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列子拒粟米

子名御寇,和庄子一样,也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清静无为。但列子生活的时代要稍早于庄子,因此是庄子的老前辈。

列子生活贫困,家里的伙食很差,甚至常常吃不饱肚子,所以营养跟不上,一家人都面黄肌瘦的。凭他的学问,谋个一官半职很容易,可是列子也是一个逍遥人,更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他宁愿守在家里,帮妻子干家务,带孩子。他认为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郑国的大臣子阳身边有个谋士,一天对子阳说:“列御寇是一位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然而,他住在大人您治理的国家,却过着如此贫困的生活,这件事让别人知道了,恐怕会说大人不喜欢贤达之士吧?”

子阳一怔,说道:“我最崇尚贤达的士人了,这个人住在哪里?我派人去看看他。结交和帮助贤达的士人,我也可以博得个好名声啊。”

于是,子阳立即派人给列子送去粟米。当时列子家正等米下锅呢。

见到子阳派来的官吏,列子问道:“子阳先生这番好意是自愿的么?”

来人很诚实,说道:“这是子阳大人的谋士出的主意,好让他能够多结交些贤达的士人。”

列子听后,一挥手说:“请您回去告诉子阳先生,我非常感谢他的好意,但是实在抱歉,我不能接受。”

来人只好原封不动地把粟米又带了回去。

列子回到屋里,只见妻子正在伤心呢。原来,刚才的一切妻子都看在了眼里,她一边抹眼泪一边埋怨说:“我听说贤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受安逸和快乐,可是我和孩子哪过过一天好日子呢?如今咱们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孩子们正在长身体,你却让他们饿肚子。好不容易子阳大人瞧得起咱们,派人给咱家送米,你怎么可以拒绝呢?”

列子不生气,反而笑着对妻子说:“贤妻呀,听我慢慢解释。子阳并没有亲自和我交谈过,他并不是真正了解我。他是听了别人说我的好话才派人给我送粟米的。如果等他再听了别人说我的坏话,还可能会给我治罪呢。这就是我不愿接收粟米的原因。贤妻你不要生气,不要伤心,咱们先拿几件衣服去换些米,等我收了新学生,就有学费了。以后我多帮你干活儿,好不好呀?”列子哄了半天,妻子才破涕为笑。

后来,郑国的百姓发生暴乱,子阳被杀。子阳的党羽有许多被株连,也死于暴乱。列子因为从未和子阳有过来往,才得以保全性命。列子的妻子回想起这事,难免有些后怕,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丈夫的远见卓识。

【博闻馆】

吕不韦发迹

列子是一位不重名利且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记载了一位深谋远虑的人,他就是战国时期的大商人——吕不韦。

吕不韦为了做生意,经常需要往来于各国之间。有一次,他来到赵国的都城邯郸,遇上一位小伙子。当时天气已经转凉,而这小伙子还穿着单衣。凭吕不韦的经验,这人虽然衣着寒酸却气度不凡。

“您看,这穿单衣的人是谁呀?”吕不韦向当地人打听。

当地人不屑地问答:“这人你都不知道,他是当今秦国大王之孙、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名叫子楚,正在赵国当人质。”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认为此书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为“吕氏春秋”。

需要说明一下,这里说的“人质”和现在被恐怖分子抓去的人质可不是一个概念。春秋战国时,各国之间为化解矛盾,取得信任,往往把与国君有血缘关系的人送到他国做“俘虏”。可见,那时候,人质的地位并不低。

吕不韦又问道:“这么高贵的身份,怎么穿成这样啊?”

“嗨!”那人说道,“这段时间秦赵两国不是老打仗嘛,秦国打赵国,赵国能对秦国的人质好吗?所以,这子楚的待遇就越来越差喽。”

得知这个情况,吕不韦有了些想法:我要有笔大买卖了。我若在子楚身上投资,将来的回报恐怕难以用钱计算。

于是,吕不韦拿出大量的钱财疏通关系以结交子楚。他以秦国商人的名义给子楚送来贵重的物品,还送上大量钱财。

“大哥,您的恩情我无以回报!有朝一日我若发达了,一定会报答您的!”身在异国他乡又无依无靠的子楚,得到吕不韦这么大的帮助,心存感激,说出了这番话。

吕不韦知道,他投资的第一步成功了。

后来,子楚的父亲安国君继了位,就是历史上的秦孝文王。吕不韦又用计让孝文王立子楚为太子。

孝文王身体一向不好,加之继位时年事已高,没过多久便一命呜呼了。这样,子楚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即秦庄襄王。

庄襄王对吕不韦一直心怀感激,他拜吕不韦为丞相,封他为文信侯。庄襄王死后,他的儿子嬴政继承王位,嬴政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吕不韦被嬴政尊为仲父,秦国的行政大权全掌握在他手中,成了权倾天下的人物,果真实现了他“投资子楚,获利千万倍”的想法。

吕不韦的发迹,证明了他确实算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但他所做的一切,却是为了追名逐利。从境界上看,他比起清高的列子,可是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