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善康专辑:醉拳、杨式太极剑(中华武术大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邵善康小傳

當代著名武術家邵善康系浙江鄞縣人,生於1934年,現任上海市武術隊總教練,中國武術高級教練,國家級裁判,兼任中國武術協會教練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學會委員、上海市體育總會委員、上海市武術協會副主席及國外許多顧問和教練職務。

他的啓蒙恩師是無極門掌門人紀晋山先生。紀大師原是濟南府官僚世家,因酷愛武術,十三歲起投師無極門旗人薛子洞和八卦掌第二代傳人崔征東習武。以萬貫家財换來了一身功夫。闖蕩江湖,孑然一生。壯年在上海灘先施、永安、大新、新新四大公司任武術隊總領班,威振申江。曾在大馬路(今南京東路)大三元酒樓下,一人力挫六名流氓。赫赫有名的三大亨之首黄金榮對他也十分欽佩,想請當保鏢,却被他婉言謝絶。他爲發揚武術却不遺餘力,創建“國術精神研究會”,不久又分出民强、强華等十三家國術社,他的學生在美國、台灣都再建分社,廣收門徒,貧賤不計。

邵善康父親是個木匠,却與紀大師有八拜之交,因此,十四歲就拜紀先生爲師,進入武門。

自1949年9月起,邵善康開始“聞鷄起舞”,天不亮就去復興公園學藝。大師愛徒甚篤,責之亦嚴。先從基本功一招一式,一步一手教起。人説“巧木匠”,因爲做木匠的人會動腦筋,七凑八拼能變廢爲寶。而邵木匠的兒子邵善康并没有繼承父親的“巧思”血統,却有一鑽一鋸,一步一個脚印的“釘子”精神。憨實聰慧的少年邵善康具有堅韌不拔,不達目的决不罷休之恒心。每天堅持做弓、馬、仆、虚、歇步和踢、踹、蹬、鏟腿及旋風、擺蓮、飛脚各種步型步法、手型手法,不達千遍决不停息。他的座右銘是“笨烏先飛”。

果然“拳練千遍自來熟”。經過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已掌握了所有武術的基本功,打下了“萬丈高樓”的基礎。紀大師因材施教,把自己拿手的“醉八仙”和“八卦掌”傳給邵善康。此拳對腰腿柔韌性和跳躍、跌撲滚翻動作都有很高的要求,是“外練筋骨皮”也是“内練一口氣”——志氣的最好磨煉。公園水泥地上,紀大師家門弄堂裏的石板方磚上,他家中的地板上,到處都有邵善康跌撞碰摩的滴滴血迹。邵善康是練得着了迷,有一次,他一進家門,直挺挺地向前跌一個“栽碑”,嚇得他父親以爲他昏厥倒地。一次吃飯時想起了“盤腿跌”要臂、身、腿、掌心同時平放倒地,他便斜刺裏倒身跌滑過去。壓腿練柔韌勁,他别出心裁地劈腿後將兩脚一前一後擱在兩個櫈子上,手中拉一張弓開個滿月,直挺挺地凌空一個多小時。當脚從櫈子上搬下來時,幾乎不是長在自己身上的,又麻又酸,甚至腫了起來。

他是練“瘋”了,練“傻”了,但也練得“神”了。他的一套“醉八仙”不只形神結合,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八仙各種醉形醉態,有“何仙姑鸞顛鳳倒,側進身偏;鐵拐李左跌右撞,身倒脚掀;吕洞賓披手披脚,兩手如矢;韓湘子插掌填拳,來若翩躚;曹國舅身步齊進,臂膊深堅;藍采和上躚下挽,骨反筋偏;張果老蜻蜒點水,挽拳挽脚;漢鐘離顛來倒去,玉山頽墻”。而且内含了許多技擊絶招,成爲他威振武壇的看家本領。

他隨民强國術社在先施樂園、福安游樂場身經數百次演出,每次都有一種新的感受,新的飛躍。

1950年10月,上海體育界抗美援朝捐獻飛機大炮義演,上海武術界在回力球場(現盧灣區體育館)進行表演,邵的一套“醉八仙”不但獲得滿場掌聲,而且引起了各位武林前輩的關注。人稱“神力千斤王”的王子平先生,曾經搬過大石,拉過驚馬,舉過大鼎,抓住過汽車,托過石獅,掀按過飛磨,還力挫過英、法、德、日、美、俄和一個不明國籍的丁柯爾七國大力士。在上海曾稱雄一時的美國沙利文“萬國競武場”,也被王大師打垮。邵善康的一套“醉八仙”却給王大師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從此邵經常去王家請教武技,1952年由徐傳德老師促成邵善康成了王門入室弟子。

王子平是少林門泰斗,又是傷科名家,邵善康拜師後,不但學到了少林真傳,還掌握了傷科醫技。

邵善康的另一位老師是山西形意拳傳人郝湛如。郝大師出身於中醫世家,乃形意大師宋世榮先生之高徒。郝大師志高道清,不喜抛頭露面,爲了開闊視野,提高武藝,曾以經商方式先後赴内蒙古、黑龍江、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天津、上海等十餘個省市,遍訪武林名師及在野之佛、道、醫、儒中隱士高人,從中切磋各家内外功.夫之異同,博採衆長,創編了爻法運練於周身的獨特技擊術。他是山西宋氏形意拳在上海的傳人。邵善康由徐文忠老師介紹,拜郝湛如爲師,郝大師的處世爲人和鍥而不舍精神,也隨着形意拳一起傳給了邵善康。

1958年上海市體委組織武術集訓隊,迎接第一届全運會,邵善康被選入了隊中,并擔任隊長之職。

楊式太極拳第一代宗師楊露蟬,運用剛柔相濟的楊式太極功夫“稱霸”武林,獲得“楊無敵”之美稱。“楊無敵”之孫楊澄甫發揚楊門拳藝,廣收門徒,其甥傅鍾文和入室弟子褚桂亭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他二位大師把楊門真傳也給了肯吃苦耐勞的邵善康,使他少林、八卦、形意、太極四大拳種齊備。

邵善康把少林門勇猛迅疾的剛勁、八卦掌扣擺轉擰的化勁、形意門形神相合的整勁和太極門沾粘連隨的柔勁融匯貫通在他的“醉八仙拳”中,以至於成爲了當代“醉拳王”。這是五位大師傳授之功德,五拳相融之結晶,四十餘年磨煉,水到渠成之必然碩果。

對教誨過他的老師,邵善康終身不忘,紀晋山逝世他解囊刻碑,爲師立傳;王子平和褚桂亭作古,他組織武林同道主辦紀念活動,以慰亡靈;郝湛如歸天,他泣寫憶文,發表在《中華雜志》上,情深意濃;唯傅大師還健在,他常携兒帶女前去問候。“一日爲師,終生爲父”這是邵善康的尊師之道,爲後輩作出了榜樣。

邵善康的醉拳不僅套路技術規範化,能充分地體現精、氣、神,而且還能充分地顯示出人體的健、力、美,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觀者會身不由已地隨着他的醉形醉態,如醉如狂地顛來倒去;又會情不自禁地爲他的一跌一摔提心吊膽。正可謂“酒不醉人人自醉”。俗話説“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邵的醉拳裏的鯉魚打挺、盤腿跌、栽碑、烏龍絞柱,猶如京劇武生的行檔,外行看來無不嘆爲觀止;,行家們透過這些“醉”的外表,還看到了他一招一式的手眼身法步按拳譜運行的軌迹,處處隨化而變,包含了技擊意義的内在精髓。儘管他顯示了“太白醉酒”的“文醉”,“武鬆醉跌”的“武醉”,“魯智深醉打山門”的“狂醉”等種種形態,仍不失“醉中有拳,拳法似醉”,處處“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時時包含乘隙而入、虚守實發、指東打西、逢擊閃避,運用沾、隨、靠、化逢凶化吉,佯敗取勝的戰備戰術。

邵善康靠了這套“五拳歸一”的醉拳,在中國武林高手如雲的武壇上稱霸十一年。從1953年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上獲得武術金質奬章起,到1963年全國武術比賽大會獲傳統拳第一名止,凡有比賽,必奪第一。由於他的優異成績,帶動了整個上海隊,使上海隊在全國也名列前茅,他獲得的奬章足有一大堆,每一枚閃閃發光的奬章裏面,隱隱可以看到邵善康的熱血在奔流,這是他用血和汗换來的累累碩果!迄今爲止國内外練醉拳者衆多,套路内容也充實不少,但仍無一人可與邵的醉拳媲美。因此他被稱譽爲“醉拳王”當之無愧。

中華武術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衆所熱愛,已在亞運會上列入正式比賽項目,在國際上展開過多次武術錦標賽、散打賽。新中國成立後,邵善康是以運動員兼教練身份出訪的第一人!1960年全國19名武術國手,代表國家武術隊出訪捷克斯洛伐克,參加該國第二届全國體育運動大會“友誼之夜”表演,同時參加這一活動的有蘇聯、波蘭等八個國家。中華武功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爲“友誼之夜”的中心,而邵善康的醉拳和九節鞭又是中心的核心,被報界稱譽爲“東方藝術大師”“醉拳大王”,他成了新中國武術推向世界的開拓者和功臣。

此後,他在1961年隨周總理出訪緬甸,1974年去美國、墨西哥,1976年到菲律賓、緬甸,1977年訪問日本、澳大利亞,1982年赴日本,1984年出訪荷蘭、法國,1986年去日本横濱,1987—1991年每年應日本國邀請訪問、講學,1990年去馬來西亞任教,1991年又再度訪問美國……邵善康在五大洲幾拾個國家馬不停蹄、人不離鞍地奔波,除傳授武技培養骨幹,把中華武術推向世界外,他還爲促進中美兩國友誼建立了功勛。

1974年6月中美會談發表上海公報之後,中國武術隊作爲新中國的友好使者,第一次訪問美國,受到該國熱烈歡迎和隆重接待(副國務卿親自到機場迎接),邵善康作爲中國武術代表團總教練的身份,在白宫受到美國總統尼克松和國務卿基辛格博士的親切接見,尼克松對邵善康表演的醉拳驚嘆萬分,離座熱情地與邵善康緊緊握手,特别對他飄逸儒雅的儀表風度啜口稱贊。邵善康成了中美友誼史上“以武爲友”的先驅者。

武術要走向世界,也必須讓世界瞭解武術,邵善康多次出訪、受聘、講課、任教,培養了不少“洋”弟子,而且有不少是出類拔萃的高手:如日本的氏林正純獲得全日本形意拳冠軍,荒井伸次獲得全日本太極拳冠軍,女弟子增田尚子獲得全日本八卦掌、少林劍、太極拳、太極劍冠軍。1990年邵善康受聘馬來西亞,經過幾個月培訓,該國參加了第十一届亞運會,成績優良。他培養的楊珠玲、黄雅妹、嚴潤梅分别奪得該國各項冠軍寶座。

邵善康四十五年武壇生涯中,弟子不下三千,賢者何止七十二。有上海市體委黨委辦公室副主任、上海武術館館長紀光宇;有全國南拳冠軍,上海市武術館武術研究辦公室主任馮如龍;有全國奪得四次冠軍的上海市體育運動技術學院教練俞吉元;有全國三次奪冠的上海武術館教練郭佩;有獲兩項全國第一今在荷蘭開武館的施梅林……

他以教練與慈父雙重身份,培養了一對武林兒女——邵英珠和邵英兼。弟弟英兼三次奪冠於全國比賽中,還被上海電視台選中,在《三俠五義》電視劇中擔任主角白玉堂,獲得轟動效應。姊姊英珠全國比賽兩次奪魁,中日第二、第三届太極拳比賽中两奪第一,第二届亞洲武術錦標賽上獲兩項冠軍和全能亞軍。姊弟二人雙雙榮獲國家武術運動員最高級别——武英級(健將級),大上海僅三人有此級别,而邵氏家屬占了三分之二。邵善康的雄風後繼有人,他還胸懷鴻鵠之志,培養下一代,使他黄金年華的運動賽圈,達到了“梅開二度”的延續,既光耀了門庭,又爲上海和國家争得了榮譽。

綿延發展幾千年的中華武術除强筋壯骨之外,還有殺敵御外的軍事作用。由於科學的發展,目前冷武器時代已成過去,但仍不失防身自衛的技擊功效。而且不少人强烈要求武術家的真功夫,僅指掌握攻殺技藝精湛而已。

“醉拳王”邵善康的真功夫,對最講究“武運長久”的日本武士們深有體會。1965年邵善康在北京集訓,準備出訪印度尼西亞,他擔任教練時,有一隊日本空手道代表團到集訓地進行交流,他們表演了排打、拳擊、掌插、足踢木板等暴力發動劈打的動作,使三塊松木板當場一分爲二,以顯示自己的威力。集訓隊表演的刀、槍、劍、棍在他們看來不過是“花拳綉腿”,中看不實用。因此這些人出言不遜,要與我國運動員交流擒拿術。他們是有段位的高手:全日本少林寺流空手道連盟會長保勇八段是團長,全日本少林寺流空手道連盟樹部長池龜虎夫六段是教練,全日本少林寺流空手道連盟理事池田奉秀是四段。幾名注重武藝演技的運動員自然不是日本武士的對手,這使他們更加狂妄。國家體委毛伯浩處長暗暗吃驚,只得叫邵善康出場,邵用小纏(金絲纏腕),使四段和六段都無法抓住手腕,這二人的手腕反被邵善康用反擒拿法抓了個嚴嚴實實。出於禮節邵并未作更大反擊,只是用了個站桩讓他們推,血氣方剛的池田奉秀用力去推邵的小腹,相持一分鐘未能推動。教練池龜虎夫繼續去推,只見他用盡了吃奶的氣力,滿面憋得通紅,豆大的汗珠直往外冒,仍未能移動邵善康一步,足足迸了兩分來鐘也敗下陣來。邵善康神態自如地站好一個三體式椿,準備保勇八段來推。可是這位團長拍拍邵的肩膀問:“像你這樣的好武士,中國有多少?”邵淡淡一笑道:“在場比我好的有的是。”保勇等人深深一鞠躬後匆匆離去。

1982年4月邵善康在日本京都太極拳協會教拳,日本教練剛田伸行提出要研究推手,邵一發勁他竟跌出二公尺外的墻脚邊,使那位先生佩服至極。

同年5月邵在日本大阪教學,日本運動員氏林正純來推手,也被邵一個纏動作纏倒在地板上。

1990年在馬來西亞柔佛洲新山地區教學,有位開布莊的老闆身高力大,膀圓腰粗,以請教爲名,邊講邊動手,上來即叉喉。邵用挒手化勁格開進招,然後發勁把對方擊出,旁觀者衆多,因他自知禮虧,悻悻退去。

國内武林同道向邵善康“請教”者更多。邵以退避爲主,實在無法,也以點到爲止,而且秘不告敗者名姓,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1978年在湖南湘潭邵善康帶隊參加全國武術比賽,報到當晚十二時,他已經睡下了,北京隊教練吴彬(李連杰之師)硬拉他去推手,説是研究太極拳。他睡眼朦朧地跟着到對方房間,却是河南陳家溝赫赫有名的陳式太極拳高手,在推辭不了的情况下,邵運用五拳合一的獨特功勁一搭手就把對方推在鐵床架上,第二次對仗又把對方逼得手扶床板才不致於倒下去。在場的除吴彬外,還有湖北江漢大學教授安天榮等多人,一時傅爲佳話。至今邵善康不肯告訴這位“君子斗”中敗北者的名姓,因爲他與邵善康還是好友,足見邵的高尚武德風範。

電影《少林寺》放映後,全國掀起“武術熱”,不少青少年離鄉背井四处求師學武。邵善康接連收到二百多封要求拜師的信件,他都一一熱情地諄諄勸導。還有不少求師心切的“武術迷”們,千方百計打聽到他的住地,一進門就跪下磕頭要求拜師。邵總是良言相勸,并解囊贈送盤費。一位河南新鄉縣的王必銀就是慕名投奔,途中失銀,困急客店,進退兩難的典型。邵善康帶了食品衣物,帮此人付清欠款代買車票,送他回家,如今這人已練成相當功力,終不忘名師指點迷津之恩。

邵善康自1961年起,在武壇上傳教三十多年,頂住了前幾年的“黑色旋風”——送禮、開後門之風。他從不收受學生一分餞,因此堂堂大上海武術隊總教練,只落得“兩袖清風,一身正氣!”

黨和人民并未忘記這位武術事業上的功臣。1960年5月被評爲上海市體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同年又被評爲上海市文教先進工作者;1977年評爲上海市體工隊先進個人;1985年國家體委授他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奬章和榮譽證書;1988年國際武術節組委會授予他武術貢獻奬;1990年第十一届亞運會上榮獲榮譽奬狀;1991年授予他上海市優秀教練貢獻奬。

邵善康并未因此而固步自封,他却揚武舉文,著書立説,對傳統的《醉八仙》拳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改革,創編了譽滿中外的邵氏《醉拳》,以及他的冠軍拿手套路《關東拳》。又曾爲《中國大百科全書·體育卷》中撰寫武術條目,還參加1969、1970年《上海市中小學武術教材》和歷年來的《武術競賽規則》編寫,以及在報刊、雜志上多次撰文。

他的爲人之道是“拳如其人”,畢生精力研究的邵氏醉拳,不只在拳壇閃耀着奇光,在人生旋律中同樣也光彩照人,他的品行無不順着醉的軌迹在運轉,可以歸納爲“尊、謹、耐、守、誠、扶、隱”七字之中。

“尊”即尊師。“無師無善康,無師無醉拳”,邵善康不敢有片刻忘記五師之教誨,除五師之外,凡教過他一招一式指點過他一言一行者,均爲他師,未敢相忘。

“謹”醉拳看似摇摇晃晃失去重心似地“站立不穩”,其實這是運用“有意莫帶形,帶形必不贏”的戰術,給對方以假象,使對方産生輕敵驕傲。而在誘敵的反思中,包含自己要處處謙虚謹慎的内在精神。

“耐”要吃苦練醉拳!練拳者最要緊者莫過於吃苦耐勞。千錘百煉才能練得一身金剛之軀,在人生的旅程中,莫不曲折、坎坷,經磨歷劫後方可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守”醉拳在羈脱奔放之中嚴守身正步穩,不放不成其醉拳,不守不成其拳法,在仕途旋律中,邵善康奉公守法,廉潔盡職,才有今天之榮耀。

“誠”形體動作要由心態來指揮,心動則形隨,練醉拳如此,處世哲學亦然如此,對友赤誠相交,心口如一,才稱得上是仁誠君子。

“扶”醉拳中有許多動作有化險爲夷,反敗爲勝。人生中扶弱攻强,除暴安良是古今武術家應有的風度。

“隱”身懷絶技而不外露,急流勇退,讓後輩挺進,大智若愚,不鋒芒畢露是醉拳的獨特風格。邵氏外形温良恭謙讓,内備精藝絶技,爲後世作出了榜樣。

這“尊、謹、耐、守、誠、扶、隱”七字真經是邵善康的人生哲學,醉拳中的精華,也是他的成功之道,更是武術愛好者學習醉拳的綱領。

目前,邵善康仍在爲中華武術走向世界不懈地努力奮鬥着,但願他能獲得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