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规划与教师培训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性教学思想

研究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它的课题是在学科领域、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中进行选择的。它是一种通过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研究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

一、研究性教学思想的概念

研究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想法,经验和理解创造有利条件。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和识别与其主题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发展学习兴趣,探索自己的能力,建立自己的个人价值观,真正发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主动探索、思考和实践,自觉吸收知识,运用知识,解决与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师也获得了新的研究经验和教学经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学生的理解并与学生合作探索知识,这可以帮助教师发展教学理论并提高职业素养。创新是研究型教学思想的核心,其特点是创造新知识,这也是与其他教学方法不同的亮点。

基于研究的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能力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有选择性的,独立的,有意识的和创造性的。教师的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工作是提出一系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并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有关问题的信息,自主阅读书籍和文章、思考问题,通过类似的科学研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并与教师探讨相关问题和相关知识。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授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而研究与探究之间的关系,是对研究课题进行共同探究的关系。

二、研究性教学思想的特点

研究性教学思想及其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及思想系统

研究性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学思考为中心形成的,而教学思考的中心则是“问题”,传统的僵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被其打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着眼于教学和研究问题,建立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提问、思考和回应,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就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线索,连续不断且非常重要。

(二)注重培养参与意识

研究型教学倡导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其教学模式也不同于灌输教学模式,它需要所有参与者的参与,使教学不再仅仅是教师问题,而且也是学生的一项任务。从“单向控制”到“平等互动”的课堂,让学生能及时反馈意见,解释自己的观点。

(三)注重培养兴趣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感兴趣的专业或事物上,学生往往会更有热情,也更有耐心,他们会积极地接触、观察和从事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而且很原意探索与其相关的科学奥秘。一般来讲,如果能将学生的专业兴趣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就能产生正面的相互影响,越了解专业的认识,越是热爱这个专业,学习的兴趣也就会越浓厚。

三、研究性教学思想的形成和实践

(一)西方教育领域研究性教学思想的形成和实践

西方对教学思想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人性中先天就有探索的愿望,教育应该尊重这种性质,以满足孩子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的想法与今天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理念相似。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在柏林成立了洪堡大学,这是第一所将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大学。他认为研究应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实质是引导学生了解现实世界,这不是一个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威廉·冯·洪堡在洪堡大学的研究教学实践为研究性学教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具有深远的影响。后来,美国思想家杜威论证了民主主义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从理论上证明了科学探究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问题教学法”。20世纪初,美国着名教育思想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式教学模式”。他在《教育过程》中提出,要重视科学知识结构,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发展新的学习能力教育观念,带头倡导“发现法”,即是要引导学生尽可能自主发现、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发现”是教育孩子的主要手段,他强调如果我们要展望对学校来说什么是特别重要的问题,我们就得问怎样训练几代儿童去发现问题,去寻找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委员会的两份报告开启了美国的研究型教学。报告发表后,各类研究型大学才真正将本科开展研究性教学付诸实践,切实把本科教学落到实处,为本科生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后来,欧洲和日本的各个国家也跟着美国的榜样,探索和尝试着研究型教学。该报告提出通过自身的研究,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估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问题,自主解决自身素质和能力问题,并规定学生应该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研究课题。

(二)中国研究性教学思想的形成和实践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首先讨论了教育问题。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阐述学习与思维的重要性,即研究性学习,避免死读书而拒绝思考,或者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句话表达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孔子所倡导的“学而思”具有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孔子以后,中国的教育思想家继续发扬思考与学习相结合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说文解字》中有“学,觉悟也;习,鸟数飞也”(《礼记·月令篇》)。实际上,就是用比喻的方法,结合思考与学习,让学习具有实践意义。春秋战国后,更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学与思的结合。例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认为将“学习”与“寻求新事物”结合起来,在学习的基础上寻求新的思想,从而实现“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宋代理学大师张载提出“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近矣”(《经学理窟》)。南宋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朱廉认为,学习要有自主性,学会自己下功夫。他强调“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宋元学案·购翁学案》)。可以看出,他特别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这里提到的从无疑到怀疑的过程是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表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清楚地反映了研究型教学的重点,注重实践,注重应用性和创新性特征。着名的现代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大学教学不是“灌输固定知识”,而是对学生教学的引导和启发。他主张“所有大学都必须有各种科学研究所”,大学生的学习应当是深入的学习深造,重视大学生的启发式教学,促进自主学习和自我研究的学习方法。

四、研究性教学思想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2005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

这两个文件极大地促进了对中国高校研究性教学的重视,并对大学英语教学有指导作用。倡导大学教师把自己的科学研究带到讲台上,科研成果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科研工作中及时获得大学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实践。这两份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研究性教学”这一名词在国家本科教育文件中第一次出现。这是我国参照国际先进教学经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它标志着研究型教学的进步和国家教育部门对大学教育的新要求。到目前为止,围绕高校科研理念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在高校开展,特别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普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研究性教学思想对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语教学一直忽视对世界其他国家教育研究成果的认识和借鉴,只关注苏联语法翻译模式的借鉴。因此,我国学生的英语教学成果不明显、教学问题突出,英语学习几乎已经演变成词语的背诵,学习语法和句子翻译等固定步骤。整个英语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相比,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语法翻译教学模式,这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内容僵化,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其影响在很多方面都有表现。

(一)创新教学理念

首先,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认识自身的角色性质特点,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师不仅是班主任和知识传播者,而且还是课堂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思想开阔,拓宽视野,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问题,改变现有教材中的答题式叙述,要引导学生掌握从多个角度思考某一知识点所包含的一个或几个难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将基础知识与创造性讨论相结合,才能将互动性研究的严谨态度与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统一起来,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总而言之,在研究性教学中,师生间对学习和问题的探讨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思想、原则和态度。教师要以原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加强教学的研究性内容。要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变成研究性的探究形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优化教材体系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科书是印刷教材,教科书、文字笔记和练习都是有限的,没有音频,视频和网站链接。这种教材完全不符合英语学习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学改革势必会导致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新的大学英语教科书应该包括辅助电子或在线教学系统。没有这样的网络教学系统,无论教材多么好,都缺乏活力。英语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教材必须国际化。最正宗的英语自然是原版的英语文章和新闻,从国际市场找到最好的教科书直接进入我们的公共和专业英语教科书,是让学生了解真实英语的最佳途径。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是以全球知名的朗文公司和汤姆森学习集团的最新原创视频、课件和教科书为依托,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组织在国内外来自30多个单位的超过90位专家学者对教材进行了整理。总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然导致大学英语教材和辅助信息的改革。

(三)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合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需要离开教室并进入现代媒体领域。教学活动基本上不是应试性传输接受型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不再是对知识点的简单解释,老师在正式的教学环节中应包括他们的一些研究课题,并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科学研究,促进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研究,了解学科发展的本质,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推动教学活动的实施,提高教学水平。老师应仔细设计一些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精心设计的研究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和感受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一本书,还可以是新闻报道、热门课程、研究报告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评论。学生不仅简单地听到朗读的文字,还可以听名人讲座,诗歌朗诵等。研究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各种大学课程的教学形式,将传统的灌输教学转化为师生的互动式教学,将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