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后与武周革命
高宗与武曌
正像俗话所说的那样,戏言成真。高宗李治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方式成为皇太子,而且顺利地继承了皇位。正因为如此,尽管他既无政治方面的野心,又缺乏对于将来的设想,然而这却刚好符合周围的人们对他的期待。对于新皇帝的期望就是守成,即遵循太宗所制定好的既定方针政策行事,只要没有大过地守成即可,剩下的所有事情都由长孙无忌等人来做。太宗在如此这般地定好高宗的地位,并且为高宗选择了一位出身于太原王氏的女性为妻以后才撒手人寰。所谓太原王氏虽然属于山东贵族,但这位女性的家实际早已置身于关陇系统之中。
28 唐朝前半期皇室关系图
然而,破绽在唐高宗即位以后不久,就从人们没有意料到的地方——后宫的女性问题中显露了出来。由于皇后王氏没有孩子,高宗遂十分宠爱自己与萧淑妃之间的孩子素节,因而远离了王氏。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王氏为了破坏高宗和萧淑妃的关系,遂给高宗引荐了一位女性,即曾经在太宗的后宫中当过才人的武曌。
唐高宗二十二岁即位时,武曌二十七岁,正是女性的最盛期。如果按照通行说法的话,在太宗死后,武曌与其他的后宫宫女一起被送往长安城内的感业寺出家修行,高宗在父亲的忌日到感业寺进香时,与武曌相识并且相爱。
29 武后(采自《集古像赞》)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
但是,这里面存在许多疑点。首先是感业寺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并不清楚。其次,在感业寺内供奉太宗的牌位并为之做法事,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皇帝的灵位应该供奉在太庙之中,更何况当时是道教优先、道先佛后的时代。恐怕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两人相识于服侍太宗的病榻之前,并且不知不觉之间两人有了暧昧的关系。太宗死后,知道两人这种关系的王皇后遂同意将武曌接入了宫中。
再次进入皇宫的武曌,在起到了使高宗离开萧淑妃的作用以后,作为一柄双刃剑,又反过来指向了王皇后。结果最后武曌独占了高宗,并最终夺取了皇后之位。在这一过程中,受太宗之遗命辅政的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与武曌一方形成尖锐对立,双方相持不下。然而其后重臣李勣为躲避表态而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以这句话为契机,废王立武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永徽六年(655),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位侍奉二朝(二夫),并且登上皇后之位的女性,可谓空前绝后。若从中国的传统观念上来看,此举应该说属于绝对不可容忍之事。从这一方面来说,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唐代弥漫的北方游牧民族气息之一斑。
30 高宗、武后时期远征高句丽图 唐朝于显庆五年(660)灭了百济,并于其后(663)在白村江(白江)击败前来救援的倭国军队,继而于总章元年(668)灭亡了高句丽
然而,武后对此并不满足。每当高宗处理政务时,武后就在朝堂的御座之后挂一块帘子,隔着帘子参与朝政,历史上称此为“垂帘听政”。人们也将高宗与武后二人并称为“二圣”。在前后三十余年的高宗统治时期,除了最初的数年间以外,实际上都是由武后在操纵着朝政。在此期间,唐朝还成功地解决了隋唐两朝的悬案之一:制服了高句丽。
显庆五年(660),唐军联合新罗首先灭掉了百济,其后又在白江(白村江)全歼了赶来援助百济的日本(倭)军(663年)。在形成对高句丽南北夹击的势态之后,以李勣为统帅的唐军乘势攻克平壤,高句丽宣告灭亡。此乃经过隋朝四次、唐太宗时的三次远征,加之进入高宗时代以后超过十年岁月与高句丽之间拉锯战的最终结局。征服高句丽之举也从一个方面给人们以一种强烈的印象:这也是武后政治的胜利。
武后的夺权之路
“则天武后”的“则天”是她死后被赠予的称号即谥号。因为她当过皇帝,所以本来应该把她称作“则天皇帝”,即便不承认她是皇帝的话,也应该称她为“则天皇后”。本书使用与上述称呼相近,而且为人们所熟悉和喜欢的“则天武后”或者“武后”一词。另外,在关于对她的称呼之中,虽然有自陈寅恪先生以来广为流行的“武则天”这种叫法,但我以为这一称呼比较暧昧模糊,不足以反映她曾经当过皇后以及皇帝的史实,同时也缺乏历史感,因此本书不予以采用。
武后于公元690年最终登上帝位,但是这个新政权的诞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过了武后当皇后以后的三十五年岁月。在这一期间,武后倾注全力,一边排除朝野对于女性从政的抵抗和干扰,一边致力于确立自己的政治基础。为此,武后认为有必要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于是便把根据地选择在了洛阳。在武后时期,洛阳改名叫作“神都”。
31 《贞观氏族志》 据说因为在编好的家世门第序列目录里山东贵族名列第一,所以又重新编纂了以唐室为首的《氏族志》
在贞观时代,为了确认并宣示在政治上掌握实权的关陇集团的优势地位,唐太宗曾下令编写一本表示家世门第序列的氏族目录。可是,书编好以后,山东贵族的博陵崔氏赫然名列第一,唐室陇西李氏只居于第三位。太宗看后大怒,遂让重新编纂一本以唐室李氏为首的氏族目录,这本书即《贞观氏族志》。从这段插曲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山东贵族所具有的影响力。
相对于上述世家大族而言,武后的本籍乃山西太原辖区的文水县,其父武士彟原来是木材商人,后来参加了李渊太原起兵,乃是与前述关陇、山东贵族毫无关系的寒门庶族出身。于是,武后遂召集了同样是寒门出身的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在武后主导下编写一本叫做《姓氏录》的新氏族志。这本新氏族志以现实中的官位和勋位的高低为基准,打破了原来炫耀门第出身的排序。于是,与关陇和山东士族门阀不同的一支新兴非门阀势力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而给这股新势力登台提供契机及条件的正是武后的出现。
武后为了选拔以前不为门阀士族所重视的人才,强化自己的政治基础,非常重视自隋初以来的科举制度。在当时的科举诸科目中,如何理解儒教思想内容的明经科,以及考核人们文学能力的进士科最受人们的欢迎。反映出了萌发国家意识的人开始逐步增加,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武后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不问出身门第,只要是有能力的人才,都作为智囊招揽到自己身边。这些人被称为“北门学士”。武后对这些北门学士充满期待,盼望着他们在将要来临的新时代中发挥引领方向的作用。
女皇的王朝:武周政权的建立
一步一步着实地强化自己权力的武后也遭到了来自各方的反抗。首先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太宗朝老臣们的抵制;接着又有光宅元年(684)李勣之孙李敬业的叛乱;此外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唐室系统人物的起兵、闹事等阴谋。可是总的说来,所有的抵抗和反对行动大都是零星或分散的,最终都被各个击破。在武后的铁腕及谋略面前,反对者们只能忙于招架,毫无还手之力。唐朝体制的软肋通过这件事情也暴露无遗。
弘道元年(683)年底唐高宗去世。武后并没有马上开始活动登基之事,而是自己先成为皇太后,让儿子继承皇位。但与此同时却丝毫不放权,开始为自己登基做各种准备。先是设置了一个叫做“铜匦”的意见箱,奖励告密行为。同时启用一些被称为“酷吏”的无赖流氓之辈来对付反对派,实行恐怖政治。另一方面,让人偷偷制作了记载天意的宝图(天授圣图),并安排让其显现于洛阳附近的洛水之中;同时又复原建造了上古周代的政事堂即明堂;另外还创制了约二十个独特的文字——则天文字在全国推行。除此之外,在全国各地设置大云(经)寺,并在每个寺院配备佛典《大云经》,以祈祷和平佛国的到来一事,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32 则天文字
经过上述这样一些充分的准备和表演以后,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后正式建立了新王朝。因其定国号为“周”,所以一般又把这次政权更替称作“武周革命”,唐朝的命脉因此而在一个时期内中断。此时的武后年龄尽管已经六十七八岁了,但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还没有衰老。中国历史由此开始迈入了唯一的女皇时代。
皇后和皇帝时期加起来,武后的时代前后总共有半个世纪。在进入武后时代的后半段以后,在政治方面总体上来说是向内政倾斜。长期处于政治风暴的中心漩涡之中,使武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而她的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永淳元年(682),长期盘踞在阴山山脉(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境内)一带的突厥脱离唐朝控制宣布自立,拥戴骨咄禄为可汗,建立突厥第二汗国。就像是受到了这一变动的影响一样,万岁通天元年(696),居住在营州(位于今天的辽宁省)附近的契丹族也发动了叛乱,借着这一机会,已被迁徙到营州一带的高句丽、靺鞨系统的遗民们逃出营州,为其后的渤海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参见本书第九章最后一节)。
33 升仙太子碑 出自于武后之笔的碑文拓本。一笔漂亮的字
在周边民族的动向急剧变化的同时,武周王朝的内部统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统治体制的末端,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等几大支柱都开始出现动摇,社会的质变过程开始加速展开。其结果,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生活在体制末梢的一般民众,从这一时期起,不少人开始离乡背井,走上了逃亡之路。当女皇登场的光环吸引了人们眼球之际,其实在律令统治体制的根基部分,腐蚀也正在加剧进行。
武韦之祸的时代
神龙元年(705)正月,拥戴皇太子的政变部队冲入洛阳城的北门玄武门,挺进皇宫,包围了武后的宫殿。政变部队起事的名目是“清君侧”,他们把武后宠爱的张易之兄弟看作君主身边的奸贼,决心除掉他们。由于这场政变,武后被软禁起来,武周王朝宣告终结,唐朝再度复活。在政变士兵的背后,推动这场政变的中心人物有宰相张柬之等人,他们都是通过科举提拔起来的官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武后为了强化自己的政权而培养提拔的科举官僚,现在倒反过来推翻了武周政权。
政变以后即位的唐中宗是一个非常软弱的男人。不,或许应该说成是因为女人们过于强大了。中宗的妻子韦后与婆母武后一样,也是一个权势欲极强的女人,她的女儿安乐公主则作为一位成不了皇太子的皇太女,一直怀抱有要当女皇的野心。另外,在这一期间活跃的还有一位名叫上官婉儿的女性;进而还有中宗的妹妹太平公主也有着很大的潜在影响力。其中,韦后母女尤其猖狂,她们为了敛财和扩大自己的权势,竟然疯狂地卖官鬻爵,随心所欲地给人封官许愿,当时称此为“墨敕斜封官”。最终结果,韦后母女决定走一条与武后同样的道路,景龙四年(710)六月,韦后母女毒杀了挡道的中宗。
然而,与当年武后为了夺权而慎重地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大不一样,这次韦后母女的弑君行为却迅速引起了反弹,中宗的侄子李隆基立即起兵铲除了韦后一党。随后李隆基拥立中宗的弟弟,即自己的父亲为皇帝(睿宗),自己成为皇太子。但是,女人们的弄权并未就此结束,太平公主还在,她笼络住哥哥睿宗而掌握了实权,进而开始想方设法削弱李隆基的权力。觉察到了危险的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于先天二年(713)七月出兵迫使姑姑太平公主自杀。
34 传说中的天武天皇、持统天皇陵墓 与武后、韦后同一个时期,在日本有持统女皇,新罗也有女王的政权出现。在当时的东亚地区,是否存在着一种要把女性推上政治舞台的时代氛围呢?
至此,女性翻弄并主导政治的时代告终,男人们再次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就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从武后到韦后,接连不断由女性唱主角的这一时期是后世人们最忌讳、最不愿意提起的一个时代,一般通称之为“武韦之祸”。然而仔细考虑一下我们不禁要问,女性们能够如此生机勃勃地积极参与并投身于政治的时代,除了这一时期之外,中国历史上难道还能找得出其他的时期吗?那么,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出现这样一个由女性主导的时代呢?
尽管这不是简单几句话能够解释清楚的事情,但是我们据此至少可以了解到,在唐代社会之中,应该存在着可以包容女性上述行为的土壤及环境。因而,即使女性们掌权或者弄权,这个社会却未必会出现激烈的反弹。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就好像是跟武后等人约好了一样,在同一个时期的日本有持统天皇(女皇,690—697年在位)登场,稍早一些的七世纪中叶,在新罗也先后有善德女王、真德女王的政权出现。那么,在当时的东亚地区,是否存在着一种要把女性推上政治舞台的时代氛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