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假象:光影中的心理学秘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复活的一天”

让我在一部伟大的电影里结束这个沉重而诡异的思考。

1999年,伟大的库布里克骤然辞世,留下一个未完成的电影项目。这个项目萌生于20世纪70年代,却历经波折,直到他去世时也仍无法开拍。库氏离世后,一直就此项目与他有交流的斯皮尔伯格决心帮助好友完成这未竟的遗愿,亲自完成了影片剧本并担纲导演。这就是《人工智能》(A. I.)。影片上映后,评论界和观众褒贬不一,因为这部作品乍看起来似乎分裂成了前后截然不同的两部分。赞扬都指向影片的前3/4,争议则留给了影片最后1/4,即它的结局。

影片前3/4大致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未来,大量拥有智能的机器人为人类提供服务,但是为机器人赋予情感一直被设为禁区。大卫是第一个被植入情感的机器男孩。他被作为一个试验品送给机器人公司的一位员工的妻子莫妮卡以缓解失子之痛。大卫的情感程序让他对莫妮卡形成了与人类小男孩毫无二致的强烈依恋与爱。然而莫妮卡的亲生儿子意外苏醒,大卫被抛弃。大卫坚信自己可以像童话故事里的木偶男孩那样找到蓝仙女,让她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小男孩,重新回到妈妈的身边。可这个信念其实也只是机器人公司暗藏在大卫体内的一个指令,指令最终指引他回到了自己的诞生地,并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量产型号的原型而已。大卫万念俱灰,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却意外地在淹没于海平面下的某公园里见到了蓝仙女的雕像,他最后在蓝仙女面前苦苦祈祷,希望她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小男孩……

至此为止,多数人都会认为斯皮尔伯格几近完美地再现了库布里克作品应有的风格。可影片并未就此结束,最后的1/4,剧情发生了相当怪异的转变:沧海桑田,人类文明终结,机器人大卫被未来统治地球的智慧生命(似乎是高度进化后的机器人)重新唤醒。大卫提出让智慧生命帮自己找回妈妈。智慧生命说,只要有那个人身体的某一部分,他们就可以复活生命,但那些复活的生命,只能存在一天,当他们在那天晚上睡着后,就会再度死去,所以大卫的妈妈也只能再重新活一天。大卫正好保存着莫妮卡的一撮头发,于是莫妮卡复活,大卫陪着这个用头发克隆出来的莫妮卡度过了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天,直到她再次睡去。

按照对这个结局最通常的解读,“复活一天”这个情节被认为是影片最大的败笔。一方面,把妈妈克隆出来这种狗血设定,就必定是斯氏温情泛滥所致,他似乎不忍心看到大卫就那么怀着未尽的愿望死去。但是,如果这个克隆妈妈陪着大卫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那就实在太狗血。另一方面,斯氏又想把结局变得更煽情一些。怎么煽情呢?那就让你先得到,然后又再失去。可是观众会认为,这些未来智慧生命看上去掌握着高度发达的科技,既然说能克隆,克隆体就应该能长期存活。所以“复活一天”看上去纯粹是为煽情而设,实在太刻意。一部本该完美的库氏杰作,就这样毁于斯氏的滥情。

但是,按照我的另一种解读,大部分观众其实没有明白库氏和斯氏的用意。那些智慧生命所做的,其实与克隆毫无关系,他们要做的,其实是“招魂”。他们并不是用那撮头发做一个新的拷贝,而是要用它召回那个早已经逝去的灵魂。用科技创造一个新的生命并不难,但是科技如何找回那个曾经存在过的、唯一的“你”?就算特斯拉的克隆机真的实现,它复制出来的也只是一个“你B”。这其实是《人工智能》最为叹为观止的情节设计,库氏和斯氏明白,灵魂的消亡是永恒的诅咒,即使是发达如此的智慧,也难以突破这个最后关口。登峰造极的科技,也只能让那一个已经烟消云散的魂魄重见天日一天。这短暂的一天,已经是生命的智慧与这个永恒诅咒相抵抗的极限。

于是,在这灵魂归来的最后一天里,《人工智能》里机器人与人类的鸿沟,升华成了永恒的爱与注定凋零的短暂生命之间的鸿沟。前一道鸿沟险恶万分,却仍有跨过的希望,而后一道鸿沟却愈裂愈宽,永远不可能跨越。所以,当这个最后的夜晚,妈妈的意识就要永远消散之前,曾经经历过那么多痛苦挫折的大卫才第一次流下了眼泪。在这一刻,他变成了真正的小男孩。因为直到此刻他才意识到,这一别,是真的再也无法重聚了。

我们能体会生命的可贵,却知道它注定无法永恒。这大概才是我们真正的原罪,生命的终结是神降给人类最高的诅咒。然而我们总是存着某种期盼。就像那些儿时的故人和已经逝去的亲友常会回到我的梦中与我相聚,他们在我的噩梦里阴魂不散,在我的美梦中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