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苦也要笑一笑(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爱别人不如爱自己——学着悦纳自己 喜欢自己

学会善待自己

我们经常说“要善待自己”。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算善待自己呢?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善待自己就是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玩好的。当然,这些物质层面的善待自己是不可缺少的。其实,更重要的“善待自己”应该是在精神层面的,让自己快乐起来,拥有一个积极阳光的好心情、好心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待自己。

世界上最靠得住的人是自己。如果自己都不对自己好一点,还能指望谁对你好呢?

有一个男孩儿爱上了一个女孩儿,他决定向女孩儿求婚,并且发誓百折不回,直至胜利。

第一次求婚,女孩儿拒绝了他。其实当时女孩儿是为了试探他是不是真心,也是为了表示自己的矜持。而男孩儿却哭了,男孩儿的眼泪让女孩子突然间感到很失望。女孩儿说,你这么脆弱,这么不爱惜一个人的坚强形象,我怎么敢嫁给你呢?

男孩儿没有动摇爱意,一年后他第二次向这个女孩求婚。这时他“戒”掉了眼泪,变得很坚强。女孩子出于谨慎,又拒绝了他。哪知男孩子“扑通”一声跪在她面前,苦苦哀求起来。女孩儿更加失望了,她说,人生不知有多少比爱情更难征服的困难在等着你,那你打算一辈子跪着做人吗?你这么不爱惜自己的尊严,我怎么敢嫁给你呢?

男孩儿仍然不死心,第三年,他第三次向她求婚。这时的他性格已经变得十分坚强,看上去也成熟了很多。女孩儿为了作最后的考验,又拒绝了他。谁料男孩儿立刻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寒光一闪,他的一根指头立刻离开了自己的身体,血流汩汩的男孩儿绝望地咆哮:“你答不答应?”

女孩儿彻底失望了。她对男孩儿说:“我花了三年的时间来启发你,你却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试想,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不爱惜的人,还能指望他去善待别人吗?”

如今的时代,竞争加剧,人们的生存空间在外来重荷下逐渐缩小,心灵所能承受的只有成功,哪怕成功的花环上点缀了少许的失败,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失败的时候追悔自己,成功时苛求自己,最后使自己身心疲惫,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年轻的时候,在勇猛地投入竞争洪流时,请勿忘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就是在失败的时候能够多给自己一些宽慰,一些鼓励。能够让自己跳出追悔的漩涡,把握现在,迎接下一次挑战。

善待自己,就是在紧张的时候,能够寻找一些方法,释放自己紧张的情绪;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紧张的心态,从大处着眼,不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只有主要航向不偏不离,就有成功的希望。

善待自己,就是去尽量体会别人的难处,体会集体的难处、社会的难处,不因自己受到一点点不公正便不能释怀,甚至产生仇视心态。否则,既虐待了别人,也虐待了自己。

提倡善待自己,绝不是盲目地宽容和放纵自己,而是在失败和险境面前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一个人如果能在道境中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就能在波涛汹涌的人生之旅中始终镇定自若,游刃有余。

提倡善待自己,绝不是放弃竞争,逃避责任。它只是在激烈的竞争和失败面前保持冷静的心态,正确地看待竞争和工作中的失误,总结教训,迎接新的挑战。

善待自己就一定得学会尽量不去想一些不开心的事,因为过去的终将过去。对于值得高兴的事,也不用过分地狂喜,须记得“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这句话。凡事要讲究一个度,过满则溢,过盈则亏,做人做事都需要适可而止。

在非常短暂的生命里程中,充满了太多的风霜雨雪,只有善待自己,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之舟在乘风破浪的同时去享受蓝天、白云和阳光,让自己品尝出人生这杯苦酒中所隐藏着的甘美。无论遇到多么艰难困苦的事,都要善待自己,再苦也要笑一笑。

别跟自己过不去

人总要遇到很多过不去的人和事,但是千万不要和自己过不去,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你想做的事,爱你想爱的人,成你想成就的事业,这样的人生才没有遗憾。

法国影片《野鹅敢死队》里的男主人公简·德斯,因筹划“野鹅行动计划”而与昔日的老搭档佛克曼见面时,曾说了一句看似无可奈何而又值得深思熟虑的话。

佛克曼说:“我们已经有9年没有见过面了吧!”

简·德斯:“不,已经10年了!”

佛克曼若有所思地说:“我们那些伙伴……”

简·德斯打断了他的话:“噢,别提他们了——来,我们来找个理由干一杯吧!”两个老朋友久别重逢,不由得抚今追昔,缅怀故人,感慨生命与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是啊,找个理由干一杯!即使没有干杯的理由!纵然危在旦夕,人,也不能让烦恼和忧愁把自己憋死!我们虽然没有能力拒绝所有的不幸和痛苦,但我们同样也没有任何义务去承受任何忧伤和悲哀。

真正精彩的人生,就好比经典的围棋棋局,黑白交错,互相侵削,互相渗透。在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的人生中,人们尝过痛苦也享过快乐,从自己、从他人、从同辈,也从前辈那儿悟出了一些滋味来。其中之一便是: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坦率地说,来到世界的每一个人智力虽有高低但都差不了很多,成功重在毅力。这世上有那么多美丽的诱惑,因此,终生踏踏实实地追求一个人生目标,就成了件非常困难的事了。特别是在今天,选择的机会太多,像满天的星斗。这当然是好事,让社会充满了竞争和选择的活力。但太多的机会又何尝不是美丽的陷阱?它们一个个分散了你有限的生命,也使人有了更多一事无成的可能。

朋友,别跟自己过不去,我们应该感谢生命,珍惜生命。人生旅途,应该为他人、为社会、为自己尽些心力。让别人觉得你不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你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

如果你仔细观察周围,就会发现,在宁静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亲切的,富有爱心的,充满宽容的。如果你犯了错,而且真诚地请求他人宽恕时,绝大多数人不仅会原谅你,他们还会把这事儿忘得一干二净,使你再次面对他们时一点愧疚感也没有。

可贵的是,我们这种亲切的态度对所有人都一样,没有人种、地域、民族的分别,但就只对一个人例外。谁?没错,就是我们自己。

可能有人会怀疑:“人类不都是自私的吗?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的,人总是会很容易原谅自己,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饶恕而已,在深层的思维里,我们一定会反复地自责:“为什么我会那么笨?当时要是细心一点就好了。”或是:“我真该死,这样的错怎能让它发生?”

如果你还不相信,请再想想自己有没有犯过严重的错误,如果想得出来的话,那你一定仍在耿耿于怀,并没真正忘了它。表面上你是原谅了自己,实际上你是将自责收进了潜意识里。我们可以对他人这么宽大,难道自己就没有资格获得这种仁慈的对待吗?

的确,我们是犯了错。但谁能无过?犯错只能表示我们是平常的人,不代表就该承受地狱般的折磨。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正视这种错误的存在,在错误中学习,以确保未来不会发生同样的憾事。接下来就应该获得绝对的宽恕,然后就得把它给忘了,继续往前行进。

人一生中会犯很多次错误,要是对每一件事都深深地自责,一辈子都背着一大袋的罪恶感过活,你还能奢望自己走多远?

犯错对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一个人遭受打击的时候,难免会格外消沉。在那一段灰色的日子里,你会觉得自己就像拳击场上失败的选手,被那重重的一拳击倒在地上,头昏眼花满耳都是观众的嘲笑声和惨败的感觉。那时,你会觉得已经没有力气爬起来,但是最终你还会爬起来的。不管是在裁判数到十之前,还是之后。而且,你还会慢慢恢复体力,平复创伤,你的眼睛会再度张开,看见光明的前途。

所以,凡事别跟自己过不去,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这样想来,不是为自己开脱,而是使心灵不会被挤压得支离破碎,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认识和执著的追求。我们总喜欢跟自己过不去:事情完美就高兴;事情不合心愿,痛苦就层出不穷。要知道生活中没有完美的事。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同一件事,想得开是天堂,想不开是地狱。”既然如此,何苦跟自己过不去?

别跟自己过不去,这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它会促使我们从容地走自己所选择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真的,假如我们学会原谅自己,也许这样心里就会少了许多的阴影。这既是对自己的爱护,又是对生命的珍惜。

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也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所以,不要为难自己,尽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生活。这样才能活的汪洋恣肆,才可以在繁华褪尽后重新镀亮自己的人生。

勒格森出身卑微,但就像他所崇拜的亚伯拉罕·林肯和布克·T.华盛顿那样,最终在自己探求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取得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成功。他寻求改变,勇于挑战的那种执著精神,将会成为我们人生航行中一座壮丽的灯塔,指引我们向自己的人生方向去发展。

勒格森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非洲小男孩。幼年时,他和村里的许多小朋友一样,相信住在尼亚萨兰卡荣谷镇的穷孩子学习只是在浪费时间。后来,一位传教士闯入了小勒格森的生活。传教士不但给他讲了亚伯拉罕·林肯和布克·T.华盛顿的故事,还给了他两本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书——《圣经》和《心路历程》,书中的故事像一盏神灯,点燃了他灿烂的梦想。“我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他希望自己也能像林肯那样,克服贫穷,克服困难,成为一名伟大的人。

1958年10月,勒格森带上只够5天的食物和他的两本“宝书”,一把用于防身的小斧头和一块毯子急切地踏上了他的求学之路。

勒格森并不知道他要上哪所大学,也不知道有没有大学会接收他,而从开罗到华盛顿却有3000英里之遥。就这样,他在“我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的激励下,开始了漫长的人生之旅。

由于疲惫不堪和心灰意懒,勒格森曾几欲放弃。他推断说:“回家也许会比继续这样似乎愚蠢的旅途和冒险更好一些。”

但他并没有回家,再次翻开了他的两本书,读着那熟悉的语句,他又恢复了对自己和目标的信心,继续前行。从他开始这次冒险的旅行到1960年1月19日,已经有15个月的时间了,他走了近1000英里,到达了乌干达首都坎帕拉。此时,他的身体竟然健壮起来,也有了更加明智的求生方法。他在坎帕拉待了6个月,干点零活,并且一有时间就到图书馆去,贪婪地阅读着各种书籍。

在图书馆里他找到了一本图文并茂的美国大学指南书。其中一张插图深深地吸引了他。那是个看上去庄重而又友好的学院,坐落在湛蓝的天空下,喷泉草坪错落有致,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这个充满求知欲望的心灵。

位于华盛顿弗农山区的斯卡吉特峡谷学院成为勒格森申请的第一个具体院校。这似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但他决定立即给学院的主人写封信,述说自己的情况,并向学院申请希望得到奖学金。因为担心可能不被斯卡吉特接受,勒格森决定在他的微薄积蓄允许的情况下,给尽可能多的院校寄去了自己的申请。

真诚与毅力总是具有震撼力量的。斯卡吉特峡谷学院的主任被这个年轻人的决心深深感动了,接受了他的申请,还向他提供了奖学金和一份工作,其工资足够支付他上学期间的食宿费用。1960年12月,经过2年多的行程,勒格森·卡伊拉终于来到了斯卡吉特峡谷学院,手持自己的两本“宝书”,骄傲地跨进了学院的大门。

毕业后,勒格森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奋斗。他继续进行研究,并到达英国成为剑桥大学的一名政治学院教授,同时还是一位广受尊重的作家。

因此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就意味着与众不同的风险苦难和与众不同的成功辉煌;反过来呢,墨守成规地活着,则意味着更多的不由自主的风险和苦难。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要想活得快乐一些,轻松一些,就必须改变凡事一定要坚持到底的说法,尤其是一些你所厌恶的事情和工作。人生不要太完美,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要拥有全部的东西,如果你样样俱全,别人吃什么呢?记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

生活中可以没有豪宅,好车,可以只有深刻的文章,淡淡的青草味,可爱的妻儿,还有真诚的朋友,博学的长者,感受着生活,已经足够,生活的标准是自己。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每个人也都受自己生活定式的约束,很难彻底地改变,除非有什么大的挫折。但人是非常现实和实用的动物,可能会有一些梦想,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会按照不切实际的幻想去做选择,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一个姑娘会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环境来选择对象,她可能爱看灰姑娘的电影,但不至于因一些浪漫的幻想把自己“砸”在手里。她的现实性使她在找对象的时候,不会影响她对对方是否适合自己的判断。她结婚后可能会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依偎着爱人的后背充满满足感,而对眼前川流不息的汽车视而不见,她会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家。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你刚买了一双新皮鞋,于是接着就有人说鞋的皮子不好,刚买了一件新衣服,会有人说样式老土。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时可能会比较郁闷,自己喜欢的东西却遭到了别人的否定,是否说明自己的眼光太差劲,还是东西确实不值得喜欢。

答案是否定的,由于每个人性格、爱好及所处的环境不同,看待事物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能拿别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要自己喜欢,就是最好的,没必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让别人衡量自己的喜好,就等于被别人的思想左右,那样我们就活得太累了。

正是因为每个人审美的眼光不同,标准不同,我们这个世界才显得更加多姿多彩。感情也是一样的,很多人在选择另一半时,总是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于是就滋生了许多择偶条件,学历、性格、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甚至连身高、长相都有要求。可他们都忘了一个再普通、再现实不过的道理: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选择。

最适合自己的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却是自己最欣赏的。就如同买衣服、买鞋一样,好看的、时尚的、款式新颖的有很多,可自己只会对其中的一款情有独钟,因为它们适合自己,别人穿着出彩的衣服,自己穿着不一定好看,不合适的东西再漂亮,对自己而言又有什么作用呢?

有人问,怎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答案很简单,生活有自己的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不要忘记,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当机会来临时,你首先要做到的是要抛开所有的顾虑,突破自己、战胜自己,自己先给自己一次机会。不要等待事情完美无缺或安全无误才愿意尝试,那样你可能永远等不到这种机会。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四只猴子关在一个房间里,每天只喂很少的食物,几天后,科学家在房间上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但当它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热水烫得全身是伤,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也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众猴只好望“蕉”兴叹。

几天后,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三只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用一只老猴子换一只新猴子进入,当这只新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仅剩下的两只老猴子制止,连没被烫过的那只猴子也极力阻止它。实验继续,当所有猴子都已换新之后,上头的热水机关也取消了,香蕉变得唾手可得,却没有一只猴子敢上前去享用。

这个实验的结果和我们的生活非常相似。禁忌和经验代代相传。虽然事过境迁、环境改变,大多数的人仍然恪守前人的失败经验,错失很多机会。因此,当机会来临时,或许你很害怕,或许你尚有疑虑,这些感觉都变得很正常。不要做后来的猴子,连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的勇气都没有,面对香蕉虽垂涎欲滴,却被先来一步的猴子的经验所迷惑,不敢跨越雷池半步。

要知道,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面对机会,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理智的行动,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

也许你曾为实现某个目标而拼搏过、奋斗过,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或许曾经听过别人的经验教训:“机会只有一次,抓不住就永远没机会了。”当新的机会一次次降临到你身上的时候,你强烈地想表现自己的那种欲望被前人的“教训”浇灭了,面对新的机遇,你退缩了。因此机会对你来讲,来得快去得也快。

一个垂头丧气的中年人,走进心理医师的诊疗室,向心理医师倾诉他一生中不幸的遭遇:“我经历无数的失败,早年求学,没有一次考试能够过关;踏入社会,经营许多生意,皆是负债收场;然后四处求职碰壁,难得有了一份工作,但没做多久,就被老板开除了;现在连老婆也忍受不了我,跟我离婚了……”

心理医师问道:“那么,你现在想怎么办呢?”

中年人万念俱灰地回答:“我此刻只想一死了之。”

心理医师:“你有没有小孩?”

中年人:“有呀,那又怎么样?”

心理医师笑了笑:“还记得你是怎么教你的小孩走路的吗?从他第一次双手离开地面,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是不是所有家人都会为他喝彩、为他鼓掌?”

中年人似有所悟:“嗯……是的……”

心理医师继续道:“然后孩子很快地又跌倒了,你是不是轻轻扶起他,告诉他,没关系,再试试看,你会走得很好的!”

中年人的语气坚定了些:“对,我会帮他……”

心理医师:“孩子跌跌撞撞的,经过无数次的练习,还是走得不稳。你会不会失去耐性,告诉他,最后再给你三次机会,如果再学不会走路,以后终生都不准走路,干脆我给你买个电动轮椅。”

中年人:“不会,我会再帮助他、鼓励他,因为我相信,他一定能学会走路!”

心理医师:“那就对了,你才跌倒过几次?就想坐轮椅了?”

中年人抗议道:“可是,小孩子有人帮助他、提携他,而我没有。”

心理医师:“真正能帮助你、鼓励你的人是谁,此刻你还不知道吗?”

中年人想了想,朝心理医师重重地点了点头,昂首阔步地走出了诊疗室。

可见,机会要靠自己去寻找和把握,不多试几次,怎么能知道自己行不行?有时人们甚至重新走到自己失败的地方,经过拼搏重新站起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以前做出的努力也不会白费,它至少可以使你积累经验或者避免重蹈覆辙。关键是要有尝试的胆量和面对挫败的勇气。只要坚持不懈,梦想终究会成为现实。

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举成功的人很少。在经历几次正常的失败之后,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到底,不是每个人都能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继续奋斗,他们选择的往往是向命运低头,做着低等、重复、枯燥、收入微薄的工作。虽然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但每个人都应当有适合他自身个性和能力的工作。除非他天生就只有这个能力,否则,他的才能首先就被自己软弱的意志扼杀了。

席慕容曾经说过:“在我们一生里,常常要付出很多无谓的代价,才能得到所期望的那一点点快乐。”吝于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说轻了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说重了,就是过早地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不要让自己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慨叹,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不要让自己咀嚼悔恨与叹息的苦涩。那么就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吧!即使已有千百次的失败,也许正是这千百次的失败为这最后一次的成功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爱自己就简单生活

摒弃生活中多余的东西,简简单单的生活,才能领悟人生的快乐。简单是一种平淡,却不是枯燥;简单是一种平凡,却不是平庸;简单是一种原汁原味的美。简单做人,洒脱自在;简单生活,逍遥一生。

谢凯去一位朋友家做客,朋友出了一道考题:“有四条小虫子排成一条直线往前走,排在最前面的虫子说它的后面有三条虫,排第二位的小虫说它的后面有两条虫,第三条虫子说它的后面有一条虫,而最末尾的一条虫子却说它的后面有三条虫,这是怎么回事?”

谢凯想了半天,把以前回答脑筋急转弯的智慧都用上了,也想不出答案,只好认输。

谢凯问朋友答案,朋友笑着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最后一条虫子在撒谎。”

谢凯恍然大悟:是啊,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容易的问题,我怎么还偏把它想复杂了。

朋友得意地说:“这是给6岁孩子出的题目。几乎没有难住孩子们,却差不多难住了所有的大人。很多人都表示,自己想到过这个答案,但是觉得问题没这么简单,于是纷纷钻了牛角尖……”

谢凯听了有点羞愧,不由得回想起一件事情:“记得我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去上班,到公司后,却发现怎么也推不开玻璃门。我憋足了劲用力推,还是推不开。我很纳闷,这门没锁啊,怎么打不开呢。我想问问另外房间的同事,但是连个门都打不开,那人家怎么看我……正想着,一个同事路过,提醒我:这门是拉开的,不是推的。我当时难堪死了……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说完,谢凯和朋友感慨不已,更多的是沉思。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遇到类似l加1等于几这样的问题,很快会给出答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后,我们反而变得茫然而无所适从了,对很简单的问题,总是想得那么复杂。

经常有人羡慕小孩子的单纯快乐和无忧无虑,而纳闷自己为什么总是郁郁寡欢。造成这种状况的,往往不是生活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把生活复杂化了。

在生活这件事上,我们这些自命不凡的成年人,往往还不如在我们眼里不屑一顾的“小不点儿”。

有这样一个故事:国外有一家杂志社出资一万美元向全球征集最佳答案:有一架直升机载着三个人,其中一个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另外两个分别是德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英国的作家。

直升机在穿越海峡的时候发生了意外,为了挽救飞机和乘客的生命,把损失降到最小,必须把一个人扔下去,那么应当先把谁扔下去呢?

这件事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极大兴趣,杂志社收到了来自各地的不同答案。人们各抒己见,侃侃而谈。但绝大多数都是从不同的方面论证他们各自的重要性,一时间谁也无法说服谁。公布结果的那天到了,奖金的得主竟是一个年仅八岁的小男孩,他的答案很简单:把那个最胖的扔下去!

很多事,其实并不复杂,就如同这个简单的答案一样。可是,如今的社会,复杂的人已经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

要得到内心的那份坦然和快乐,就要从现在做起,做一个简单的人,简单的生活,率性而为,永远保持着纯真和童心。

多给自己松松绑

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围墙和铁窗,这种监狱就是我们自己的心为自己所造的心灵监狱。我们经常看到走在路上的行人,神色匆忙,眉宇间带着生活的种种烦恼。难道生活真的让人如此痛苦吗?

让我们给自己松松绑吧!除了自己释放自己,为自己找一个出口,还有谁能让你从心灵里真正地恢复自由呢?

很久以前,某国在农村抓到窃贼时,拘禁的方法非常简单。他们抓到一个窃贼便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他待在里边,抓到一定的数量便把他们一个个从圆圈里拉出来排队押走。中国有一个成语叫“画地为牢”,它的意思与这一做法何其相似。所以我们才说,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对有的人来说,心里的不良情绪就是一座监狱,各种情绪都成了层层铁窗,被关在里面的人天天为之郁闷愤恨。这些不良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地释放,会让人始终无法解脱,有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9岁的外企销售经理小张从小学习就很出色,顺利地从大学毕业后,进入某外企工作,从普通的业务员做到销售经理,收入很高。但是她却一直感觉心里很压抑,心烦意乱,甚至觉得生活没有乐趣。

因为长久以来,由于一段时间工作很忙,她忽略了与男朋友的交流和相处,后来男朋友提出了分手,她非常痛苦。一旦闲下来,她就会感到孤独和寂寞。而且,除了工作时,小张很少与人交往,心里的压抑和烦恼一直都得不到发泄和排遣。所以,小张的生活似乎有着截然相反的两面,在外人眼里她一直都很出色,生活也很幸福,而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她心里有那么多的烦恼,她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后来再也无法忍受的小张竟然在家中打开天然气阀门自杀了。

其实,小张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她非得走上那条绝路呢?看得出来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她的工作很好,人也很出色,本来应该过着很幸福的生活,却因为由于长期以来郁积在心里的情绪得不到宣泄,而走上了那条不归路。如果她能及时地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重视心理健康,不时给自己松松绑,将心中的各种不快发泄出去,那么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所以,郁闷的人,请舒一舒眉,为自己的心灵松松绑吧。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让你恢复自由。

一位医生在给一位老板进行诊疗时,劝他多多休息。这位老板非常愤怒地抗议道:“医生,你不知道我有多辛苦!我每天要承担大量的工作,没有一个人可以分担一丁点儿的业务。医生,您知道吗?我每天都得提一个沉重的手提包回家,里面装的是满满的需要处理的文件呀!”

“那么,为什么晚上还要批文件呢?”医生非常讶异地问道。

“那些都是必须处理的急件。”老板无奈地回答。

“难道别人不可以帮助你吗?你不是有助手吗?”医生问。

“当然不可以!只有我自己才能正确地批示呀!而且我还必须尽快处理完,否则公司就无法运营下去了。”

“这样吧!现在我开一个处方给你,你不妨照着做。”医生不容置疑地说道。

这位病人听完医生的话,读了读处方——每星期空出半天的时间到墓地一次;每天散步两小时。病人非常惊异地问道:“为什么要我去墓地呢?”

医生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因为我希望你可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的墓碑。你不妨认真思考一下,他们生前也与你一样,认为全世界的事都得扛在双肩,可现在他们全都永眠于黄土之中,总有一天你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整个地球依然会不停转动着,在世的人们仍会如你一般继续工作。我建议你站在墓碑前好好地想一想这些摆在眼前的事实。”

医生这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敲醒了老板,他依照医生的指示,转移一部分职责,放慢生活的步调,他知道生活的艺术不在于急躁和焦虑,他的心已经得到平和,嘴里也不再抱怨“辛苦”了,可以说他比以前活得更好了,当然事业也更蒸蒸日上了。

这位商人能够一改过去辛劳而紧张的生活,重新开始新的人生,全在于他及时地醒悟,开始为自己松绑。其实,即便我们身处绝境,只要我们有为自己松绑的意识,就会找到新的天地。

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地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之后日子过得飞快。靠着那本棋谱,囚犯轻松愉快地把他的牢狱之灾化解掉了。他把“恐怖”的监狱当成自己发展的另一美好天地,痴迷于对棋艺的研究,通过这种方法他为自己减了刑松了绑。

生活中真正进过监狱的人毕竟不多,但有的人却像真正的囚徒一样把自己关在心灵的监狱里,不肯自我松绑、自我减刑。我们应积极努力地去寻找自己心灵的“棋谱”,如果你能找到它,学会为自己松绑,那么,你的人生将会是出色和潇洒的。

别为明天的盘子发愁

中国有一个故事叫做“杞人忧天”,其实担心天掉下来的心理是毫无道理的。可见,忧虑真的是会使人丧失理智。忧虑心理是人生、事业成功的绊脚石,如果成天愁眉不展,担心这、担心那,你就会养成优柔寡断的毛病,眼看成功的机会白白地从你指尖溜走,到最后,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种土灰色的沙鼠。每当旱季到来之时,这种沙鼠都要囤积大量的草根,以准备度过这个艰难的日子。但奇怪的是,当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们度过旱季时,沙鼠仍要拼命地寻找草根,运回洞穴,似乎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心安理得,才会踏实。否则便焦躁不安,嗷嗷叫个不停。

研究证明,这一现象是由沙鼠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是沙鼠出于一种本能的担心。担心使沙鼠干了大于实际需求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事。沙鼠的劳动常常是多余的,毫无意义的。

曾有不少医学界的人士想用沙鼠来代替小白鼠做实验。因为沙鼠的个头很大,更能准确地反映出药物的特性。但所有的医生在实践中都觉得沙鼠并不好用。问题在于沙鼠一到笼子里就非常焦虑。尽管在笼子里的沙鼠的生活可以用“丰衣足食”来形容,但它们还是一个个很快就死去了。医生发现,这些沙鼠是因为没有囤积到足够草根的缘故。确切地说,它们是因为极度焦虑而死亡的,这是来自一种自我心理的威胁。

你会为明天的盘子没洗而发愁吗?事实上很多人都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里,常让人们深感不安的往往并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那些还没有发生甚至永远也不会发生的事情。人们总是为了将来的所需和将来会如何而发愁,这种担心令人深深地感到不安。忧虑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增加你的压力,使你整天忧心忡忡,无端猜忌。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卡耐基说过:“其实99%的焦虑根本不会发生,是人自己造成了自己的焦虑。”我们的担忧和烦恼其实都和杞人担心天会塌下来一样,都是自寻烦恼,没有必要的。

凡事总会有解决的方法。如果你感到焦虑不安,那么为什么不试试这种方法——接受最坏的结果。

卡耐基在他的书中提到一个石油商人讲述的故事:“我是石油公司的老板,有些运货员偷偷地扣下了给客户的油量而卖给了他人,而我却毫不知情。有一天,来自政府的一个稽查员找到我,告诉我他掌握了我的员工贩卖不法石油的证据,要检举我们。但是,如果我们贿赂他,给他一点钱,他就会放我们一马。我非常不高兴他的行为及态度。一方面我觉得这是那些盗卖石油的员工的问题,与我无关。但另一方面,法律又有规定‘公司应该为员工的行为负责’。另外,万一案子上了法庭,就会有媒体来炒作此新闻,不良名声传出去会毁了我们的生意。我焦虑极了,开始生病,三天三夜无法入睡,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呢?给那个人钱呢?还是不理他,随便他怎么做?”

“我决定不了,每天担心,于是,我问自己:如果不付钱的话,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呢?答案是:我的公司会垮,事业会被毁,但是我不会被关起来。然后呢?我也许要找个工作,其实也不坏。有些公司可能乐意雇用我,因为我很懂石油。至此,很有意思的是,我的焦虑开始减轻,然后,我可以开始思想了,我也开始想解决的办法:除了上告或给他金钱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路?找律师呀,他可能有更好的点子。”

“第二天,我就去见了律师。当天晚上我睡了个好觉。隔了几天,我的律师叫我去见地方检察官,并将整个情况告诉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当我讲完后,那个检察官说,我知道这件事,那个自称政府稽查员的人是一个通缉犯,我心中的大石头落了下来。至此,每当我开始焦虑担心的时候,我就用此经验来帮助自己跳出焦虑。”

是的,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当这个后果出现时,我能面对它吗?我能承担它带来的责任吗?这是我们在焦虑时要自己问自己的几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最坏的结果在自己的接受范围,那么你一定会轻松许多。

别把成功看得太复杂

成功很简单,而且有时越简单越成功。一个简单的想法,一个简单的理念,往往都会使你走向成功。

前苏联火箭专家库佐寥夫为解决火箭上天的推力问题而苦恼万分,食不甘味。他的妻子便对他说:“这有什么难的呢?就像吃面包一样,一个不够再加一个,还不够,继续增加。”库佐寥夫一听,茅塞顿开,采用三节火箭捆绑在一起进行接力的办法,终于成功地解决了火箭上天的推力难题。

在这里,成功就是想到了一个简单的数学加法。一个简单的想法,一个简单的理念,往往就会促成事情的快速成功;而过于复杂化的思想与思路,却反而会延缓解决问题的速度。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学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使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许多事情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难,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爱迪生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总计2000余种东西。这些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的产生,都有赖于爱迪生的钻研精神和不把成功看得很复杂的良好心态。他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用最简单的方法处理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便又低头工作了。过了一会儿,爱迪生问助手:“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爱迪生说:“怎么弄得那么复杂,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呢?”他走过去,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把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于是,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简单,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成功方式。虽然要想把一件复杂的事情搞得简单而有效,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把复杂的事做简单,一定会有很多方法,可总有一个方法最简单、最实用,就像古希腊的哲人告诉我们的:要让生鸡蛋直立在桌子上,最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轻轻地敲破鸡蛋壳。

柯达创始人乔治·伊斯曼早在一个世纪之前就创造了一句著名的口号:“只要你一按,其余我来办。”这是弃繁从简理念的最佳诠释和典型应用。我们每个人都极需把弃繁从简的成功理念深植心底,并把这个理念运用到实践中,那么,简单就可以成为我们化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今天,对于成功的渴求,已成为我们所处时代最迫切的呼声,人们对于成功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功的含义被阐述得越来越深刻,尤其是成功的方法也被分解得越来越多,以至于我们变得越来越困惑,不知道哪种成功方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无形中,对于成功的追求也成为了一种人们心理上的沉重负担。其实,我们的困惑往往都是由于我们陷入了心理上的误区——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为什么当我们煞费苦心、竭尽全力地去追求成功时,成功却迟迟不来?问题就出在我们把成功看得太复杂了,因而做起事情来也把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从而延缓了成功的速度,减慢了做事的效率,这正是大多数人与成功无缘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竞争与挑战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学会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成功并不像我们看上去的那么复杂,有时越简单越容易成功,尽管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我们应该让心态简单一些,把复杂的事用简单的方法去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凡事不要自我设限

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已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几年前,李莉南下深圳求职,根据她的经验和能力,负责一个部门绝对没有问题。

李莉的一个朋友对通信行业比较熟悉,人缘也不错。于是,朋友给一家电信公司的张总工程师打了个招呼,然后让李莉约定时间面试。李莉认为自己没有在大电信公司做过主管,怕面试无法通过,又担心做不好工作,会损了朋友的面子,只好“退而求其次”,想自己通过招聘渠道找工作。

李莉先给几家用人单位寄去简历,却石沉大海毫无消息。接着,李莉又去找人才市场和职业介绍所,也面试了几家用人单位,但结果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

时间一晃一个月过去了,李莉也急了。最后,李莉决定打电话给张总工程师。秘书接过电话问道:“请问您找哪一位?”

李莉回答说:“请找张总。”

秘书说:“对不起,张总正在开会,可以请您留下口信吗?”李莉觉得彼此不熟,又不好意思留口信,只好挂了电话。

朋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给李莉讲了一个“跳蚤的故事”。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往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根据测试,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它身体的400倍左右。

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不过这次是立即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次被撞,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

一天后,实验者把这个盖子轻轻拿掉,跳蚤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上继续跳。三天以后,他发现这只跳蚤还在那个高度跳。

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盏酒精灯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的一下,跳出来……

李莉很快就领悟到其中的意思,默然半晌,没有做声。

第二天一早,李莉就给张总打电话,又是秘书接的电话,但见她直呼张总的名字,秘书不敢怠慢,很快接通电话……面试很顺利,李莉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部门主管。

现在,李莉已成为该公司的资深主管,上司正准备提升她为副总经理。张总工程师现在也已经成为总经理。张总多次对李莉的朋友说:“真该好好感谢你啊,要不我上哪儿去找这么好的得力助手去啊?”

在这个故事里,跳蚤真的不能跳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是。而是因为,它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自己无法逾越的。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我设限”。

在生活中,是否有许多人像这只跳蚤一样,不断自我设限呢?年轻时雄心万丈,意气风发,一旦遭遇挫折,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抱怨上天不公。慢慢地,他们不是想方设法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他们已经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屈服了,或者已习惯了。他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糟糕的生活。他们害怕失败和挫折,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那么困难。慢慢地,他们的心里面已经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自我设限”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要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就要打破这种“心理高度”,停止自我设限。

烦恼往往都是自找的

因为烦恼,一些本可以成为天才的人正在做着极其平庸的工作;因为烦恼,很多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了无谓的事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因烦恼而获得过好处,也没有一个人因烦恼而改善过自己的境遇。所以,我们不必自找烦恼。

一个人被烦恼缠身,于是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方法。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在一片绿草丛中,有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的横笛,逍遥自在。他走上前去问道:“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他试了试,却无济于事。于是,又开始继续寻找。

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

他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人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他说:“是的!恳请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

他蓦然醒悟。

我们烦恼,我们觉得自己不幸,往往不是别的,而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将自己捆住了。当我们想要将自己从所谓的“苦海”中解脱出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问问自己的心,我们是否真在“苦海”里呢?有时候,烦恼是我们自己加给自己的。

古时候,在深山里有座庙,庙里住着小和尚和老和尚,他们每天都要打坐修行。

一天,小和尚对老和尚说:“我每次打坐入定的时候,都有一个大蜘蛛来打扰我,害得我心烦意乱,还有点害怕,请你给点化一下。”

老和尚说:“这样吧。那蜘蛛再来你就在它的肚子上画个圆圈,我要看它到底是个什么妖魔鬼怪。”

小和尚照办了,时间不久小和尚很快入定了。当他打坐完的时候,他看到自己的手放在腹部,肚子上竟然有自己画的很多小圈圈。原来骚扰自己的蜘蛛竟然就是他自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己吓唬自己,烦恼往往都是自找的。正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有一天,城郊的寺庙里来了一位很富态的中年妇人。据她说,她最近老是失眠,无论面对多么鲜美的饭菜都没有胃口,浑身乏力,懒得动,做什么事都没有激情,很想了却尘缘,遁入佛门。

方丈是个懂得医术之人,他听完那位妇人的描述后,便说:“不忙,待老衲先给施主把把脉如何?”妇人点头应允。切完脉,观完舌苔,方丈微微一笑:“体有虚火,并无大碍。”顿了一下,方丈又接着说:“只是施主心中藏着太多烦恼而已。”中年妇女一被点醒,心里暗叹神奇,便把心中所有事情逐一向方丈说明。方丈很随意地跟她聊着:“你家相公与施主感情如何?”

妇人脸上有了笑容,说:“感情很好,耳鬓厮磨十几年从未红过脸。”

方丈又问:“施主膝下有无子女?”

妇人眼里闪出光彩,说:“有个女儿,很聪明,很懂事。”

方丈又问:“家里的生活不好吗?”

妇人赶忙摇头说:“很好,家里的生活算得上是镇上的富裕人家了。”

方丈铺开纸墨,边问边写,左边写着她的苦恼之事,右边写着她的快乐之事,然后把写满字的这张纸放到妇人面前,对妇人说:“这张纸就是治病的药方。你把苦恼之事看得太重了,所以忽视了身边的快乐。”说着,方丈让徒弟取来一盆水和一只苦胆,把胆汁滴入水盆中,浓绿色的胆汁在水中淡开,很快就不见了踪影。方丈说:“胆汁入水,味则变淡。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施主,不是您承受了太多的苦痛,而是您不善于用快乐之水冲淡苦味啊。”

从以上的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的快乐都是自己找的,任何的痛苦也都是自己找的。人之所以痛苦,不是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没能领悟人生的真谛。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明白了这个道理,你的人生怎能不快乐?

攀比,折磨自己的毒瘤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令人沮丧的往往并非事实,而是比较。”总是喜欢与别人比较,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状态,会使你慢慢变成牢骚专家。人比人气死人,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

周娜的朋友刘佳近日乔迁之喜,请她和几个朋友上门做客。

坐在刘佳新居宽敞的客厅里,周娜想想自己的蜗居,不禁气馁。刘佳老公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周娜的老公则只管捧着茶杯在一旁呵呵傻笑。

“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周娜暗地里“恨铁不成钢”。

周娜忍不住偷偷地将自己老公同人家老公比了又比,结果,只是放大了她老公的缺点。真是越比越没劲,周娜越想越郁闷。

过了一段时间,周娜给刘佳送东西,刘佳两口子都在家。

刘佳挽着袖子,趴在地板上打蜡,她老公则悠然自得地跷着二郎腿看电视,不时盛气凌人地抬手指点说:“喏,这儿,还有那儿,没擦匀,重擦。”刘佳被呼喝着忙来忙去。

周娜实在看不下去了,逗刘佳老公:“你怎么不懂得怜香惜玉呀,这么粗笨的活叫刘佳一个人做?”

谁知,他不以为然地说:“哼,我出钱买了这房子,难道还要叫我出力啊?”

周娜为之愕然。回家路上,周娜想:“刘佳一个月好歹也挣大几千块呢。凭什么她又出钱又出力,还被老公看做是天大的恩赐?想想自己真可笑,居然还羡慕人家的老公。自己一家三口虽然住得并不宽敞,却也其乐融融。自己常图清闲将洗衣做饭之类的家务事推给憨厚的老公,他却心甘情愿地大包大揽下来,全无半点责怪。现在想来,我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这时,周娜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千万不要和别人比。其实,人们只看见月亮皎洁、明亮的光辉,却忘记了月亮背面也是有阴影的。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人贵有自知之明,何必拿自己的短处去和人家的长处比呢?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行了。

有谚云:“人比人,气死人。”比较、计较,这是烦恼的来源。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不了就会不痛快。只要用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爱比较的现象屡见不鲜。

妻子对丈夫说:“看邻居家都买宝马车了,和你一起进单位的大周现在都当局长了,你姐夫又买房子了,我堂兄的孩子都进重点高中……你怎么就不争气呢?我跟着你真是倒霉!”

工作中,总觉得自己做得比别人多,但是却总得不到上司的赏识,觉得自己被埋没了。

对影视明星不屑一顾,觉得他们只要随便说几句话、搔首弄姿就能赚大钱,自己累死累活却只能勉强糊口,觉得很不公平,并忿忿不平。

每天辛勤工作,拼命赚钱,钱却永远赚得没有别人多,不甘心,更不服气。

看到别人时来运转,开始发迹,便眼红了,心想:“不就是运气好吗?换了我,我能比他做得更好!”

其实,这么比较,有意义吗?人家再怎么好,那也是人家的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殊不知,辉煌的背后隐藏着多少痛苦和牺牲!你要是不服气,还不如省下抱怨的工夫干点实事呢。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蜡烛。看别人过得好,有这方面的能力就化压力为动力,努力让自己也能变得更好。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你就死了这份心,安心地过自己的日子。人与人不同,何必弄得自己不开心呢?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这么一种观念:我不和别人比,别人再好,我也不羡慕。我只和自己的过去比。这样一天比一天好,你就总会有幸福感,心里就会得到真正的安宁。

快乐的秘诀就是:不为难自己

做人,没必要和自己过不去。看开点,随缘任性才能活得潇洒,得到内心的快乐。快乐最大的秘诀就是:不需要给自己找太多的理由来为难自己,给自己找太多的借口,最后伤的还是自己,还不如看开一点,给自己一个空间,一切都会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美好。

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后,他就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

一年春天,他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很高,于是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捞墨鱼。但此次打鱼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

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一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都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捞到的都是墨鱼。他只好空手而归。

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下一次出海无论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捞。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是海蜇。于是,渔夫再次空手而归。

结果,渔夫没能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设定高标准,努力工作并没有错,但当这种高标准让你无比痛苦时,那就是苛求自己了。

中秋的禅院里一片荒芜,点缀着稀稀疏疏的杂草。

老和尚去集市买了一袋子草籽回来,交给小和尚说:“你自己选个好地方撒种吧。”

小和尚乐滋滋地拔掉杂草,小心地把草籽撒在选中的地上,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蜂飞蝶舞……

不一会儿,起风了。

“不好啦,师父!草籽都被风吹走了!”

“慌什么,随它去吧。被风吹走的都是瘪的空的,没关系。”

不一会儿,来麻雀了。

“不好啦,师父!麻雀把咱们的草籽都吃了!”

“慌什么,随它去吧。反正草籽多,鸟是吃不净的,肯定还能剩下好多的,没关系。”

不一会儿,下大雨了。

“这下子完蛋了,师父!大雨把咱们的草籽都冲走了!”

“慌什么,随它去吧。雨冲到哪儿草籽就在哪儿发芽的,没关系。”

小和尚鼻子都快被气歪了,怎么碰上这么个“随它去吧”的“没关系”的师父呢!

十几天过后,禅院里居然到处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比小和尚原先设想的最好的情况还要好上十倍。小和尚惊奇不已。

老和尚摸着小和尚的脑袋说:“我早说了随它去吧,没关系的,你看是不是这样子啊,好徒弟?”

小和尚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小和尚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种草的话,可能是费时又费力,还没有好的效果。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应该有这种坦然随缘的心态,让自己活得轻松点。

有家公司里有一位陈经理,同事都很羡慕他,羡慕他活得比较洒脱,对他来说好像没有什么事是难事,没有什么事可以影响到他的好心情。

他今年已经50岁了,但是精神饱满,活力四射,完全像是一个年轻人,很多同事经常问他保养青春的秘诀,他说只有一句话“别难为自己”。

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着太多的哲理。你看看身边的朋友,经常为了收入低、工作忙、买房子而愁颜不展,苍老了一颗年轻的心。

现在的社会,充斥着太多的诱惑和浮躁。如果不是能力所及,也不要为难自己。如果强求,不但是为难自己,更是剥夺了自己快乐的权利。

接受事实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

当我们遇到无法改变的失败或不幸的厄运时,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的接受它。

一对夫妇在婚后十一年生了一个男孩,夫妻恩爱,男孩自然是二人的心肝宝贝。男孩两岁生日的那天,丈夫在出门上班之际,看到桌上有一个药瓶打开了,不过因为赶时间,他只是嘱咐妻子把药瓶收好,然后就关上门上班去了。妻子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就忘了丈夫的叮嘱。

小男孩拿起药瓶,觉得好奇,又被药片的颜色所吸引,于是拿起来全吃了。结果,男孩服药过量。孩子被送到医院时,医生已经无力回天了。

妻子被事实吓呆了,不知如何面对丈夫。紧张的丈夫赶到医院,得知噩耗悲痛欲绝,看到儿子的尸体,他望了妻子一眼,然后说道:“亲爱的,我爱你。”

丈夫并没有被情绪所控制,怪罪妻子,而是强忍住心中的悲痛,安抚妻子。因为他知道,儿子的死已成事实,再吵再骂也不会改变事实,还会惹来更多的伤心。妻子已经很难过了,又何苦在她的伤口上撒盐呢?这位丈夫可谓是人生的智者。的确,不幸已经发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事实。

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奇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中的马路上,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

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为失去的东西而懊悔是没有用的,更重要的是接受现实,为以后的生活做好计划。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寺院,寺院的废墟里有一个石碑,石碑上刻着:“既已成为事实,只能如此。”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你一定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情况。你要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家,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他故意装作失手,咖啡杯掉在水泥地板上,摔了个粉碎。学生们不断地发出了惋惜之声。这位心理学家指着咖啡杯的碎片说:“你们一定对这只杯子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形。今后在你们生活中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想想这只破碎的咖啡杯。”

爱迪生的实验室有一次失火,等爱迪生赶到时,实验室已经是一片火海,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实验仪器毁于一旦。爱迪生的儿子心疼得不得了。爱迪生却点起一根烟对儿子说:“快把你妈妈叫过来,很难得有这么大一场火的,叫她也开开眼界。”后来爱迪生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说:“不幸既然已经发生,那么我只有接受它,我干嘛和自己过不去呢?再说,这场大火也意味着之前我所有的错误都被烧掉了,我可以更好地开始我的工作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所以,如果不幸已经发生,那么就去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即使你再不情愿,也要及时收住自己错误的脚步,寻找新的方向。记住,事情已经发生,如果不能改变它,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勇敢的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