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小米:低价优质打造国民产品
小米是近年来国内迅速崛起的一家公司,其创始人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不但影响了一大批90后创业青年,也深深地让老一代实业家感到震撼。曾经在2013~2014年,如果企业家之间不谈互联网思维,或者你的企业跟互联网、电商没有联系,好像都不好意思站到台前讲话。
与上面三个案例的创始人不同,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已经功成名就。作为计算机精英,雷军毕业后直接进入金山公司。金山公司是国内第一代“计算机大佬”求伯君所创。雷军加入后,金山公司于2007年上市。随后雷军从金山退休,期间投资了一批初创公司,成为一名有眼光的投资人。
看到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风生水起,雷军决心创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公司。经过仔细思考,他认为应该顺势而为,并于2010年创办小米公司,当时拉入7位相当有背景的合伙人一起创业,从手机开始做起。在这8位创始人中,6位是具有工程背景的,两位是有设计背景的,这说明小米在创业初期就充分肯定了设计的价值,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想要打造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并提高用户体验离不开设计——不知道这是不是来自于对苹果公司的观察。
小米从MIUI论坛起家,积累了大批粉丝,也建立了口碑。2011年,小米正式发布第一代手机M1,价格差不多是苹果手机的四分之一、三星手机的三分之一,但手机硬件配置却很高,用户体验也非常不错,小米手机一下子成为“国产神机”,需要在电商平台抢购才能得到。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2014年小米成为国内出货量第一、世界第三的手机厂商,一度成为全世界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
小米以火箭般蹿升的速度,以及雷军总结的“专注、极致、快、口碑”的七字互联网思维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观念。新的创业者尤其是90后纷纷以雷军和小米为榜样,寻求互联网创业模式,价格可以很低,可以不赚钱,只要能做到吸引流量和粉丝群,就能够吸引投资。许多传统企业深深感到不安,担心互联网思维随时把自己的企业和行业颠覆掉。
小米的成功也引来了手机友商纷纷模仿和加入。拼价格、拼配置、拼营销手段……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演绎了一拨又一拨的互联网思维竞赛。而在这个时候,小米由于自身技术积累不够,又急于拓展生态圈,失去了对手机品质的专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米手机口碑下滑,风光不再。到了2015年年底,华为手机成为国内出货量最大的手机,接下来是多年来深耕线下渠道的OPPO和ViVo,小米手机被挤出前三。于是,国人对互联网思维有了新的认识和评论。
上述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转换一个视角来谈谈小米公司。
福特T型车、宜家、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这三家同样模式的公司都是利润相当可观的公司,不但客户享受到了实惠,自己也盈利不少。而小米号称“卖产品(手机)不赚钱”,那么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简单分析一下,上述三家公司的低价是建立在自己独有的工艺、流程、技术、设计、管理、服务等明显超越竞争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所以低价建立在一定的竞争门槛之上,一下子难以被超越。而小米的低价缘于减少了中间商等环节,采用电商渠道让利于消费者,某种意义上有“价格战”的味道。当然小米有自己独有的逻辑,希望通过庞大的用户群,依靠软件部分和生态圈产品来获利,这其实有些类似于诱钓模式。但即使采用诱钓模式,手机(主产品)的优质也是最基本的前提。
经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小米目前的困局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小米还没有建立竞争壁垒。从过程来看,小米的竞争对手先是被小米的做法“惊呆”了,后来发现可以模仿跟进,于是出现了一些质量不弱于小米、价格比小米还低的手机产品。这个模式是比较可怕的,比如滴滴和Uber的商业战争。
对于小米目前的价格困境,其他公司也曾遭遇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短途航线的票价仅为26美元,而竞争对手为了夺取市场,定价13美元。降价到13美元,肯定亏本,死路一条。最终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想出了妙招,即价格维持不变,但每位乘客送一瓶威士忌(市场价也不低)。依靠非正面回应的策略,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最终“活”了下来并取得成功。所以,小米采用何种策略来回应价格竞争,颇值得关注。
但我们也要看到,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和商业模式壁垒的形成是逐步累积的,甚至在面临竞争困境的时候企业不得不转型。福特T型车的流水线是在参观了动物屠宰流水线之后成形的;宜家的平板包装是为了降低成本苦苦寻觅的结果;西南航空公司的“10分钟过站”是4架飞机卖出一架后,被迫用3架飞机完成4架飞机的运力时提出的。所以我们也需要更理性地看待目前小米的局面,也许再过一些时间,小米会慢慢磨炼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完善自己的低价优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