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主要是由四部分组成,即学校体育目标、体育教学总目标、体育教学单元目标和体育教学课时目标,它们之间具有递进的关系。各个下属目标都是其上位目标的具体化,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图2-1)。
图2-1
一、学校体育目标
在学校体育中,一般意义上所指的目标即学校体育目标,它处于体育教学目标系统的最顶端,对整个体育教学目标体系来说具有终极意义。
在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目标具体如下:
(1)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2)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3)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发展,还要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以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为前提,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二、体育教学总目标
所谓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一种预期成果。通常情况下,可将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两种。阶段性成果即体育教学的阶段目标;最终成果则表现为阶段性成果的总和,即体育教学的总目标。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最终成果,体育教学总目标对其下属的各层次具体目标均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它也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有三部分,它们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如下:
(1)实质性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2)发展性目标: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教育性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形成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
由此,这里主要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三个阶段,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具体效果目标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全面锻炼身体,促进生长发育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锻炼,具体要注意以下三点:
(1)通过进行身体锻炼,培养小学生身体的正确姿态。
(2)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
(3)促进身体技能、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1)学习体育卫生保健的基本常识,树立安全意识。
(2)掌握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
(3)培养锻炼身体的能力;培养体育兴趣,养成锻炼习惯。
3.形成良好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形成的良好品德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提高锻炼身体的主动性。
(2)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养成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品德。
(3)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品格,培养其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初中阶段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锻炼,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1)注意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注意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学习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发展基本能力
在初中阶段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1)对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教育,传授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体育卫生文化素养。
(2)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升学或走向社会打好身体基础。
(3)全面发展体能,掌握常见的体育娱乐方法,培养健康和健身意识。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形成的良好品德主要有以下两点:
(1)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树立群体意识,重点培养其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
(2)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培养文明行为,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操。
(三)高中阶段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全面锻炼身体,增进身心健康
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锻炼,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1)在初中体育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技能、身体素质。
(2)增强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2.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提高运动能力
在高中阶段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1)进一步掌握体育、保健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体育锻炼、体育娱乐、卫生保健和其他社会体育活动的必要技术、技能与方法。
(3)增强学生的体育、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
(4)提高学生的体育、卫生保健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
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形成的良好品德主要有以下四点: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2)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强自立、顽强拼搏和进取精神。
(3)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4)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三、单元目标
单元是指一门课程中相对独立、完整的组成部分,它反映着课程编制者或教师对这门课程或概念体系结构的总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这种结构按照教育科学的要求所做的分解和逻辑安排。单元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标准都是由一系列单元目标组成的,相互关联,单元目标是对该单元教学的具体要求。单元目标的制订一般是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为参照,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兼顾个别学生的经验和特点。
根据体育教学的任务,可以将体育教学的单元目标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独立型
在独立型单元教学目标(图2-2)里,各单元的学习任务是相对独立的,并且在顺序上它们是可以相互调换位置的。例如,体育教学中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
图2-2
(二)阶梯型
在阶梯型单元教学目标(图2-3)中,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这一阶段任务的学习是为了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更好地进行,也就是说,前期的学习任务是后期学期任务的基础。根据这一要求,学习内容组成不同的单元,并排列出不可任意更改的顺序。例如,基本技能教学和专项技能教学。
图2-3
(三)混合型
混合型单元教学目标(图2-4)结合了以上两种单元目标类型,学习任务既有相对独立的,又有前后递进关系的,我们同样可以将这些学习任务按要求组成单元。
图2-4
四、课时目标
课时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课时目标即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它是对单元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关系到每一次具体的教学活动,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效。正是这些具体化课时目标的实现,才为整个体育教学目标系统的逐层落实奠定了基础。
在对体育教学的课时目标进行设计时,主要可以运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目标分解法
教学目标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具体化的过程。由于下位目标是为实现上位目标服务的,任何下一级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其上位目标为依据。所以要设计好教学目标体系中最为具体的目标——课时目标,就必须要明确其上位目标,即单元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而这就涉及了一个教学目标的分解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教学目标分解,实际上是为了方便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成单元教学目标。
(二)起点确定法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学习者的学习结果。因此,要设计出合适的体育教学目标就不能忽视对学习者的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就是要对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进行分析。教学起点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作用发挥和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起点的确定要合理、科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若起点定的太高,就可能导致课时教学目标过高,使教学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若太低的话,又会在学生已掌握的内容或教学活动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三)任务分析法
在上位目标即单元目标确定后,可以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实际是指对学习者为了达到单元教学目标的规定而所需学习的从属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并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具体的解剖,这就是课时目标的任务分析方法。
学习任务分析与教学起点的确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是共同进行的,没有明显的先后关系。
(四)目标表述法
进行体育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对学习者通过每一项从属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后,应达到的行为状态作出具体、明确的表述,再将这些表述进行类别化和层次化处理。
对于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不仅要满足非常具体、可操作、可测量和必须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几方面的要求,而且还应反映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