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志怪:魏晋人的幽明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辑一 人仙之恋

巫山神女

提起巫山神女,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古往今来,从《山海经》到屈原的《九歌·山鬼》、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从李白、李商隐等人的诗歌再到明清小说、戏剧,不知有多少文献中记载了她的存在。至于民间传说,就更不胜枚举了。这样一个民族女神,我们自然不能说她陌生,但谁又敢说熟悉她呢?她就像文学家所描绘的那样,“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来去无踪,虚无缥缈,谁也没有福分多看她一眼。甚至连她是谁,直到今天也是争论不休。

有人说她是天帝的女儿;有人说她是尧帝的女儿瑶姬,没有出嫁就死去了,后来成了巫山之神;还有传说她是一个帮助大禹治水、造福生灵的女神,治水成功后,定居巫山,幻化成著名的巫山十二峰之一神女峰。不管神女是谁,她最著名的事迹还是宋玉在《高唐赋》《神女赋》中描写的她和楚王幽会的故事。神女究竟是怎么和楚王联系上的呢?透过光怪陆离的神话描写,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原始宗教的秘密。

巫山神女居住在深藏于三峡之中的高唐。其由来可追溯至远古洪荒年代,是那时人类防御洪水的产物。在远古时,“唐”也就是“塘”,堤防、堤坝的意思,到了汉代以后两个字才分开使用。长江三峡中出现高唐、瞿唐这些地名,都与史前治理洪水有关。这恐怕就是传说巫山神女曾经帮助大禹治水故事的由来。到了图腾崇拜盛行的原始氏族社会时期,随着洪水的消失,高唐从避洪水之地演变成祭祀神灵的神坛,直到楚国时期,它的宗教意义一直存在,成为楚国高禖社祀的圣地。川东独特的气候条件使高唐终年云雾弥漫,神女说自己“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就与这里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这样一个自古以来的圣地,再加上云雾缭绕的环境,民众对其自然充满了神秘感和敬畏感。

什么是“高禖社祀”呢?高禖,又称高媒、郊禖,就是古代的媒神,掌管着人间恋爱婚姻与男女生育,和“性”、“爱”关系密切。在上古时的民间,社祭之地通常也是男女幽会与交合的场所。《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媒氏》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奔”就是野合的意思。也就是在社祭之日男女群聚,可以肆无忌惮地幽会和交合,政府并不禁止。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男女公开群交的行为和纵欲没有关系,它是一种古老的宗教仪式,为的是祈求庄稼的丰产和人口的增长。这种仪式在先秦时期十分普遍,几乎每个诸侯国都有。如燕国祭社时举着象征生殖器的模型游行;齐国祭社时有“尸女”一项,也是允许男女在公开场合交媾;宋国有桑林祭社,也是男女戏谑,行夫妇之事。老夫子的身世在当时不必避讳,因为这是符合《礼记》的,不会受到任何歧视。就是到了明清以后,这一传统在不少少数民族地区仍有遗存。雍正《续台湾府志》卷十四记载,高山族“男女于山间弹琴,歌唱相和,意投则野合”,就是如此。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以“信巫鬼,重淫祀”而闻名的楚国,当然也有类似的祭祀仪式。由于路途遥远,国人不可能挤到一个神庙祭坛来祭祀交媾,各地有各地的分神庙、分祭坛,而高唐作为楚国国家级的神庙,自然是供帝王使用的。巫山神女作为楚国国家级的高媒神和社神,自然也只有帝王才能配得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楚王才有资格和巫山神女幽会。当然,和楚王幽会的“神女”不可能是上古的瑶姬,他们相差上千年。楚王所见到的“神女”是代表瑶姬的“处女祭司”。上古中国社会中曾广泛流行未嫁女子献身宗教的习俗,她们被称为巫儿、游女、佚女、尸女、女尸、瑶女、佻女等,承担着在当时被视为神圣的“处女祭司”的宗教职责。有的高级“处女祭司”代表女神和帝王交媾,上演“圣婚仪式”(帝王与处女祭司在郊禖祭坛结合而人群围观的仪式),预示了神权和王权的和谐,祈求江山永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宋玉作为楚王的一个“词臣”,以幻想的方式虚构情结和环境,将“圣婚仪式”用艺术的语言夸张地表现,形成了《高唐赋》《神女赋》。秦汉统一之后,上古的原始宗教大量消亡,男女公开交媾的祭祀方式更是随着儒学的一统天下而被禁止。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却作为文学作品广为流传。巫山神女逐渐成为全民的性爱女神。凡是和她有关的意象,如“巫梦”、“朝云”、“高唐”、“阳台”、“巫山”、“云雨”、“荐枕席”等,无不成为性爱的象征。尤其是中国文人,“巫山神女”成为他们潜意识中寄托情思的目标,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巫山神女情结”。他们在自己的诗文中或含蓄或露骨地表达期望与巫山神女共度良宵的愿望。魏晋志怪小说集《八朝穷怪录》中的萧总故事,讲述了一段文人萧总和巫山神女的情缘,可以说反映了文人对巫山神女的集体意淫。

萧总,南朝齐太祖萧道成的侄子。萧总从小聪明智敏,以文章见长,很得萧道成喜爱。萧道成当时是南朝刘宋的丞相,权倾朝野,已有谋夺皇位的野心,他希望萧总能够辅佐他,曾向萧总许诺,若将来功成,一定封他为太子詹事。

萧总性格豪爽,经常不假思索地说话,萧道成害怕他走漏风声,就让他离开首都建业,到江陵去任职。刘宋末期,战乱四起,江陵也已经不安全,萧总为避战乱,曾游明月峡。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战乱,萧总喜爱这里秀美的风光,流连于此多年。

暮春时节,天气渐热,萧总躺在明月峡下的一块大石上,任水流冲刷着身体,好不惬意。忽然身后林内有一女子声音,连喊“萧卿”数声。萧总惊起后顾,离他坐的石头四十余步远的地方,果有一个女子,摇动着手里的花束向他招手。

萧总走近一看,这女子年十五六岁,所穿衣服所佩首饰,非世上所有;所戴香袋里散发出的香气,亦非世上所有。萧总自幼熟读诗书,当然熟知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描绘的那个“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神女。难道眼前的女子就是……

女子见他一头雾水的样子,莞尔一笑,道:“今日你我无约而逢,就是有契合之缘。你还是随我同去吧。”这时的萧总似乎行动已经不受自己控制,恍恍惚惚跟着女子走了十余里,就看见溪边有一座庄严辉煌的宫殿,宫门左右,有二十个十四五岁的侍女,个个颇具神仙气质。那女子让萧总来到闺房,但见屋中衣物、古玩、陈设,连萧总这个生在将相之家的贵公子也是平生见所未见。然而此时萧总已经顾不得欣赏这些了。二人一夜缠绵,直到山鸟一阵晨鸣,方知天已破晓。二人携手揽腕出户临轩,见轩下岩泉叮咚,抬头望昨夜来路,只见烟云正重,残月在西。见此情景,神女不由得有些伤感,执萧总手道:“卿是世间之人,我乃仙界之女,此夕有幸欢会,也是有原因的,但不能说与卿听。只是这样的欢合万年一次,恐今晨就要分别了。”说着,神女顺手在指尖上摘下一枚玉指环,对萧总说:“这是我从不曾离手的爱物,今日你我永别,就赠给你留个纪念吧,望你戴在手上,勿忘我心。”

萧总揖手告辞,二人挥泪而别。萧总只见归路云雾已经散尽,可以下山了,待他走了几步,回首望去,见方才的宫殿宛然巫山神女庙。

后来萧总回到建业,把此事说与了朋友张景山,并拿出玉指环给他看。张景山一看指环大吃一惊,说:“当年简文帝的李皇后曾梦见去巫峡游玩,遇一神女,神女乞要皇后手上的指环。梦醒后,李皇后把此事告诉了简文帝,简文帝将那指环专程送往巫山神庙,赐给了神女。我曾去过巫山神庙,亲眼见过那枚指环。就是萧兄你手上这枚指环啊。”从此萧总遇神女的异事就在南朝传开了。后来萧总有一次又来到江陵,想起当年之事,十分感慨,赋诗道:


昔年岩下客,宛似成今古。

徒思明月人,愿湿巫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