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也反常:“科学咖啡馆”怪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6 最危险的救命恩人

在孩童时期,我们曾多少次想象自己被毒蜘蛛蛰了、被响尾蛇咬了而一命呜呼?电视台也喜欢刺激大家,经常播放什么《地球最危险动物前十名》等节目,故意选出骇人的画面,比如被巨型食鸟蛛蛰了垂死挣扎的小型啮齿动物,还配上犹如电影《大白鲨》一般的背景音乐……要是被这些毒物咬了,那该多么痛苦啊!一想到这个,观众就不寒而栗。这种想法其实有失公允,毒性最强的动物不一定最危险。还要看它进攻性强不强和下毒方式,等等。法国黑寡妇蜘蛛(间斑寇蛛)的毒性比响尾蛇和眼镜蛇还高,但它咬人不会致命,因为它的放毒剂量太小。有毒的动物也不一定有害,它们的毒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甚至延长了人类的寿命,提供了大有前景的药物开发方向。

毒液由专门的腺体分泌,比如蛇毒就是由蛇类的唾液腺分泌的。通过咬、蛰,甚至只是简单接触,组成毒液的毒素进入对方体内。毒素是货真价实的生物武器:有些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扰乱神经突触的工作,引起横膈膜麻痹,令人窒息而死;有些毒素直接作用于心肌和肌肉细胞;有些毒素攻击血细胞,引起大出血……大部分毒液综合了好几种作用,可怕而有效。

如何利用毒液的不同功效呢?有人被蛇咬了,不但没有死,还出现了积极的效果,比如旧时的疼痛消失了,病好了。想弄明白真相,首先要把毒液中的上百种毒素分离出来,然后找出可能产生积极作用的毒素,弄清分子作用机制。鉴别工作漫长而枯燥,需要金钱、人力、设备等很多资源。一旦找到起作用的毒素,就要进行临床试验,然后再看能否将毒素批量生产,也就是能否人工合成或其衍生品。所有有毒物种都可能含有能治病的分子。这方面的研究者越来越多,大家共同建立了毒素库,分享研究硕果。比如,人们现在已研发出从毒液中提取的糖尿病和心血管药物。

以美国毒蜥为例,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攻击性,所以对人也不危险。但你一定想不到,毒蜥如此之大的体型,一年却只进食三四次!它怎么能坚持那么长时间不吃东西呢?这要归功于毒蜥外泌肽-4,它主要存在于毒蜥的唾液中。这种毒素让毒蜥可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人们由此制造出艾塞那肽,帮助ⅠⅠ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

海里的地纹芋螺也有几手。从表面上看,这小东西人畜无害,其实它非常危险,其致命毒液的毒性比氰化物还要大1000倍。地纹芋螺会快速伸出一支非常灵敏的管子击中猎物,并趁机下毒,让其动弹不得。研究发现,其毒液中含有齐考诺肽,有镇痛作用,类似于吗啡,但上瘾风险较小。而根据正在进行的其他研究,其毒液中的肽(小分子蛋白质)也许能缓解晚期癌症的疼痛、帮助对抗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综合征,或在癫痫发作时起到镇静作用。

这些能启发新疗法的有毒动物只是众多有毒物种的一部分。随着技术和生物学的进步,我们对毒液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其潜在医疗价值也会越来越大。有毒动物很多,如昆虫、爬行类、软体动物、鱼……毒液研究前途无量!

但如今,气候变化、栖息地缩小、海洋酸化等因素让许多物种数量减少,生存受到极大威胁。与时间赛跑、保护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确刻不容缓。这些有毒物种或许某天真能救你一命!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