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志怪:魏晋人的幽明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天仙配嬗变

汉代的董永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家本是汉代的世袭高昌侯,食邑达到两千户。后来在西汉末年,父亲丢了爵位。东汉建立,汉光武帝又重新封董永为高昌侯。高昌在汉代属于千乘,可能因此有了董永是千乘人的说法,但侯爷大人和家贫如洗葬父都困难的董永判若两人,一个至孝的故事怎会附会到侯爷董永的身上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董永生活年代正值西汉末和王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王莽不切实际的改革,很多有钱人纷纷破产,失去爵位后的董家迅速败落,活得很凄惨。董永至孝,有很多孝敬父亲的佳话在乡里传播,但是否真的卖身葬父,这就不得而知了。东汉建立,光武帝刘秀恢复汉朝传统,再次加封破落的董永为高昌侯,董永平步青云。这一大落大起的离奇遭遇在民众中引起震动,大家纷纷猜测穷小子董永咋就一夜之间成了侯爵?于是有了董永至孝感动天帝上天赐福的说法,慢慢演变成董永神话。

如果故事的情节至此不变,那么董永神话充其量不过是民间一个普普通通的事父至孝的孝子故事,如何会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这还要得益于女主人公的变化。读者们可能已经发现,在董永的原始故事中,下凡帮助董永的是“织女”而不是七仙女。织女不是牛郎的妻子吗?这次下凡帮助董永,自然要速去速回,不能和董永产生感情!因此,在整个魏晋到唐初这段时期,织女和董永只有工作关系,绝无半点私人感情。

事情在唐代起了变化。1900年,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在大量的佛经、文书中,有一篇《董永变文》,记载了唐代董永神话的模样。在这篇文章中,天上的织女由一个演变成三个。牛郎的妻子是一个,董永的妻子是另一个。此时的董永已经和织女有了实际的夫妻关系,他们还有了自己的儿子。哦,原来此织女非彼织女,这下就说得通了。但是,还是难免让人误会。

那么,从何时起董永遇到的仙女才被定名为七仙女呢?至迟是在宋代。宋代有个话本小说叫《董永遇仙传》。书中记载,董永的儿子为了寻母,去请求道士严君平指教。严君平说:“难得你的孝心。你可等到七月七日,到太白山中,可以见到众仙女采药,其中那第七位,身穿黄衣的便是你的母亲。”董永所遇的仙女第一次被称为“七仙女”。从此,织女“一女嫁二夫”的矛盾彻底解决了,牛郎和董永也不再是情敌了。

董永和七仙女的关系转正后,二人的“感情关系”可谓一日千里。从普通的工作关系逐渐演化成最受人敬重的贫贱夫妻的典型。董永遇仙传说的主旨也从孝行说教转变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神话,跻身我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

许多民间戏曲都以此为养料发挥想象,创造了民间文学之经典。其中对今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1952年问世的改编本黄梅戏《天仙配》。在这部戏中,董永遇仙故事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

传说玉帝与王母娘娘有七个女儿。其中就数小女儿七仙女最美丽动人、聪明伶俐。她感慨天宫生活枯燥无聊、孤独寂寞,羡慕人间烟火、凡人生活,但苦于没有机会。一日,她随六位姐姐到凌虚台游玩,看到世间情景,偶见尘世中卖身葬父的贫苦青年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实所打动而萌发爱慕之情。大姐看穿了七妹的心事,违反天条,助其下凡,并赠难香一支,以便七妹危急时焚香求助。七仙女降至凡尘,借助土地佬儿撮合,大槐树为媒,与董永结发成婚。

为了帮丈夫赎身,七仙女与董永一起去地主家做工。地主姓傅,人称傅员外。他为富不仁,故意刁难小夫妻,听说七仙女善于纺织,便说如果七仙女一夜之间可以织成十匹锦绢,董永的长工期限就可由三年改为一百日,否则就将翻番为六年。七仙女万般无奈,在织机房燃起难香求救,六位仙女下凡,与七仙女一起纺织,一夜之间真的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只得履行诺言。

转眼一百天工期已满,夫妻双双把家还。在路上,董永发现妻子已怀有身孕,便去讨水为她解渴。突然,狂风骤起,空中隐现出无数天兵天将,说奉玉帝旨意,捉拿七仙女回天庭,限午时三刻返回,否则将把董永碎尸万段。七仙女不想连累无辜的董永,只得向董永说明自己本来是天上的仙女,并在老槐树上刻下一句“天上人间心一条”,与董永洒泪分别,返回天庭。

在那个文艺资源比较匮乏的年代,《天仙配》用婉转动听的黄梅调成功塑造了董永、七仙女、傅员外、玉皇大帝等诸多生动形象,一经上演,天下闻名。《天仙配》成为“董永遇仙”传说最普及的版本,很多人都是通过这部黄梅戏知道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的。

这部戏中,董永还是孝子,七仙女还保留着擅于织布的本领,还有当年织女形象的影子,但故事的进程则烙下了深刻的时代印记。不求回报帮助董永埋葬父亲的恩公和主动派遣仙女下凡帮助董永还债的天帝的形象被彻底颠覆,完全成了反面典型。想想也难怪,1952年正是新中国建立不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若把傅员外描写成乐善好施、仗义疏财的乡绅,怎会体现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欺压?若把玉皇大帝描写成急功近义、好施援手的天帝,又怎会体现封建主义对人性的压迫?

两千年以来,“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原生结构模型虽无改变,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思想内涵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创新。

一个故事,时代要求它变成什么样子,它就会以什么面目出现。这恐怕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