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3年被业界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第三方支付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P2P网络贷款异军突起,网络众筹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热点。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而马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口号更是给业界打了一针强心剂,似乎互联网金融在金融领域达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然而,2014年许多第三方支付企业出现生存难以为继的现象,而P2P网贷平台跑路事件更是频繁见诸媒体。短短一年时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就经历了大转折。那么,这种转折是短暂的,还是持续的呢?我们需要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只有以理论为基石才可靠。有了理论基石,我们还可以对以下问题做进一步深入分析:传统机构与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的差异在哪儿?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还是互补关系?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边界?此外,关于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它与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差异在哪里?为什么我们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比国外(如美国、英国)要快?导致这种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未来还可持续吗?关于这些问题,读者都可以在本书中直接或间接找到答案。
本书整体上分为三大部分共九章。第一部分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逻辑,具体包括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第一章为“互联网金融概念辨析”,主要从金融功能观的角度展开,重点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互联网金融颠覆了金融本质吗?互联网金融改变了金融的功能吗?如果没有,它对传统金融的改变之处是什么?第二章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这一章主要是就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改变之处做进一步展开分析,分别从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技术支持和其发展的经济理论解释两个角度来阐述。第三章主要对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进行概括分析,这实际上是在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第二部分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应用模式,这实际上是从具体细分行业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分析。这一部分内容为第四章至第七章,具体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和大数据金融四个方面。这四部分的内容都涉及了概念、特征、具体的运营模式和国外案例研究,部分章节还涉及监管问题。
第三部分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实践,包括第八章和第九章。其中,第八章重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动因。书中在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对中国金融体制的国情考察,因而对这一问题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例如,小微企业面对传统机构营造的金融抑制环境,有P2P借贷的强烈动机,这与国外的P2P网络借贷主要满足个人消费借贷有较大差异,而小微企业市场明显比个人消费金融领域大得多,这就造就了P2P在我国发展快速膨胀的现象。再比如,宝宝类产品的发展体现了互联网金融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的促进作用,而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大部分是在利率市场化形成之后,因此国内外发展呈现出差异性。第九章从细分行业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了分析,这章结构与第二部分的四章内容完全对应,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基于大数据的电商金融模式。此外,该章增加了互联网金融门户的相关内容,同时每一节内容还包括了一个典型案例分析。
总之,本书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国外国内对比的双维度分析架构,相信在坚实的理论分析和中国国情考察的基础上,读者可以相对容易地研判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书作为北邮在线互联网金融教育学院培训教材,得到了业内专家的普遍认可,但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加之撰稿时间紧张,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