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做人 规矩做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老实做人讲求原则

上篇 老实做人

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在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很少有人能够脚踏实地地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去反省自己是否为实现理想而真正地努力了:不是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就是觉得公司没有给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等。成功者固然有其成功的方法,但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任何人都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凝聚起改变自身命运的爆发力。如果你不能够脚踏实地,如果你在工作中总是说得多做得少,你永远都不可能冲上云霄,成就大业。

有一位老教授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觉有很多在校时资质普通的学生后来反而更成功。在学校时他们的成绩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天分,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诚实性格。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中总是说得少做得多,他们不爱出风头,只是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他们太普通了,甚至在毕业后,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太记得他们的名字和长相。但是,在毕业几年或十几年后,他们却能够带着成功的事业回来看望老师。而当时在学校被认为会有美好前程的学生,却往往是一事无成,这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老教授通过与同事在一起琢磨与研究后,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成功与在校成绩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成功却与踏实做事的性格密切相关。平凡无奇的人大都比较务实,他们往往都能够自律,会比别人更努力,他们也会因此而获得很多人渴望得到却总是得不到的机会。

孔子在《论语》里曾两次提到“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见孔子对少说多做十分重视。许多成功者也认为,在你还不成功前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不要去当一个理论家、思想家,而要去做一个实践家。在职场上,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放百八十个心吧,我一定会做好的!”“这个我在行,交给我没错!一会儿就做完了,等等就好!”“那个工作没什么了不起,换了我,我也能做得很出色。”……当这些人说出这样的话时,我们一般会以信任甚至是佩服的目光盯着他,认为他一定能完成任务。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对方所说的结果。这样的次数多了,我们在对这个人失望之余,便开始怀疑他所说的话有多高的可信度。在他再次做出承诺或说出豪言壮语时,我们便不会相信他,也不会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这就是说空话、不做实事的结果。如果我们想取得别人的信任和认可,就要舍弃说空话的毛病,多做出一些实事来。只有这样,别人才放心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我们才有机会取得更大的成绩。然而,要真正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这一点,我们就要去克服一些自身的缺点才行。

少说,并不是让我们不说,而是让我们说该说的话,恰如其分地说话,而不是胡说、乱说。身在职场,如果你不能够确定自己要说的话对人对事是否有益无害或者利多害少,那就不如不说。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少说多做,踏实做人。

少说,就是让你有自己说话的原则,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职场中,总有人喜欢发牢骚,殊不知,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把你卷入复杂的人事斗争之中。

多做,就是要求我们迅速有效地去工作。面对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我们都要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工作做到最好!在工作中,一定要勤恳做事,踏实做人!切不可小看工作中的任何细节,有时候,一件小事往往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甚至意味着一次晋升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我们想获得成功,就应该少说多做,踏踏实实做人,要多着眼于工作中的细微之处。

学会吃亏

中国有句老话叫“吃亏是福”,听起来好像是弱者的自我安慰,可实际上,这句话渗透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吃亏,虽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也不失为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尤其是身在职场,在与人合作或为人处世时,我们需要点吃亏的精神。也许,短期看来你是吃亏了,但最终你却能够收获很多。如果你什么事都不肯吃亏,总爱斤斤计较,就会使人看不起你,更不会有人愿意与你交往,与你共事,你就会因为目光短浅而因小失大。从表面上看,你也许没有吃亏,但是你却会因一时的小气而使自己失去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吃亏,会让人觉得你为人豁达、宽厚,让你获得更深的友谊。这当然会使他人更心甘情愿帮助你,替你办事。

红顶商人胡雪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他就是一个懂得做人,善于吃亏的人。

胡雪岩原本只是一个小商人,他不但善于经营,而且还知道如何做人,颇通晓人情世故,懂得“惠出实及”的道理,往往会给周围的人一些小恩惠。但小打小闹的生意已不能让他满意,他一直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他想,在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纯粹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头地的。大商人吕不韦另辟蹊径,将从商改为从政,名利双收。胡雪岩也想走这条道路。

杭州有一个小官员名叫王有龄,他是一位很有野心的人,总想着能往上爬,但迫于经济压力只好作罢。胡雪岩与他也有一些来往,随着交往的加深,两人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只是殊途同归而已。王有龄对胡雪岩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空手总是套不了白狼。”胡雪岩说:“我愿意倾家荡产来帮助你。”王有龄说:“等我富贵了,也不会忘记胡兄。”

胡雪岩变卖了家产,筹集了几千两银子,送给王有龄。王有龄去京师求官后,胡雪岩仍旧操持着旧业,别人对他的讥笑他从不放在心上。

几年后,王有龄穿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胡雪岩,问胡雪岩有何要求。胡雪岩说:“祝贺你福星高照,我并无困难。”

王有龄是一个非常讲义气、重感情的人,他让自己的军需官到胡雪岩的店中购物。从此,胡雪岩的生意越来越好、越做越大。他与王有龄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了。

后来,太平军占领了杭州,王有龄上吊自杀。失去王有龄这个大支柱,对于胡雪岩来说,简直就是天塌地陷了,但他并没苦闷多久,又重新找到了支持者——新上任的浙江巡抚左宗棠。他拿出一部分银子为左宗棠的湘军办粮饷和军火,赢得了左宗棠的好感和信任。后来,随着左宗棠的权力越来越大,胡雪岩的好运也是连续不断。他还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官,成为大清朝唯一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的成功除了靠本身的经商才智外,最关键的就是靠他练达的社交能力,他善于制造机会和利用机会,更知道利用人情世故,懂得吃亏,令朋友信赖他的宽厚和真诚。

身在职场,让步、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更是我们打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前提。因此,在职场中为人处世时,我们一定要敢于吃亏。只有你真正懂得了“吃亏是福”的人生道理,你的人生才会有转机,你的幸福之门才会在你不断的吃亏中得以开启。

不夸耀自己,不锋芒毕露

锋芒毕露是指将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过分地表现自己,这是字典中的通俗解释。我们说它和“韬光养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老子曾经说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叫人轻易看见;君子之人,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拙劣。以此告诫世人,做人不可锋芒毕露。因此,在你工作表现卓越的同时切忌锋芒毕露,踏实肯干,淡定从容,才能获得职场中的好人缘。

工作中锋芒毕露的人,其人际关系是不可能搞好的。它与人们常说的“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的说法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很多年轻人,初涉职场往往都急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实力,希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比,到哪里他们都想方设法让自己变成焦点:领导决策,他有建议;同事发言,他有看法。只要别人讲话他就想插嘴,对什么事情都有意见,凡事都要争个先后,有时动不动还要来个“抢跑”。凡此种种都是锋芒毕露的表现。

殊不知,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世人也都存在一种嫉妒的心理,都希望自己比别人优秀。被别人比下去是很令人郁闷的事情,所以不管你的上司还是你的同事,在不恰当的时间,被你比下去,这对你来说不仅是蠢事,甚至会埋下很严重的后患。“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即是如此。此外,如果你处处显露自己的才干和见识,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式,认为你总能比别人强。一旦你有遗漏和失误,别人轻则说你还欠火候,重则落井下石,认为这是自高自大的最好报应。

锋芒毕露的人虽然取得了暂时的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虽然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却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不要得意忘形,否则这份锋芒会为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藏智,这种大智若愚、韬光养晦实则是人生最高修养,这样的人也总有更多成功的机会。韬光养晦就是隐藏锋芒,该出手时再出手。韬光养晦不仅不会让一个人的才华埋没,隐藏实力反而会给竞争对手以假象,减小竞争压力,从而获得更多赢的机会。当你在关键时刻,做得比别人更好时,你会赢得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多的机会。

你要是比别人聪明,不一定张扬着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会使你在与人共事时,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是一种必要的心理保护,也是让别人敬佩的一种内在气质。

言而有信,受人信任

做人要讲诚信,要懂得言而有信,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前提。所谓“仁、义、理、智、信”,信作为其中的一种,涵盖了真诚的德行。“诚”的意义包含了“言之必信”的具体表现形式。通俗来讲,“诚信”就是“说话算数”。“信”是什么?信是一种人格的力量,是超越金钱的友情,是了解、是欣赏、是信任,也是魅力。诚信和言而有信是诚信的实践方式。一个讲诚信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留下好口碑,都会被世人敬重。所以,“言必信,行必果”是人一生行为的准则。能帮的忙则帮,但不可轻易许诺;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取信;信誉基石,坚不可摧!

古今中外,言而有信的故事很多。

战国时,秦孝公起用了商鞅变法图强。商鞅想:怎么才能让人们相信我要变法是真的呢?于是,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便放言:“谁能把它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没人相信这是真的,自然也就没人去扛。商鞅把赏金一直加到了五十两。终于有一天,一个壮汉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当场赏了他五十两黄金。老百姓们纷纷议论:商鞅言而有信,他的命令一定要执行。商鞅变法成功,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一个人的诚信至关重要。如果食言就是失信,失信就等于失去了人格尊严。树立一个诚信的形象,是积极发展人际关系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每次讲的话都要打折,那么,他认识的人越多,带来的负面效应就越大。

诚信是一辈子的事,立志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行为,如果有一天无故失信,就会前功尽弃,甚至使多年努力建立起来的信誉毁于一旦,而要重建它则要花费多倍的努力。真正的诚信不是挂在嘴上的,是用心做出来的。我们倡导诚信,也愿人人都争当“言而有信”的人!

做一个忠诚有原则的人

对于现实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金钱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比金钱、钻石还要贵重的就是一个人的人品。坚守自己的人品就是在维护自己最为宝贵的品牌,而忠诚就是这块品牌上最闪亮的明珠。

忠诚,就是尽心尽力、忠于人、勤于事的奉献情操,它是一种发自内心,饱含着付出、负责甚至牺牲的精神。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负责的职业精神,而不仅仅是指对某个公司或某位老板的忠诚。每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员工的忠诚。只有全体员工对企业心怀忠诚,大家才能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团队的力量,自己也相应地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同时,也使工作成为自己的一种人生享受。

所有的老板都希望员工对自己忠诚,所以,员工要想获得老板的赏识,进而赢得加薪和晋升的机会,对老板忠诚是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忠诚也应有个原则,有个限度,超过了限度就是盲从。忠诚不是愚忠,服从不是盲从。盲从就意味着可能去做不该做的事情,不但会被抓住把柄,还会给自己的职场记录留下污点,影响事业的发展。同时,忠诚不应该成为掩盖自己无能的借口。你忠诚于国家,你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多做贡献;你忠诚于企业,你就应该提高自己服务的技能,为企业多创效益。

职场上流行着这么一句话:“职场守则第一条,老板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发现老板错了,请参照第一条。”这句话强调了老板对员工的绝对领导关系,但这并不表明老板向你下达的所有指令你都必须执行。在工作中,老板也有向你下达不该执行的错误指令的时候。比如老板让你做假账,这时无论老板怎样威逼利诱,你都要拒绝。你可以提醒老板:“您是让我帮着您犯罪吗?”如果老板还不觉悟,你宁可辞去工作,也不要跟老板同流合污。如果你怕失去工作而怀着侥幸心理做了,一旦东窗事发,你的前途就被葬送了。万一碰到老奸巨猾的老板,利用你的忠诚来陷害你,到时候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全都推到你身上,让你一个人来背黑锅,到时候你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忠诚是最基本的忠诚。

愚忠是不可取的。真正的忠诚,是行动而不是语言,真正的忠诚并不是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并不是绝对和老板保持一个声音,更不是卑躬屈膝。

有一个故事广为流传,它说明了什么是对老板真正的忠诚。

一位名叫朵克的先生是新泽西州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需要招聘一位总经理助理,限男性。

经过多项技能的考察之后,少部分人进入了复试阶段。朵克先生称此阶段主要考察应聘者的勇气和忠诚度。这批人被集中在公司的接待室里,由朵克先生一个接一个叫去应考。

第一位男士被叫进朵克的办公室,他满怀信心地接受考察。朵克先生把他带到一个房间,房间的地板上洒满了碎玻璃,尖锐锋利,让人胆寒。“脱下你的鞋,从房间的这边走到那边,把那边桌上的表格填好后交给我!”朵克先生说道。这位男士毫不犹豫地脱了鞋,忍受着剧痛从碎玻璃上面踩过去,当他把表格交到朵克先生手中时,他的双脚已是鲜血淋漓。然而,朵克先生看也没多看他一眼,只对他说:“回去等通知吧。”

第二位男士被朵克先生带到了另一间锁着的门面前说:“房间里有一张表格,你去把它拿出来,填好后交给我。”

这位男士推了推门,发现门是锁着的。朵克先生说:“用你的脑袋把门打开!”这位男士心想总经理要考察的是勇气,绝不能在总经理面前表现出软弱来,于是,他不由分说地用头去撞门,直撞得头破血流后才把门撞开。然而,他得到的依然只是一句“回去等通知吧”。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勇士”接受了朵克先生的考察,但都没有得到明确的录用答复。

当最后一个男士被叫到朵克先生办公室时,他被带到一个房门前,房间里坐着一个虚弱的老太太。朵克先生对他说:“去把那个老太太打倒在地,然后把她手中的表格拿到,填好后交给我。”

“你疯了吗?朵克先生!为了一张表格,就让我把老太太打倒在地!”“我是老板,这是命令!”

“这样的命令毫无道理,你简直就是个疯子,这份工作我不要了!”

朵克先生什么也没说,又先后把这位男士带到有碎玻璃的房间前和紧锁着的房门前,但他的要求都遭到了这位男士的严厉拒绝。最后,这位男士非常气愤,立马想离开这里。这时,朵克先生极力挽留他,并向众人宣布,这位男士被正式聘用了。

那些伤痕累累的“勇士”非常不服气:“他什么伤也没有受,算什么勇士啊?”

朵克先生说:“真正的勇士是敢于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人,而不是一味地听老板的话。你们所表现出来的,既不是真正的勇气,也不是真正的忠诚,而是愚忠!我要的,不是愚昧地只忠于我的人,而是要敢于坚持真理的人!”

任何一个明智的老板,都会像朵克先生那样,抛弃那些不顾正义一味效忠的人。愚忠者,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得到老板的信任,但时间一长,这些人必然会被老板抛弃。因为,能够成为老板的人,绝对不会是傻瓜,只有傻瓜才会心甘情愿一直被骗。因此,在职场中,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忠诚的人,还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不去盲从,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

让善良成为你做人的信念

善良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品格,也是人性里最为朴素的美,只有在善良的土壤里,才能开出更为崇高的品德之花。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平凡的人,去用崇高的品德感天动地,但我们必须做到人人心存善良,这个世界就一定会美好。善意产生善行,善行收获善果。

在“二战”期间,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那一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汽车一路奔驰。忽然他看到一对坐在路边的法国老夫妇被冻得直发抖。他立即命令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一位参谋急忙提醒他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可是艾森豪威尔坚持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就被冻死了!”经过询问,他们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的,但是他们的汽车却在中途抛锚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不知道如何是好。艾森豪威尔听后立即请他们上车,并且特地将老夫妇送到巴黎后才赶回总部。

艾森豪威尔根本没有想过行善图报。然而,他的善良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狙击兵早已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只等他的车一到就立刻实施暗杀行动。如果不是为了帮助那对老夫妇而改变了行车路线,他恐怕很难躲过这场劫难。假如艾森豪威尔遭到伏击身亡,那整个“二战”的历史很可能因此而被改写了。

在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少不了的,但因为职场中利益关系的存在,使得很多人走入误区,不与人为善,而是互相抨击、互相诋毁,“善”字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你是团队中的一分子,在你努力的时候,在你与别人共事的时候,你不能只顾自己而不顾整个团队。我们说要努力工作,但是你可能是跟一个团队在一起努力工作,所以你不能不管同事,不管下属,不管别人的家庭,不能像一个机器一样工作,你还是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放大别人的长处,忽略别人的短处,这样你工作起来也会开心,对工作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人为善,与己为善,职场中要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善良之心。

一个有良心的人,才能享受到灵魂的宁静和欢喜;一个有良心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敬重,才能在与他人的双赢合作中走向成功辉煌的人生。良心是人之根本、成功之基。

怀着“以和为贵”的心态去做人

儒家有一句名言叫作“以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治家者有一条经验,“家和万事兴”。经商者有一个信条,“和气生财”。治国者讲究和平。由此可见,“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和”是贤者仁人所追求的境界。在历史上,谋“和”求宽容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这一切无不在昭示人们要“以和为贵”,不要与邻为壑,“和”能平息仇恨的怒火,使仇人之间不再冤冤相报,化干戈为玉帛。在工作中,我们也要怀着以“和”为贵的心态去做人。

“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要求人要有仁和之心、谦和之德、温和之气、慈和之容。人生在世,与人相处是无法逃避的现实。人这一生要掌握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问就是如何与人相处。相处得好坏,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思想情感、行为方式甚至生命安危都有很大的影响。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以和为贵便是其中最实际可行的。

“和”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复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种种不和,不和就会产生分歧,有了分歧就会导致摩擦,摩擦导致矛盾,矛盾激化就会导致争斗。而无论何种方式的争斗都会伤了彼此间的和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则能减少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矛盾。

“和”能形成合力。大至一国,小至一家,上下团结,左右和谐,就会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无往而不胜。“团结就是力量”、“家和万事兴”,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真理,全都归功于一个“和”字。

“和”能化解矛盾。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只要用和善的办法去处理,就能迎刃而解。矛盾双方各让一步,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和”能以守为攻。当你失礼于人或是无意中给人以损害,你就处于被动的地位,和与不和的结果将会截然不同。如果你能以和善的态度待人,你将由被动变为主动,以守为攻,息事宁人,从而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你固执己见、毫无和善之意,将会扩大事态,甚至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和”能以柔克刚。有些事情硬来是办不好的,用软的办法却可以办好。“和”有时候是至刚的表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生活中以柔克刚的事例举不胜举。

做人应求“和”,而不求“同”,要“和”而不同。提倡“和”,不是要求人们都抱成一团,讲求一团和气,无原则立场地妥协和谦让,而是为了追求一种团结进取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工作上的互帮互助的氛围和对人对己宽容大度的气量。“和”是成就事业的良好环境,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一个和睦的家庭,会令人感到温暖;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感到舒畅;一个和平的环境,会使人安心搞建设;一个祥和的气氛,会让世界充满温暖。

正直是堂堂正正做人的根本

正直,是人类的“脊梁”,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孔子在《论语》中说过:“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意思是说,人的生存靠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不过是侥幸免于祸害罢了。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深刻的哲理。身正不怕影斜,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就会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敬。

在现实的社会中,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想的都是自己。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对社会、对单位、对他人,事不关己,则高高挂起,只为求一个平稳和安宁;或者做事用心计,耍手腕,说话办事表里不一,对上级百依百顺,对下级非常严厉,台上讲话头头是道,说君子言,台下说话信口开河,行小人事……在这些人身上很难寻找到正直二字。

现在的社会需要正直的人。正直意味着这个人具有很强烈的道德感,并且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随时准备服从自己的良知,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正直的人绝不是一个攀附权贵、口心不一的人,他不会心里想一套,口里说一套,实际行动中做的又是另一套。他不会表里不一——他是一个真正的忠实于自己做人标准的人。

在一所大医院的手术室里,一位年轻的护士第一次担任责任护士。在手术差不多快完成时,护士对外科大夫说:“大夫,您已经取出了11块纱布,但是我们总共用了12块,还有一块没有取出来。”

“我已经取出来了,现在开始缝合伤口吧。”手术医生断言说。

“不行!”护士抗议道,“我们是用了12块。”

“由我负责好了!”外科医生愤怒了,他严厉地说:“缝合。”

“你不能这样做!”护士激动地喊道:“我要为病人负责!”

这时,这位大夫微微一笑,举起手让护士看了看第12块纱布,然后说:“你是一个合格的护士。”

原来,这位医生是在考验这位护士是否正直。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你不但要在自己的职业中做出成绩来,还要在自己的做事过程中建立高尚的品格,做一个具有正直品格的人。这样,你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才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