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为经络系统的主干,它们在人的身体的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循行,各经都具有专属的腧穴,具有属络的相表里的脏腑,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经常用在诊断、治疗、保健、养生当中。其分布、循行、络属、流注关系见下图。
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原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灵枢·经脉》)。
【联络脏腑】肺、大肠、中焦。
【联络器官】胃口、膈、肺系(喉咙、气管)。
【主治】咳、喘、咯血、咽喉疼痛等肺系病症及本经脉所过之处上肢、胸部疾病。亦可治疗肩背痛、头项疾病及小儿疳积等。
手阳明大肠经
【经脉循行原文】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灵枢·经脉》)。
【联络脏腑】大肠、肺。
【联络器官】膈、口、面颊、下齿、鼻。
【主治】头面五官疾患、咽喉病、热病、皮肤病、胃及肠道疾病、神志病等。
足阳明胃经
【经脉循行原文】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灵枢·经脉》)。
【联络脏腑】胃、脾。
【联络器官】鼻、目、上齿、口唇、喉咙、乳房、膈。
【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足太阴脾经
【经脉循行原文】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灵枢·经脉》)。
【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膈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脾的大络,穴名大包,在渊液穴下三寸,散布于胸胁部。
【联络脏腑】脾、胃、心。
【联络器官】膈肌、咽(食道)、舌。
【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少阴心经
【经脉循行原文】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灵枢·经脉》)。
【它的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咽喉,而与眼球内连于脑的系带相联系。它的直行支脉从心系(心与他脏相联系的系带)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青灵),下向肘内(少海),沿前臂内侧后缘(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少府),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少冲),接手太阳小肠经。
【联络脏腑】心、小肠。
【联络器官】心系(心与他脏相联系的系带)、目系、喉咙。
【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能主治有关“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发黄,胸胁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手掌心热痛。
手太阳小肠经
【经脉循行原文】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灵枢·经脉》)。诠释:起始于小指外侧末端,沿手掌尺侧,上向腕部,出尺骨小头部,直上沿尺骨下边,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绕肩胛,交会肩上,进入缺盆,散络于心,沿食道,通过膈肌,到胃,属于小肠。
【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相通。
【联络脏腑】小肠、心、胃。
【联络器官】鼻、目、耳、膈。
【主治】咽喉肿痛,颔下肿不能回顾,肩部、上臂疼痛,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足太阳膀胱经
【经脉循行原文】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胭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灵枢·经脉》)。
【联络脏腑】膀胱、肾,与心、脑有联系。
【联络器官】目、耳。
【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足少阴肾经
【经脉循行原文】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支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灵枢·经脉》)。其支者的经脉,从肾向上(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其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联络脏腑】肾、膀胱、肝、肺、心。
【联络器官】膈、喉咙、舌本。
【主治】“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口热、舌干燥、咽部发肿,气上逆,喉咙发干而痛,心内烦扰且痛,黄疸,腹泻,脊柱、大腿内侧后边痛,萎软,喜欢躺着,脚心发热而痛。
手厥阴心包经
【经脉循行原文】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灵枢·经脉》)。
【胸中支脉】沿胸内出走胁部,在腋下三寸处(天池)转向上行到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行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曲泽),向下行于前臂,走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出于中指末端(中冲)。掌中支脉:从掌中分出后,沿无名指走行,并在其末端浅出,接手少阳三焦经。
【联络脏腑】心包、三焦。
【联络器官】膈肌。
【主治】有关脉的疾病:心胸烦闷,心痛,掌心发热。本经脉所过之处的上肢疾病。
手少阳三焦经
【经脉循行原文】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灵枢·经脉》)。
【胸中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至颈旁,联系耳后部(天牖、翳风、瘈脉、颅息),直上出耳上部(角孙),弯向下至面颊,后至眼下(会颧髎)。
【耳后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耳和髎、耳门、会听会),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后到外眼角(丝竹空,会瞳子髎),接足少阳胆经。
【联络脏腑】三焦、心包。
【联络器官】膈、耳、眼。
【主治】有关气方面所发生的疾病及循行所过之处病症:自汗,眼睛外眦疼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前臂外侧病痛,无名指功能丧失。
足少阳胆经
【经脉循行原文】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肋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灵枢·经脉》)。
【联络脏腑】胆、肝。
【联络器官】目、耳、膈。
【主治】头面五官病症、神志病、热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足厥阴肝经
【经脉循行原文】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胭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灵枢·经脉》)。
【目部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如胸胁胀痛、少腹痛、疝气、遗尿、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头痛目眩、下肢痹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