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挑战不可能
不断为自己寻找挑战
在充满残酷竞争、危机感日益增强的职场江湖,不断为自己提出新的挑战,而不是被动接受挑战,也是捷足先登、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
著名的“马蝇效应”源于这样一个典故: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一天,有位叫作巴恩的大银行家到林肯的府邸拜访,正巧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于是,巴恩就对林肯说:“您最好不要将此人选入您的内阁。”
林肯奇怪地问:“为什么?”
巴恩说:“因为他是个自大成性的家伙,他甚至认为他要比您伟大得多!”
林肯笑了:“哦,除了他以外,您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
“不知道,”巴恩说,“不过,您为什么这样问?”
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都收入我的内阁。”
事实证明,这位银行家的话是有道理的,蔡思的确是个狂态十足、极其自大,而且嫉妒心极强的家伙。他狂热地追求最高领导权,他本想入主白宫,不料落败于林肯,只好退而求其次,想当国务卿。无奈,林肯却把这个职位交给了西华德,他只好坐第三把交椅——当了林肯政府的财政部长。为此,他怀恨在心,愤怒不已。不过这个家伙确实是个大能人,在财政预算和宏观调控方面很有一手。林肯一直非常器重他,并通过各种手段尽量避免与他产生冲突。
后来,目睹过蔡思的种种行径,并搜集了很多资料的《纽约时报》主编亨利·雷蒙特拜访林肯的时候,特地告诉他蔡思正在上蹿下跳,狂热地谋求总统职位。林肯以他那一贯的幽默对雷蒙特说道:“亨利,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吗?那么你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犁玉米地,我吆马,他扶犁。偏偏那匹马很懒,老是磨洋工,但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我们差点跟不上它。到了地头,我才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身上,于是我就把马蝇打落了。我的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掉它。我告诉他,不忍心让马被咬。我的兄弟却告诉我:‘就是因为有了那家伙,这匹马才跑得那么快。’”然后,林肯意味深长地对亨利·雷蒙特说:“如果现在有一只叫‘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思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思的那个部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没有马蝇叮咬,马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这就是著名的马蝇效应。
慢马变为快马的秘密在于马蝇的叮咬。那么作为身处职场的一名员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证明自身的价值,或者功利点讲,想获得物质上的财富,需要什么来叮咬呢?
答案就是取胜的欲望。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一句话:“要做成事的方法,是激起竞争,不是钩心斗角的竞争,而是取胜的欲望。”取胜的欲望就是叮在我们身上的一只马蝇,它促使我们在困难面前永不妥协,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永不低头,多一点取胜的欲望,就一定会多一点成功的动力和机会。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了,如何才能激起内心的取胜欲望呢?
答案就是保持强烈的进取心,不断挑战,绝不安于平庸。这是那些优秀的、出类拔萃的员工们最喜爱的竞技,是一个自我表现的绝好机会,是激起内心求胜欲望的最好方法。
有进取心、不断挑战自我,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自身的不断进步。而这种挑战的过程又是重塑自我的过程。这好比跳高运动员,不断挑战就是要把有待越过的横杆升高一格或几格,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又好比足球运动中的优秀前锋,永远把下一个进球当作最好的。或许他们的这种挑战,所带来的超越,只是多了一点儿,并不那么明显和突出,但正因为多了这一点儿,他们才能保持内心的那种取胜欲望,不断走在前进的路上。
需要注意的是,在给自己寻找挑战时,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也不要认为挑战的对象一定是什么宏大的目标,工作中,多克服一点小的坏习惯,多纠正一点小的工作缺陷等都可以成为挑战的对象。
当你面对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时,首先就得为自己灌输信心。然后再了解为什么这项工作有着那么多的不可能。看看自己的实力,衡量一下自己是否确实有能力完成它。如果你的实力不够的话,想想办法能不能把它给补足。因为对于挑战来说,结局无外乎两个:成功或是失败。能否顺利完成,就得看你自己的了。
换句话说,要是对自己的实力估计有偏差,对自己判断有误,无法将任务完成的话,你也不要失望和沮丧。真正聪明而有头脑的上司不会把眼光仅仅局限在你是否完成了任务上,他会在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观察你的态度和工作思路,再判断你的能力。你仍然会受到你老板的喜爱,因为至少你敢于向困难挑战,敢于去尝试别人所畏惧的工作。
作为公司职员,也要像西点军校的学员那样,从根本上克服无知的障碍,打破不可能的常规,要有充分的自信心。只要有了这些,你就能拥有百倍于平时的能力和智慧。机会就在你手中,关键在于你怎么去把握。没有公司愿意要那些意志力薄弱的职员,他们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失去信心和智慧,这样的弱者,是不会被考虑的。那么你准备当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个保险公司的员工叫亚当。他一直盼望自己成为公司最棒的推销员。可是他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任务:他在威斯康星州的一个街区没有任何一份订单。他对此很不满意,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气馁而退缩。第二天,亚当又回到了那个街区,重新拜访那些顾客,说服他们每一个人,向他们推销保险。结果令他欢欣鼓舞,不但说服了每一个人,还新增加了66份保险单。这可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成绩,如果不是亚当在风雪中艰难地走街串巷,哪会有这来之不易的结果?要是亚当没有这种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和勇气,结局就可能是被公司开除。
向高难度工作挑战
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潜能的画地为牢,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与此同时,无知的认识会使你的天赋减弱,因为懦夫一样的所作所为,不配拥有这样的能力。
有一位银行家,在51岁的时候,财富高达几百万美元,而到52岁的时候,他失去了所有的财富,而且背上了一大堆债务。面临巨大打击,他没有颓废地就此倒下,而是决定要东山再起。不久,他又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当他还清最后300个债务人的欠款后,这位银行家实现了他的承诺。有人问他,第二笔财富是怎样积累起来的。他回答说:“这很简单,因为我从来没有改变从父母身上继承下来的个性,就是积极乐观。从我早期谋生开始,我就认为要以充满希望的一面来看待万事万物,而不要在阴影的笼罩下生活。我总是有理由让自己相信,实际的情况比一般人设想和尖刻批评的情况要好得多。我相信,我们的社会到处都是财富,只要去工作就一定会发现财富、获得财富。这就是我成功的秘密。记住:总要看到事物阳光灿烂的一面。我们要学会在困境中保持最甜美的微笑。”
当有一份很难的工作等着你去做的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逃避,把自己的潜力隐藏起来,那你将很难会有进步,而只能成为下一个退缩不前的懦夫。
西点学员的脑子里没有“这件事是不可能的”这个观念,世界上是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在学习和训练中得到不断的挑战是他们每个人最大的乐趣。巴顿将军就是西点人不畏艰难、充满勇气和力量的最好例子。
巴顿将军在西点军校学习期间曾经用自己的身体做电击的实验。在一次物理课上,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一个直径为12英寸长、放射火花的感应圈。有人提问:电击是否会致人死亡?教授请提问者进行实验,但这个学生胆怯了,拒绝进行实验。课后,巴顿请求教授允许他进行实验。他知道教授对这种危险的电击毫无把握,但巴顿认为这恰是考验自己胆量的良机。教授稍微迟疑后同意了他的请求。电击试验开始了,带着火花的感应圈在巴顿的胳膊上绕了几圈,他挺住了。当时他并不觉得怎么疼痛,只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但此后的几天,他的胳膊一直是硬邦邦的,挥动都很困难,可是他觉得值得,因为这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胆量。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胆小鬼,”他写信对父亲讲,“但现在我开始改变了这一看法。”
可以从这里看出,西点毕业生之所以如此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敢于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是这一点,成了他们获得成功的基础,西点的学员们才会在各行各业脱颖而出。
许多历经挫败而最终成功的人,感受“熬不下去”的时候比正常人都要多。但是,他们总能树立“成功就在下一次”的信念,并坚持到底。
不要抱怨播种不发芽,只要你精心呵护,总会有收获的一天。
人和竹子一样,往往也是“一节一节成长”的。你最想放弃的时候,恰恰是你最不能放弃的时候!
大胆地去进攻
西点毕业生、四星上将乔治·巴顿说:“攻击你的目标,永远不要撤退,至少要下定决心不撤退。因为战争只有三个原则:大胆!大胆!大胆!”
巴顿作战有一条座右铭,那就是“攻击,攻击,再攻击!”在布列塔尼战役中,他的这种领导方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这场战役中,身为集团军司令的巴顿,命令第八军冒着两翼和后方暴露挨打的危险,向二英里外德军防守的布雷斯特港进攻。这使得那些参谋们顿生疑虑,认为这是铤而走险的做法,能够获胜的概率几乎为零。但是巴顿却认为,只要存在一线可能,就要果断地进攻。而结果显示,正是巴顿的这一看似冒险的决策,使整个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巴顿最终取得了胜利。
年轻人就应该有巴顿这种果断的进攻精神,在你的脑子里,不应该存在“不可能”的想法。其实,真正的敌人永远是自己,战胜困难远比打败自己容易得多。当你在心里就告诉自己“能行”的时候,你就可以唤醒内心的潜能,进而获得成功。
很多人向巴顿求取成功之道,他说:“如果我能最终成功,肯定是因为我有一个大胆的梦想,并且会用全部的精力去追求!”卡耐基曾说:“不必怕什么,只要你向前走,你就能发现自己,找到成功!”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是敢于大胆进攻的人,他不会受被动局面的限制,更不会停留在已有的条件或成绩上等待,他总是不停地开拓进取。
剑桥大学的教授曾经做了一个这样的试验来教育学生:实验对象是三只老鼠,学生分成了三组进行实验。
教授对第一组学生说:“你们很幸运,将和天才老鼠同在一起。这只老鼠反应敏捷,它会很快到达迷宫的终点,并且吃许多干酪,你们要在终点多准备一些给它。”
教授对第二组学生说:“你们的这只老鼠嗅觉和反应能力都很普通。它有希望到达终点。”
教授对第三组学生说:“这是一只很愚蠢的老鼠。它能找到迷宫终点的可能性非常小,我看你们不必在终点准备干酪了。”
实验开始了。天才老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到达了迷宫的终点。普通老鼠虽然也到达了终点,但是第二组学生并没有像第一组一样记下它的速度和到达过程。那只所谓的愚蠢的老鼠,最终也没有到达终点。
最后,教授告诉学生,这些老鼠都是同一窝中的普通者,反应水平是一样的。
只是因为三组同学的态度不同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可以试想,如果一个球员肯定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有良好的球技、充分的练习和准备,那么他赢球的可能性就会大于赛前就认定自己技不如人的球员。
具有必胜的信心,就不会轻易被困难吓倒,“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精神状态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
正如一位西点人所说:“只要你想,那你就一定能。”西点不需要那些“不可能”或是“我办不到”之类的话,他们要求学员把这些不可能的借口永远丢掉,他们把“不可能”视为傻瓜才用的词!
也许你的老板可以控制你的工资,可是他却无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去思考、去学习。换句话说,他无法阻止你为将来所做的努力,也无法剥夺你因此而得到的回报。
许多员工总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寻找理由。有的说老板对他的能力和成果视而不见,有的会说老板太吝啬,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很少有人一开始就能发挥全部潜能,就可以出色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同时,也很少有人一开始就能拿到很高的工资。因此,当你在付出自己的努力时,一定要学会耐心等待,等待他人的信任和赏识,你才能得到重用,才能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如果在工作中受到挫折,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工资太低,如果你发现一个没有你能干的人成为你的上司,也不要气馁,因为谁都抢不走你拥有的无形资产——你的技能、你的经验、你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切最终都会给你回报。
不要对自己说:“既然老板给得少,我就干得少,没必要费心地去完成每一个任务。”也不要因为自己挣的钱少,就安慰自己说:“算了,我技不如人,能拿到这些工资也知足了。”消极的思想会让你看不见自己的潜力,会让你失去前进的动力和信心,会让你放弃很多宝贵的机会,使你与成功失之交臂。
也许我们无法命令老板做什么,但是我们却可以让自己按照最佳的方式行事;也许老板不是很有风度,但是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做事要有原则。你不应该因为老板的缺点而不努力工作,而埋没了自己的才华,毁了自己的未来。总之,不论你的老板有多吝啬多苛刻,你都不能以此为由放弃努力。
试比较两个具有相同背景的年轻人。一个热情主动、积极进取,对自己的工作总是精益求精,总是为公司的利益着想;而另一个总喜欢投机取巧,总嫌自己的薪水太低,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雇佣谁,或者说你会给谁更多的发展和晋升的机会呢?
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为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不只为薪水而工作,你就超越了芸芸众生,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西点的训练是是非常苛刻的,只有50%~70%的西点学员能够顺利毕业,但正是这样严格的要求才磨炼塑造了西点学员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品格,也增强了他们将来成功的可能性。
一部纪录片中有一段这样的情节:在一片水洼中,一只面目狰狞的水鸟正在吞噬一只青蛙。青蛙的头部和大半个身体都被水鸟吞进了嘴里,只剩下一双无力乱蹬的腿,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青蛙却将前爪从水鸟的嘴里挣脱出来,猛然间死死地攥住水鸟的细长的脖子。
这部纪录片就是在讲述这样的道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放弃!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都不能放弃。情绪上的懈怠和泄气只会将你自己逼入绝境。任何时候都要心存希望,不论时间有多晚,成功都有可能在你努力之后出现。而你一旦放弃或是畏惧,那么就连一点点胜利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发生在1914年12月的那场大火,几乎把托马斯·爱迪生的实验室摧毁,虽然损失超过200万美元,但因为那座建筑是混凝土结构,原本以为是可以预防火灾的,所以只投保了238000美元的火险,爱迪生一生大半的研究成果都在这次火灾中付之一炬。此时,他已经不再是年轻的小伙子,而已是67岁的老人了。
很多人推测这位发明巨人可能会因此而倒下,可令人们惊奇的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一座新的更大的实验室又被他重新建立起来。只有坚持永不言弃的信念,才能取得最终成功,这可以说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并一直在不断地得到验证。
所以说,无论别人觉得你如何愚笨,无论你失败了多少次,只要你选择坚强,选择坚韧,选择不放弃,那么即使再失败一千次,你还可以第一千零一次爬起来,再一次扑向成功的怀抱。
林肯年轻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成为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并且和他的朋友讨论他的计划。他告诉好朋友格瑞尼说:“我和伟大的人物交谈过,我并不认为他们与其他人有什么区别。”
为了坚持演讲练习,他经常要走上七八里路去参加辩论俱乐部的活动。他把这种训练叫作“实践辩论术。”
他找到校长蒙特·格雷厄姆,向他请教有关学习语法的建议。
格雷厄姆先生说:“如果你想要站在公众面前的话,你应当学习语法。”
林肯听从格雷厄姆校长建议,前往六英里外的地方,借回不少柯克汉姆语法书。林肯从那时候起一连几个星期,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掌握这本书的内容。当他碰到疑难问题时,就向格雷厄姆先生请教。
林肯的学习热情如此浓厚,引起了所有邻居的关注。格瑞尼借书给他看,校长记住了他,尽自己所能来帮助他,村里的制桶工人也允许他到店里拿走一些刨花,晚上看书时用来点火照明。不久之后,林肯就熟练地掌握了英语语法。
林肯说:“我想学习所有那些被人们称为科学的新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林肯还发现另一件事——通过坚持不谢的努力,他能征服所有的目标。
只要拥有坚韧的品格,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个人就能征服所有的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坚韧的意志。在刚强坚毅者的眼里,没有所谓的滑铁卢;对于志在成大事者而言,不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多大的打击,他都不会放弃最后的努力,因为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主动出击才能抢占先机
主动是什么?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可以出色地完成工作。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是一个自动自发地工作的人,而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则更应该努力培养员工的主动性。
主动地去做好一切吧!千万不要等到你的老板来催促你的时候。不要做一个墨守成规的员工,不要害怕犯错,勇敢一点吧!老板没让你做的事你也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成功地完成任务。
当托尼以财务部职员身份进入摩托罗拉德国分公司时,他在移动通信领域毫无工作经验,但他拥有出类拔萃的品质,他工作积极主动,待人真诚,经常义不容辞地帮助同事,而不仅仅是签签支票、记记账而已。他刚来公司的时候,公司人员流失严重,他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计划,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这个计划非常奏效。他对整个公司都充满责任感,而不仅仅只是关心自己的部门。他为生产部做了一份详尽的资金预算,说明投资3000美元购买新机器将得到如何的回报。
公司的业务一度陷入低谷,他找到业务经理,说:“我对业务不熟悉,但是我想试着帮个忙。”他确实做到了,他提出许多构想,帮公司完成了几笔大业务。每位新雇员加入后,他都会帮助熟悉环境、建立信心。他对整个公司的运作兴趣盎然。
“不要误会托尼是专门在我面前表现自己。他纯粹是把公司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公司的总经理这样评价他,并且对其不断提拔。当三年后总经理退休时,托尼理所当然地成了他的接班人。
托尼踏上了通往舒适生活的高速公路上,他掌握了成功的基本原则:一个人目前拥有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打算获得多少,并且是否积极主动地为之努力。
我们都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一些经验,一个人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工作,只要你能尽力,你就可以多为公司内其他的部分工作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因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得到成长。托尼从始至终就没有把自己仅仅当成一名普通会计,而是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一员,正是这种思想,让他有了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在职场中,一个人只要具备了积极主动、永争第一的品质,不管做的是多么枯燥的工作,都有成为优秀员工的希望。如果你在服从上司指令的基础上,再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这样,你就更有机会成为优秀员工了。
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加薪而罢工。
如果只在别人注意你的时候才有好的表现,你将永远不能达到成功的巅峰。你应该为自己设定最严格的标准,而不应该由他人来要求你。
如果老板对你的期许还没有你对自己的期许高的话,你永远也不可能被辞职,反而,这只会使你离晋升的日子越来越近。
成功是一种努力的积累,那些一夜成名的人,其实,在他们获得成功之前,已经默默地奋斗了很长时间。任何人,要想获取成功都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奋斗。
要想获得最高的成就,你必须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哪怕你面对的是多么令你感到无趣的工作,这么做才能让你获取最高的成就。自动自发地工作吧!这样一种工作习惯可以使你成为领导者和老板。那些成功的人,正是由于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敢于承担责任而让人百倍信赖。
那些成大事者和平庸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成大事者总是自动自发地去工作,而且愿意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要想获得成功,你就必须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人会给你成功的动力,同样也没有人可以阻挠你实现成功的愿望。
工作需要全身心投入
每一件事情对人生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你是砖石工或泥瓦匠吗?可曾在砖块和砂浆之中看出诗意?你是图书管理员吗?经过辛勤劳动,在整理书籍的缝隙,是否感觉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你是学校的老师吗?是否对按部就班的教学工作感到厌倦?也许一见到自己的学生,你就变得非常有耐心,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如果只从他人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工作,或者仅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工作或许是毫无生气、单调乏味的,仿佛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吸引力和价值可言。这就好比我们从外面观察一个大教堂的窗户。大教堂的窗户布满了灰尘,非常灰暗,光华已逝,只剩下单调和破败的感觉。但是,一旦我们跨过门槛,走进教堂,立刻可以看见绚烂的色彩、清晰的线条。阳光穿过窗户在奔腾跳跃,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是有局限的,我们必须从内部去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本质。有些工作只从表象看也许索然无味,只有深入其中,才可能认识到其意义所在。因此,无论幸运与否,每个人都必须从工作本身去理解才能保持个性的独立。
东芝公司不仅生产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产品,在营销方面也花费大量心思,因此才能拥有蓬勃发展的成功事业。
对于企业来说,老板是一个特殊人物,老板的行为往往对员工起表率作用。松下幸之助认为,要提高商业效益,首先老板就要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让部下从刚一开始参加工作,就培养敬业的好习惯。
日本企业家土光敏夫认为,老板以身作则的管理制度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是企业培养敬业精神的最佳途径。
日本东芝电器公司是当今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牌公司之一。但是,二十多年前,东芝电器公司因经营方针出现重大失误,负债累累,濒临倒闭。在这个生死关头,东芝公司把目光盯在了日本石川岛造船厂总经理土光敏夫的身上,希冀能借助土光敏夫的“神力”,力挽狂澜,把公司带出死亡的港湾,扬帆远航。
土光敏夫在领导管理方面具有大将风范。早在“二战”结束时,负债累累、濒于破产的石川岛造船厂毅然挑选了土光敏夫出任总经理。土光敏夫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得出了一个结论:困难是暂时的,经济复苏必然会来临,而经济复苏离不开石油,运输石油又离不开油轮,油轮越大则越“经济”。为此,土光敏夫果断决策:组织全体技术人员攻关,建造20万吨巨型油轮。由于从来没建造过这样大的油轮,全厂员工信心不足。土光敏夫不断地与各级管理人员促膝交谈,鼓舞士气。为了集思广益,土光敏夫创办内部刊物《石川岛》,让全厂员工随意发表意见。土光敏夫还建立目标管理制度,把全体员工的利益、荣辱与造船厂的利益、荣辱紧紧联系在一起,终于造出了20万吨级油轮,使造船厂摆脱了困境。
土光敏夫从一开始就把造船质量放在第一位,1950年,一艘高速巨轮在驶出船坞时撞在了码头上,码头被撞坏,巨轮只有些轻微损伤,经检查后,一切正常。这件事传出后,世界各地的船商都看好石川岛的船,购买新船的订单接连不断,石川岛从此称雄世界,土光敏夫也从此载誉世界。
东芝公司担心的是:土光敏夫的事业如旭日东升,他会抛弃一个成功的事业而进入一个负债累累的企业出任“社长”吗?令东芝惊异的是,土光敏夫立即作出响应:“没问题!”
土光敏夫就任东芝电器公司董事长所“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唤起东芝公司全体员工的士气。土光敏夫指出:东芝人才济济,历史悠久,困难是暂时的,曙光即在前面。土光敏夫说:“没有沉不了的船,也没有不会倒闭的企业,一切事在人为。”在唤起东芝公司全体员工的信心后,土光敏夫大力提倡毛遂自荐和实行公开招聘制,想方设法把每一个人的潜力都发挥出来。
有一次,土光敏夫听业务员反映,公司有一笔生意怎么也做不成,主要原因是买方的课长经常外出,多次登门拜访他都扑了空。土光敏夫听到这种情况,沉思了一会,然后说:“是吗?请不要泄气,待我上门试试。”
这名业务员听到董事长要亲自上门推销,不觉大吃一惊。一是担心董事长不相信自己的真实反映;二是担心董事长亲自上门推销,万一又碰不到那位课长,岂不是太丢一家大公司董事长的脸。那位业务员越想越害怕,急忙劝说:“董事长,您不必亲自为这些琐碎小事操心,我多跑几趟总会碰上那位课长的。”但土光敏夫并不考虑那么多,也不顾及什么面子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够做成生意就行。
第二天,他真的亲自来到那位课长的办公室。果然,也是未能见到那位课长。事实上,这是土光敏夫预料中的事,但他并没有马上告辞,而是坐在那里等候。等了老半天,那位课长才回来。当他看了土光敏夫的名片后忙不迭地说:“对不起,对不起,让您久等了!”“贵公司生意兴隆,我应该等候。”土光敏夫毫无不悦之色,相反微笑着说。那位课长明知自己企业的交易额不算多,只不过几十万日元,而堂堂的东芝公司董事长亲自上门进行洽谈,觉得赏光不少,于是很快就谈成了这笔交易。
最后这位课长热切地握着土光敏夫的手说:“下次,本公司无论如何一定买东芝的产品,但唯一的条件是董事长不必亲自来。”随同土光敏夫前往洽谈的业务员,目睹此情此景,深受教育。
土光敏夫此举不仅做成了生意,而且以他坦诚的态度赢得了顾客。此外,他的这种耐心而巧妙的营销技术,对企业的广大员工是最好的教育和启迪。东芝公司在土光敏夫的带动下,营销活动十分活跃,公司的信誉大增,生意兴隆发达。
土光敏夫认为,以董事长之尊从事推销是理所当然的事,不会因此有失身份。当然,管理者亲躬亲为,只是一种示范行为,并不是每笔交易都需要。
土光敏夫还大力提倡敬业精神,号召全体员工为公司无私奉献。土光敏夫的办公室有一条横幅:“每个瞬间,都要集中你的全部力量工作。”土光敏夫以此为座右铭,他每天第一个走进办公室,几十年如一日,从未请过假,从未迟到过,一直到八十高龄的时候还与老伴一起住在一间简朴的小木屋中。
土光敏夫有一句名言:“上级全力以赴地工作就是对下级的教育。职工三倍努力,领导就要十倍努力。”如今,日本东芝电器公司已经跻身于世界著名企业的行列,它与石川岛造船公司同被列入世界100家大企业之中。这与土光敏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
把一切做得更完美
做事一丝不苟,意味着对待小事和对待大事一样谨慎。生命中的许多小事中都蕴涵着令人不容忽视的道理,很少人能真正体会到。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我们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导致工作不完美,生活不快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命中的大事皆由小事累积而成,没有小事的累积,也就成就不了大事。人们只有了解到了这一点,才会开始关注那些以往认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培养做事一丝不苟的美德,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人。是否具备这项美德,足以让生命有天壤之别。
每一位老板都知道这项美德多么少见,找到愿意为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的员工,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不良的作风在公司四处蔓延,而无论大事、小事都尽心尽力、善始善终的员工却是罕见。
尽管我们进行了多次社会改革,但思虑欠周、漫不经心、懒惰成性等习以为常的恶习依然泛滥成灾。在庞大的失业和无业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人或多或少沾染上了这些毛病。他们如果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努力加以改正的话,那么往往无法得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
“适者生存”的法则并不仅仅建立在残酷的优胜劣汰基础上,而是基于公平正义,是绝对公平原则的一部分。若非如此,社会美德如何能发扬光大?社会又如何能取得进步?那些思虑不周与懒惰的人同那些思虑缜密、勤奋的人相比,有天壤之别,根本无法并驾齐驱。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父亲告诫每个孩子:“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丝不苟。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世界上到处是散漫粗心的人,那些善始善终者始终是供不应求的。”
我认识许多老板,他们多年来费尽心机地寻找能够胜任工作的人。这些老板所从事的业务并不需要出众的技巧,而是需要谨慎、朝气蓬勃与负责地工作。他们聘请了一个又一个员工,却因为粗心、懒惰、能力不足、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频繁遭遇解雇。与此同时,社会上众多失业者却在抱怨现行的法律、社会福利和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许多人无法培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原因在于贪图享受、好逸恶劳,背弃了将本职工作做得完美无缺的原则。
不久以前,我观察到一位努力恳求终获高薪要职的女性,她才上任短短几天,便开始高谈想去“愉快地旅行”。月底时,她便因玩忽职守而遭解雇。
正如两种事物无法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位置一样,被享受占据的头脑是无法专心求取工作的完美表现的。享乐应有适当的地点与时间,在应该全身心工作的时候,心中就不应该想到享乐这回事。那些一面工作、一面对个人的享乐津津乐道的人,只会将工作搞砸。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这应该成为每个人一生的追求,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曾经因为疏忽、畏惧、敷衍、偷懒、轻率等造成数不清的悲剧。而这些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几年前,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小镇上,因为筑堤没有按设计图纸去筑石基,结果导致堤决堤,全镇被水淹没,无数人被淹死。这种由于工作疏忽引起的悲剧,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发生。任何地方,都有人因为疏忽、敷衍、偷懒而犯下错误,如果这些人讲良心做事,不被那一点点困难吓倒,不但可以减少灾祸,更能培养一个人高尚的人格。
人一旦养成了敷衍了事的习惯,往往就会变得不诚实起来。这样的人,一定会轻视他的工作,进而轻视自己的人品。有人曾说:“轻率和疏忽会让无数人的命运走向失败。”
的确,许多年轻人之所以失败,原因就是办事轻率。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要求自己做得尽善尽美。
许多年轻人,似乎根本不知道职位的晋升是建立在忠实完成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的。事实上,如果你不尽职尽责地完成你的工作,你在老板眼里是永远不会获得价值的提升的。
但与此相反的是,很多年轻人在求职时常这样问自己:“做这样平凡的工作,会有什么发展前途呢?”但是,巨大的机会往往蕴藏在平凡而低微的职业中。
每当工作完成之后,你应该这样告诉自己:“我热爱我的工作,我已全力以赴地做了我的工作,我期待任何人对我进行批评。”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否做什么都力求做到最好。
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绝对不会轻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你应该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能完成100%,就绝不只做99%。这种工作作风应该与你的工资毫无关系,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永远抱着热情与信心去工作。
只要你把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快、更准确、更专注,结果更完美,就能引起他人的关注,实现你心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