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茶产业发展态势浅析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产区之一。建国前就是宜红功夫茶的加工和贸易集散地,20世纪70年代开始红茶改制绿茶,80年代大力推广普及名优绿茶生产加工技术,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茶产业从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宜昌已是湖北省的产茶大市、名优茶生产大市。
一、产业发展现状
1.基地规模继续扩大,茶园素质整体提高
2006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44.9万亩,预计今年茶园面积可达到50万亩,比“十五”期末39.9万亩增加了10万亩,其中经过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颁证的有机茶园面积1.5万亩,占总面积的3%,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无公害茶园面积28万亩,占总面积56%。近几年,新发展的茶园面积一是注重整村推进板块连片;二是选用优良品种,如本地的宜红早、宜昌大叶种、鄂茶7号以及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的部分优良品种;三是茶园管理水平高,重点推广三大技术,即有机茶、无公害茶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机械化修剪采茶技术,重点产茶区普及黄板、频振式杀虫灯等病虫害物理防治防控技术,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连续几年,在全国全省茶叶市场抽样检测中,宜昌市茶叶全部达标,全市的茶产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
2.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大
全市现有产值逾千万的企业8家,其中产值逾5千万的企业3家。2006年,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开展的全国百强茶叶企业评比活动中,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宜昌萧氏茶叶有限公司、宜昌邓村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五峰千珠碧茶业有限公司、五峰虎狮茶叶有限公司、宜都市宜红茶茶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榜上有名。同年,采花毛尖被评定为湖北第一名茶品牌,大大提高了宜昌名优茶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2006—2007年采花毛尖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好形势,同时也带动了全市名优茶在国内市场的销售。2006年,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引进一条清洁化、机械化名优茶生产线,通过2007年的生产运行,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稳定茶叶品质的效果。2007年,宜都市宜红茶茶业有限公司从韩国引进一台PUBU-15型茶叶色选机、宜昌萧氏茶叶有限公司从日本川崎公司和浙江上洋茶机总厂引进3条清洁化、自动化名优茶生产线,大大提高了全市茶叶生产加工设备装备水平。目前,宜昌市茶叶加工设备和工艺均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企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有效地带动茶农增收。2007年,宜昌市农业局在全市开展高效茶园竞赛活动,通过验收检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星岩坪村、渔洋关镇汉马池村、宜都市潘家湾乡李家坳村,茶农亩收入分别达到5250元、3900元、3500元,比上年增收750元、900元、1000元。茶企业的快速扩张、茶农的有效增收,激发了茶农发展茶叶的积极性,全市茶叶生产呈现快速、高效、健康发展态势。
3.社会化服务和市场体系日臻完善
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通过企业运作,主要产茶区纷纷成立茶叶协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从茶园建设、茶园管理、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品牌建设为茶农和茶企提供全方位服务。随着夷陵茶城、三峡国际旅游茶城、长江茶叶批发市场等茶叶专业市场的建设与发展,茶叶专业市场销售、企业办事处直销、网络媒体推销已成为全市茶叶销售主渠道。近年来,专业市场销售量约占全市茶叶贸易量的70%以上。茶叶企业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立的办事直销处,又成为全市茶叶销售的一个重要途径。生产标准化、渠道多元化、市场规范化促进了宜昌茶产业经济良性发展。
4.茶文化在茶产业链中作用凸显
宜昌茶叶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丰富,现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产业。①依托宜昌丰富的旅游资源,围绕“高山云雾出好茶”、“名山名水出名茶”,发展观光旅游茶业,五峰银毫茶叶有限公司、宜昌邓村绿茶集团有限公司的茶叶公园正在建设中。②研究挖掘宜昌茶历史,“峡州碧涧”、“仙人掌”等一批历史文化名茶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发展,丰富了全市的茶产品。③各种茶叶学术会议、茶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扩大了宜昌茶业的知名度。
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效益不突出
2006年,采花毛尖被湖北省农业厅评定为湖北第一名茶品牌,同年采花毛尖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名牌农产品,但以2006—2007年企业运作情况看,同等质量的价格水平与全国名牌产品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且主要市场仍在湖北,外省市场拓展速度缓慢。
2.产业旗舰企业缺位
目前,宜昌市产值逾5千万元的企业虽然有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等3家,但以3家企业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网络、企业发展后劲等方面看,尚没有一家企业能成为宜昌茶产业的旗舰企业。
3.新发展茶园良种率不高
近几年,宜昌市茶叶基地规模迅速发展,由于本地无性系良种苗木供应不上,加上部分农民为降低成本选用茶籽发展,使近两年新发展的10万亩茶园无性系良种达不到30%,不符合农业部、省农业厅不是无性系良种不发展的战略要求。
4.资源、品牌整合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由于茶叶企业规模小,生产加工科技含量低,在整合过程中采取行政手段强行捏合,合并后的企业股东思路难统一,矛盾多,合力不强,有悖合并初衷。
三、宜昌茶产业发展对策
1.加强品牌建设,培植优势品牌
优势品牌建设的好坏,是一个产业发展健康与否的重标志,也是龙头企业实力的象征,只有企业发展壮大,实力增强了,才能真正意义上创建精品名牌,因此,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宜昌茶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基于全市茶产业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整体不强的现状,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应引导、配合企业狠抓品牌建设。①要鼓励和引导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组建茶产业旗舰企业。②在项目资金、技术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倾斜。③利用社会主流媒体,为企业搭建品牌宣传和展示平台,提高企业的公信力和知名度。
2.发展多茶类生产,实现茶产业持续发展
宜昌市是全国最古老的产茶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类丰富,目前生产绿茶、红茶、黄茶三大茶类,有历史名茶峡州碧涧、鹿苑茶、仙人掌茶、宜红功夫茶,有新创名茶采花毛尖、邓村绿茶、千珠碧毛尖,有保健茶天麻剑毫、天然富锌茶,还有资源丰富的大宗绿茶。红茶和部分大宗绿茶主要作为出口原料供应各省市口岸公司,名优绿茶主要依靠国内市场销售。随着我市茶叶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茶产业要健康持续发展:①要发展多茶类生产,在充分挖掘历史名茶的基础上,依靠茶业科技进步,完善加工工艺,提高历史名茶和新创名茶品质。②坚持外贸和内销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实施巩固省内市场、拓展外省市场、发展出口贸易的战略。
3.依靠科技进步,挖掘茶产业的发展潜力
茶业是一个传统农业产业,是以手工和半机械作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劳动力资源紧缺与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只有充分依靠茶叶科技进步,才能推动茶叶健康快速发展。首先,在茶叶主产区要推广普及机械化修剪采茶技术,增加茶园采摘面,提高鲜叶产量,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提高鲜叶资源利用率,增加茶农收入。其次,结合宜昌茶叶生产加工特点,合理引进国内外先进加工生产线及工艺,扩大优质茶生产规模,提高茶叶品质,增强茶叶市场竞争力。再次,加强茶叶科技队伍建设,强化茶叶技术技能培训,提高茶叶科技队伍素质,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