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蒲辅周与桂枝
历史溯源
蒲辅周(1888—1975),现代中医学家,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科医师、内科主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
蒲辅周早年曾“撤牌读书”。他在家乡行医时,已经享有盛誉,每日病员比肩接踵,络绎不绝。有一次治疗一个外感病人时,误用了桂枝汤而使患者大汗淋漓,当时患者颇感轻松,头痛发热消退,但次日病人症状反而加重,头痛加剧,全身无力,又来复诊。蒲辅周复诊后,始知患者属于误汗,经过细心调理,历时半月,患者康复如初。蒲辅周非常内疚,重读《伤寒论》,又有心得。认识到桂枝汤的最佳效果是“微似有汗者益佳”,否则“病必不除”。想到这里,自知基本功还不扎实,遂决心摘牌停诊,闭门读书3个月,钻研医籍,博采各家之长。蒲辅周读书常到四更天,不仅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养成了数十年如一日的读书习惯,终成一代宗师。
中医观点
桂枝临床应用非常广泛,被后世医家誉为“医方之祖”的《伤寒论》中,全书载方112方,其中含桂枝加减运用的达70方,约占63%,“后世杂病方书之祖”的《金匮要略》中载方205首,其中52方含有桂枝。
桂枝,又名嫩桂枝、桂枝尖、川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尤以广西为多,通常于春季刈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中医认为,桂枝性味辛、甘而温,入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治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名医别录》言其“温筋通脉”。《长沙药解》言其“入肝胆而散抑遏,极止痛处,通经络而开闭涩,甚去寒湿”。《本草疏证》言其“能利关节,温通经脉……其用之道有六,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桂皮醛可刺激汗腺分泌,扩张皮肤血管,通过发汗,加速体温散失而引起解热作用。桂皮油有健胃,解痉、镇痛以及强心作用。加葱白、生姜同用,可增强桂枝发汗解表作用,对外感风寒,风湿痹痛,冻疮,闭经等,有良好的发汗解表,温通经脉之功。一般治疗感冒时,以服后卧被取汗为佳;风热感冒不宜选用;本品辛温助阳,易伤阴动血,故温热病、阴虚阳盛、血热妄行者不宜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