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愈演愈烈,从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到气候变化,人类已经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正在面临的严峻气候形势,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广泛应用。生态低碳作为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其倡导的生活方式、发展理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的集中地,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会持续增加,由此引发的城市建设将导致城市用地的扩张,进而带来城市建筑能耗、交通能耗和人口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面对气候变化和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趋势,通过引导城市以一种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量、最大限度地维系生态环境格局的模式进行建设和发展,践行低碳发展战略,是缓解发展需求与可持续生存之间的矛盾、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有效路径。
在明确低碳发展的方向后,英国、日本等国家综合考虑本国经济状况和碳排放源,先后制订了国家层面、区域层面的低碳规划或行动计划。中国虽没有出台国家层面的低碳规划,但是,在保障一定的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进行生态低碳规划与建设的总指导思想已明确,部分城市开展了局部区域(多为新建设区域)的生态低碳规划实践。总体上看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生态低碳城市规划系统理论及规划方法,因此我们展开对生态低碳城市规划进一步深入的、系统的研究,以期能够完善生态低碳城市规划理论及方法,指导生态低碳城市规划及建设。
武汉是一个拥有800万人口的城市,城市规划区范围有8494平方公里,它也是国内首位度较高的省会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周边地区人口集聚具有强吸引力。虽然在省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重点培育周边城市以降低武汉城市首位度的策略,但总人口数目的增加仍是不可避免。
2007年,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希望其能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武汉是城市圈的龙头城市,在能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需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综合考虑区位、现状以及规划状况等因素,本研究以武汉新区四新生态新城作为研究区域进行低碳规划研究,希望能通过武汉新区四新生态新城低碳研究在规划内容、规划指标体系、规划落实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范围内的生态低碳规划提供参考和示范。基于此,本次研究具体范围为武汉新区四新生态新城管辖区域,即西至龙阳大道,东至长江,南至三环线,北至墨水湖,用地面积为21.01平方公里。研究框架如下图所示,通过对相关理论、案例的研究提出武汉新区四新生态新城低碳规划的指标体系、规划策略和建设指引,并针对现有规划提出优化和深化内容;同时结合武汉市现有的规划运作体制将低碳内容落实到规划管理中;最后则通过实际案例示范对前期结果进行验证。
图1-1 研究框架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