机器美学”观念影响至深,产品采用钢材料,装饰意味在这类作品中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冰冷的钢结构。
图1.104 高架床(莫萨设计小组设计)
图1.105 儿童桌椅(波提耶设计)
“高技术”风格在20世纪60—70年代曾风行一时,并一直波及到20世纪80年代初。但是,“高技术”风格由于过度重视技术和时代的体现,把装饰压到了最低限度,因而显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常常招致非议。
6.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
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
它发端于建筑设计并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在设计宗旨、风格等方面向现代主义设计提出挑战。20世纪60年代,西方进入“丰裕社会”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讲究结实耐用转向求新求异。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长期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城市,人们渴望出现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形式单调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和商业竞争,后现代主义设计遂应运而生。
后现代主义反对杰出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少即多”的设计原则,认为设计不仅要实现功能要求,还必须使形式表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满足消费者日益精致和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他们提出“复兴都市历史拼合”理论,认为新时期的设计应以新材料、新技术克服单一化的技术特征,要表现出与自然和原有的历史传统面貌融为一体的都市面貌。同时,还应表现出设计师的个性和风格。其设计风格的总体特征,是重视形式、强调装饰。企图把良好的功能、科学的结构和古希腊罗马样式、哥特样式以及巴洛克、洛可可或维多利亚等各种经典样式的装饰细节相结合,追求独特艺术韵味和设计个性,并面向不同的文化群体与层面,从中汲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因此,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常常显得生动、活泼,同时又经常呈现出繁琐、杂乱无章甚至拼凑和大杂烩的面貌。
图1.106 Plaza梳妆桌(迈克尔·格雷夫斯设计)
图1.107 自鸣式水壶(迈克尔·格雷夫斯设计)
图1.108 银质咖啡具(罗西设计)
图1.109 餐具(Margit Denz设计)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先驱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是:迈克尔·格雷夫斯的Plaza梳妆桌设计(图1.106)、自鸣式水壶设计(图1.107);罗西的银质咖啡具设计(图1.108);Margit Denz的餐具设计(图1.109);Danny Lane设计的椅子(图1.110);罗伯特·文丘里设计的茶具和咖啡具(图1.111)设计;Borohty Hafner设计的餐具(图1.112)等。这类作品反对设计的单一化,主张形式的多样化。他们反对理性,关注人性,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设计的人文含义。他们设计了大量的创造性的符号语言,将产品的功能与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相结合,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并意识到设计的结果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性、绿色、环保设计观念的引领者。
图1.110 椅子(Danny Lane设计)
图1.111 茶具和咖啡具(罗伯特·文丘里设计)
图1.112 餐具(Borohty Hafner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