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拔罐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拔罐疗法是在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形成的,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早期的拔罐法称之为“角法”或“角吸法”。有关拔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在论及痔疾的治疗中,有以“小角角之”的记载。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中有角法治疗的论述。角法是用兽角为工具(如牛角、羊角等),将兽角磨成有孔的筒状而得名,书中有用制成罐状的兽角拔脓血以治疗疮疡脓肿的记载。公元755年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记载了用竹筒煮罐治疗方和刺血拔罐等疗法治疗痈疮。其次宋代的苏轼和沈括所著《苏沈良方》,描述了火筒法治疗久咳的方法。明代陈实力著《外科正宗》,有煮拔筒方,刘渊然著《济急仙方》有竹筒吸毒法。清代,拔罐疗法在各个方面均有进一步的发展,吴谦等在《医宗金鉴》中,记载了针刺,中药煮罐之后吸拔的针药、罐综合疗法。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用拔罐治疗风寒、头痛、破伤风、黄疸、眩晕等病证。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文明的发展,拔罐疗法在罐具、吸拔方面,都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其适应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后,拔罐疗法与祖国医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从罐具、罐法到治疗机理,临床应用都有了蓬勃发展。比如罐具从原始的兽角开始,发展成竹罐、陶罐,玻璃、塑料,橡胶等制品,罐具除了负压刺激的煮药罐、药水罐、抽气罐到依靠现代医疗技术手段制成的磁疗罐、激光罐、电罐、真空罐、红外线拔罐器具等。在拔罐方式上,也从火力、水气等法发展到了挤压排气,抽气筒排气和电动抽气等。其操作方法上,从单罐法、多罐法、留罐法发展到闪罐法,温罐法、血罐法、针罐法、走罐法等。同时,拔罐疗法临床治疗范围从吸拔脓血发展到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皮肤等科,120多种疾病。
拔罐疗法在我国民间深受百姓喜爱,享有很高的威信,而且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得到广泛运用。前苏联称为“郁血疗法”,日本称为“真空净血法”,法国则称拔罐疗法为“杯术”,非洲大陆还有许多民间医生在沿用角法。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拔罐疗法治病广泛,疗效迅速,方法简便,安全经济,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值得推广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