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人才机遇
人才是发展农村电商的关键。然而,农村电商发展的现实问题却是人口外流严重,留在农村且有想法的年轻人太少,人才问题是未来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最大掣肘。不过,这一问题已经被广大地方政府所重视,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地方电商人才队伍快速地壮大起来。其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和人口回流。
2.4.1 电子商务教育培训如火如荼
面对农村电商发展的现实问题,地方政府主要侧重于采取教育培训的方式弥补漏洞,即电子商务人才体系建设。
· 重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地方政府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重点就在于鼓励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发展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等培养模式。落实在政策上,就有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百万英才计划”,对农民、合作社和政府人员等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农民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拓宽电子商务渠道,提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 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研究与培训基地。2017年一号文件中,涉及农村电商部分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将电商产业园建设写入文件。从文件中可以看出,对地方建设电商产业园,中央总体上是“鼓励”,但要“规范发展”,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电商产业园要“聚集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服务”,这实际上为各地建设电商产业园的目标和出发点做了明确定位。这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一致,通过在县域范围建设电商产业园,可以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人的城镇化。
近年来,多地农村电商主管部门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起了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并通过外聘、外包培训项目等方式建设师资队伍。立足基地多层次、多渠道地向各行业人员提供电子商务管理和应用服务,打造创新意识高、执行能力强、既懂理论又懂业务、会经营网店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
· 培养拥有专业技能的干部队伍。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为依托,省、市、县、乡各级政府部门都开展了电子商务理论、实践学习与培训等各类活动,培养了一批把握趋势、懂业务、重实践的干部。
· 强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训制度。完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包含农村电子商务课程的涉农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依托农村电商企业、研究机构、农村电商推广单位、农民合作组织开展宣传和培训农村电商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这些举措可以归结为“用教育为农民进行‘互联网+’赋能,促使本地农民获得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向产业链下游拓展的能力”。
2.4.2 农村电商发展带动人才回流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电商“赶街模式”的创始人潘东明,就是返乡创业的杰出代表。
更为直接的是,返乡创业带动了人才回流。随着相关优惠政策的普及和发力,返乡创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人才回流效果明显。据统计,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到了450万人,近五年返乡创业人数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左右,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下乡创业创新。截至2016年9月底,注册地在县和县以下区域的农村网商达800多万家,带动就业超过2000万人。
返乡创业者包含大量大学毕业生、曾在大城市工作的专业人才等,这部分群体技术能力强、所见世面广、创新创业意识强,为地方县域发展带来了充足的活力。返乡人员创业创新,有利于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在地方上探索、发展农村电商。带来的好处有:一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二是有利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激活各类城乡生产资源要素,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案例】赶街创始人 潘东明
潘东明是浙江遂昌人,原本在上海一家企业咨询公司就职。在上海,潘东明敏锐地捕捉到了电子商务和农村市场结合的巨大潜力,他毅然辞去了收入颇丰的工作,回到故乡,号召乡亲在网上创业,并免费教大家开网店。在他的带动下,一个人口只有5万人的小县城,已开办1500多家网店,有6000多人从事网店经营工作,2014年实现销售总额5.3亿元;他所引领的“遂昌模式”,被认为是中国首个以服务平台为驱动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与发展的新模式。
“我们希望打造地方性产业生态链,上有供应商,下有网店,中间是服务合作商,网店协会可以打造一个综合服务平台。”潘东明的团队以过往的经验给网商企业提供免费的开店培训,包括不赚取任何中间价的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配送、统一物流、统一包装等零成本开店的运营服务,帮助遂昌网商避免库存压力和风险。
在他的带动下,遂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一片红火。目前,遂昌登记在册的网店数量已经超过1500家,创造的工作岗位超过6000多个。最土的生产方式和最潮的营销手段碰撞出了亮眼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