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调查资料的搜集

社会调查资料搜集是指调查者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广泛查找和汇集有关社会调查对象的信息资料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社会调查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在社会调查资料搜集中,可供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依据资料搜集时所接触的对象和获取信息材料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不同,可以将社会调查资料的搜集方法区分为观察法、访谈法、文献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在社会调查中,不同的资料搜集方法所具特点各异,具体操作不一,适用范围也有差异。因此,了解和掌握社会调查资料搜集具体方法的知识,对社会调查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一、观察法

1.观察法的定义与特点

观察法又称科学观察法,它是指社会调查者根据一定调查目的和调查提纲的要求,亲临现场,直接观察被调查者的情况,以主动获得有关社会现象的非语言资料的资料搜集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观察法是一种获取直接资料的调查方法,它一般适用于对具体社会现象的研究,是社会调查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观察活动有目的有计划;

(2)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

(3)观察过程受观察者个人因素的影响;

(4)观察手段凭借感官、借助工具;

(5)观察内容是观察对象的外显行为。

2.观察法的适用范围

观察法在科学研究中不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适用范围也很宽泛。

(1)适于搜集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的资料。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直接接触被观察对象获取资料,无需其他的中间环节。

(2)适于搜集各种非语言性的信息。进行社会调查时,时常会遇上调查对象语言表达困难或不愿配合的情况。观察法可以弥补这种缺陷,得到其他方法难以取得的资料。

(3)适于对同一现象进行持续的观察。采用观察法简便易行,可随时随地进行,观察时间亦可长可短,因此可以持续地了解被观察者在各种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表现。

(4)适于用作其他调查方法的辅助方法。观察法不适宜于用来作大面积的调查,也难以搜集到调查对象的主观意识方面的资料,且并非所有的社会现象都能进行观察,如个人隐私等,因而观察法适用于小范围探索或辅助研究,适于用作其他调查方法的辅助方法。

3.观察法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将观察法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

(1)根据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有无直接接触,可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指观察者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去感知观察对象的方法。间接观察,指观察者不直接感知观察对象,运用其他的途径去感知观察对象的方法。

(2)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预定的、标准化的观察项目与要求,可分为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结构性观察,指观察者按照预先确定的观察提纲进行项目明确、程序固定、记录标准化的观察。非结构性观察,指观察者在总的观察目的、要求下,不预先制定观察计划,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的观察。

(3)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群体中去,在与被观察对象的共同活动中,从内部进行的观察。非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不加入被观察对象群体,不参与他们的任何活动,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的观察。

观察法除了上述几种分类之外,还可根据观察的地点,分为实地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根据观察的时间,分为定期观察和追踪观察,根据观察的范围,分为全面观察和抽样观察等等。

4.观察法的一般步骤

(1)观察准备。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是进行观察的基础,准备工作的好坏是观察成败的关键之一。通常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明确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做好物质准备。

(2)进入观察现场。观察者进入现场应取得有关人员的同意,或出示证件说明观察目的,或通过熟人介绍,或通过内线,或取得观察对象团体中关键人物的支持而进入。一旦进入观察现场,观察者要尽量取得被观察者的信任。

(3)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应有计划;观察应与思考相结合;观察应有序进行。观察的程序,具体有三种:一是主次程序法,即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先观察主要对象,后观察次要对象。二是方位程序法,即根据观察对象的地理位置,按节约、便利的原则安排观察路线和顺序。三是分析综合法,即先观察事物的整体,后观察事物的局部现象,然后再进行综合与分析,作出观察结论。在观察的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做观察记录,应符合准确性、完整性、有序性的要求。观察记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场记录,一种是事后追记。

(4)撤离观察现场。观察者在撤离现场时,不能一走了之,而应以友好的态度辞别当地的被调查者与有关部门,同时要考虑到有可能会再次来观察,因而应将可能再来的信息表达出来。

二、访谈法

1.访谈法的定义与特点

访谈调查法也称访问调查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谈口问的形式来搜集有关社会现象的信息资料的一种方法。同科学观察法一样,访谈调查法也是社会调查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主要用眼睛去看,访谈主要是口问耳听。在实际社会调查过程中,这两种方法往往是结合使用、互相补充的,它们都是直接感知社会实际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

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访谈法具有如下突出特点:①面对面的双向互动;②访谈过程比较灵活;③有利于发挥访谈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访谈法的适用范围

(1)访谈法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访谈法是一种通过沟通而获得资料的调查方法,它不仅可以了解当时当地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而且可以了解过去和外地曾经发生过的社会现象;不仅可以采用标准化的访谈方式进行定量研究,而且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访谈方式进行定性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被访谈者的主观动机、感情、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可以了解被访谈者的各种行为、事实方面的客观问题;不仅可以获得访问提纲所涉及到的信息,有时还可以得到一些超出提纲范围的被访问者的自发性回答的意外资料。因此,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访谈调查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2)访谈法适用于多种被访谈者。访谈法不仅适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而且对于一些文盲、半文盲等文化程度较低的被访谈者,通过直接的访谈交流也可以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同时,对一些特殊的访谈对象如盲人等,也可以采用访谈法。一般说来,只要没有语言表达障碍,无论什么人都可能作为被访对象。在这一点上,访谈调查具有问卷调查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访谈法比较适用于小范围内的调查。访谈法由于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大规模的访谈调查受到一定限制,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单位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法等结合使用。

3.访谈法的类型

根据访问调查的内容、方式、数量等不同,访问调查法可以分成许多类型。依据访问内容的不同,分为标准化访问和非标准化访问;依据访问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依据访问次数的不同,分为一次性访问和多次性访问。此外,访问调查法还因访问对象的不同,分为普遍访问和特殊访问;因访问的程度不同,分为一般访问和重点访问等。这些方法都各有特点,在实际调查中应灵活掌握。

4.访谈法的一般步骤

社会调查人员进行访谈调查一般包括制定访谈提纲、熟悉基本情况和实地进行访谈三个步骤。

三、问卷法

1.问卷法的定义与特点

问卷调查法是指由社会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提供问卷并请其对问卷中的问题作答而搜集有关社会信息的一种社会调查资料搜集方法。问卷调查法是社会调查者实施的一种对被调查者的标准化、书面性、间接性的访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在访谈调查法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它克服了访谈调查法的许多缺点,从而成为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用途和重要作用的一种社会调查资料搜集方法。它与其他资料搜集方法相比,有着其自身非常突出的特点:①不受地域空间限制;②具有很好的匿名性;③便于资料定量分析;④能够排除人为干扰;⑤节省人力、财力、时间。

2.问卷法的适用范围

问卷法一是适宜于作大规模大范围调查;二是适宜于作定量调查;三是适宜于调查一般性的,没有深度要求的问题;四是适宜于调查被调查者不愿当面回答的问题;五是适宜于调查有一定文化层次的职业群体;六是适宜于调查总体构成比较单一的调查对象。

3.问卷法的类型

由于调查的性质、目的、内容的不同,问卷调查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最普遍的分类方法是,依据问卷的发放形式,问卷调查分为报刊问卷、邮政问卷、送发问卷和访问问卷。

4.问卷的设计

由于问卷是问卷调查的重要工具,所以,问卷设计是问卷调查的最重要的工作。问卷设计的技术和要求主要是:

(1)设计步骤。设计步骤一般包括探索性研究、设计问卷草案、小范围检验和修改定卷四个环节。

第一步,探索性研究。接受调查任务后,首先要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请教有关专家和被调查者,明确所要调查问题的性质、目的、意义、重心;其次是确定问卷题目,明确主题、对象、范围;再次是提出理论假设,找出变量指标。

第二步,设计问卷草案。就是列出与主题有重要关联的各个问题,并进行问题分类和决定提问序列。编写格式等进行综合思考,形成问卷初稿。

第三步,小范围检验。问卷草案拟出后,为保证其全面性、正确性,应在小范围进行检查试验。通常的做法是请一些与正式被调查者情况相近的人或者请少量的被调查者试填问卷,此外,也可以请专家审核。

第四步,修改定卷。根据小范围检验时发现的问题对问卷草案进行修改,最后定稿,经过印刷,成为正式问卷。

(2)一般结构。问卷一般由标题、问卷说明信、填卷说明和主题内容四个部分组成。

问卷标题往往是问卷调查主题的体现。好的问卷标题会使被调查者一目了然,增强填答的意愿。“题好一半文”,因此,要格外重视标题。确定标题的原则是准确、简洁、鲜明。

问卷说明信即致被调查者的短信,是用来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组织调查的单位或个人身份,调查的匿名性和保密原则,对被调查者的希望和要求等。主要作用是唤起被调查者的重视和兴趣以及解除他们的某些疑虑,求得他们的积极支持和合作。为此,问卷说明信的撰写要措词准确,文字简洁,行文流畅,态度谦恭。问卷说明信一般印在问卷的开头或单独印成。

填卷说明是对如何填写问卷的方式所进行的简要解释。它主要说明所用符号的含义,勾选和自填答案的方法,是否署名,回复问卷的时间和方式等。填卷说明的作用是指导填卷,因此,要求其用词简单明了,层次清楚分明。填卷说明一般印在问卷说明信的下面,也有一些问卷印在主题内容下面,也可以不单独列出,而写入问卷说明信中。

主题内容是调查者所要了解的内容,它的表现形式为一个个的问题和相应的可供选择的答案。如果是开放或自由性的问题则应有一定的空位以便自由填写。主题内容是问卷设计的核心。

(3)问题序列。问题序列是问卷中调查问题的排列组合方式和结构。问卷中的调查问题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形式问题、功能问题和实质问题。

形式问题又分为限定回答式问题和非限定回答式问题。限定回答式问题,又叫封闭式问题,即对一些问题给出多个固定的供被调查者选择的答案。非限定问答式问题,又叫开放式问题,就是给出一个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回答,而不给任何答案。

功能问题又分为接触性问题、调节性问题、过滤性问题和验证性问题。接触性问题是问卷中最先提出的、容易引起被调查者的兴趣并简单易答的问题。调节性问题指那些能消除被调查者紧张心理状态的问题。过滤性问题是用来放在某一问题之前,测定被调查者是否属于回答这一问题的对象的问题。验证性问题是用来检验被调查者的回答是否真实准确的问题。

实质问题又分为事实问题、行为问题、态度问题和原因问题。事实问题是关于客观情况的问题;行为问题是考查人们实际活动的问题;态度问题是反映主观意见的问题;原因问题是指出为什么这样而不能那样的根据问题。

问卷中调查问题的种类已经明确,那么,究竟应当怎样编排其序列呢?总的要求是要既便于被调查者顺利回答,又便于调查者在调查后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具体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形式问题方面说,一般限定式回答问题应放在问卷的前面,非限定式回答问题应放在问卷的后面。

第二,从功能问题方面说,一般问卷应从接触性问题开始,然后再提出实质问题。调节性问题、过滤性问题、验证性问题,可与实质问题交叉提出,但需安排适当。

第三,从实质问题方面说,一般按问题的实质分类排列,将同一性质的问题尽量排列在一起,首先是反映基本情况的事实问题,接着是行为问题、态度问题,最后是原因问题。

此外,从其他方面说,即从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方面说,一般是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问题的时间顺序方面说,可以由远及近,顺时进推,也可由近及远,循序追溯。

(4)问题格式。问题的编写有七种基本格式:

其一,二项式,也叫是否式。可供选择的答案只有两个,被调查者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填写。例如,“你家有电冰箱吗?”可供选择的答案是:有( );没有( )。

其二,多项式。可供选择的答案有两个以上,被调查者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填写。例如,“你喜欢哪些球类运动?”(可选二项)篮球( );足球( );乒乓球( );排球( );网球( );羽毛球( )。

其三,等级式。可供选择的答案具有程度上的差异,并按差异程度的高低排列。例如:“你对调整房租满意吗?”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不满意( )。

其四,顺序式。列出各种答案,由被调查者填写答案的先后顺序。例如:“你认为人最重要的是什么?”(请按主要程序给下列问题编号,最重要的为l,其余类推)知识( );能力( );思想( );品德( )。

其五,矩阵式。把多个类型相同的问题和答案集中起来排列成一个矩阵,由被调查者选择回答。例如:你认为校、系、班的工作效率如何?

其六,填入式。被调查者直接将数字或文字填入问题的空格。例如:你的年龄是( )周岁,你的月工资是( )元。

其七,自上式。在问卷提出问题后,留出一定空位,由被调查者任意填写。例如:“你经常收看哪些电视节目?”

(5)设计要求。进行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问卷设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问卷调查的成败。为此,问卷的设计除了满足上述基本要求外,还必须注意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问卷中的问题必须围绕调查目的和理论假设,做到题量、深浅适度,切不可海阔天空、多多益善或乱出题目。

第二,设计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符合被调查者实际情况,不能超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范围。

第三,问卷中的问题应尽量避免社会上的禁忌和敏感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涉及个人名誉、隐私、民族忌讳等。

第四,问题的表述要清楚。卷中的问题要规范化、标准化,每一问只问一件事,限定回答式问题的答案一定要含尽,问话要客观,不能进行暗示或诱导,问题之间的连接也要自然、连贯。

第五,问题要精炼,篇幅要适中,文字要简洁。做到内容生动,形式活泼,让人喜看乐填,而不给被调查者制造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

四、文献法

1.文献法的定义与特点

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存贮在物质载体上,并按照一定逻辑组织的有关知识内容的信息记录。文献的构成包括三个要素:一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内容;二是要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如报刊、书籍、卡片、微缩胶片、磁带、光盘等都可以作为文献的物质载体;三是要有一定的记录手段。文献调查法是指社会调查者通过搜集和摘取文献以获取与调查课题有关的资料的方法。

文献法具有如下比较突出的特点:第一,时空性。运用文献法,可超越时空条件的限制,研究那些不可能亲自接近的调查对象。第二,间接性。运用文献法,不直接接触被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不存在与被调查者的人际关系问题,不会受到被调查者反应性心理或行为的干扰。第三,效率高,花费少。

2.文献法的适用范围

文献法适用于:①确定课题;②社会调查的准备阶段;③历史性调研课题;④具有深度回顾功能。

3.文献资料搜集的方法

常见的文献资料搜集方法有如下几种:

(1)检索法。检索法即利用已有的检索工具找文献资料的方法。有机读检索和手工检索两大类。在我国,一般以手工检索为主。它是一种先利用检索工具书确定所需文献的具体篇目,然后再予以查找的方法。此法适合搜集存于图书馆系统的文献。

(2)追溯法。追溯法也称参考文件查找法,即利用某一文章、专著末尾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或者是文章、专著中提到的文献目录,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3)专家咨询法。专家咨询法指向熟悉有关文献或文献检索工具书的人说明自己所需文献的类别范围,请他们指点门径进行查找的方法。

(4)上网查找法。上网搜集资料方便、快捷,且内容广泛,只要调查者输入自己想要查找的内容,马上就能查到相应的资料,但是网上搜集到的资料难以系统、全面,质量也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