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53.造成草菇低产、绝收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
目前,草菇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较低,通常为10%~15%,最高仅50%左右,而且产量稳定性较差。这可能与草菇本身的种性有关。但若生物学效率低于8%,那可能是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必须查明原因。
造成草菇低产、绝收的原因较多。第一,与培养基有关。就目前的栽培情况讲,棉籽壳和废棉产量较高,其次为稻草配合棉籽壳,稻草的产量属中下水平。若用蔗渣作培养料,需添加适量的麸皮。第二,与菌种质量有关。目前市场上的菌株,有好有坏,混杂不清。应用比较广泛的有V23、V2、V5等菌株。菇农在选购菌种时最好是向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的菌种厂购买,质量较有保证。第三,与栽培方式有关。室外堆垛法产量最低,二次发酵室内栽培产量最高。第四,与栽培管理技术有关。若播种不均匀,易产生球菇(群菇);温度波动太大,易造成大量小菇蕾死亡,在针头期切勿喷水,否则也会造成小菇蕾枯黄;草菇的呼吸强度是蘑菇的6倍,在出菇阶段,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否则会提早开伞,采收方法需得当,应小心采菇,避免碰到周围的小菇,否则这些小菇就会枯死。此外,堆垛法栽培草菇,由于菌丝的分解以及堆内微生物的发酵,会使料堆下塌,使菌丝受伤,影响产量。因此,堆垛宜宽不宜高。第五,无论采用何种栽培方式,不同的草菇菌种(菌株),绝不能混播在同一堆培养料中,否则出菇甚少,甚至颗粒无收。这是因为不同菌株间会产生拮抗作用。第六,病虫害。在草菇栽培料上易长出大量的鬼伞,与草菇争夺养分,虫害主要是螨和菇蚊幼虫,它们都会吃菌丝及子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