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移动互联时代电商运营制胜法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去中心化的兴起

相对于早期的互联网(Web 1.0)时代,今天的网络(Web 2.0)内容不再是由专业网站或特定人群所产生的,而是由全体网民共同参与、权级平等地共同创造的结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发布原创的内容,共同生产信息。

2000年门户网站兴起时,传统媒体认为狼来了;2009年各种新媒体兴起,门户网站也归为了传统媒体一类。短期内的媒体更替和相应的广告投放使消费引导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这背后的本质不过是“80后”“90后”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并彰显个性而带来的打破权威、破而立新的传播本质。在人人皆是传播者的世界里,中心化的平台注定要瓦解。

下一个瓦解的会是什么?人们纷纷发问。

传统媒体不景气的原因仅仅是归结于新媒体的冲击吗?纸媒的转型大部分是围绕着进军新媒体进行的,如果不能探查出这背后去中心化传播的本质,转型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如果一味地盯着传统渠道进行传播,必然难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去中心化商业传播要求我们把每一分钱都花对地方。

此前,央视标王的故事曾经创造了无数商业神话,在那个传播介质单一、舆论领袖突出且明显的时代,这种成功是必然的。然而,随着人人皆是评论员的传播本质发生变化,企业在借力打力进行商业化运作时,要清楚如何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合适的地方。

自2012年爆发的客厅争夺战告诉我们,在数量可观的消费者家里,电视只是一个摆设,如果这时候你还想利用电视渠道播出广告来达到传播的效果,无疑是要大打折扣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强调,要关注人口变化带来的商业机会。同样,传播的本质是引导并且关注受众的行为习惯。

受众习惯发生了哪些改变?《新闻学》对“新闻”一词的最基本解释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能够报道这些事实的介质就可以称之为媒体?从2000年至今的15年时间里,从门户网站的兴起,到博客、微博、微信、社交平台等互联网形式的出现,都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了报道,而在报道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分散性等特征,这也是去中心化发展的基本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