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
重新定义
6月下旬,美国标普道琼斯指数发布消息,美国工业巨头通用电气(GE)将被剔除出道琼斯产业指数。消息一出,商界人士唏嘘不已。因为通用电气一直是企业界的标杆,是道琼斯产业指数设立之初的12只成分股中唯一还留在指数中的公司,培养了近200位500强CEO。此次被剔除前,已经连续110年入选,时间最为悠久。从此后,这个纪录将成为历史。
但这仅仅是通用电气的传奇成为历史吗?不,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其中隐藏的含义是将有一大批工业巨头面临同样的命运。本期的《别了,规模经济》揭示了这个变化背后的驱动力。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得益于规模经济,诞生了一大批成功的工业巨头,规模化投资降低了固定成本,还为竞争者设置了准入壁垒。但是,由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商业正呈现出“去规模经济”的趋势,人工智能可以掌握个体的需求,做到大规模定制,从而取代大规模生产,并同大众营销一起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去规模化的小公司凭借更完美贴合缝隙市场的产品或服务,吸引了足够多的客户,这时,规模经济会变得对老牌公司不利。由此可见,通用电气走下神坛是为工业时代的巨头敲响了警钟。在新时代,传统巨头要重新定义自己的发展模式了。
随着新一代消费者的成长,营销模式也面临重新定义。如今的主力消费者都是“移动的一代”,几乎全天手机在线。尤其是95后更是数码产品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被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所包围。他们的消费之旅多数是数字化的。
过去,消费者做决定的过程如同漏斗,过滤的选项越多,离最终的决定就越近。现在,这样的消费路径已经过时。消费者一旦表现出购买意向,并开始进行比较与权衡,他们的选择范围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变得特别大。他们可以在线打开新的窗口,也可以通过不同屏幕上的不同渠道获取信息。购买行为结束后,消费者还可以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意见,交流各自的购买经历,提出一些建议并就整个消费过程给予评价。
而零售商能够通过各种渠道与消费者保持联系,其中包括电子邮件、产品目录、网站、呼叫中心、社交网络、电视、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以及送货上门。这种多点接触(全渠道)意味着消费之旅的革命,它迫使零售商要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消费体验。这正是新零售底层的商业逻辑。(参见本期《数字化时代,消费决策漏斗过时了》)
未来,我们的组织和工作也将要重新定义。在5月30日,《商业评论》携手SAP举办了“数字化时代的HR转型——CHRO午餐会”,天合光能首席人力资源官邵阳分享了人力资源如何赋能公司数字化转型。她在2010年从跨国公司加入天合光能,经历了公司的业务高峰、低谷和复苏,当前除了担任首席人力资源官,还担任了公司数字化转型的负责人。她提醒HR同行,HR要了解数字化的主要趋势,以及它在人力资源方面有哪些应用,同时自身还要具备数字化的基本技能。邵阳是人力资源出身,为了管理好公司的IT部门,她报了一个CIO学习班,了解IT的最新趋势。她对同行说,不要觉得HR做不了IT的事情。DT(Digital Technology)时代,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HR的架构型思维、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是优势。邵阳在演讲中还提到一个非常前瞻的观点,作为企业HR要未雨绸缪,能够考虑到未来的用工模式:当越来越多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HR要及时为组织人才需求做准备。本期的《如何跟AI抢饭碗》也讨论了这个话题。如果你的工作很普通而且高度重复,必定将被机器取代,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是使自己的工作去同质化。
“应该在变化塑造你之前创造变化,”这是迪士尼公司总裁迈克尔·艾斯纳(MichaeI Eisner)在1996年说过的一句话,在今天读来依然贴切。他说:“过去10年中将近一半的效益增长都是由1985年以前还不存在的企业所创造出来的。”艾斯纳当年说这句话的时候,谷歌、Facebook和苹果公司还没有出现,在今天回想起来就如同是一段预言。未来的10年又有哪些新生力量会搅动这个世界,我们期待并渴望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