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停止幻想:别指望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我做过的咨询客户中有小商贩、超市搬运工、搓澡工、厨师、进城农民工,还有在小县城工作,不甘平庸的人们。这些人都是普通人,普通到可以如一粒尘埃般泯然众人,普通到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更关注他们的发展,普通到更多的压力和更多的谈论话题也都还是关于如何生存。然而,他们依然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期待,他们希望换一种活法,他们想在这样一个创造可能性的时代给自己的生命带来一些新的可能。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也深知此时境况的尴尬:没有可以支持发展的人脉,没有足够发现可能性的视野,没有可以翻身的资金,没有创造高附加值的能力,甚至没有可以傍身的“一技之长”。普通人该如何“逆袭”呢?

逆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创造出了一种反差:在起点和基础并不高的情况下,结果却有了很好的发展。比如,马云同学,毕业的学校名不见经传,家族也并非显赫,长相也低于平均审美标准,但是如今其亲手建立的阿里巴巴却成为世界级的著名企业,他也成了著名的富豪,这就是逆袭。当然,一些更为底层的逆袭也不乏实例,比如某著名大学的保安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再也不用做保安了,毕业后成为白领,收入是保安的几十倍,这也是逆袭。

所以,逆袭这个话题并不只是特定人群关注,而是每个人都期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个人都希望在逆袭中通过突破自我的限制来实现自我的超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谓逆袭,其实是一个人生命状态的飞跃,从外在来看,职业能力提升了,收入增加了,从内在看,认知升级了,格局变大了。这个时代因为快速的经济发展而带来了大量机会,也提供了更多逆袭的可能性,而且,这样的可能性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

那么,一个普通人实现逆袭的关键点是什么?有什么事情是必经之路?在方向的选择上,如何才能规避走错路的风险?

如果你准备逆袭,那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可以接受屡次失败,而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再以弱者的姿态等待命运的垂青,不再心怀玻璃心坐等机会来敲门。

屡次失败是一般事情发展的正常状态,对于逆袭者来说,因为要成就的事情难度比一般事情要高几倍,所以失败的比率也要高好几倍。对于一个理性而成熟的人来说,他们从来不会认为失败是什么丢人或令人沮丧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失败和成功一样,都是过程中的反馈而已。

有人问我,为什么上了那么多课,还是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工作?有人问我,为什么看了那么多书,还是克服不了自己的缺点?有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多次的尝试,依然看不到有任何成功的希望?有人问我,为什么写了那么多篇文章,个人公众号的粉丝还是那么少?有人问我,为什么打拼多年,还是活在生存线上?

我只问你:为什么指望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有两类文章很害人,一类是“鸡汤文”,一类是“鸡血文”。害人的原因在于:鸡汤用道德绑架人,告诉人们,每个人都要有一种毫无理智的“善良”,每个人又可以从无知的善良中获得安慰;而鸡血用努力迷惑人,告诉人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大量的勤奋是通往理想的唯一道路,而根本不去考虑努力的有效性。于是,有些人就会认为,我已经“很惨了”,所以就应该成功了;我已经“足够努力”,所以就应该成功了。他们却不考虑另外一个事实:我并未积累足够的认知,我也不了解本质的规律,所谓理想和期待,只是幻觉罢了。

别指望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这个世界”是由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你的老板,你的客户,你所在城市,你所在国家,你所在时代,还有你自己,诸多因素所组成。每个人都微观地和每个因素互动,而且,同时和多个因素互动。这就说明,个人需要同时遵守多项互动的规律。上班要遵守公司制度,出行要遵守交通规则,谈判要照顾对方利益,每个场景都有自己的“规矩”。但是,当把所有这些因素抽象为“这个世界”的时候,当把你自己和这个世界分开的时候,当期待“这个世界”以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互动的时候,你的幻想注定破灭。

职场上更不是讲温柔的地方,也不是讲“爱”的地方。这不是冷酷无情,因为爱和温柔都太奢侈,如果见人就给,你是给不起的。很多人总是希望把公司当家,老板这么说,一定是在骗你,如果没有业绩了,没有盈利了,经营困难了,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开掉你,而不会像家一样包容你。员工表忠心的时候也会这么说,“公司像家一样”,这也一定是谎言,员工永远不会不计报酬,不考虑荣辱,不顾自己的发展,只是为了公司发展好。那么,去掉一切的纠结因素,让简单的关系回归本质,这个职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就是互相交换,你希望别人温柔以待,你又何以回报?

违背规则的温柔期待,只是弱者的一厢情愿。人类社会已经不会像动物世界那样弱肉强食了,人们会做公益,扶助贫弱。但是总有一类弱者,是扶也扶不起来的:没有丧失功能性,但是丧失了支配功能的意识。“这个世界”会以各种方式告诉你,需要成长,需要提升,需要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提醒的方式有很多种,风格以冷冰冰为主。“这个世界”也会以各种方式反馈给你:做得不错,我很欣赏你,继续贡献。抱怨世界不温柔,就像是躺在地上撒泼打滚要糖豆的孩子,我们可以忍受一个三岁孩子的任性,但是,谁又能忍耐一个三十岁的成年人如此自怜呢?

别指望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二十岁你第一次离开家乡,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地下可以跑火车,飞机上还有免费餐,大城市里竟然如此花花世界。然而,这可能是“别人家孩子”十岁前都经历过了的。到了三十岁,你忽然发现:真正的老板是个二十二岁的富二代。到了四十岁,你忽然发现:努力多年,上司是一个不会讲中文的中国人,他跟着父母从小在美国长大。到了五十岁,你忽然发现:好不容易还清了房贷,准备出去旅游了,别人却早已玩腻了山水,准备回家修身养性。这时候,你才会觉得,哪里有温柔,不过是一辈子被“这个世界”蹂躏。

公平并不是同等的生存条件,也不是同等的发展机会。即便有一天天下大同了,恐怕也做不到自然基因的公平。但这又并不是“不温柔”的佐证,这只是不同人生的版本罢了。人生没有结业考试,也没有综合排名,就像没有统一初始化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富豪迷茫的空虚,不是穷人励志的痛苦所能理解的。放下对于外界环境的执着,就开始理解了,原来种种条件都是自我成长的训练环境。躺在床上抱怨不公平的时候,抱怨这个世界不够温柔的时候,你在温柔地把自己放弃了。

别指望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然后,你可以钻研和这个世界互动的规则。努力是有门道的,别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这个世界”,老板没义务教你怎么工作,客户没义务告诉你他的真实需求,就算女朋友,还要等着你来猜心事。在等着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之前,不如先用心对待“这个世界”吧。

别指望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然后,你可以拥抱一个有点硬邦邦的世界。或许,已经足够用心了,或许,已经用尽全力了,或许,多次挫折多次奋起了。然而,拥抱“这个世界”的时候,还是会感到硬邦邦、冷冰冰,在偶尔又必然的成功到来之前,所有的失败都只是失败。如果,你抱着“这个世界”有点硌手,不妨放下来,拥抱另外一个世界:规则是一部分,努力是一部分,成功是一部分,失败也是一部分。不要期待别人温柔以待,而是温柔地看待自己的内心。温柔的感觉,是可以选择的。

别指望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然后,你可以专注于这个世界给予的一切。这副长相,这份天资,这个机缘,这种基因,在此之下,能做些什么?认真一点,专注于这一切,而不是因为外界的反馈就产生了种种情绪,去找到一个可以推责和抱怨的出口,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无谓的期待或者悲观的放弃上。问自己我可以做些什么,而不是我可以得到什么。

这个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每个人自己的。别指望这个世界温柔,正如别指望别人替你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