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田汉与螃蟹
♨历史溯源
田汉(1898-1968),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湖南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
田汉在1937年淞沪抗战初期,与夏衍、郭沫若等在敌机轰炸声中,冒险访问张发奎司令部所在地奉贤南桥。张发奎大喜,以肥蟹香酒招待,席上觥筹交错,豪饮畅谈,众人皆醉。回沪后田汉写诗《赠张向华将军》:“把酒持螯咤战云,一时饮者尽输君。浦江两月波涛壮,始信人间有铁军。”
鲁迅《今天的两种感想》云:“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吃它呢?”螃蟹形状可怕,丑陋凶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确实需要勇气。但谁是天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相传几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种双螯八足,形状凶恶的甲壳虫。不仅偷吃稻谷,还会用螯伤人,故称之为“夹人虫”。后来,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壮士巴解督工,“夹人虫”的侵扰,严重影响着工程进度。巴解想出一法,在城边掘条围沟,围沟里灌进沸水。“夹人虫”过来,纷纷跌入沟中沸水里烫死。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发出一股股引人的鲜美香味。巴解好奇地把甲壳掰开来,一闻香味更浓。便大着胆子咬一口,谁知味道鲜美,比什么东西都好吃,于是被人畏的害虫一下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大家为了感激敢为天下先的巴解,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夹人虫,是天下第一食蟹人。
《红楼梦》中金陵四大家对螃蟹情有独钟,“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这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写的咏螃蟹的诗句(《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薛宝钗还说:“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屋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我和我哥哥说,要他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来,大家热闹呢”(《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贾母还嫌“蟹肉小饺儿”,“油膩膩的”,只吃了个卷子(《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制作方法
蟹肉、澄面(洗去面筋的面)、姜末、冬笋、精盐、黄酒、调味品各适量。将澄面用沸水烫熟,用少许大油揉搓,使面团光滑不夹生粉,盖上布,冬笋切小丁备用。锅置火上烧热,放入少许油煸炒姜末出香味时,放入蟹肉、冬笋丁煸炒,并加入盐、绍兴黄酒、清汤略烧入味后收汁,并再加入鸡精、葱油,出锅冷却后备用。将烫好的面团揪成小剂子,面案上抹少许的油,用一把不锈钢刀把面剂碾成圆皮,用花戳子刻出一个有花边的圆皮,把馅放在中间,对边捏好后放入小竹笼中蒸熟,蒸约10分钟即可服食。
♨中医观点
螃蟹,又名河蟹、毛蟹、横行介子、无肠公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肉或全体,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长江流域等地。中医认为,螃蟹性味咸、寒,入肝、胃经,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及妇人产后瘀血腹痛,难产,胎衣不下,湿热黄疸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核”。《本经逢原》言“蟹性专破血,故能续断绝筋骨”。《本草经疏》言“跌打损伤,血热瘀滞者宜之”。
♨营养分析
营养研究表明,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钙、磷、铁及氨基酸等,蟹的蛋白质含量比猪肉和鱼高五倍多,脂肪含量却比猪肉和鱼少得多,所以吃起来香而不腻。虾、蟹肉中所含的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有抑制肿瘤,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力及氧化作用。虾、蟹壳中所含的甲壳素(几丁质)占14%~25%,具有吸附有毒物质,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胃酸,抗胃溃疡,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清胆固醇等多种功能。
♨注意事项
本品适用于阴虚、湿热、气郁、瘀血体质者选用。《本草纲目》言其“不可与柿子及荆芥食”。本品性寒,故脾胃虚寒者慎用,但用姜、醋蘸食,可减其寒凉之性。本品有活血作用,故孕妇慎用。死蟹不可食。本品易动风,素有风痰者(如曾患中风、面瘫)不宜选用。阳虚、特禀体质者不宜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