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中医丛书:西游记与中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囟门与囟门穴

原文赏析

《西游记》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中写道:菩提祖师教孙悟空学长生不老之术后,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鸹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知。这里的囟门一为针灸穴位,二为解剖部位。

中医观点

1.针灸部位

部位: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标准定位:正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

取法:正坐或仰靠,在头部中线入前发际2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及左、右颞浅动、静脉和额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分支,颞浅动、静脉与额动、静脉的吻合网。

功用:安神醒脑、清热消肿。

主治病症:刺法主治头晕目眩,头皮肿痛,面赤肿痛,鼻渊,鼻鼽,鼻痔,鼻痈,惊悸,嗜睡,高血压,神经官能症,鼻炎,鼻息肉,额窦炎,记忆力减退。灸法主治头痛、眩晕、鼻塞,鼻出血,小儿惊风等。

刺灸法:平刺0.3~0.5寸,小儿禁刺;可灸;皮刺0.5~0.8寸。艾条灸5~10分钟。

2.解剖部位

婴儿的头顶部有一个柔软的、有时能看到跳动的地方,医学上称之为囟门。囟门在出生时主要有两个:一个称静囟(囟门穴),在头顶前部,由两侧顶骨前上角与额骨相接而组成,出生时斜径为2.5厘米,一般在1~1.5岁闭合;另一个称后囟,由顶骨和枕骨交接而组成,在头顶后部,一般出生时就很小或已闭合,最晚在2~4个月时闭合。

养生提示

1.囟门过早或过迟均为生长发育异常的表现

中医把囟门突起称为囟填,囟门凹陷称为囟陷,囟门迟闭称为解颅。囟门晚闭多见于佝偻病、脑积水、呆小症及生长过速的婴儿。

婴幼儿头顶的囟门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囟门的闭合是反映大脑发育情况的窗口,如果在6个月之前闭合,说明孩子可能小头畸形或脑发育不全,在18个月后仍未闭合就属于太晚了,这样的孩子可能有脑积水、佝偻病和呆小病;囟门的隆起表示颅内压增高,这种孩子可能得了脑膜炎、脑炎和维生素A中毒;囟门凹陷的孩子则有可能是因为脱水和营养不良。如果囟门关闭的较早,但只要头围还在长,也不必着急。发现囟门关闭异常,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2.婴儿的囟门能不能洗

囟门是胎儿出生时头颅骨发育尚未完成而遗留的间隙。后囟一般在出生后三个月内闭合,前囟大约在出生后1至1岁半时闭合。由于囟门处没有坚硬的颅骨覆盖,应注意保护,以防大脑遭受损伤。

给婴儿洗头时。囟门处可以洗,但动作要轻柔,不能用手指抓挠。洗头水不能过热,要用温水。有的婴儿前囟头皮有一些黄褐色油腻性鳞屑,是婴儿脂溢性皮炎,可用消毒棉花蘸点石蜡油或炼过候凉的植物油涂在鳞屑上,待其软化后再用消毒棉花轻轻拭去,千万不能强行揭下。这种病可以自愈,只要不感染,一般局部不需用药。洗头时,因婴儿的皮肤娇嫩,宜用刺激性小的中性肥皂。

3.囟门按摩健身法

按摩方法:囟门穴的穴按摩手法分三种:推法,揉法,摩法。

推法:两拇指自前发际中点向该穴轮换推,称推囟门。

揉法:以全手掌或拇指面轻揉(未闭合者不宜选用此法),称揉囟门。

摩法:以全手掌轻摩;称摩囟门。有镇静安神,升阳举陷的功效。

次数:50~1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惊风,烦躁,神昏,失眠,头痛,久泻,脱肛,遗尿等。

临床应用:推及揉法多用于治疗神志方面病;摩法多治疗久泻,脱肛,遗尿等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