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墨子》名句名段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尚贤上》)
天欲义而恶不义……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天志上》)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修身》)
食者,圣人之所宝也。(《七患》)
诌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亲士》)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亲士》)
义人在上,天下必治。(《非命》)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修身》)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兼爱中》)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法仪》)
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尚同中》)
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尚同中》)
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国之具也。(《七患》)
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节葬下》)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法仪》)
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法仪》)
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兼爱下》)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己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所染》)
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非乐上》)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鲁问》)
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兼爱下》)
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公输》)
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虽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尚贤中》)
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非儒下》)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所染》)
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是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此谓进贤。(《尚贤中》)
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耕柱》)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尚贤上》)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大取》)
古者有语: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非攻中》)
圣人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谓事能。(《尚贤中》)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修身》)
苟有上说之者,劝之以赏誉,威之以刑罚,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譬之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兼爱下》)
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公孟》)
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尚贤下》)
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尚贤之为说,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尚贤下》)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亲士》)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天志》)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何以知其然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是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明于民之善非也,则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也。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上之为政也,不得下之情,则是不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不明于民之善非,则是不得善人而赏之,不得暴人而罚之。善人不赏而暴人不罚,为政若此,国众必乱。(《尚同下》)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此五者不可不节。夫妇节而天地和,风雨节而五谷孰,衣服节而肌肤和。(《辞过》)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修身》)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兼爱中》)
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法仪》)
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七患》)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非乐上》)
子墨子曰:“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不足以举行而常之,是荡口也。”(《耕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