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第二册):中唐至元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七、杜牧诗赋讽喻深

咏史绝句,别有深意

李贺有个朋友杜牧,曾为李贺的诗集作序。杜牧比李贺小十几岁,学者往往把他归入晚唐诗人的行列。

杜牧

杜牧(803—约852)出身高门士族,爷爷杜佑是有名的宰相。杜牧家中藏书极多,他从小博览群书,对经书、史书尤感兴趣,时代的兴衰、人物的短长,以及财赋兵甲、地理交通等,全装在他的小脑瓜里,也许他天生就是块“大材料”!

二十五岁时,杜牧中了进士,以后一直做官。他当地方官时,努力革除积弊,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还给朝廷出谋划策,平定了泽潞藩镇的叛乱。总之,他的才干是明摆着的,谁也不能不承认。

可是那时候朝廷上正闹党派之争,李德裕和牛僧孺两大官僚集团各扯大旗,争权夺利,真正的人才反而得不到重用。杜牧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心情一直很郁闷。这倒使他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诗文创作中。

杜牧的诗,以绝句最为出色。短短四句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浸透着丰富的感情;有的则展现了优美的意境,蕴含着深沉的感慨。

听听《过华清宫》吧,一共三首,是诗人路经华清宫时有感而作。这座华美的宫殿建在长安骊山上,远望豪华壮丽、宛若仙宫。当年唐玄宗跟杨贵妃不分日夜地在那儿寻欢作乐。其中一首写道: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绣成堆:形容山上宫殿花木如同锦绣堆垛。次第:依次。◎一骑(jì)红尘:指飞骑驰过时扬起的尘土。


传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然而这东西离枝三日就要变色变味。在当时的条件下,玄宗为了讨好贵妃,特意派了专门递送紧急公文的驿马,一路马不停蹄地递送鲜荔枝。诗的后两句描写的,正是这样的场面。

诗写得挺含蓄,表面上没一句贬斥,可读诗的人都明白:这位皇帝是够荒唐的。转而又想到,假如他在国事上多用点儿心思,兴许不至于酿成安史之乱的大祸呢!

借历史上的事来抒发感慨,这类诗叫作咏史诗。除了上面这首,杜牧还有好几首咏史诗都很有味道。像这首《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二句:折断了的兵器沉没在沙底还没有完全锈损,把它们擦洗之后,还能认出是前朝遗物。◎“东风”二句:是说若非刮起东风助东吴火攻,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曹操掳去了。周郎,三国时东吴统帅周瑜。二乔,东吴两位美女,大乔嫁给孙策,小乔嫁给周瑜。相传曹操建铜雀台,想把二乔掳去藏于台中。


这首诗虽是吟咏古代战争,却很值得玩味。尤其是后两句,诗人是从反面落笔的:说那次大战若不是碰巧刮东风,助周瑜火攻之力,周瑜怕是连家人也保不住了!——诗人在这里强调的是机遇。如果没有机遇,才能和抱负又有什么用呢?这正是杜牧心中的隐痛和不平啊!

坐爱枫林晚,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写景诗别有情趣。像《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酒旗:俗称酒望子,是酒家的标帜。◎四百八十寺:是虚指,极言寺庙之多。


写“江南春”这样的大题目,难度是够大的,杜牧写来却得心应手。首句写尽江南大好春光,意境极为开阔。第二句则又添上人的活动场所:渔村傍水,城郭依山,酒旗飘扬,无形中注入诗人的感情色彩。后两句突出南朝佛寺众多的特点,选取了烟雨迷蒙的画面,使人在对美的欣赏中,浮起一丝历史的兴亡之感。

再看这首风景诗《山行》,又是一种风格: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因为。


这最后一句多妙:夕阳之下,经霜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春花还要浓艳。只这么一句,顿时使全诗变得明艳照眼。面对这样的美景,难怪诗人要停下车子,流连忘返了!

在这首诗中,秋叶胜过了春花。在另一首诗里,春雨竟又有点像秋雨,且看《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下起小雨,赶路的人被搞得凄凄惶惶的。“请问,哪里有酒店?”——到那儿避避雨,再喝上一杯,恐怕是行路者此时唯一的愿望了。牛背上的牧童并未搭言,只把牛鞭一指:远处村落一片杏花灿烂。诗中未提,那杏花丛里一定还挑出个酒望子来呢!

杜牧的写景诗里,也兼带吟咏人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秦淮河。◎商女:卖唱的歌女。《后庭花》: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


这首诗题为《泊秦淮》。秦淮河是金陵穿城而过的一条河,两岸酒家林立、歌楼高耸,向来是文人士大夫的游乐流连之所。诗人夜晚泊舟河上,只见水面寒烟缭绕,沙岸月色如银,显得有点幽冷。可对岸酒楼却灯火辉煌,卖唱的歌女歌喉婉转,唱的是当年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她们哪里知道,南朝就是在这靡靡之音中亡了国!

国事不堪提起,可人们却依然得乐且乐、醉生梦死。诗人在烟月迷蒙的河面上冷眼旁观,内心格外沉重。

《阿房宫赋》,写给君王

杜牧的文章也写得很漂亮。看看他那篇著名的《阿房宫赋》。

阿房宫是秦始皇营建的一座宫阙,规模之大,空前绝后。赋一开头,气势就不一般: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六王”二句:指秦灭六国,统一四海。◎兀(wù):高而上平。◎“覆压”二句:是说宫殿占地三百里,遮天蔽日。◎“骊(lí)山”二句:意为宫殿始于骊山,向北向西,直达咸阳。


“六王毕,四海一”,这开头六个字,就是一部战国史,可谓一字千钧!接下来“蜀山兀,阿房出”,依然是六个字,写阿房宫的创建,用木材极多,蜀中山上的树木全都砍光了,山头也变得光秃秃的。阿房宫的工程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起首十二字,写尽秦国的强大、秦皇的骄奢,这样雄健的笔力,没有第二个人可比。

以下作者极尽铺陈笔法,把秦始皇的暴虐和奢侈形容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文中说秦对各国的掠夺太过,对财物的浪费太甚,指责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纷奢:豪华奢侈。锱(zī)铢(zhū):古代最小的重量单位]。

秦始皇的所作所为终于收到了报应。“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两人的身份是戍卒。函谷举:指刘邦攻破函谷关进入咸阳。举,攻陷。楚人一炬:是说项羽火烧阿房宫。)一座宏大壮丽的阿房宫,就这样化为灰烬!

赋的结尾,作者总结了邦国兴衰的教训:“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灭。)——那么六国及秦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就因为他们没能好好爱护自己的百姓啊!

这篇赋是杜牧二十三岁时作的,当时唐敬宗在位,大造宫室,穷奢极欲。《阿房宫赋》显然是写给统治者看的。

文征明书《阿房宫赋》(局部)

杜牧文采出众,人们把他跟同时代的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甚至有人称他是“唐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后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