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破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抓住趋势行业,还是守住刚需行业

“抓住趋势,你的职业发展会更快。”这是我国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过40年的努力得来的一条实践经验。我不敢说这条经验是永远正确的,但是我敢说,至少在过去的40年中它是行之有效的。

这里所谓的抓住趋势,就是在正确的时间进入正确的行业。

现在,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热门行业的变迁史。

整个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行对外开放的时代,因此,90年代时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和外贸行业是最热门的行业。我曾经在中国通信领域最大的设计院工作,那时,我国的通信建设仅限于铺设电话线路,而我们设计院的建筑设计所,一年能接到几十个通信大楼的设计项目,当时参与设计的工作人员年收入十几万元。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升级,城镇化、电信、能源等领域纷纷爆发,以外贸为核心的商业也保持了增长,所以在那个时期,在这些领域工作的人都有较高的薪资收益。与此同时,许多外资企业借助外贸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国家的优惠政策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如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等行业,直到现在依旧在持续发展。

2000年以后,金融行业与保险行业快速发展,随着商业银行的企业化,股份制银行迅速扩张,大量国企进入证券市场带动了证券业的爆发,开启了大金融领域的春天。

2005年以后,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涉及外贸的行业开始衰退。同时,网速的提升使得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迅速升温。此时互联网行业的人进入快速升值通道。此外,随着商品房大量进入市场,房地产行业也开始迅速升温,私家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汽车行业爆发。

2012年以后,建筑、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建设规模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收缩,而互联网及其细分领域还在持续爆发。

这些趋势,只要你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抓住了一次,就抢占了至少五年的发展先机。要知道,占了五年的先机就意味着比别人早赚五年的钱,而跟现在的一块钱相比,五年前的一块钱显然更值钱。

因此,我们还是事后诸葛亮地说,如果一个80后在2005年左右大学毕业进行职业选择时,抓住了行业发展趋势,选择进入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汽车四大领域中的任何一个,然后一直干到今天,他所取得的职业成就将是惊人的。

接下来,我将为你提供一些思考行业趋势的方法。


1.把工作看作一种投资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拿钱出去投资,他们不知道的是,工作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我们在工作中也投入了资源,只不过这个资源不是钱,而是我们的精力和时间。当我们把选择工作看作一种投资时,内心自然就会评判,把时间、注意力和能力投入哪个行业比较划算。

人们常问:“哪个行业有前途?”其实,前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钱途。想象一下,如果我告诉你有一个行业很有前途,但就是挣不了多少钱,你还会选择它作为你的职业发展领域吗?我猜你不会,因为这不划算,而这种判断划不划算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投资的心理。

既然把选择工作看作一种投资,我们选择行业的思路,是不是就可以借鉴那些投资大师的思路呢?


2.我们把钱花在哪里,哪里就能挣到钱


“我们把钱花在哪里,哪里就能挣到钱。”


这个观点是《国富论》中所提到的交换理论的体现。

例如,你打了一辆出租车,把钱付给了出租车司机,那么当你去当出租车司机时,你就挣到了打车人的钱;你买了新的手机,把钱付给了某手机销售商,那么当你去卖手机时,你就挣到了买手机的人的钱。

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说,大家在哪个行业花的钱比较多,哪个行业挣更多的钱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此,我们只需要了解和分析,大家在哪个行业花的钱比较多,就能够大致知道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这里,我们把花钱的人,分为两类:一类叫用户(customer),一类叫组织(business)。所谓用户,就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所谓组织,就是企业,乃至国家。

我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这两类人花钱的领域有明显的区别。简单说来,一个个体是很难自己花钱建一座发电厂或者修一条高铁的。

这也就是所谓2C和2B的区别。

我们先说说2C,也就是个人和家庭的开支。

如果大家看过投资类的书籍,就会知道有一位跟股神巴菲特齐名的投资大师,叫彼得·林奇,由他负责管理的麦哲伦基金曾拿到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的惊人成绩。彼得·林奇提出过一个观点:投资由家庭主妇决定。家庭主妇买哪个品牌的东西,我们就投哪个品牌的股票。这个观点背后的意思就是,你家的钱花在哪里,你就投哪里的股票。换句话说,你买某公司出产的洗发水时,捎带买这个公司的股票;你买某公司提供的保险时,捎带买这个公司的股票;你买某公司出产的汽车时,也捎带买这个公司的股票……

其实不光彼得·林奇这样干,巴菲特也这样干,巴菲特曾在自己的传记里提到,他喜欢吃哪家公司生产的食品,他就一定要成为哪家公司的大股东。

当我们把选择工作看作一种投资,我们做选择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借鉴那些投资大师的观点呢?


“你把钱花在哪里,就考虑在哪个领域工作。”

我们不妨盘点一下自己每年把钱花在了哪里,也了解一下不同年龄段的人每年把钱花在了哪里。那些我们花了大钱的领域,就是市场前景好的行业。

下面这个表里,列出了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经济投入排名前10位的项目类型及其所对应的趋势性行业。

表2-1

以下为对于上表所列出的趋势性行业的简要说明:

表2-2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2B,也就是国家和企业主要把钱花到哪儿去了。

国家对哪个行业进行重大经济投资,哪个行业就将迎来巨大的发展。21世纪的头十年,是中国国家基础建设投资力度最大的十年,因此,在这十年中,从事建筑、电信、铁路、能源、电力等行业的人,很多都赚到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到了2015年,建筑、能源、电力、钢铁、电信等行业或多或少出现了“增长瓶颈”。这个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的投资重点转移了。

因此,如果你想知道哪些行业有发展前途,你就需要了解国家和大企业将投资重点放在哪里。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技巧是在网络上搜索“2018年国家投资”,看看国家准备将未来几年的投资重点放在哪些领域、哪些城市。你可能会在网络上看到如“市政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军工”等字眼,你要知道,与这些字眼相关的行业就是国家即将重点投资的行业。


3.刚需性行业和周期性行业的玩法完全不同


“刚需”是现在的热门词汇,这个词你常常能在投资创业领域里听到,因为风险投资人时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只投刚需”。

刚需,代表一种相对稳定的需求。换句话说,如果你选择的行业是刚需性行业,那意味着它拥有相对稳定的市场。

曾经,一个风险投资人在跟我聊天时对刚需做了这样一个界定:“200年以前就存在这样的行业,现在依然存在,至多是换了个面孔,这就是刚需。”

听了这句话,大家脑海中出现的多数是衣食住行以及医疗教育等行业。确实,这些行业都是刚需性行业。但事实上,很少有人注意到,电影行业也可以算是一个刚需性的行业——尽管200年以前没有电影,但是那时有戏台,戏台就是古时候的电影放映场。

刚需性行业会有“大小年”,但不会消失。因为只要有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这个行业就不会消失。

刚需性行业会有新的运营模式,但旧的经验不会被丢弃。比如在餐饮业,即便现在出现了新的支付方式,但是美味的食物和优质的服务却是依靠常年积累的经验确定和保存下来的,它们不会被丢弃,也无法被取代。所有的新模式、新技术,所起到的都是一种“加持”作用。

刚需性行业会有小经验,但难有快爆发。刚需性行业多数已经充分竞争了上百年,它的市场需求稳定、持续,不存在“蓝海”,所以也难有突然爆发的市场。因此,如果你选择进入刚需性行业,最好的发展策略是打持久战,借助时间的威力,努力积累经验,靠经验吃饭。在网络游戏里,有一种角色叫“大后期英雄”,特指那些初期难有强力技能和装备,但到了后期,强力技能和强力装备炼成时,就所向披靡的角色。其实,刚需性行业往往就是这种“大后期英雄”的最佳选择,例如刚毕业的住院医生,他们无论是在经验还是收入上都远远少于刚毕业的程序员、工程师,但是只要经过十余年的积累,他们的优势就会逐渐展现出来。我们去医院看病的时候都喜欢找老专家,就是这个道理。


在当前的行业局势下,除了有刚需性行业,还有一类行业——周期性行业,它们有明显的曙光期、爆发期、平稳期和衰退期,把这个过程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就得到一条典型的S形曲线。

图2-1 周期性行业的S形曲线

在这样的行业里,大家很容易想到一个很直观的发展策略:卡位策略——在某个行业即将迎来爆发期时进入这个行业,那么无论去做什么,后期都会跟着行业的上升期而有所收获。雷军的“站到风口上,猪都会被吹上天”和桑德伯格的“登上火箭船”就是对这种策略形象的说法。

这个策略有两个重要的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找到未来可能爆发的行业。第二个环节是,你拥有一定实力和机会,卡住这个行业的位。

三年前,一个研发海洋技术的博士找我咨询,咨询结束后,他马上投了简历;三个月后,他在一家做商业服务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半年后他的收入达到20万并且得到了5%的公司股份。他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选择了一个热门行业吗?

事实是,这个博士有很强的程序开发能力,写过一些商业化程序,而在读博士之前他就成功申请了两项专利,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实力,他才能有机会进入一个热门行业。

因此,如果你想在某个周期性行业成功实施卡位策略,你就需要有一点前瞻性的眼光,提前两三年“预测”到某个行业的上升,然后利用这两三年的时间快速学习这个行业的专业知识,并努力扩展该行业的人际关系,等待时机,果断入行。

你可能会问,如何提前两三年“预测”到某个行业的上升呢?

在此,我要介绍推荐两条许多商业人士成功实践过的方法论。


4.泡沫破灭后的两三年,是好的潜伏期


如果把那条S形曲线放大,你会看到,曲线在一开始会有一段小的波动,这是大多数新技术、新产业进入市场早期都会经历的一个泡沫期。这段小波动,被著名的咨询公司高德纳公司(Gartner Group)称为“技术循环周期”。

多数非刚需类的新技术、新产业在曙光阶段都会经历五个时期:

图2-2

1.萌芽期:在这个时期,部分新技术、新产品已经被少量地投放市场,受到大家热议,3D打印技术就是一个很显著的例子。

2.过热期:在这个时期,人们对这项新技术、新产品的兴趣到达一个小高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这个行业,但是只有少数人能发现其中的隐患和疏漏。

3.低谷期:泡沫开始破灭,真正的市场需求尚未被激活,但是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却很多。很快,不少企业或因为利润太低,或因为资金链断裂而退出,人们对这个行业的预期开始转向消极。

4.复苏期:在这个时期,大众和媒体已经不再把关注点放在这个行业,一批企业就此消亡,但依然有少量的企业在持续改进技术。

5.成熟期:到了这个时期,新技术或新产业开始进入真正的发展期,市场需求逐渐增大,市场规模突发性地扩大。

到这里,你应该可以看出,如果想要转换行业或者做行业选择,你选择进入某个行业的最差时期是过热期和低谷期,这就像是你在上证综合指数达到6000点的时候买了股票,而最好的时期是复苏期或者成熟期。

也就是说,当你看到某项全新的技术、产业乃至行业出现,并为大众热议时,你要做的是去关注和了解,但不要急于投入。等到它的泡沫迅速破灭,进入低谷期时,你反而应该开始储备知识和进入行业圈子,等到复苏期或者成熟期时果断入行。

各位,请记住这条曲线。这条曲线是技术发展的曲线,更是人际关系发展的曲线。你们跟密友、恋人的关系发展,是不是也是按照这样的趋势行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