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节水重点区域和领域分析
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必须与当地特点密切相结合,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格局,搭建有序的建设布局,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根据《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将南昌市划分为中心城区和市域两个层次。从南昌市的用水现状看,南昌市区的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30.1%,南昌县占29.3%。因此,南昌市区和南昌县是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区域。另外,南昌市赣抚平原灌区、赣江水源地、抚河水源地及特殊区域均具有特殊的功能和重要地位,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区域。在对南昌市水资源现状及供需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区域布置格局如下:
1个市区:南昌市区
1个县(区):南昌县
1个灌区:赣抚平原灌区
2处水源:赣江(南昌段)、抚河(下游)
3类特(殊)区:水污染严重区(艾溪湖、水功能区,治理与保护)、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利用)、城市景观区(生态用水)
2.4.1 节水重点区域
南昌市现辖南昌市区(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昌北经济开发区、红谷滩新区、桑海开发区、英雄开发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和安义县。各行政分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差异较大,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南昌市各行政分区水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见表2—13。从表中可以看出,南昌市区是所有行政区划中,经济最发达,对过境水依赖程度最高的地区;南昌县用水量仅次于南昌市区,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到80%以上,人均水资源量也比其他三县少,也是对过境水依赖程度较高的地区。
1.南昌市区
南昌市区是南昌市政治、经济、人口和文化中心,在经济大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南昌市提出了建设以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为标志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北看大连、南看深圳、中看南昌”的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和做好“两篇文章”目标。十年来,南昌发展的理念和成就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南昌市区对全市乃至江西省及邻近省区其他县(市)、区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市区土地面积占南昌市土地总面积的8.3%,是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2009年市区人口208.02万,约占南昌市总人口的44.8%, GDP总量占全市GDP总量的61.7%,用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30.1%,工业用水量约占全市工业用水总量的60%。汽车、航空、医药等用水量较大的企业大都集中在此,且市区人口集中,是南昌市用水量最大、最为集中的区域,同时还存在河道污染等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较突出。目前,南昌市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多部门管理和分割管理的现象,导致城市供水水源、市政供水、自备水源、地下水供用水矛盾加剧,涉水规划、水工程建设、依法科学管水和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等许多工作难以协调落实。因此,应将南昌市区列为节水重点区域。
南昌市区的建设主要以水资源保障、水生态恢复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节水为前提,加强污水处理,辅以中水回用等措施,形成较为完善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在市郊地区,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农业,全力打造生态型、园区化高效农业。城镇生活及第三产业节水以管网更新改造和推广普及节水型器具为手段,激发大众节水热情。工业节水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航空、汽车、医药)为龙头,以打造“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抓手,全面铺开。加强水污染防治和严格水资源管理,使地下水开采和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河湖水系环境整治要取得明显成效。
表2-2 南昌市各行政分区水资源条件与经济水平
2.南昌县
2009年南昌县用水总量9.79亿m3,占全市用水总量的30%,仅次于南昌市区,是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区域。南昌县总用水量9.79亿m3中,农业用水占80%以上,是用水大户,因此,南昌县节水工作的重点在农业;同时也要注重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节水。
南昌县毗邻市区,属于大南昌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作为江西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南昌县立足自身特色,明确了城区建设现代化、工业经济低碳化及农业经济产业化的发展战略,以此探索南昌城郊县区生态式发展的新路。
农业是南昌县的传统特色产业,为全面提升农业产值,该县提出了农业产业化战略。一方面,将粮食、肉类资源与赣粮实业、天津宝迪等食品工业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农、工产业互动;另一方面,全力打造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在建设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同时,使其成为南昌人的美丽、文明、富裕的休闲后花园。
南昌县的节水工作应以农业节水为主,积极引进并分阶段推广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打造生态型、园区化高效农业。同时,也要做好工业节水工作,以汽车、食品等重点行业为示范,全面开展工业节水工作,使园区经济在实现特色集群化发展的同时,走上低碳、生态的发展之路。城镇生活及第三产业节水以管网更新改造和推广普及节水型器具为主,同时加强节水宣传。
3.水源地
水源地承担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障社会经济的首要任务,应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南昌市的赣江(南昌段)、抚河(下游)水源地承担了全市70%以上的供水任务,应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领域,这些水源地不仅解决了南昌市的现状用水问题,也是未来用水的重要来源,对维系南昌市用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因此将这些区域列为重点区域,通过水源地保护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建立以及配套相关法规的出台,加强水源地的保护。
4.特(殊)区
除南昌市区、重点灌区和重要水源地之外,还需要将三类特(殊)地区列为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区域。
一是水污染严重区。实施水污染治理,保护水环境,是增加区域可用水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可恢复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因此水污染严重区是南昌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区域。
二是经济开发区。南昌市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小蓝经济开发区、昌东工业区、新建长堎工业区、昌南工业区、安义工业区和桑海经济开发区共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涉及航空、光伏光电、生物医药、家用电器、汽车汽配、印刷包装、新型建材等二十余个。由于各园区供用水相对集中且独立,应对水资源和污染排放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且工业园区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现污水再生回用的重点区域,必然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区域。
三是城市景观区。加大南昌市内外水系整治,提高城市活化水系覆盖范围,根除市内臭水沟。实施城市湖泊水系连通工程、艾溪湖、瑶湖和幸福渠水系整治工程,加快乌沙河、朝阳水系、白水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建设。通过外层山水引入、内层水系激活,结合自然山水格局优化城市景观体系,突出做好“南昌水城·看不够的水景”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水岸和湿地生态优势,做到林随水走,水以林聚,林水相依,建设融合“森林、清水”元素一体的南昌城市特色景观。
5.灌区
2009年,南昌市农业用水量占生产用水的70%以上,产值仅占GDP的6.1%,而农业用水量的95%以上用于农田灌溉。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675m3,而节水灌溉面积比例仅为24%,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4,有较大节水潜力。因此,南昌市建设节水型社会,必须重视辖区内的灌区农业节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面源污染,提升用水水平。
赣抚平原灌区位于贛中偏北部,处于抚河和贛江下游三角地带,是江南最大的引水灌溉工程,同時兼有航运、水力发电、水产养殖、防洪排涝、工业用水、城镇生活供水和城市河湖生态环境供水等多种功能。灌区范围包括抚州、宜春、南昌三市7个县(市、区)37个乡镇,耕地总面积200万亩,总人口370万人;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19.3万亩,排涝面积70万亩。享有“赣抚粮仓”、“鱼米之乡”之美誉。
工程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0年建成受益,灌区现有焦石拦河坝、岗前大渡槽、天王渡船闸、箭江分洪闸等15座主题建筑物及3600余座中、小型建筑物;开挖东、西2条总干渠和7条干渠,总长280.57 km。灌区南北总长约90 km,平均宽22 km。灌区农作物以双季稻为主,冬季种植绿肥和油菜,还有一些其他经济作物如蔬菜、豆类、杂粮等,是江西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据统计,赣抚平原灌区现状毛灌溉用水量约12.8亿m3/a,占总用水量的40%,因此,农业仍是用水大户。当前,灌区仍有绝大多数农户采用大水漫灌、串灌的方式,各干渠的最大引水流量(尤其是总干上游)大大高出原设计流量,管道上游浪费水比较严重。目前灌区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1192m3,而试验净灌溉定额仅为506.5m3。灌区管道水利用系数仅为0.452,灌溉水综合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29。
鉴于赣抚平原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农业用水现状,规划期内灌区应做好农业节水工作,主要措施有:①搞好输配水渠道的衬砌防渗,整治分水闸口和渠系建筑物,完善水工建筑物配套设施,提高输配水能力,减少输水损失。②整治田间工程,增设必要的测水量水设施,推行末级渠系改造和管理改革,推广节水灌溉,加强节水技术培训。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用水户节水意识。④制订用水计划和用水制度,建立“以水定供、以供定需”的供需结构,加强一线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实行科学调度。⑤推进水价和计收方式改革,运用经济手段约束浪费水。
2.4.2 节水重点领域
通过对2009年南昌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节水水平和用水水平分析,确定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生活节水、非常规水源利用及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作为重点领域。
1.农业节水
全面推广综合节水措施,包括非工程和工程节水措施,努力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其中,近期侧重于渠系配套改造、增加节水工程灌溉面积及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远期注重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制定合理的农业用水水价政策。南昌市农业节水目标值见表2-3。
表2-3 农业节水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拟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用水管理
根据南昌市水资源条件进行农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以节水、高产、高效为核心,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绿色生态农业,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和农艺节水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注重提高灌溉生产效益和利用效率。引导农业向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平整土地,深耕松土,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蓄水能力。
当前南昌市灌区灌溉效率不高,管理粗放甚至无人管理,灌溉制度不合理,跑灌漫灌用水量大,造成了农业灌溉用水的严重浪费。除工程设施外,人为因素是重要原因,亟需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灌区管理队伍、改进灌溉制度、制定农业用水的政策法规、出台合理的水价政策、组织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农民可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农业供水水价,并对农业生产限额以上的用水开征水资源费,促进农业节水。控制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严格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农业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2)加快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降低渠系水输漏损失
规划期内,进一步完善主要灌区内的灌、排系统及渠沟建筑物配套;为真正达到防渗节水增加灌溉面积,对灌区范围内干、支渠采取防渗措施。同时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2.工业节水
工业节水是促进循环经济,充分利用资源,达到污水、废物资零排放,在保持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主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节水改造和加强用水管理等手段来降低工业用水单耗、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减少排污量、减少用水量的增长。其中,近期侧重于经济开发区或工业园区为单元的企业用水工艺的改造和企业用水管理的加强;中远期注重于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和运用水价经济杠杆作用促进节水。南昌市工业节水目标值见表2-4。
表2-4 工业节水目标值
【注:200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不含火电;未来各水平年均含火电。】
南昌市工业节水的重点应抓好航空、汽车、农副产品加工业、建材、食品等的节水发展,这些重点行业用水占工业总用水的近70%左右(含农村工业),有较大的节水潜力。工业节水的重点领域:
(1)调整产业结构,杜绝重污染项目。在相对缺水区域严格控制建设冶炼、造纸、纺织、化工等高耗水项目。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总体部署,在发展航空、汽车业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作为国家级光电子产业基地和生物产业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光电信息和生物产业这两个高技术产业。合理布局南昌市工业产业,使水与经济和谐发展,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发展循环用水系统、串联用水系统和回用水系统,在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推进企业用水网络集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力争园区的水资源封闭循环利用,力争实现最少排放,甚至零排放。推广外排水处理后循环利用技术,实现一水多用。
(3)工业节水技术。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同时,加强传统行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和供应,提升用水水平。
(4)工业用水计量。对工业自来水供水和自备水源供水的计量设施进行全面普查,完善计量设施。对自备水源的用水户,加快建立用水户档案,安装精确计量设施,明确各单位用水计划,尤其是地下水用户。至试点期末,年取(用)水>1000m3工业企业计量设施安装率达100%,对一些自备水源井供水的重点企业要实行在线监测,实施监控。同时还需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安装分级水表、执行水平衡测试制度。同时对一些浪费水严重的单位,实行相应的处罚措施,同时鼓励、引导其使用限量水表、限时水表、水压控制、水位控制、水位传感控制等先进的控制仪表。
3.城镇生活节水
城镇生活节水是南昌市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升节水意识的重要领域。城镇供水状况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城镇人口稠密、工矿企业集中,用水相对较为集中和统一,且城镇集中式用水,加大了水资源的供应和开发利用难度,往往造成资源型缺水,同时城镇污水排放集中,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极大,因此城镇生活节水的意义十分重大。南昌市生活节水目标值见表2-5。
表2-5 生活节水目标值
南昌市城镇生活节水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1)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在对供水管网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建立完备的供水管网技术档案。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要控制在《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02)规定的修正值指标范围内。对于超过漏损率要求的城镇供水管网,要制定计划,加快改造,尽快达到标准要求。
(2)推广节水器具。在南昌市继续推广节水器具的市场引导和入户安装,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建立节水器具市场准入制度。
(3)完善计量,形成经济激励机制。在各县(市)、区城镇,要加快安装计量设施进程,尽量普及一户一表制。在完善计量设施的基础上,利用价格杠杆,形成完善的多价格体系,采用梯级水价、累进加价等手段,促进城镇节水。
(4)完善机构。目前,南昌市水务局设立节水办,但县级及以下并未设置相应机构,给节水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造成了诸多障碍。因此,在现有体制下,健全节水管理相关机构,共同推进城镇节水工作,是重要内容之一。
(5)宣传教育,扩大群众参与。人是用水的主体,用水习惯和用水意识决定节水程度,因此城镇节水中,宣传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手段,构筑群众广泛参与的节水活动,是促进节水的重要手段之一。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需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4.非常规水源利用
2009年南昌市污水排放量为6.59亿t/a,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像南昌这样的大型城市,至2010年,须建一定数量的污水处理厂,同时污水处理工艺须达到二级标准。南昌市非常规水源利用目标值见表2-6。
表2-6 非常规水源利用目标值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尽可能按照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原则,合理采用相应的再生水处理技术和输配技术。建立与城市水系统相协调的城市再生水利用的管网系统和集中处理厂出水、单体建筑中水、居民小区中水相结合的再生水利用体系。
结合污水集中处理厂建设,配套再生水回用系统。考虑到南昌市实际情况,再生水利用不宜长距离输送,主要用于近郊农业、低标准用水工业、城市绿化、河湖景观、城市杂用、洗车及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公共建筑生活杂用水等。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管网覆盖范围外,建筑面积30万m2以上的居住小区、宾馆、饭店及科研院所等,应考虑逐步建设小区中水利用系统,中水用于冲厕、保洁、洗车、绿化和环境用水等。试点期在新建小区实施,远期逐步扩大到已建小区。
5.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与治理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南昌市污水排放量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南昌市水生态、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艾西湖、青山湖、鄱阳湖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总体战略部署,以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实施“绿色生态南昌工程”,规划期内拟主要通过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和工业废水排放管理、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大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力度以及对南昌市主要湖泊实施保护等手段来保护南昌市水生态与环境。南昌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值见表2-7。
表2-7 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拟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主要湖泊治理与保护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快速增加和湖泊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水资源防治相对不足,导致艾西湖、青山湖、鄱阳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在进行底泥生态疏浚、浮床种植陆生植物净化水体及兴建湖岸绿化植被带等湖泊内工程治理的同时,对全流域进行综合整治,种植生态涵养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行政监督管理,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完善相关法规。
(2)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管理
严格执行工业废水排放监督机制,对违规偷排污水的工业企业进行严厉惩处,并记录到企业的信誉档案。定期进行工业水平衡监测,核实工业废水排放量。
(3)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从城市迈向乡镇
建设和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加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建设污水处理厂,改造城市排水系统,杜绝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其他污染源进入水体。规划近期建设瑶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6万m3/d,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远期建设青山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3万m3/d,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
由城市向乡镇延伸,应是南昌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趋势。针对南昌市水资源较为丰富、乡镇经济尚欠发达等现实情况,在乡镇区域,可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壤渗滤等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以保持并美化全市乡镇区域生态与环境。
(4)加强水源地保护
对于已经规划的地表水工程保护区,特别是水源保护区,进行一定的政策补偿,以减少当地污水自由排放量,并且建立水质监测、监控系统,对水质情况实时观测,建立水体污染的应急机制,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