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
第一节 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查的概念
社会调查是社会“调查”和“研究”的简称。其中,“调查”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寻检、考查和计算来了解社会事实的一种感性认识活动;“研究”则是通过对考察、了解的客观事实真相进行审察、追究和思维加工,以求得认识社会现象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理性认识活动。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经验研究手段,有步骤地实地考察有关的社会现象,收集大量的、具体的社会事实,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达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目的的一种自觉认识活动。
二、社会调查的方法体系
1.方法论
社会调查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的。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的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以下几条方法论原则: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
(3)价值倾向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原则。
理论知识在社会调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任何社会调查课题的提出都必须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前提。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过程中,研究者的理论知识、思想观点始终在起着支配作用,决定着材料的取舍以及对事实材料的解释。理论是调查研究的归宿。
所谓定性分析是指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在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中全面地考察事物,从总体上认识事物特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所谓定量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搜集并处理社会现象中的数据资料,从中找出社会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定量分析的优点是使我们能更准确认识事物的质及其差别;能避免先入为主,以个别事例来推及全体的偏误;能使科学的预测成为可能。定量分析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提供调查研究所必需的概念系统;不能对调查对象及其特性加以科学的分类;不能解决调查研究的方向问题。
2.具体方法
社会调查要依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人或事,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一般的社会调查常用的方法有访问法、问卷法、比较法、材料统计法和实地考察法等。
(1)访问法。对所要调查的人或事进行定向访问,通过专访和询问来了解实际情况。
(2)问卷法。根据调查需要,拟定各种问题,对调查对象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通过抽样问卷调查,找出事物一般的共同规律。
(3)比较法。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或不同类的人和事进行比较调查。通过比较、鉴别来把握事物的真相。
(4)材料统计法。对所了解和掌握的材料,通过数字和报表的形式进行统计,掌握和分析材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保证社会调查材料的权威性。
(5)实地考察法。对调查的问题作实地的勘察和研究,以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对重大的社会事件常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我们获得更及时、准确的信息,对事件做出更有价值的分析和判断,增强调查报告的真实性。
三、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
社会调查是一种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科学考察的认识活动,它必须根据人的认识规律,科学地安排运作程序。社会调查的程序,一般地讲,是指对一定社会系统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科学考察和深入认识的过程;具体地说,它是根据人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规律而确定的几个具有严密逻辑联系和最佳运作效率的实施阶段。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1.筹划准备阶段
筹划准备阶段是社会调查的基础阶段和首要环节。社会调查能否满足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对社会信息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筹划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质量。筹划准备阶段包括三项工作内容:
(1)确立调查任务。社会调查的内容范围是十分广泛的,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中所需的社会信息也是千头万绪的,任何一次社会调查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便会使社会调查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社会调查应该首先确立调查任务,这就是说,要通过对人们面临的现实的社会问题的探讨,根据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对社会信息的实际需要,确立具体的、实在的社会调查任务,使社会调查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开展调查设计。调查任务的确立,实际上是对整个社会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提出后,怎样去达到这一目标便成为社会调查者所要思考的一大问题。社会调查是要使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从模糊转变为清晰,使人们对社会状态的认识从不确定转变为确定,因此,靠蛮干是不行的。要有效地完成社会调查的任务,首先必须进行周密的社会调查设计,而不是急于到社会中去搜集资料。社会调查设计的任务较多,主要包括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指标设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样本设计、调查问卷设计、调查过程设计等。
(3)准备调查条件。社会调查在考虑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的实际需要的同时还必须准备一系列的条件以作保证,因此,准备调查条件也是社会调查筹划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调查条件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人员条件。社会调查的人员条件不仅包括数量要求,而且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质量要求,社会调查单位要根据本次社会调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二是经费条件。社会调查活动需要经费的支持,要作好经费预算,确保经费到位。三是物质条件。社会调查往往需要一些物质技术手段的支持,如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电话机、电传机、计算机等,都是社会调查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一般都应尽量作好准备。
2.资料搜集阶段
资料搜集阶段也称为具体调查阶段,是整个社会调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整个社会调查能否按照社会调查筹划准备阶段所确立的调查任务的要求和所设计的调查方案的规定有效地进行,关键是看资料搜集阶段或者说具体调查阶段的实施情况。资料搜集阶段包括两项主要任务。
(1)实际搜集资料。资料搜集阶段是社会调查过程中唯一的现场实施阶段。根据社会调查方案的要求,采取各种调查方法,来实际搜集各种资料,是资料搜集阶段的根本任务,资料搜集阶段的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一根本任务的顺利完成来进行。在社会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分类学的角度讲,根据搜集资料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直接搜集和间接搜集;根据搜集途径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正式途径搜集和非正式途径搜集;根据调查者的显隐特征可以划分为公开搜集和秘密搜集等等。但无论采用上述哪一种资料搜集方法,都始终离不开以下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即科学观察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电信调查法、实验调查法六种方法的运用。社会调查中所要搜集的资料可分为两种,一是原始资料,二是现成资料。原始资料也称为第一手资料,即调查者深入现场实地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它是社会调查资料搜集的重点。现成资料也称为第二手资料,即经过他人搜集、记录或业经整理的资料,有时为了减轻调查负担,避免重复劳动或校核原始资料,也要适当搜集一些现成资料。在社会调查过程中,无论搜集何种资料,也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搜集资料,都应以资料的真实、准确、全面、丰富为原则。
(2)争取多方支持。资料搜集阶段是社会调查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与被调查者正式接触的阶段,也是社会调查者受各种外部因素制约而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工作过程的阶段。为了确保资料搜集工作的顺利进行,真正搜集到真实、准确、全面、丰富的资料,社会调查者必须有效协调公众关系,争取多方支持。第一,要协调好与被调查者的关系,努力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合作。在社会调查中,被调查者不是消极地被反映,而是能动地被反映,每一个被调查者在接受调查时,也在对调查者进行“调查”,并根据自己的“调查”结论来决定对调查者的态度和与调查者的合作程度。因此,社会调查者必须特别重视协调好与被调查者的关系,求得被调查者的大力支持与通力合作。第二,要协调好与那些和被调查者有关的组织及人士的关系,努力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在社会调查中,和被调查者有关的组织及人士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他们有可能影响和阻碍调查者向被调查者采集信息,也可能支持与帮助调查者向被调查者采集信息,甚至还可能向调查者提供被调查者的有关信息,因此,社会调查者很有必要协调好与他们的关系,争取他们的积极支持和具体帮助。
3.整理分析阶段
整理分析阶段也称为研究阶段,它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料搜集阶段搜集拢来的各种调查资料进行提纯、整序,并加以分析、研究的信息处理过程。整理分析阶段是社会调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阶段,它不仅能为解答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中所遇到或提出的问题提供理论认识和客观依据,而且能为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整理分析阶段包括两项主要任务。
(1)整理调查资料。一般来说,经由资料搜集阶段从社会调查现场搜集拢来的调查资料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多是原始状态的资料,它们真伪不分,良莠并存,真实度和准确度都比较低;第二,多是零乱无序的资料,它们内容分散,形式各异,有序度和完整度都比较低;第三,多是平列粗糙的资料,它们无主无次,冗余性强,概括度和有效度都比较低。自然,靠这样一些调查资料很难明晰地测度社会系统现实的社会状况,很难明晰地反映社会系统存在的社会问题,很难有效地预测社会系统发展变化的趋势。因此,对于经由资料搜集阶段搜集拢来的社会调查资料,必须进行悉心的整理。调查资料的整理是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工作,是社会调查从调查阶段过渡到研究阶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通常被划归为社会调查研究过程中研究阶段的工作内容。资料整理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第一,按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标准性的要求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第二,按照科学性、实用性、渐进性、相斥性的原则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第三,按照条理化、系统化、精练化、规范化的要求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
(2)分析调查资料。社会调查资料的整理,解决了社会调查资料的表层次和形式上的某些不规范、不实用的问题,为社会调查资料的利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是,要使社会调查资料中的某些重要信息充分显现出来,以作为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的依据,单纯对社会调查资料进行整理是不够的,还要对社会调查资料作出科学的分析。社会调查资料的分析是社会调查者运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对社会调查资料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过程。这一过程所运用的分析方法很多,一般可以概括为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两类。在这一过程中,社会调查者可以通过对业经整理的社会调查资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测算、比较、推理、判断,发现隐匿于大量的调查资料之中的某些重要信息,揭示隐藏在大量的调查资料背后的某些关键问题,并据此提出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的若干对策措施,形成社会调查的科学认识成果。社会调查资料的分析是社会调查的深化和提高过程,社会调查能否真正出成果,以及社会调查的成果究竟具有多大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过程的工作。
4.总结评估阶段
总结评估阶段是社会调查的最后阶段。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社会调查者经过精心策划准备、广泛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的整理分析,可以说已经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实际的成果,至此,社会调查便要转入总结评估阶段。总结评估阶段包括三项主要工作。
(1)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在分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社会调查活动成果的书面报告,它是对社会调查活动成果进行总结的最主要的形式。在社会调查中,调查报告通常侧重说明调查的结果和研究结论,并对调查目的、调查过程、调查方法等进行必要的叙述和说明,同时提出有关的政策性建议和解决存在问题的方式方法,以供社会管理机构和社会工作部门参考。一般来说,比较规范的社会调查活动都要撰写调查报告。
(2)评估调查成果。社会调查成果到底有何价值,必须作出评估。评估调查成果一般由社会学界的专家和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领域的实际工作者结合进行。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两个:一是调查成果的学术价值,二是调查成果的应用价值。在学术价值方面,主要应对社会调查所提供的事实资料和数据资料、理论观点和研究结论等作出客观的评价。在应用价值方面,一般是根据社会调查成果被采用的情况及其对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的实际指导作用来作出具体的评价。
(3)总结调查工作。总结调查工作实际上是对整个社会调查活动的工作过程进行回顾和检讨,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工作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社会调查各阶段取得的工作成绩和具体收获,社会调查人员在调查工作中的表现和典型事例等。总结调查工作主要是为了积累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为日后的社会调查提供参考与借鉴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