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行为密码:女孩学会看懂肢体语言
心理学家认为,要想成为身体语言的解读专家,就需要拥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感知力,而且要足够细心。当然,在这几个方面,女孩都具有先天优势,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女孩就是天生的身体语言解读专家。
女孩要了解的肢体语言
各位女性朋友应该明白,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紧张而又隐秘的气息充满了每一个角落。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戴着面具,他们有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也有可能是我们的敌人。事实上,我们身边没有完全透明的人,也没有谁会主动告诉你“我是你的朋友”抑或“我是你的对手”,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辨别对方的肢体语言,去看透谁是朋友,谁是对手。只有善于看透对方,才有可能防患于未然,使自己处于主动的位置。
人们都羡慕古代的陈雷和管鲍,他们的友情如金似石、生死不移。于是我们感叹在自己的时代,人们前一刻还如胶似漆,情同手足,后一刻却翻脸无情,势如水火。其实造成这样的局面,就是因为你没有看透对方,没有掌握识人心的本领。
也许你能够在职场驰骋纵横、无往不胜,但是当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一样会困惑、迷茫。每个人都期盼如君子般坦荡荡的理想人际交往,但在现实中,能吐露心事的人是很难找到的。我们都明白人心隔肚皮的道理,却苦于未曾掌握看穿人心的技巧。如果能够懂得一些看穿人心的技巧,在交际中就掌握了主动权,从而使自己占据有利位置。
唐朝时,有一个人叫卢杞,跟郭子仪同朝。卢杞还不得志时,郭子仪已经出将入相,很是风光。郭子仪对所有的公卿大臣都很随便,唯独对卢杞礼数周到。若遇卢杞来访,他会让家人全撤到后面,自己整整齐齐穿了朝服,迎接卢杞。接待中,他也表现得谦恭有礼。家里人十分不解,一个芝麻大的小官,郭子仪为何要如此礼遇?郭子仪说:“这个人心术不正但很聪明,又会巴结人,迟早有得意之日。若是现在得罪了他,他定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可得罪小人啊!”
果然,卢杞后来官至宰相,朝廷中凡是曾触犯了他的官员,都被他想方设法地报复了。郭子仪不曾得罪他,最终得以自保。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像卢杞一样心术不正之人。稍有不慎,得罪了这类小人,就会为生活平添无数烦恼与困扰,只有通过你的一双“火眼金睛”,看穿他们的内心,认清他们的本质,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余,进退有据。
心理学家告诉各位女性朋友,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在向他人传递着一些很微妙的信息,这些信息直接反映了他的真实心情以及真正的性格。但是,我们都知道,想要真正地去了解一个人,了解他心中的真实想法,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对方或是出于防卫,或是出于欺骗,常常把自己隐藏在一张无形的面具后面,不让他人轻易地知道自己的真实心理。想要看透对方,就需要了解他的真实心理。从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入手,通过细致观察,你定会从细枝末节中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没有人能完完全全地把自己隐藏在面具后面,他的眼神、举动、行为、习惯,甚至他喜欢的食物的种类,都会暴露出他的心理和性格。而你只需要找到那些暴露出来的细节,就可以顺势看透对方的心思了。只有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缜密的心思,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1.敏锐的观察力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善于识人心的人,一定是一个观察力敏锐的人。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就无法察觉对方在表情、动作、语言上的变化,至于对方心里在想什么,你更无从知道。所以,要想看透他人,识破人心,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他轻轻地皱眉,就表示出不认同或持否定的态度;他声音突然提高了,就表示出他的情绪因为高兴或愤怒处于极其兴奋的状态;他打着哈欠,就表示出他不厌烦的情绪。
敏锐的观察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逐渐培养的。要想练就敏锐的观察力,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善于发现一些别人未发现的东西,善于发现那些新鲜事物,也可以仔细观察身边的人,通过他们的一举一动来摸透对方的心理。
2.缜密的心思
心理学家认为,只具备卓越的观察力还远远不够,如果没有缜密的心思,你依然看不到对方细微的变化。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擅长用外部表现来掩盖真实的自己。这时候,就需要缜密的心思,从对方日常的行为举止、言谈措辞的细微处看透其内心的想法。
心理启示
心理学家告诉女性朋友们,没有一个人会完全地袒露自己,让自己处于人们的视线之下。所以,我们必须练就较强的识人能力,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心思。这样,你就可以看透身边的人,在众人中不露痕迹地分辨出真朋友和假朋友,可以准确无误地判断出上司的意图,可以从朋友的语调中读出他的隐衷,可以从对你微笑的人的一转身间发现他的谎言。
了解肢体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20世纪50年代,一位研究肢体语言的先锋人物阿尔伯特·麦拉宾通过研究发现:“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力中7%来自语言,38%来自于声音,剩下的55%则全部来自于无声的肢体语言。”而人类学家雷·博韦斯特指出:一个普通人每天说话的总时间大约为10~11分钟,平均说一句话所需要的时间则大约只有25秒,同时,他还推断出,我们能够做出并辨认的面部表情大概有25万种。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还不到35%,剩下的超过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方式完成的。
然而,在日常交往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肢体语言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1.肢体语言的起源
关于肢体语言,有遗传学说和环境学说的争议。虽然遗传因素在肢体语言的表现上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这并不代表全部的肢体语言都完全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一些肢体语言是由文化环境和传统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这表示肢体语言,主要是遗传因素和文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肢体语言先于口头语言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尚未直立行走,也无法开口说话。这时他们只能凭借肢体动作来传递信息,同时伴随着一些含混不清的声音,如果现代人听到这样的声音,将完全不知道其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对此,俄国文学家阿·托尔斯泰是这样描述的:“最初本来是没有语言的,当人们还过着半野兽似的生活的时候,他们总是打着手势,发出一些声音,做出表示危险或好感的信号。总之,他们完全像聋哑人那样表示个人的意愿。后来,这些手势的作用同声音结合在一起,并且从声音中产生出词汇,最后才产生出有联系的人类语言。”
也可以说,是先有肢体语言,后来才出现了口头语言。当远古的祖先将那些含混不清的声音进化成语言的时候,这些口语与肢体动作之间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组合关系。人渐渐形成了这样的习惯,一旦开口说话,必然会伴随着一定的肢体语言,比如,当人们指责其他人时,会忍不住指手画脚。
3.肢体语言逐渐得到重视
或许有人认为,在这个现代化的年代,肢体语言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然而,这个想法恰恰是错误的。假如处于收音机时代,只要拥有一条三寸不烂之舌,就可名扬天下,因为人们只能听到你的声音而看不见你的肢体语言。
大荧幕无声电影时代,为了博取观众们的眼球,演员们只能拼命展示自己的肢体动作,尽可能夸张,便于人们看懂其中的剧情。其中,卓别林堪称肢体语言的鼻祖。在这一时期,肢体语言成为无声电影中唯一的沟通方式,这促使卓别林成为揣摩并施展肢体语言技巧的先驱。在当时,是否能够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手势以及能否巧妙地用身体各部位发出信号与观众交流,成为评判每位演员演技好坏的标尺。
随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口语开始逐渐占据重要位置,但肢体语言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是相悖的,尽管一个人信誓旦旦,然而从其眉角处的顾虑以及手势的隐藏,都可以看出其内心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对于那些习惯于在公众场合演讲的领导者,肢体语言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一举一动都彰显着自己作为领导者的身份。在现代社会,大部分政治家都有自己的肢体语言私人顾问,希望借助肢体语言使自己看起来更真诚、正直、富有同情心,尤其是在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时,这种做法更是必需的。
4.女性朋友是肢体语言的超领悟者
所谓的感知能力强,其实就是能够通过观察发现人们的话语和他们的肢体语言之间的矛盾之处。可以说,女性的感知能力是远远大于男性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女性的直觉。女性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洞察和破译无声信号的能力,同时,她们往往独具慧眼,能够发现那些通常被男性忽视的细节,这就是为什么基本没有一个男人的谎言能够逃过妻子的法眼。
行为心理学家进行了这样一项实验:研究者播放了一段被删除声音的短片,在短片里,一个男人正在和一个女孩谈话。研究者要求参与者们通过观察这对夫妻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描述出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研究结果显示,87%的女性参与者所描述的内容与实际情形是符合的,但是同样的情形在男性参与者中所占的比例却只有42%。
心理启示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人在意识指导下的、主动自觉的行为,而人的意识是由意识和认知两大因素构成的,是这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个人都希望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而人的心理并非琢磨不透,其实很简单,行为心理学通过行为分析心理,让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慢慢了解自己的内心,帮助自己分析周围人的行为和个性。
肢体语言不会欺骗女孩
一个人要想识破对方的肢体语言,其所具备的诸多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洞察力是基础。何谓洞察力?顾名思义,洞察力就是指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从字面意思理解为对山洞的观察,我们都知道,在山洞中除了洞口的地方能被阳光照射到之外,其他地方越深越黑暗,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弗洛伊德说:“洞察力就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实际上,洞察力的实质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观察一个人的时候,学会用心理学的原理和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归纳总结其行为表现。由此可见,洞察力是窥探人心的基础力,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察言观色。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不愿意袒露自己,而是将真实内心隐藏在深处。这时,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洞察力,一个人的真实意图往往流露于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间,外溢于外形容貌中。有了敏锐的洞察力,我们才能够破译对方的真实心理,迅速准确地看透对方的心理,从而掌握人际交往的主动权,成为人际博弈中的赢家。
有一次,高尔基和两个作家朋友到一家饭店就餐。坐下之后,高尔基建议来一次看人比赛。大家随便选定一位顾客进行瞬间观察,说出自己观察所得的印象,谁说得最准确、最细致,谁就是胜利者。
他们选定了一位正走进来的顾客。高尔基仔细观察一番后,说出他的大致特征:脸色苍白,身穿灰色衣服,双手细长且微微发红。作家安德烈耶夫则看出他的衣服的颜色不对。另一位作家布宁说得更详细了:身穿灰色衣服,搭配了一条带小花的领带;双手细长且红,小指甲还有点不正常。他还根据此人的举止、神色,猜测其可能是个骗子。大家向饭店的主人一打听,果然不出布宁所料。
布宁通过对那位顾客外表、服装、举止、神色多角度的仔细观察,猜测他有可能是个骗子。结果通过饭店证实了他的猜测。在这个案例中,布宁识人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拥有较高的洞察力,如此,才能看清那个骗子表面的掩盖物。
心理学家告诉女性朋友们,人都是善于伪装的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伪装的世界里。无论我们接受与否,这一点都是客观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对象的不同,其角色与言行也是不同的。如何才能揭开对方的真面目?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洞察力,看透其表面的掩盖物,洞悉对方的真实意图。通过其不经意间表露出来的言行、神态,窥探其真面目。识人心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出对方是如何掩饰自己的,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只要你具备一定的洞察力,就能够从对方的言行中窥出端倪、看出破绽。
苏轼是一个识人的高手,我们可以从其生平一二事来窥其识人的本领以及过人的洞察力。
当时,有一个叫谢景温的人,与苏轼关系很不错,两个人常常在一起谈论诗文,褒贬古今。有一次,苏轼与谢景温到郊外游玩,无意间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下来,苏轼刚想把小鸟拾起来,谢景温却抬脚将那只小鸟踢到一边。虽说,这是一个漫不经心的动作,苏轼的心却凉了半截:这样一个轻贱生命,损人利己的人,不可深交啊!自此,他渐渐疏远了谢景温。果然,后来,谢景温为了讨好王安石,全然不念之前的交情,加害苏轼,企图将其治罪。
早年,苏轼有一位姓章的朋友,在苏轼任凤翔府节度判官的时候,两人去山中游玩。仙游的时候,眼看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根独木桥相通。这位姓章的朋友提出让苏轼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轼不敢。却没想到,这位姓章的朋友神色平静地轻松走过,然后将自己用绳子系在树上,以高难度的手法在陡峭的石壁上留下了“苏轼章某来此”几个大字。苏轼长叹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后来,章某当上了宰相,有了权势,对人毫不手软。因与苏轼政见不合,对曾经的朋友也痛下毒手,将其贬至偏远的惠州。
从上面两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苏轼过人的洞察力。只凭一个踢小鸟的动作,就看出该朋友是一个轻贱生命、损人利己的人;凭着朋友脸色平静过独木桥,在陡峭石壁上只为留下几个大字,就看出该朋友是一位为了达利目的不惜杀人的人。事实证明,苏轼对这两个朋友的判断都是极其准确的。而苏轼有如此高的识人本领,就在于其高超的洞察力。
心理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朋友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明明曾经是好姐妹,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一方却在背后捅上一刀;明明是可以信任的朋友,却在你将重要事情托付给他以后,给你来个釜底抽薪。为什么会这样呢?诚然,其中有对方的原因,但很大部分原因在于自己不会识人。能够识人,就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如此,你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当朋友,什么样的人需要小心提防。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需要用心观察,仔细思考,这就是洞察力,如此,才能不被蒙蔽,才能够透过现象看出一个人的本质。
肢体语言所隐藏的潜意识
弗洛伊德指出:“潜意识是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其实,每个人的体内都隐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那就是潜意识。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或者说并不了解自己的潜意识思想。不过,作为旁观者,我们倒可以通过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体态举止来洞悉对方的潜意识,从而达到摸清对方真实心理的目的。在日常交际中,大部分人在做出某些行为举止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掩盖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或者假意做出相反的举止迷惑他人,不过,他的某些姿势还是会泄露出潜在的思想。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情,无论如何掩饰都会在行为举止上一览无余,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体态表现来洞悉对方的真实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身体姿势还有很多,下面我们说到的一些体态,你可能会经常见到,但你未必知道它们背后隐藏的真实想法。
1.手不停地抚摸下巴
在与你交谈的时候,如果对方不停地用手抚摸下巴,则表示他已经陷入了沉思中,连你说什么,他都没听见。如果对此表示怀疑的话,你可以试着问他你刚刚在说什么。他一定回答不出来。
这类人总喜欢想东想西,但从来不会想到去算计别人,只是在某些时候会陷入思考的迷宫中。同时,他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如果你想告诉他什么事情,应避免暗示,还是直接告诉他,免得他胡思乱想。
2.叉腰姿势
有的人潜意识里想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身体强壮,沉着稳定,对别人的威胁不放在心上。因此,他们常常会做出叉腰的姿势。
3.拇指托着下巴,其余的手指遮着鼻子或嘴巴
这样的人很有主见,在你说话的时候,他总是用拇指托着下巴,其余的手指遮着鼻子或嘴巴,这表示他潜意识里根本就不同意你的观点,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动作就是潜意识里怕会说出来。
当然,用手遮住嘴巴或鼻子,在心理上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想反驳你;二是指你在说谎。如果你在说话的时候,对方保持这样的姿态,就表示他“言不由衷”;如果听你说话时他做出这样的动作,这表示他不同意你的观点。
4.手掌向前推出
这样的动作经常性地出现在政治家身上,他们为了生存,需要对他人的攻击时刻保持警惕。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政治家的演讲,会注意到,他们在感到不安全的时候,常常会作出一些防御的手势。比如,将手横过身体,或者手掌向前推出,仿佛他们在躲避想象中的击打一样。
心理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看似很普通的体态却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其举止形态背后的潜意识才是我们需要摸清的底牌。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道:“一个人表面上笑眯眯,其实心怀叵测。”试想,一个采取防卫、对抗姿态而又面带微笑的人,他或许是想以假笑来麻痹你,同时还在算计如何拆你的台。大量事实证明,一些体态语言并不像想象中所表示的那样,就好像一个人对你微笑,但其实他心里对你充满了怨恨。当然,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肯定不会洞察到对方的真实心理。
边缘系统的反应与肢体语言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在人类的三个大脑中,和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边缘系统,这一部分大脑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边缘系统会遵循“趋利避害”原则,如实地对外界刺激作出条件发射式的反应,不假思索,坚决如实反应,而且不受意志的控制;二是边缘系统主要负责人类与人类生死存亡相关的行为和反应,它几乎是不休息的,总是处于“警戒”的状态;三是边缘系统掌握人类的情绪情感,随时不断地向大脑的其他部位发出指令,左右人类的各种行为。
王小姐是一个从小就怕蛇的女孩子。有一次,她跟朋友一起去市里野生动物园的蛇馆参观,看到几条眼镜蛇不停地发出“嗤嗤嗤嗤”的声音,王小姐害怕极了,尽管她不断地告诉自己,蛇被厚厚的玻璃隔着,是不会威胁到自己的,完全可以把脸贴近玻璃去看个仔细,即使眼镜蛇向自己扑过来,也用不着害怕。但是,当蛇突然向王小姐扑过来的时候,她的身体还是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几步,甚至差点因失去重心而跌倒。
在边缘系统的支配下,一个人对外界信息刺激的反应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基本上是这样的:面对危险,不管人能否应对,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动作冻结,然后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评估之后,如果没办法应对,人就可能会产生逃跑反应;如果可以应对,人可能会选择战斗,并制服对方;如果没能逃跑或战斗失败,人就会产生投降反应。可以说,人类的这四种基本反应在几百万年的进化历史中就已经被印刻在人类的记忆深处。
这是一段关于动物遇到恐惧时反应的描写:
在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上,天气炎热,一头掉队的斑马独自在河边的草地上吃草。就在它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忽然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头狮子正躲在灌木丛中观察自己。就在这一刻,斑马停止了吃草的动作,屏住了呼吸,轻轻地低下头,认真观察。
它发现狮子正慢慢地靠近自己,这是一头雄狮,高大威猛,有着发达的肌肉,看样子自己没有还击的能力。危险即将到来,斑马忽然掉转方向,撒腿就跑,因为它知道自己可能不是这头雄狮的对手。果然,就在斑马跑出去没多远的时候,它几乎可以听见身后那雄狮的急促呼吸,声音越来越近,狮子的气息几乎可以嗅到了。
狮子准备张开大口,扑向斑马。即使到了狮子的大口之下,斑马还是决定拼一把,它撒开蹄子,重重地踢到了狮子的脸,不过狮子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追赶斑马,直到斑马筋疲力尽,才将斑马扑倒在地,咬断它的喉咙。
当遇到危险的时候,人和动物的反应几乎是一样的。边缘系统反应有八种,即冻结反应、逃跑反应、战斗反应、投降反应、对抗行为、龟缩行为、阻断行为和安慰行为。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普通人对蛇有一种本能的恐惧,见到蛇之后,回避或逃跑是一种十分正常的反应,人们的意志也无法控制这种行为反应。实际上,人们在每一次遇到危险的或反感的信息刺激时,都会在边缘系统的操控下,如实地作出反应,这就为我们分析人的肢体语言提供了重要的进化学依据。
1.冻结反应
一个人在面对危险和威胁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冻结,也就是停止一切动作、屏住呼吸、隐藏身体,以减少敌人的注意,同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全面评估,以尽快寻找最佳的应对方法。而在平时生活中,人们的冻结反应可能表现为动作僵化、语言停顿、表情木讷,这时的生理反应则是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肌肉紧绷,身体的这一切反应已经为逃跑做好了准备。比如,一个人在摸提包里的手机时,突然摸到一个毛茸茸的物体,第一反应就是冻结,人的冻结反应时间通常是1秒左右,假如时间太长,则表示这是故意为之的动作。
2.龟缩反应
人们在面临恐惧的时候,冻结反应还可以表现为另一种形式,也就是龟缩反应。龟缩反应,顾名思义,就是像乌龟一样,在危急时刻将自己的头部快速地掩盖起来。体现在人类肢体动作上,就是双肩上耸,这是一个典型的龟缩反应行为,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安全性,减少曝光率,增加隐蔽性,争取反应时间,为采取下一步行动做充分准备。当然,龟缩反应有时也表现为将自己的头和心脏部位用手遮住,原因在于身体的这两个部位都十分重要,直接与生命密切相关。
3.逃跑反应
在冻结反应的过程中,人的大脑会快速运转,迅速对当前情况进行评估,如果评估的结果是无法应对,人就会产生逃跑反应,也就是让自己的身体远离刺激原,回到安全的状态下。逃跑反应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会表现为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逃离、倾斜或被阻隔;有时则表现为脚尖的朝向发生变化,可能会做出马上要离开的姿势;有时则表现为视线的远离或头部的偏转。比如,当我们在狭长小路上散步的时候,忽然发现一条凶恶的大黄狗跑了出来,顿时吓了一跳,知道自己无法应对这条狗的侵袭,于是马上离开,避免与狗发生正面冲突。
4.阻断反应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逃跑可能是无效的,或来不及逃跑,这时就必须面对恐惧的一幕,人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反应——阻断反应,也就是通过阻断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形式来与信息刺激源之间产生阻隔,主观性地逃离刺激源,以减少内心的恐惧感。可以说,阻断反应是逃跑反应的一种变形。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阻断反应行为,假如我们不想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就下意识地把耳朵捂上,这就是听觉阻断;如果我们不想看到恐惧的电影画面,就下意识地把眼睛闭上,这就是视觉阻断,等等。因为人从外界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眼睛和耳朵,眼睛获得信息的量约占总信息量的83%,耳朵获得信息的量约占总信息量的11%,而其他几种感觉加起来所获得的信息量才占总信息量的6%。所以,在阻断反应中,视觉阻断和听觉阻断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两种。
5.战斗反应
可以说,战斗反应是人们面对危险时的重要选择,它体现了人对危险的态度和应对危险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回避冲突,选择和平相处,不过,假如对方实在太过分,不依不饶,那么战斗反应可能就是最佳的选择。战斗反应通常表现为肢体冲突以及暴力行为,那是为了获得生存和安全而作的最后的拼搏和努力。比如,在战斗中,一匹斑马不小心掉队,陷入了敌人的埋伏圈,冻结和逃跑都无法应对当前的危险情境,唯一的做法就是迎战。
6.对抗行为
对抗行为是战斗反应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也就是战斗反应的准备阶段,它反映了一个人内心的愤怒和不满,但却没有达到爆发的程度。对抗反应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表现为愤怒的面部表情,有时表现为意见和态度的对立,有时还表现为语言的辱骂与诅咒,有时还表现为战斗前的准备,比如,咬牙切齿、赤膊上阵。
7.投降反应
投降反应通常发生在逃跑反应和战斗反应之前或之后,这是人们为了避免更为严重和危险的后果出现而采取的一种权宜策略。如果在一场战斗中,实力较弱的一方可能会被消灭,这时坚持战斗可能会壮烈牺牲,而投降则会换来一线生机。那么,为了活下去,实力较弱的一方可能会通过投降来获得生存的机会。
8.安慰反应
当投降反应产生的时候,人有可能表现为语言上的求饶、态度上的软化、表情上的温和、动作上的谦卑、行动上的示弱,等等。对于人类而言,投降反应发生的时候,会伴随着恐惧、焦虑、无助、尴尬、难堪和羞愧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人会产生安慰反应。当然,安慰反应的形式比较多,比如,用手抚摸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拽着自己的衣角,等等。安慰反应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削弱内心的恐惧、焦虑等不良的情绪体验,重新建构内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心理启示
冻结反应、逃跑反应、战斗反应、投降反应是边缘系统的四种基本反应,对抗行为、龟缩反应、阻断反应、安慰反应是四种派生行为。这八大行为都是肢体语言解读的进化学基础,是识别谎言的心理学基础,聪明的女孩一定要牢牢地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