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领导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领导者的思维

领导者思维是建立在各种基本能力基础之上,体现其认知水平的一种核心能力,是领导者开展工作的软实力。

一、领导者思维的内容

拥有科学、周延的思维方式是领导者正确识别和使用人才,充分调动和指挥下属积极性,实现领导目标,促进事业发展的保障。一个政党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一个领导干部要做好本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学习。只有在不断加强学习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才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辩证思维能力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改革也要辩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痰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强骨,使各项改革发挥最大效能。”杨永加.习近平强调的思维方法 [N].学习时报,2014-9-1.辩证思维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中的运用,要求人们坚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在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工作的社会实践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领导者必须要转变思维方式,克服简单的一元化思维,积极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1.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辩证思维方法不是空洞的理论推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政府领导者只有结合政府管理的实践,才能通过有针对性地训练,不断培养和塑造辩证思维能力。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关键是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领导干部应当坚持“眼睛向下”,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经常深入一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实了解群众的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的疾苦,真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辩证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正确把握实际情况,确保管理实践的正确方向。真正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必须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为此,必须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真正把老实做人、做老实人当作人生信条,贯穿和体现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领导者应该以此作为开展工作的准则,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公共管理工作复杂多样,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培养辩证思维要求各级政府领导者要深入、具体、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一方面,坚持从整体上分析处理,找到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努力走出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窠臼;另一方面,注重系统的层次性,思考研究问题,安排部署工作,注重研究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规定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要求,不能搞上下一般粗,更不能越俎代庖,一竿子插到底。

(二)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方式是指对方向性、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预见的理性思维,它是人的思维方式的高级形式,也是领导干部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政府领导者的战略思维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实践中它既受哲学观念的指导,也受时代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总体性、全局性特征,它关系到领导干部是否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在驾驭复杂环境的基础上抓住机遇、取得比较优势,进而获得发展的主动权。

1.牢固树立系统观

系统观是战略思维的关键和根本追求。政府领导者不能将市场规则简单地应用到政府管理中来,必须从系统视角出发,克服地区和部门利益对公共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侵扰,把地区、部门、单位的局部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真正地联系起来,准确地对问题内部的诸多复杂要素进行排序和分类,并从中分辨出主要因素和总体性质,进而准确地判断发展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

2.科学地把握和运用好感性与理性、习惯性与开创性、发散性与收缩性思维的关系

在一个开放、竞争又充满变数的时代,政府领导者必须要克服僵化的惯性思维和经验思维的弊病,遇事多做比较分析,形成战略计划并付诸实践。为此,要坚持实践是检验标准的原则,将战略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府管理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战略思维结构。

3.不断提升战略思维的实践转化能力

战略思维的结果要转化为实践,付诸实践是战略思维的目的。好的战略计划,不去实施,或者实施得不好,也是枉然。因此,各级政府领导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精神状态、满腔的工作热情和勤奋的工作作风,在科学决策和周密论证的基础上,一旦时机成熟,就要积极推动,努力将战略思维的积极成果投入到实践之中,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创新思维

现代领导的核心能力是创造力,而造创力又取决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越来越深刻地触及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中的深层矛盾,涉及的社会关系更加复杂,领导者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攻坚克难的勇气,勇于尝试别人没有尝试的方法,敢于破解难题,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成就一番新作为。

1.努力打破陈旧思维定式的束缚和羁绊

思维定式是禁锢人们思维的枷锁,必须自觉拿起解放思想的强大武器,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思考问题,才能冲出因循守旧的牢笼,荡涤思想观念的尘埃,实现以创新的理念谋划发展,以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真正跨越传统思维的峡谷,推动各项建设不断前进。

2.着力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下功夫、求突破

实践是创新的唯一源泉和根本动力。实践是具体的,创新也必须是具体的。只有立足本单位具体实际,抓住具体问题进行创新思维,才可能有所突破。实践证明,思维创新必须坚持从客观现实出发,从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入手,以具体创新求思维定式的突破,不断提升领导能力。

3.要培养破旧立新的气魄

在实践中,一项创新性的举措一定会打破现存的系统格局和利益关系,会对新做法的实施增加风险和难度。因此,要以科学的态度,坚定的信心去面对困难,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决不彷徨和动摇,要坚信办法总会有的,只要大胆实践,困难终究要被战胜。

4.不断提升创新思维的层次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领导者要克服遇事守旧、随波逐流、怕担责任等思维习惯和心态,强化“想创新、愿创新、能创新”的意识,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弄清群众需要什么、上级强调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自觉抢占工作的制高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四)底线思维

党员领导干部“有守”才能“有为”,这也是一种身边的辩证法。《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知止”就是要明确底线,“知止”并且“能止”就是坚持底线思维。

1.底线思维是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怀有的忧患意识

树立底线思维,喜不忘忧、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我们就能做到从“底线”出发,不断逼近“顶线”。唯物辩证法认为,凡事要从坏处准备,做到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统一,才能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因此,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常怀忧患意识,理性冷静地应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这也是我们推动新一轮改革应有的智慧。

2.底线思维是党员干部“有为能为”的法律边界

坚持底线思维讲求先要打牢“底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必须要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底线,远离法律设定的红线,依法行使手中的职权,不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不触碰国家的法律红线,不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打擦边球。严守人生的“底线”,必先从坚定理想信念做起。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当成“大德”来坚守,只有在从理想信念上“守大义”“知荣辱”,才能时刻怀揣对法律的“敬畏”,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底线思维是党员干部必须保持的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

党员干部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普通群众,是向着党旗庄严宣誓的先进分子,必须讲规矩、守纪律,守住思想和组织上的底线。在一个组织内部,如果其成员无组织、无纪律,行动懒散,那么这个组织很难成为一个组织、一个政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严格按照“两学一做”的要求,不断增强讲规矩、守纪律的意识,坚守“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底线,在权力观、政绩观上不犯错误,用好手中的权力,创造出真正过硬的政绩。

二、领导者思维的形式

思维方式作为领导者把握领导客体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思维结构。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涌现的发展背景,政府领导者更应该着力转变思维方式,为形成适应现代公共管理要求的能力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战略统筹思维

战略统筹思维是领导者在决策活动中对所需要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培养战略统筹思维能力有助于领导者做到“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使领导者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抓住主要矛盾,面对复杂工作能够触类旁通,关键时刻把握契机,做到出奇制胜。培养和发展战略统筹思维要求领导者要加强学习和积累,做到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并在自己独到的眼力下加以创造性地运用。

1.转变封闭型思维为开放型思维,是领导者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开阔视野,放眼世界,培养国际战略眼光,转变封闭型思维为开放型思维。这是新时期领导者战略思维培养的宏观要求,也是领导者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2.转变滞后型思维为前瞻型思维,掌握领导战略的主动权

从思维的方式来看,领导者要转变单一求同的思维为求同存异的思维,积极培养开放性、多维性的思维结构,从而适应管理实践的需要。

3.实现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持续促进领导战略的优化发展

政府领导者不仅要集中于当前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还要从政府工作的全局以及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发散思维,实现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4.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实现领导战略的适时适地调整

适应现代公共管理要求的能力建设要求各级政府领导者必须要适应现代政府治理的复杂性与多变性,根据实践需要适时地调整领导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二)民主法治思维

领导者应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培养民主性思维,这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也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客观要求。

(1)政府领导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身处开放时代,任何事物都是通过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互交换而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工作中要以开放的思维,分析问题,探究解决之策,不能因循守旧,照搬原有的老办法,更不能故步自封,在工作中搞“一刀切”,否则就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领导者在认识事物、制定决策时要树立开放性意识,不仅要把握事物的内部规律,也要把握事物与外界的联系。发扬民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能否发扬民主不仅是对领导者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检验,而且与决策成败息息相关,正确决策的真谛在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能。所以,必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注意倾听不同的意见,鼓励新的思维方式,保证决策成功。

(3)政府领导者要培养和增强法治意识。实现依法治国首先要求政府领导者要培养和增强法治意识,在工作中做到依法用权,不仅符合实质正义,还应充分体现程序正义,注意权力行使的规范性,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4)按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要求,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和制度化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各级领导者要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制度,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构筑和谐的政民关系,形成开放、有序的公民参与网络。

(三)权变创新思维

权变能力是指决策者依据变化的情况,审时度势、灵活机动、从容不迫地处置问题的能力。政府领导者要不负重托、出色地完成工作就必须培养创造性思维。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的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1)善于在纷纭多变的环境中,进行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全方位的分析思考,并在发挥集体智慧作用的基础上,抓住事物本质,瞄准关键问题,吃透上情,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推进决策。任何成功的创新都不是凭空臆想,领导者只有把握住创新的基点,才能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深刻、本质的把握,才能迅速抓住机遇,加快现代化事业发展。

(2)在领导过程中要遵守组织原则和工作流程,及时地通过各种形式公开政策和规章,不断提升政府公共管理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领导者只有不断扩展思维领域,转换思维视角,努力培养开放性思维方式,才能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把工作做实、做好。

(3)大力培养“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发展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政府领导者在实践中不仅自己要重视学习,还要借鉴别人的好思想、好作风、好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努力创新的表率。此外,要在组织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对组织成员的创新行为进行倡导和鼓励,确保下级的创新活动顺利推进。

三、领导者思维的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领导者思维的改善与提升关键是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在“知、学、行、思”四个字上下功夫。

(一)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培养和发扬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是做好政府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领导者能力提升的基本内容。

1.扎实工作

在工作中应该戒“虚”,戒“浮”,戒“空”,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认真抓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切实形成“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工作风气。

2.踏实服务

作为各项工作的决策者和责任人,政府领导者更应该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要多听民言、多知民情,多解民忧,确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对民诚信

领导者的言行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而对民诚实、诚信则是人民群众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政府领导者必须要切实履行和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每一项承诺,努力在打造诚信机关,建设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方面做出表率。

4.注重落实

政府管理工作强调落实,注重实效,政策部署要真真切切地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特别是各级领导者更应杜绝只说不练,只做表面文章,“只打雷不下雨”的现象,通过不断完善督办机制、检查机制、考核机制,促进各项政策得以落实。

(二)持续不断地创新工作思维

求真务实与思维创新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对新时期领导者的要求与考验。

(1)坚持深入基层察实情,深入百姓察民生,放下架子当学生,说群众听得懂的实话。创新工作思维需要依托实践,只有走近人民群众近距离地接近实际情况,才能准确地获知群众的利益诉求,全面深入地认识问题,并从群众当中汲取智慧,因地制宜地采取对策。

(2)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把握形势变化,跳出旧框框,突破旧传统,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科学合理地用人,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不因循守旧,以积极的团队精神,与时俱进的创造思维推动工作良好开展,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3)作为领导者还要思路清晰、多谋善断。面对困难要有点子和招数,学会创造性开展工作,善于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创新思维,集大家的智慧,做出正确、及时的决断。

(三)提升思维的规范性、主动性与科学性水平

由于人治文化的沉淀、市场经济趋利原则的推动和人性自利弱点的驱使,少数领导者功利式思维方式比较浓厚。为此,在领导者能力建设中必须要增强思维的规范性、主动性与科学性。

(1)树立规范性思维方式,提升法治观念和信用意识,做到依法执政。首先,领导者要不断提高学法和用法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法律尊严,以法律法规为准则规范言行,及时纠正工作中违背法律精神和法律规定的行为,在组织内部形成知法、懂法、用法和守法的工作氛围。

(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生产的转化过程大大缩短,实践节奏日益加快。领导者必须确立主动性思维方式,立足于客体发展的复杂性、偶发性、跳跃性,以未来发展为视角,以灵活的思维触角密切跟踪思维对象,随时接受信息反馈,审时度势,以求在复杂情况下使事物朝着最佳方向发展。

(3)大力提升思维的科学性。现代政府治理要求顺应公共事务复杂性的特点,充分借助来自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形成互动协作的治理结构。领导者应该意识到这种发展趋势,增强主动性规范行使权力的同时,通过提升思维的科学化水平,主动向社会和市场借力,不断提升整体的绩效产出水平。

(四)大力培养超前性思维,积极发展多向性思维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领导者应该要着力培养超前思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的推进,传统的“后馈性”思维模式束缚了人的创新思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处于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领导者必须要改变这种思维模式。

(1)清醒地认识和把握现实国情,立足实际谋发展,这是领导者培养超前思维和发展多向思维的基础。虽然改革开放后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各级政府领导者还应理性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根本改变,生产力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同时,还要正视和勇敢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并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在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化难克险,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2)在清醒和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国情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超前思维。各级政府领导者要深刻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超前性的思维方式,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突破现有的一些制度和机制层面的窠臼束缚,依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科学预测,通过对未来的预测规划、指导当前的活动,从而实现科学判断形势,进而实现驾驭市场、应对复杂局面和总揽全局等各项能力的全面提升。

(3)政府领导者培养超前思维还应该与积极发展多向性思维结合起来。所谓多向性思维是指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多向度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领导团队的专业分工为多向性思维提供了条件,领导者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通过发挥专业决策咨询团队等“外脑”的作用,在多维时空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实现政府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思考题

1.谈一谈领导干部应该提升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2.谈一谈领导干部如何才能把好廉洁自律关。

3.谈一谈新时期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挑战与思路。


参考书目

1.本书编写组.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必备的18种能力[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2.谷向东.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技术与应用 [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3.杨启国.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培养 [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