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海图编(中华兵书经典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倭船

【题解】

水之重要,不言而喻。水既有利,亦有其害。敌我殊死搏杀,可以用之防御,亦可因之进攻。以有害变为有利,可变被动为主动;以有利变为有害,将常受制于人。以水制敌,不乏其例。战国纷争,黄河下游各国以邻为壑。宋夏之战,黄土高原水寨为争夺对象。北方游牧铁骑南下,必寻有水之处,中原王朝圈之为城,以遏其冲。西北内陆争夺如此,东南海疆概莫能外。生息于海上之人,尤觉淡水之珍贵。倭寇西来,更视其为必不可缺少之物资。倭船容量有限,更限制其对淡水资源之储备,所以接近中国时必须停泊换水。且其欲深入必待潮大水满,否则不利行船。针对倭寇的致命弱点,郑若曾提出利用海洋中的高山升旗置铳,使其知我有备,不敢下船取用淡水,进而摧折倭寇士气的战术。这可以说是作者远洋出击倭寇思想之再现。

 

凡倭船之来,每人带水三四百斤,约七八百碗。每月用水五六碗,极其爱惜,常防匮乏也。水味不同,海水咸不可食,食则令人泄。故彼国开洋,必于五岛取水〔1〕。将近中国,过下八山、陈钱山之类〔2〕,必停舶换水。所以欲换者,冬寒稍可耐久,若五六月,蓄之桶中,二三日即坏,虽甚清冽,不能过数日也。海洋浩渺,风涛叵测,程不可计,遇山而汲,亦其势耳。盥颒沐浴〔3〕,海水山水皆可用。或云浴海水令人肤裂,近访之不然,但黑肌肤而已。倭人有一秘法,煮泉一二沸,置之缸缶,能令宿而不坏〔4〕。然亦不过半月,久则不能也。其遇山而登,非独汲水,或觇登泊之远近〔5〕,或觇我兵之虚实。其至普陀必登者,非换水,亦非真欲焚香,乃觇兵防虚实耳。然后下海,或拿渔户,或拿樵夫,逼问消息,使为向导。在船亦候潮大水满之时,方敢深入。而每月初一、二、三、四、五、六,十五、六、七、八、九,二十等日;以时定之,又在子、午。此日此时,皆潮汛长大之水也,灌诸港浦,无不深满,涂礁无不平没,水脉无不通流。凡水陆官兵,当此时宜汲汲然提备。又于每日晨昏升旗放铳于海表之高山〔6〕,先声振夺,望闻畏之,使其知我有备,不敢登泊也。

 

【注释】

〔1〕五岛:今日本九州西五岛列岛,是日本九州西海岸外群岛,属长崎县。总面积696.7平方公里。

〔2〕下八山、陈钱山:即为今浙江舟山嵊泗县所辖嵊泗列岛中的岛屿,属舟山群岛。陈钱山,今嵊泗东嵊山岛。下八山,今嵊泗东壁下岛。

〔3〕颒(huì):洗脸。

〔4〕宿:久。

〔5〕觇(chān):窥视,侦察。

〔6〕铳(chònɡ):用火药发射弹丸的管形火器。

【译文】

倭寇乘船西来,每人带水三四百斤,合计七八百碗。每月用水五六碗,极其金贵爱惜,常防不足。各种水的性味不同,海水咸不可饮,饮则令人腹泻。所以倭船下海启航之前,须在五岛备足淡水。一旦靠近中国,途经下八山、陈钱山等地之时,又须停船换水。究其缘由,实因水质易变。启航之际,冬天寒冷,水质还可保持长久一点。如果是五六月,炎暑逼近,储水于桶中,不过二三日就变坏了。即使是特别清醇之水,也只能保持几天。海洋浩瀚,风狂浪急,里程本来就不能正常计量,遇山取水亦是势不得已。平日洗漱,海水、山水均可用。有人说用海水沐浴会使皮肤龟裂,近来寻访,实则不然,只是使肌肤变黑而已。倭寇有一秘制方法,取山泉水,煮沸至一两次,储在缸缶之中,能使水久不变质。但也不能超过半月,再久水质就不能保持了。倭寇途中登山,不仅仅为取水,有时是为了探察登陆停泊地方远近,有时为窥伺我军兵力虚实。他们到了普陀山一定要登临,不是为了换水,也不是真的想烧香拜佛,而是为了窥探我军兵防虚实。准备妥当,方才下海。所经之处,或捉拿渔民,或捉拿樵夫,逼问消息,让他们做向导。虽然如此,还要等候大潮水满之际,才敢乘之深入沿海。以日期言之,在每月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几日;以时辰言之,又在子时、午时。因这些日期、时辰,都是潮大水满之际,港浦受到倒灌,水位既深又满,滩涂礁石无不被水淹没,水流无不畅通。因此,无论海军,还是陆军,在这些日期、时辰都应急于防备。又要每日早晚在海表高山之巅,升扬军旗,置放火铳,以夺其士气,使望而生畏,知我有防备,而不敢登陆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