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怎么开始的?
许多人会问:“那个谁和谁为什么离婚了?”有时,更为贴切的问法应该是:“为什么那对夫妇会结婚?”
(鲍勃在大学时期写的一篇论文的开头是:“离婚的基本原因是结婚。”这一见解也许算不上深刻,但我们只要看一看大多数人离婚的原因,就会发现这句话并不离谱。)
许多人结婚的理由就是不恰当的,其中包括:1.避免孤单;2.逃离不幸福的原生家庭;3.他们觉得人人都应该结婚;4.认为只有找不到结婚对象的失败者才会单身;5.想要成为父母,或是为自己找一个父亲或是母亲;6.奉子成婚;7.因为我们“坠入爱河”……理由多着呢。
我们会在另外的章节着重讨论爱情,现在我们只说一句话:爱情有多个层面,有些层面并不成熟,爱情并不足以为婚姻铺垫一个良好的基础。人们往往会将对方理想化,然后爱上理想化的对方,而非真正的对方。蜜月期一结束,幻想就破灭了,你就会发现对方达不到你心目中理想的状态。也许,“坠入爱河”只是人们为了填补心中的空缺所做的一种尝试,并不是建立婚姻的良好基础。
那些因错误的理由(“坠入爱河”也是其中之一)而结婚的人可以被描述为半个人,他们想变得完整,想要通过结婚来找到幸福。甚至婚礼誓言里也有“两人合二为一”这样的句子。有一次,布鲁斯和一些神父进行座谈,有人问他是否认为婚礼誓言是离婚的原因之一。他回答说“是的”,然后讨论变得非常活跃,之后有些在座的神父改变了婚礼誓言。
同样地,鲍勃并不赞同婚礼上常见的用两根蜡烛(代表双方)点燃一根蜡烛(代表他们的关系)的形式。好吧,仪式进行到这里也没有什么不妥。可接下来,原来的两根蜡烛就被吹灭了!“蜡烛”被吹灭了,原来两个单独的个体到底怎么了?
你若是准备好了单独面对生活,单身也能找到幸福。这说明你做好了准备,可以与另一个人一起面对生活了。这种情况其实是两个完整的个体双双完成了个人成长和自我意识方面的探索。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半个人,想要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人。两者相比较,前者往往会建立起更有活力的关系。
大多数错误的结婚理由都可以总结为:不幸福的人想要通过结婚找到幸福。你还记得以前有部关于婚姻的电影吗—— 《30、40和50年代》(有了电视,无论老少都看过这部电影!)。电影讲的全是恋人之间的追求过程,等到他们结婚,电影也就结束了。其中微妙的信息就是:现在你结婚了,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幸福到老”。这就是童话!
布鲁斯的儿子托德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论文里。他的想法颇为深刻。作为一个年轻人,他很好地描述了结婚的恰当理由:
我走在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道路上,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我感到自己杯子里的东西是如此丰富,需要找一个人来分享多出来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