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我在非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鸟语”花香第一天

今天,2015年9月3日,对于我来说要算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一天了。

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我的15岁生日,是我在非洲大地过的第一个生日。

今天,还是我开学第一天—一切都是那么的“鸟语”花香……

你们可能觉得我以上的说法太过戏剧化,弄得好像是一个小学生在写自己第一天入学似的。

Hillcrest校园正门照

不过今天的情况的确比较特殊,因为我来到了一个崭新而陌生的环境。我转学是没错,但这可不是一般的转学啊!基本上我身边一切的一切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一个15岁的中国妹子(其实我来的时候还没到15岁好嘛),因为爸爸工作的原因,不远万里地来到广阔的非洲上英国人办的国际学校。怎么样?这混搭还不赖吧?(嗯,我其实也觉得挺“奇葩”的……)

校园健身房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一直很期待这一天的到来。然而在9月3日的早晨,我对着镜子穿好制式校服,并让爸爸帮我打好领带(没错,女生也要系领带——这还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系领带),激动的心情里或多或少掺杂着些许紧张,因为我不知道这里的学生会不会和我6年前在美国遇到的一样。

当我打开车门望进Hillcrest(我们学校)校园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回忆和现实混合在了一起。6年前只有9岁的我一脸茫然地踏入一所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小学,叽叽喳喳的英语充斥着我的耳膜,我却一句也听不懂。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扔进外国小孩儿堆里,也是第一次深深地意识到我和他们是那么的不同。6年以后的我正故作从容地走进人群中,那种突兀的熟悉感又一次袭来。不得不承认,在非洲竟然能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的白人让我有些惊讶,虽说之前我也早就知道肯尼亚曾是英国殖民地,但是这学校里的白人学生也太多了吧——比我当年在美国学校那个班里的白人比例都要高。

“鸟语”再次一股脑灌进我的耳朵,只不过这一次我不再是“聋子”也不再是“哑巴”了,因为他们之间的交流我基本还能听懂一部分。但是英音和来自各国的口音混杂在一起就完全变了个画风,我的脑子也变得有些懵懵的。(其实“懵懵的”是我在这一天的主要感受……)

当我跟着人群走进学校大厅时,尴尬感在我心里已经逐渐蔓延开来。可能是我这个人比较敏感,当大部分人都找到自己久违的小伙伴一起坐下来神侃的时候,自己会有一种很突兀的感觉。这是一种强烈感受到自己与周围人有着偌大不同的体会。

校园里盛开的美丽蓝花楹

正是这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会影响着像我这样的留学生们,让人紧张、不安、孤独与无助。也正是因为这种感觉会像影子一样时有时无地持续陪伴在我未来的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学校生活中,我建议想送孩子去国外读高中的家长们:请一定要慎重考虑并弄清楚孩子们自己的想法。在国外读书真的不仅仅是用英语学习这么简单,文化的差异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一位留学生。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也是不确定的,如果想有把握自己去面对这些问题,那么每个留学生的心中一定要有一个促使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这动力的源泉一定要发自内心,这样才能用乐观积极的态度让一个个困难迎刃而解,才能在度过艰难时光之后成为一个升级版的、闪闪发光的崭新自我。

而现在能让我稍稍庆幸的是,我在6年前就打过这种“格格不入”的预防针。我再次故作镇定地扫视大厅,找了一个唯一最靠边的座位挨着两个男生坐了下来。在等待校长进来讲话的过程中我尴尬得不行:想象一下,当你的“左邻右舍”都在热火朝天地说着“鸟语”,只有你顶着一张陌生的东亚面孔突兀地坐在旁边,一副很不合群的样子默不作声。

我的天哪……这对于我这么一个爱说话的人来说,简直“尴尬癌”都要到晚期了!我不自然地摆弄着我的双手,又左顾右盼地打量着周围的人,最后实在忍不住就和坐在我旁边的男生和后排的女生打了个招呼。我简单自我介绍并说自己是新来的,还问了对方来自哪儿,读几年级之类的问题。他们也都很友好地回答了我并向我表示欢迎。现在回想起当时自己搭讪的场景也是挺好笑的,为了治这“尴尬癌”只能硬着头皮没话找话。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当我横下心去搭讪并得到他们友好的回应之后,不安的情绪真的缓解了许多,虽然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搭讪的举动好像更尴尬。

幸运的是,这里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天给我的印象比我的预期要友好许多。主要因为我是在用自己6年前在美国读小学那一年的经历做对比。我至今还记得刚刚去那所学校前3个月里同学看我的目光,那种被人盯着的异样的感觉让人深深地意识到——原来自己才是异类。有着黑、白、棕色皮肤的不同人种不再是“老外”,黄皮肤的东亚面孔才是相对陌生的相貌——我才是外来的那个。虽说他们对我还不算bullying,没有嚣张地做出明显欺负的举动,但是有些人对待我的眼神和态度实在令人高兴不起来。

老式校徽的玻璃图样

通往教室的林间小道

我那年所在的班级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对外来者的排斥,这种排斥放在一个语言不通、并且是来自那个离他们遥远而陌生的中国人的身上,仿佛就变成了一种歧视。在当时,“China”还没有像如今这般成为能在国际新闻上每天都会被重复提到N次的热点;当时的中国在向国际宣传自己的文化方面做得还不够成熟与全面。那时,在有些发达国家民众的眼中,“China”这个词只能狭隘地与地震、洪水、重度污染等各种被外国媒体报道的灾难事件联系在一起。

还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四年级的学生去大自然实地考察(field trip),过程中一个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如何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等级的污染指数:颜色由深到浅,紫色最深,代表污染最严重;浅蓝则代表空气最好的地方。当时老师说华盛顿特区就是蓝色的代表,又问同学们知不知道哪个城市是紫色的,一个美国男生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喊道“Beijing!”我当时就瞬间“一脸黑线”,真不愧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呀。那时有一个同学甚至在下课的时候问我在中国都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不会真以为2009年的中国人民还都穿着长袍马褂留着长辫子骑马上街吧?

如今在这里,可能是因为国际学校本来包容性就强,再加上有这么多了不起的中国工程公司在非洲实施着各种改善建造基础设施的项目,以及中国现在在国际上的地位和重要性都大大地提高了,所以这里的同学基本没有因为我的面孔和肤色不同而另眼相看,反倒是我自己因为拘谨而瞎担心了。

教室外绿树成荫

别说,他们还真都挺热心的,帮我找locker、问课程表、找教室……一个个都挺友好,所以说今天在学校的一整天下来,我还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最幸运的是,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遇到一个对我特友好的印度妹子,我们被分到一个班之后她就特别热心地帮助我,有什么不清楚的在问过她之后都会给我一个靠谱且有效的答案,还像中国式闺蜜一样跟着我到处走。

要用一个词总结我在第一天对新学校的感受,那就是“鸟语”花香。“鸟语”是因为我又一次完完全全地被包围在叽里呱啦的英语环境里;花香是因为我们学校真的是自然环境超好。这里基本没有楼道,大多都是只有一层的教学楼(不过这只有一层的真不能叫“楼”)。当你走在去下一节课所在教室的路上时,周围不是花花草草就是绿树成荫,时不时还会突然跳出几只长尾猴。这群猴子可真不是省油的灯,即使它们一个个都长着一张萌萌的脸,你可千万不要被这些天真无邪的外表蒙蔽了,拦路围攻加抢东西,它们做的样样都少不了。

食堂旁边一片巨大的草坪就是我们的操场,没有主席台或塑胶跑道,满眼都是大片大片的草。这片草地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转变颜色,雨季是绿油油的软草坪,旱季又会变成黄色的干草地。在草坪的几个方位根据课程摆放着曲棍球或是足球门,周围一圈也不知道是被什么东西压出一道道似跑道轮廓的痕迹。说到草坪,我们学校可不止这一块,草坪随处可见,有些学生还会坐在草坪上一起吃午饭,惬意得很!(这些外国人好像真不介意里面的虫子……自然环境这么好,虫虫怎么会少呢?)就连这里面的绿植对于我这个第一次来非洲的人而言都是些奇花异草。比如说,咱们在中国放在花盆里养的小仙人掌在这里全部长成了参天龙骨树(简单来讲就是大树那么大的巨型仙人掌),花更是五颜六色,虽然我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但是欣赏起来漂亮极了。所以说,你如果不去注意一个个矮矮的教学楼,可能甚至会认为自己误闯进了一个大公园。

通往learning support的教室

不过这“鸟语”花香的第一天,即便有小伙伴们的友好相助,我也真心被这混乱的走班制时间表给折腾得够呛。这校园的占地面积和我原来在北京的一七一中学相比简直是辽阔得“一望无际”啊!再加上每个人在开学第一周的课表都是乱七八糟的(因为十年级是走班制,大家选的课除了数学和英语以外都是不一样的),一旦走错教室就又得徒步“旅行”到下一个教室。(而且配制服的皮鞋真心不适合这么“长途跋涉”的走法儿……)

我的课表也毫无例外地从第一节课就开始乱套。我的班主任是个肯尼亚人,办事很有“非洲风格”。他在第一节课都开始了10分钟后才不慌不忙地给我打印出来我今天的课表。他又看了一会儿才弄明白我现在应该去上历史课,又研究了半天才告诉我现在应该去哪个教室……我作为一名中国的好学生,自知已经迟到,便飞快地跑向那个教室。谁知当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赶过来时,一帮学生还聚集在班门口没进去呢,因为老师还没到就不知道自己去哪个教室上课。没错,十年级是这个学校第一次执行走班制的年级,所以第一天更是特别的混乱,学生和老师们都不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地点。等老师来了我才终于进了教室,并和一些女生坐下来喘了口气。在历史老师出去拿材料的时候,我又为了化解尴尬就和旁边的几个女生聊了两句,可这和她们一聊我立刻就“呵呵”了……幸亏我还问了一句为什么她们要在笔记本上班级那一栏写9C,她们和我解释说因为她们是九年级呀。我立刻抓住重点并和她们强调我其实是十年级的啊!哎,我竟然终究是走错了班……而且不仅仅是走错班——我竟然还出现在了错误的年级!我立刻意识到问题,于是迅速拎着包“淡定”地走了出去。一出门还就撞见了历史老师,我赶忙掏出课表和老师语无伦次地解释自己好像是走错教室了,并且我声明自己真的看不太懂这种类型的课程表。老师是个谢顶的英国矮个子中年男子,他耐心地听我说完,接过课程表看了一会,然后告诉我现在其实应该去上《全球视野》的课程(Global Perspective);而后又指出我应该去哪个教室,最后用蓝色的眼睛隔着镜片看了我一眼说:“你是新来的吧?”我一副尴尬的表情笑着点头谢过就转身奔赴下一个“战场”。

校门入口处

校内露天游泳池

喵了个咪的!这要让“尴尬癌”患者怎么活?

在经历了一整天“鸟语”花香的洗礼,回到家瘫坐在沙发上的时候,我才感觉到真是累啊!这是一种由内而外、身心俱疲的感觉。因为好久没有用英语生活了,这么一下子让我突然用英语听说读写了足足7个小时,顿时觉得一个脑袋变成两个大。这也是我第一次忙得差点连自己的生日都忘了:直到发现桌子上有个蛋糕才恍然大悟。

哎,我可是准备在这地方呆三四年的。吃一块蛋糕,碰一下杯,许下一个愿望,那咱就祝我这个中国妹子将来能在这“鸟语”花香的学校活得越来越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