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英雄远去的足迹
东兰革命烈士陵园,苍松翠柏,一株株若剑舞云空。仿佛连接着天堂与人间的数百级台阶,无不让登临的人们触摸到东兰历史的辉煌与壮丽。陵园的核心景区,一座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傲然耸立,之下是绿荫拥簇的革命烈士纪念馆。这座陈列着几千位革命烈士遗物遗像的纪念馆,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广西首批兴建的红色文化经典建筑。走进纪念馆,瞻仰那长长的烈士遗物遗像长廊,一百年间的革命历史风烟扑面而来,一代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马横刀、血战沙场的光辉历史,都在馆里一一呈现。这里,且将该馆陈列的一批东兰籍的革命英烈分别介绍,虽不复一一,却也能从他们身上追寻到英雄远去的脚步。
陈洪涛,咬下上衣铜扣交最后一次党费
陈洪涛,他以英雄豪气表现东兰人的阳刚,他以血情义胆展示革命人的风骨。
历史对他的定论可谓惊天动地:陈洪涛是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广西省农民协会委员,中共广西特委常务委员,右江特委书记,红七军二十一师(右江独立师)政委,右江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等职。
灯火下的拔群广场
很难用简单的笔触丈量陈洪涛辉煌的足迹。他1905年出生于武篆区旧州屯的农民家庭,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右江地区第一名壮族共产党员。1932年12月22日在百色英勇就义。他用27岁年轻的生命,谱就“为民为社稷流血,重值泰山”的信仰绝唱。
从1930年红七军主力北上后,陈洪涛与韦拔群就成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核心领导。1931年春到11月,陈洪涛与韦拔群领导根据地军民连续粉碎了桂系军阀两次大规模的“围剿”。1932年8月,桂系当局的第三次大“围剿”更为疯狂,无数军民惨遭杀害,根据地形势岌岌可危。正当右江特委和独立师实施跳出重围创建新根据地的方案时,韦拔群被叛徒暗害。风云突变,陈洪涛毅然接过红旗,继续领导根据地军民和敌人殊死搏斗。
韦拔群牺牲后,敌人便集中力量对陈洪涛进行疯狂追杀。这期间,妻子潘小梅生下第二个儿子不到半年,无法转移躲藏,婴儿被活活摔死,潘小梅被捕。陈母带着大孙子被敌围困深山,双双饿死。妹妹陈玉斌被敌人搜山抓获,敌军官见其貌美逼其做妾,她坚贞不屈,投河自尽。父亲陈元公和陈洪涛隐蔽于弄羊山,为掩护陈洪涛逃脱,陈父吸引敌人,最后纵身跳下悬崖……一家人惨遭围追捕杀,然而陈洪涛信仰不灭。他脱险后,找到特务连长黄玉温,迅速离开西山往右江下游转移,不幸在途经盘阳到燕洞附近的坡勿村时,被叛徒王廷业出卖被捕。
在百色监狱中,敌人对陈洪涛严刑拷打、金钱利诱、封以高官、许以美色……但陈洪涛坚强不屈,不为所动。沉重冷酷的手铐脚镣并不妨碍他在铁窗里写下《今日坐牢为明天》《狱中谣》等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词。为迫使陈洪涛投降,敌人从东兰监狱将潘小梅押到百色以说服陈洪涛屈服。然而这一对夫妻见面时,畅谈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但受众彰”的革命理想。临别时陈洪涛咬下上衣仅剩的两颗铜扣交给妻子:“如果你能出狱,就设法把它交给党组织,作为我交的最后一次党费。”
黄大权:对死我早有准备,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
追寻黄大权,走进烟雨苍茫的历史,走进血与火交织的春秋。
黄大权,是东兰早期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保卫者之一。他先后担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红七军二十一师参谋长等职。
他,先后与韦拔群组织“改造广西同志会”、发起北帝岩“三三同盟会”、银海洲“九九同盟会”等重大革命活动。
他,是1923年东兰农民起义赫赫有名的第四路军指挥,三次攻打东兰城,功勋卓著。1926年在围绕“东兰农运惨案”的斗争中,他率农军四面出击,先后袭击了韦钟璜、韦立言、龙显云等民团武装,威震敌胆。
他,1927年担任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一路军第二团指挥员,率部配合凤山农军把桂军黄明远营围困在凤山县城达一个多月。
他,1929年8月随韦拔群到南宁会见广西省主席俞作柏。在南宁,经韦拔群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中共广西党组织推荐,俞作柏任命他担任恩隆县县长。以这个合法身份作掩护,为尔后的百色起义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百色起义胜利后,他当选为右江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
他,服从组织安排,在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随韦拔群、陈洪涛在右江组建红七军二十一师,任参谋长。1931年至1932年,率部参加反击桂系军阀对右江革命根据地三次大规模“围剿”,指挥若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多次重创敌军。
1932年2月,黄大权率领40多名指战员到向都和天保南区开展游击战,遭到桂系军阀的重兵包围,他率部浴血奋战,但因寡不敌众,退回思林果德边界隐藏活动。4月间转到右江下游的思林、果德交界,与在此坚持斗争的红六十二团会合,组建中共右江下游临时委员会,承担起领导整个右江革命斗争的重任。5月黄大权等四人秘密潜回向都南区,因叛徒告密在天保县多龙村不幸被捕。
在被关押的两个月中,敌人先以高官厚禄引诱,后施酷刑威逼,都遭到他严词痛斥。软硬兼施均告无效,敌人于8月对他下毒手。临刑前,敌人问黄大权:“你还有什么话说?”黄大权铿锵回答:“对死我早有准备,我要告诉你们,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
陆浩仁:坚持下去,我们一定取得最后的胜利!
追寻陆浩仁,便是追寻一页血染的史书,聆听那不凋岁月的回音。
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如火如荼,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骤雨席卷右江两岸,高小毕业后的陆浩仁就投身于这场革命洪流。1936年7月14日,陆浩仁到果德县果化区六孔村检查布置工作时,不幸被叛徒阮生仁、何增麟用毒酒谋害。
他用29岁年轻的生命,为革命历史书写了人生的履历:陆浩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右江革命的领导者之一,曾任中共太平区委书记、东兰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右江特委委员、奉仪县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右江下游党委代理书记、思果中心县委书记等职。
作为右江党的政治干部,陆浩仁特别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尤其在韦拔群、陈洪涛相继牺牲后,右江根据地丧失,革命转入低潮。从1933年至1934年6月一年多的时间,他担负领导右江下游十多个县开展革命斗争的重任。他亲自到都安大成组建了红水河下游革命委员会,发展党员并建立了拉烈、百旺、金钗、大成、安阳、菁盛等联络站,使右江下游革命活动不断恢复发展,与黔桂边、右江上游特别是东兰西山革命斗争相互呼应。
他在各地检查工作当中,召开党员会议,分析斗争形势,传达中央文件精神。在南丹拉索召开的党员会议上,他要求党员:“要克服一切困难,逐步扩大和发展革命力量,坚持下去,我们一定取得最后的胜利。”会后,韦汉超按照陆浩仁的布置,担任丹池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丹池边游击队成为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
黄昉日,倒在冲锋的战场
福建省泰宁县大洋障,记录了一段隽永的历史传奇——
黄昉日,1902年出生于东兰县太平区公平乡环高屯,早年进入东兰县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兰农军的一员猛将。百色起义后,黄昉日担任第三纵队第三营营长兼第七连连长,随红七军主力北上。
1931年7月,红七军东渡赣江与红三军团汇合,黄昉日晋升为第五十五团团长,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在莲塘、良村、高兴圩、方石岭等战役中,重创敌军,屡立战功。第三次反“围剿”结束后,他被选派到红军学校学习,结业后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参谋长、副师长,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协助师长率部取得了硝石、资溪桥、洪门、八角亭等战役的胜利。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第四师驻守在福建省泰宁县大洋障附近,负责保卫红军主力转移广昌之通路。1935年3月,敌汤恩伯三个师及陈诚所部分别从泰宁、黎川出发,妄图抢占地势险要的大洋障,实现分割围歼我军之目的。黄昉日意识到这是一场险恶的关键战,他亲自带一个营连夜前往阻击。翌日上午,先行登上山顶的侦察连与敌先头部队激烈交火,黄昉日部如神兵天降按期赶到,马上投入战斗。红军居高临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爬上山顶的敌人全部消灭。接着一鼓作气,又把在飞机掩护下进攻的敌主力打退。一场漂亮的阻击战!可是在乘胜追击的冲锋中,黄昉日被一颗子弹击中,英勇阵亡。
沙场浴血,冲锋与反冲锋是必然的,流血牺牲也是必然的。然而,那颗罪恶的子弹夺走一个年仅32岁的生命,我们宁愿相信那是一种偶然。中央红军副师长黄昉日的牺牲着实让我们痛惜!他是当年东兰籍红军战士转战到中央苏区升任军职最高的指挥员。历史没有如果。但如果不是那颗偶然的子弹,可以设想,黄昉日将在后来的战争进程中将立下何等功勋?!
陈伯民,东兰农民运动的旗手
飒飒雄风满桂西。碧水青山,自古以英雄辈出而闻名的东兰,韦拔群与湖南的“农民运动之王”毛泽东同步,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成千上万的农民怒吼着,高举锄头、大刀和长矛,起来造反了!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农村的封建宗法势力。
陈伯民,与表哥韦拔群一起点燃农运烈火,他是东兰农民运动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从1921年秋开始,陈伯民协助韦拔群筹备成立了“改造东兰同志会”,打着“广西不得了”、“实行社会革命”的大旗上街宣传,东兰农运由此逐渐形成燎原之势。到1923年夏,他与韦拔群组织农军三次攻打东兰县城并取得胜利,轰动广西全省,打响农民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开了整个右江农运的先河。
斗争在继续,真理需要求索。1925年初,陈伯民和韦拔群经数月跋涉,到达中国革命中心广州,进入广州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回广西开展农运工作。回到东兰后,着手组建农民协会,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一批又一批农运骨干。
1926年春,桂系军阀制造了“东兰农民惨案”,陈伯民作为东兰农民代表,三次前往南宁向省政府控告军阀劣绅惨杀农民的行为,并在国民党省党部执委和监委联席会议上控诉军阀暴行,促使省政府派人到东兰调查并最终公正处理了“农案”问题。
1929年8月,在邓小平等共产党人的推动下,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委派一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担任左、右江各县县长,陈伯民被任命为河池县县长。10月广西政局骤变,陈伯民主动撤出河池,转到向都(今都安)继续开展农运工作。
1930年2月,陈伯民组织农军2000多人胜利攻占向都县城。数日后,敌人疯狂反扑,而农军内部黎鼎等人叛变,陈伯民腹背受敌,被迫率部从县城突围至隆福乡。几天后在向东兰转移途中,经向都鱼洞被当地田德高团局截捕。韦拔群闻讯后,立即派红军一个连兵力前往营救,因敌关卡坚固,营救末果。4月1日陈伯民和17名农军在向都县城英勇就义。年仅30岁。
80多年过去了,风雨剥蚀了历史的年轮,却遮掩不了叱咤风云的农运先驱那闪亮的形象。
黄书祥,敌人重金悬赏的红军团长
在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英雄谱中,黄书祥的形象系住了无数崇敬的目光。
黄书祥,1899年出生在武篆旧州屯一个壮族家庭。1921年开始,积极参加韦拔群组织的“三三同盟”、“九九同盟”等革命活动,1923年参加了三打东兰城的农民武装暴动。1925年在韦拔群开办的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员。1926年秋,任省农民部农运特派员,领导果德农运。1927年3月,领导成立果德县农民协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右江农民自卫军第三路副总指挥,带领农军在果德、思林两县一带活动。同年秋他领导农军和群众1000多人举行暴动,攻占果德县城,威震敌胆。1929年9月,时任广西省主席俞作柏根据中共广西省组织的推荐,委任一批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担任左、右江各县长官,黄书祥被任命为果德县县长。参加百色起义后,历任果德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右江特委委员。1931年1月任红军二十一师独立团团长,12月,根据斗争需要,果德独立团并入六十二团,黄书祥任团政委。
站着是旗帜,倒下是丰碑
在斗争最残酷的1931年至1932年,桂系第七军对右江革命根据地杀红了眼,先后三次大规模“围剿”根据地军民。面对右江两岸尸横遍野的白色恐怖,黄书祥斗争信念毫不动摇。他在1932年6月同时担任中共右江下游临时委员会、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党委委员和革委常委,领导右江下游军民坚持反“围剿”斗争。
秋风萧瑟,乌云漫卷。从1932年开始,广西省政府就电令右江各级政府,悬赏1000块光洋缉拿黄书祥。他对到处张贴的悬赏通告一笑了之,斗争从来没有停止。不幸的是,在1933年5月6日那月黑风高的晚上,黄书祥到思林县竹梅乡那徐屯活动,被叛徒黄金镜告密遭敌连夜围捕,次日拂晓在突围时中弹牺牲。
黄书祥,用他34岁的热血填写了瑰丽的履历。
牙苏民,“在红军,任赤军,一体救人民而奋斗”
东兰早期革命的领导人大多是知识分子,他们继承了中国仁人志士崇高的爱国热情和忠贞不贰的高尚气节,为了正义的事业,义无反顾,勇于献身。
牙苏民在这一批革命领导人中,能文能武,威望极高。他先后在省立庆远中学、岭南法政学堂就读。是大畴区一带农运领袖,深得韦拔群的倚重。
1930年7月13日,东兰农民赤卫军总指挥牙苏民,率一个班的赤卫军到隘洞侦察敌情,不料遭到民团伏击壮烈牺牲,时年35岁。韦拔群闻讯十分悲痛,亲自在县城主持召开有三千多人参加的追悼会,并献上挽联:在红军,任赤军,一体救人民而奋斗;你先死,我后死,大家为革命而牺牲。
怎么能不为这么杰出的指挥员的过早牺牲而惋惜呢?从1921年起牙苏民就参加韦拔群发起的革命同盟会。1923年夏秋,韦拔群领导东兰农民起义,三次攻打东兰,牙苏民任北路农军总指挥。农军攻占县城后宣告成立东兰县革命委员会,牙苏民被任命为委员。1925年资助韦拔群在列宁岩创办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任教员。1926年“农案”发生后,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在西山成立,牙苏民被选为委员。同年9月,东兰农军攻克县城,驱逐县知事,推举牙苏民代理县政。1927年右江各县农军统编为右江农民自卫军,牙苏民任第一路第一团总指挥,在反击国民党对东兰、凤山大举进犯的斗争中,他率部顽强作战。1929年12月,东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牙苏民当选为政府裁判兼肃反委员会委员。后兼任东兰县赤卫军总指挥。
牙苏民倒下了,但东兰的革命步伐没有停止,斗争进入更为威武雄壮的悲壮历程……
韦菁,27岁的红军团长
往事如烟,但绝非渺无踪迹。
悄然伫立在东里特牙山下的韦拔群故居旧址,岁岁年年仍然牵引着无数崇敬和缅怀的目光。旧址左边,一字排开有17座坟茔。其中一座就是韦拔群的胞弟韦菁。
点一柱高香祭奠英魂。应该为韦菁唱一首歌。
1904年出生的韦菁比大哥韦拔群小10岁,1925年于武篆育才高等小学毕业后就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26年冬,他被选送南宁“平民习艺所”学习,后进入国民党广西省农民部在南宁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未结业就提前回东兰,任东兰县农民协会宣传干事。1927年10月,国民党派朱为轸师镇压东兰、凤山农运,他被派往凤山协助廖源芳、黄明春领导凤山农军开展武装斗争。
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被选为中共东兰县委委员。1929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1930年4月,参加邓小平在东兰武篆区旧州屯开办的右江各地党政干部训练班学习,并在东里屯试办共耕社。韦菁和大哥韦拔群一道,带头动员自己的家属把全部耕地、耕牛、农具首先入社,为根据地的群众做出了榜样,得到了红七军政委邓小平的赞赏。训练班结束后,按照右江特委的指示,韦菁带领钟宝灵等人到凤山中亭搞土地改革试点工作,并在长里、芝山、中区、本农、平乐、巴轩等区乡实行土地革命。8月,任中共东兰县委书记,11月初任中共凤山县委书记。
1931年2月,新桂系军阀趁红七军主力北上之机,派廖磊率万兵压境,“围剿”东兰、凤山革命根据地。韦菁组织领导凤山县党政军民与敌顽强作战,有力地配合了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不久,韦菁任红七军二十一师六十一团团长,率部奋勇反击桂系军阀对右江根据地的“围剿”,为夺取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931年11月中旬,桂系军阀对东凤根据地进行“不分硬石,一并斩尽”的二次大“围剿”。面对汹汹来敌,中共右江特委、独立师党委根据当时根据地极为困难的形势,决定派韦菁和陈庆锷随中共两广省委特派员陈道生前往香港,向上级党组织汇报、请示工作。韦菁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香港完成了既定任务,在返回途中不幸被捕,在梧州惨遭敌人杀害。
松柏无语,祭人有声。韦菁是不凋的传奇,透过弥漫的香火,我们依稀听到他冲锋陷阵的呐喊……
黄世新,红旗不倒的中流砥柱
武篆。东里村的前山后岭,林木蓊郁,棵棵参天大树遒劲挺拔,恰似浩气长存。东里山水孕育了太多的革命者。而东里四周的森林,见证了历史的风云,也记录那流芳千古的绝唱。
黄世新是东里豪杰之一。1900年生。1925进入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担任农军中队长、连长。1926年9月率领农军参加攻占东兰县城的战斗。1927年8月参加东兰、凤山农民暴动。1928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任红七军第三纵队第三营营长。1930年11月,黄世新随红七军主力北上,在融安战斗中率部掩护主力撤退而与主力失联,随后返回东兰,先后担任独立师特务营营长、独立师六十一团第二营代理营长等职,投入反击桂系军阀重兵“围剿”作战。
黑暗的1932年冬,西山根据地遭受严重摧残,黄世新突出重围辗转到黔桂边隐蔽。面对斗争挫折,有人退缩了,也有人投降了,而黄世新斗争信念愈发坚强。1933年春他潜回西山,组建杀奸游击队。
1935年3月黄世新、黄举平在西山重建中共东兰县委,任党委常委。翌年2月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成立,黄世新先任副主席,后任主席。到了9月,右江上游革命委员会组建右江赤色游击队第一联队,黄世新被委以联队队长重任。这是右江上游党领导下最重要的武装力量,是保证右江地区红旗不倒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初期,黄世新和黄举平坚决抵制黄桂南的投降错误,把我党领导的游击队转移到黔桂边的东兰、凤山、凌云、都安、南丹地区活动。
由于长期从事地下艰苦斗争,黄世新积劳成疾,1939年秋奉命赴黔桂边检查部署工作,在贵州省罗甸县板陵村病逝。
黄世新,一杆飘扬云天的旗帜!
黄焕章,东兰赤卫军第二任总指挥
追寻黄焕章,走进一个特殊人物的心灵天地,聆听那不凋岁月的回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武篆育才高小学堂毕业后,在上圩旧州屯和巴马延吉任私塾教师期间,就组织学生学习韦拔群从外地寄回来的进步书籍,灌输进步思想,激励了多少热血沸腾的有志青年。
他,从1922年至1929年间,弃教回到武篆参加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作为农军骨干参加了清算韦龙甫的斗争。参加东兰农民武装起义,三次攻打东兰县城。在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经济学课教员,第三届兼任庶务。后受韦拔群的指派到右江下游的果德、那马等地,协助黄书祥在那马开办江庄干部培训班,先后为右江培养一大批农运骨干做出贡献。
他,1929年底参加百色起义,由教书先生转任红七军第三纵队副营长。1930年4月,东兰县赤卫军总指挥牙苏民不幸牺牲,他接任东兰赤卫军总指挥职务。之后在他的指挥下,东兰赤卫军在反“围剿”的惨烈鏖战中不畏强敌,冲锋陷阵,功不可没。
他,在1932年敌人第三次“围剿”右江革命根据地,韦拔群、陈洪涛、黄书祥等领导人相继牺牲,根据地遭受灭顶之灾的危难中,仍辗转于武篆、西山、中山等地,坚持隐蔽斗争,信念不灭。
1953年,黄焕章病逝于东兰。
【作者简介】韩建猛,男,壮族,东兰县东兰镇人。现任河池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