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实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 大型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及日常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涉及定义范围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有、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结构、职责和职权、程序和过程以及资源。

一般地说,与水电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相关的活动都应包括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每个参与水电项目建设的组织(业主、监理、施工单位等)客观上只能有一个组织结构、唯一的一套程序和过程以及所投入的资源,即每个项目参与者只能有一个质量管理体系。

为实现质量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提出要求是业主的需求,这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

水电建设项目参与各方的质量管理体系着眼于参与组织的整体能力,而某个合同特定的业主要求只涉及局部能力,因而对组织的质量体系的要求更为广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根据组织的需要、经营环境、自身的条件和实际情况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是产品技术要求的补充,而不是替代。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文件化。

3.1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检查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是对顾客的承诺,体系有效性是对顾客承诺的兑现。有效的体系,一是产品持续满足顾客和其他受益者的需求,二是产品质量能够持续稳定地达到产品标准的要求并不断创新。体系的有效性应包含体系本身和运行的有效性,体系本身的有效性组成要素即体系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是合理、完善以及易于执行操作和便于评价,企业日常质量管理活动符合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体系程序及相关文件的要求,而且它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产业规模、产品结构、人员素质和以往的管理经验等。运行体系的有效性,即体系运行平稳可靠,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能通过自我改进机制,不断提高其适宜性。其结果是不断满足市场和企业质量目标的需求。

一个自身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想实现有效的运行、有赖于执行者、操作者的素质和责任,否则,自身有效的体系不能保证对其运行一定有效,因此,运行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性是体系有效性的社会属性,它为体系有效性提供了充分条件,是结果。

检查水电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项目质量体系与项目质量的关系

参建企业获得质量认证,其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要求,具有对项目业主保证质量的基本能力,表明企业的质量管理已规范化和文件化,达到企业生存的最基本要求,这是构建项目质量体系的基础。然而,获得认证的企业只是按标准要求建立体系的第三方证实,并不能证明其产品都是合格的,其产品、服务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不是通过认证就能一劳永逸了。ISO9000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只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通过认证只是企业完成了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并不能代替其他管理手段,产品、服务质量的稳定和不断提高,还需要按照专业标准,用建立起来的质量体系来作保障。市场的竞争最终还是看项目质量、看市场份额。而项目质量体系的真正归宿,是要将其作为提高项目质量的新起点,不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我完善、改进和创新。作为企业在水电建设项目上的质量体系还要根据工程的特性与具体情况对企业实施质量体系标准进行适当的改动与删减。

(2)企业体系认证和项目实际应用的关系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内涵是以顾客为中心和持续改进。在构建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通过从项目实际特点出发,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自觉参与持续的质量改进和创新,其精髓是不断改进创新,确保项目目标成功。IS09000以标准为中心,通过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用标准规范和控制人们的质量活动,可以逐步改变人们的不良工作习惯,克服管理中常见的怠慢习性,这是项目标准式管理的一个优点。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将使项目质量管理活动更好地落实质量职责,促进体系不断改进;使项目质量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化,使质量保证向质量管理延伸。

(3)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原有体系的关系

任何一个企业,其产品开发到市场销售,只要能完成自身的功能,客观上就存在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有的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已达到相当的水准,只不过与项目实际情况的要求来说,体系尚有不完善的地方。项目质量体系本身会使项目管理基础更加规范、完善和系统,而不是重新构建一个体系,一个企业其体系过程要素只有一个,所以也只能有一个质量管理体系,不论是处于合同情况和非合同情况(适应市场的变化),都应重视经济性,持续地进行质量改进和不断满足项目业主的需求。在合同情况下,结合业主在合同中的要求,从已建立的体系中抽出有关要素、活动和过程,依据选定的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向业主提供证据,与原有的管理基础相比,构建项目质量体系推进增强项目质量意识、开拓管理思路以及在管理程序化、规范化、系统化方面有促进作用。但项目的质量活动并不能涵盖企业实际所需要的所有质量活动,需要在运行实践中识别企业特有的质量活动及其控制方法。提高有效性,要处理好体系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特别是各要素的定位、相互间接口和协调,而不是分工。当过程网络的结构确立下来之后,改善过程接口就成为提高体系有效性的当务之急和关键。

(4)检查施工单位人员持续培训的情况

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与培训具有极其重要的关系。质量管理体系的决定因素是人,要将不合格的人员转化为合格的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训是极为重要的过程。对职工的持续培训教育是提高体系有效性的根本措施,是保证体系认证有效性的源和本。其必要性还包括以下三点:贯彻认证过程中培训不足要补课;人员流动、职工岗位变换,是持续培训的最直接任务;持续培训教育是适应体系文件和技术知识更新的需要。

(5)检查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经营的情况

质量管理体系从宏观上把握,是要为企业的市场战略和经营战略服务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良的物质是不一定就有市场需求,企业经营的目标产生经济效益,而效益由市场决定体系必须服从于市场需求,质量第一也必须服务于市场,产品针对不同的市场应有不同的质量水平,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在为经营服务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其内在的价值。质量管理体系一旦脱离经营,即失去了体现其真正价值的载体,成为形式上的摆设,企业经营战略也就成为无本之木。不讲质量的经营只能是投机,但如果不分市场需求,而用统一的质量标准来生产,就会因成本过高导致市场经营战略的失败。所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石是经营理念、经营方针和经营模式,它与企业整个市场经营活动的过程相适宜的程度越高,其有效性就越大.确保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的办法,是持续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使体系始终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并保持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

(6)检查质量管理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关注的课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之期,使企业产业、产品结构和变革更趋加剧。必然会对资源占有、配置和管理形式进行重组,为避免重组过程的资源与体系结构的不协调,企业应能动地对体系结构进行适时调整和创新,以增强重组后对经济环境的应变能力。企业应不断研究新情况,始终关注市场。运用市场调研、经营战略分析、统计回归分析、风险分析等科学管理手段,结合行为科学、系统工程和财务管理,研究企业经营和职工的行为特性,把是否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检查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还应注入新的考虑:

(1)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充分注重“横向分工协调”责任制。使体系组织结构从偏重生产过程向以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两头转变发展,将金字塔结构(传统职能型)向网络结构(过程扁平型)转变。增加科技资源投入,运用组织手段明确产品开发的地位;

(2)提高体系结构的效能,体系结构的设计,应合理地配置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包括资金、材料、质量成本等)。管理层次上的集权与分权,应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环境的需要适时调整和创新,使其精干高效;

(3)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增加教育和培训投入,在体系资源的重组和调整中,充分注重人力和信息资源的结合;

(4)以管理体系一体化思路建立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以及职工健康与安全体系。通过对其他体系的包容和一体化管理,促进本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各体系相同要素的整合,以利重组后体系的整体优化,提高质量管理活动的整体效能。

3.2 制度执行性检查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后,项目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项目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指示各参建单位按各个质量体系的要求,对照《质量手册》规定的相关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自我检查,检查项目机构及相关部门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以促使各个质量体系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执行。

各参建单位项目机构及有关部门要通过质量检查工作对执行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提出整改建议和奖惩意见。对已发现的内部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度修改完善的意见。处理结果报项目质量管理委员会备案、审查。

各参建企业在制度执行性检查中,要确保检查与评价工作的程序应符合规定、方法合理、评价意见客观、整改建议可行、奖惩意见恰当。

质量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属于事后控制,强调综合性、规范性和鉴戒性,应做到督促检查,落实到位。通过检查制度、分析制度与考核制度三个步骤。

(1)检查制度

以混凝土浇筑为例,就是及时检查处理已发现或怀疑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减少后期处理的难度。主要从大体积混凝土的密实性检查、防渗层质量检查、混凝土表面质量检查、灌区质量检查、体型检测、帷幕及接缝灌浆质量检查等几个方面进行及时快速的检查。

(2)分析制度

每月定期编写质量月报,召开质量月例会,通报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提出预防措施或限期整改期限,并在其后的施工中督促检查、落实。出现质量不稳定时,由质量副总(或质量办)视施工具体情况安排召开质量专题会。

(3)考核制度

实施“质量月、季考核”制度,每月、季末由质量办负责对各施工标段质量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当月质量优良率达标情况;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执行情况;是否出现施工质量事故等。

在检查质量制度执行情况时,要注意下列风险:

(1)项目参建企业及相关部门执行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与国家现行的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质量手册》规定有抵触,检查人员未及时提出更新或完善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导致项目质量管理行为和质量活动违规并受处罚,以致损害项目参建企业的利益或声誉。

(2)项目参建企业及相关部门提供信息虚假或不完整,隐瞒了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3)项目参建企业及相关部门对检查已确认的整改措施未予实施或建议未予采纳,导致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执行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

(4)个别参建企业项目机构检查人员工作能力不足,或职业操守较差,或未按规定工作程序和方法进行检查,导致检查、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整改建议或改善方案不切实际。

对于上述可能出现的风险,项目业主与项目质量管理委员会要考虑处罚措施与处理机制,尽可能将这类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项目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有关单位(质量)负责人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各参建单位质量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书面通知、例会等形式通报相关参建单位;参建单位在提出整改措施与完善方案后,报项目质量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复后实施,并进行跟踪检查,将跟踪检查结果报项目质量管理委员会备案、复审。

质量制度执行性检查是完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各参建单位应按照项目质量管理委员会要求认真检查制度落实的实际情况,以便项目质量管理委员会作出制度执行情况的正确判断,保证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推动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3.3 实体工程质量检查

3.3.1 工程建设实体质量检查方式

在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建设实体质量的检查主要是指工程水电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材料、中间产品及建设实体质量的检查。施工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定期、定量对工程所用的建筑材料和建设实体进行质量检验。业主/监理工程师也应对建筑材料与建设实体质量根据有关规定进行随机抽检。质量监督机构应适时对上述质量检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视具体情况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建筑材料、中间产品质量进行随机抽检,对质量有异议的建筑材料、中间产品及建设实体随时进行定向质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质量检查结果通知书的形式,通知施工承包商,并抄报业主,问题严重时,及时报政府主管部门。

3.3.2 检查内容

对水电工程建设实体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1)施工单位和中间产品制作、采购单位是否建立了较完善的建筑材料、中间产品进场、入库、保管、出库的工作制度,执行情况如何,是否能保证物品的可追溯性。

(2)建筑材料、中间产品的出厂质量证明材料是否齐全,使用时使用单位是否进行了验证、登记。

(3)在应用建筑材料前,是否在监理工程师的鉴证下,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了检测,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在应用中间产品前,是否对其质量进行了必要的检验,其检测结果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4)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数量和检测项目是否满足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和合同文件规定的要求,签字手续是否完备。

(5)施工单位是否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实体质量进行了自检,检测项目、数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检测结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监理工程师是否对施工单位的建筑材料、中间产品及建设实体质量自检情况及时进行了核验。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了质量抽检。

(7)业主是否按有关规定,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建设实体质量进行了抽检,检测项目、数量是否满足有关规定要求。

(8)抽查建筑材料、中间产品及工程实体质量检验结果、统计分析资料是否真实。

(9)视具体情况,监理工程师独立或会同业主,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建筑材料及中间产品进行随机抽检。

(10)视具体情况,监理工程师独立或会同业主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质量有异议的建筑材料、中间产品及建设实体进行定向质量检查。

(11)组织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工程实体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测检查,并进行打分评定。

3.3.3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检查

在水电工程施工前,监理工程师按照项目质量管理要求,根据工程施工的具体特性,应设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检查制度,按合同约定组织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设计要求与有关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如水工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和建筑物功能质量的首要条件,而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状况如何,必须通过对材料进行科学的检验和分析,监理工程师只有了解材料的检验和质量控制要点,才能公正地对不合格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对工程质量做出评价。由于建筑材料(水工建筑物常用的材料——水泥、钢筋、骨料、土石料及金属结构材料)种类繁多,不能一一列举介绍,监理单位应按照水利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的要求,设立质量控制检查要点进行检查与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业主按设计要求、施工标准规范分专业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和质量检测,如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灌浆工程、金属结构及启闭机制造与安装工程以及发电设备制造等,对于隐蔽工程和合同约定的重要工程监理机构还要派监理人员进行旁站监理。

下面列举了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和灌浆工程的三个工程项目的检查实例。

[示例1]土石方填筑工程质量检查示例

某大型水电站副坝工程施工中,土方工程量450万m3。2003年10月开工,目前土方填筑工程已结束,3个单位工程均评定为优良。该工程项目监理机构进行质量检查的主要做法是:

(1)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开工初期就要求各施工单位配备足够的质量检查和检测人员,并对人员资质进行了复核。另外,还要建立试验中心,并负责对施工单位试验的成果和监理工程师的抽检成果进行复核。

(2)每个标段开工前,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的碾压试验进行了核查,在日常检查中,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碾压试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

(3)在日常检查中,重点检查土料质量、结合部的碾压质量、施工单位现场试验情况、工程质量评定情况等,对发现的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改正,并填写质量监督卡片。

(4)2004年4月,项目监理机构组织了一次全面质量检查,除对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施工现场和质量评定、检测资料进行检查外,采用瑞利波仪对已完成土坝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都得到了及时处理。

(5)工程完工后,业主邀请质量监督机构主持进行了外观质量评定,参加了工程完工验收,提交了工程质量评定报告。

[示例2]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查示例

某大型水电工程,总投资100亿元,工程于1996年开工至2004年一期工程完工。该工程质量监督项目站共有人员11名、其中有一名专业工程师,主要负责日常工作中有关原材料,混凝土质量监控工作,除1997年1999年两次组织混凝土质量全面检查外,于1998年质量大检查中发现一些施工承包商混凝土施工质量差等问题,引起了建设各方的高度重视,专门组织专家研讨会,落实处理方案,使工程质量缺陷得到及时处理。

项目监理机构除对工程施工现场和质检资料进行检查外,并采取各种手段对建筑材料及工程实体进行抽检,对混凝土衬砌,喷混凝土厚度和断面进行检查,其中对实体混凝土钻取抗压强度芯样223个,抗渗芯样58个。2000年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探地雷达,瑞利波仪和回弹仪等多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对混凝土强度、厚度和内部缺陷进行检查,采用瑞利波法抽检洞长426m,回弹法抽检洞长833m,探地雷达抽检洞长1630m。几年来,项目监理站采集了大量数据,为工程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历年质量检查结果表明某大型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总体良好。

[示例3]灌浆工程质量检查示例

某引水隧洞工程,全长3710m,纵坡1/1500,设计流量22.2m/s。Ⅲ类围岩洞段长3356m,城门洞型,净断面尺寸3.8m×4.1m(宽×高),一次支护喷混凝土标号R250,二次衬砌混凝土等级R200S8D100; V类岩洞长354m,标准马蹄型,净断面尺寸4m×4m,一次支护喷混凝土标号R250,二次全断面衬砌混凝土等级R200S8D100。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98664m3、喷混凝土7044m3、锚杆255t(47358根)、钢支撑606t、混凝土36797m3、钢筋制安1808t、回填灌浆28193m2,固结灌浆2408孔(10836m)。工程1997年开工,2000年10月完工,评定为合格工程。监理机构在灌浆工程中主要做法是:

(1)灌浆工程开工前,监理机构已正式文件要求施工单位配备灌浆专业技术人员和专用设备,并对人员资质和设备情况进行了核查。监理机构检查了施工单位的灌浆试验情况,并对试验报告进行了核查。

(2)工程施工过程中,检查主要内容为:设备情况、各种仪表的准确性、钻孔深度、原材料称量、灌浆压力的控制、结束条件的控制等,发现问题,要求施工单位改正,并填写质量监督卡片,作为下次检查的依据,避免了质量通病的发生。

(3)质量检查重点是检查灌浆工程质量检查孔的情况,监理旁站,并对部分检查孔进行了全程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孔,要求施工单位对该孔前后20m进行补灌,并做好原始记录资料。

(4)灌浆工程是隐蔽工程,原始记录资料和质量评定资料非常重要。工程开工前,监理机构编制了工程记录表和质量评定表,在检查中对表格填写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岩石纪录资料的真实性,规范工程质量评定。

(5)工程验收前,监理机构对工程进行了抽样检查,共抽6个检查孔,检查结果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