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折磨是福,是上帝给你的磨砺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实现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对但丁的这句名言,我们并不陌生。不过,我们在生活中是否要信奉它、实践它呢?
答案是肯定的。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逗狗、捉耗子。”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中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苏格拉底曾被人贬为“让青年堕落的腐败者”。
美国职业足球教练文斯·伦巴迪当年曾被批评为“对足球只懂皮毛,缺乏斗志”。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
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他曾被老师和同学们称为“呆子”。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3次还考不上。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试问:如果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只有做出了举世无双的事业,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的第一。看过马拉多纳踢球的人,还想一身臭汗地在足球队里混吗?听过帕瓦罗蒂歌声的人,还想练习美声唱法吗?——其实,如果总是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只想功成名就,那么世界上也就没有帕瓦罗蒂、马拉多纳这类人了。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
小狗也要大声叫!实际上,追求一种充实有益的生活,其本质并不是竞争性的,并不是把夺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个人对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来到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只要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根本不在意别人对他们的姿态和成果品头论足,也不会因没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练习、情绪消沉。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当众展示、参赛获奖,而是自得其乐、有所获益,满足自己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
所以说,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努力地去实现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成功需先接受失败
我们中许多人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信条,但没有什么方法能永远行得通,人也不可能每次都成功,有时你必须接受失败。
姚明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他曾看了一本书,书中把他写成一个从不犯错误的人。他告诉大家,他不是一个神,而只是个人,而且事实上他失败过许许多多次。后来,国内的某媒体向他约稿,他又写了下面的文章:
我不担心在NBA第一年就遭遇失败,我只想试一试。事实上,我的“新人年”还可以,虽然不是特别好,但足够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冲击。那一年我常常首发上场,打了全明星赛,可如果事情不是像这样发展或者不如这样,那就如同失败。我不知道美国球迷怎么想,但在中国,当你得了30分,球迷就想让你得40分,当你拿了40分,他们就要50分。我在NBA的第一个赛季刚结束,国内的报纸就已经开始谈论我需要多少年拿总冠军,多少年成为“最有价值球员”,所以我会想到失败。这些目标太大了,如果我不能实现,人们就会把我当成失败者。
对于失败的看法,我跟许多人不同。如果成功的可能性不高,那么很多人或许根本不会去尝试。而我无论成败,都觉得要从过程中去学很多东西。
中国有句老话,“胜者王侯败者寇”。很多人把它当成人生信条,说明中国人很在乎结果。还有一句名言,“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取胜,就没人会记得你。这是中国和美国价值观的另一大区别,在美国,迈克尔·乔丹和查尔斯·巴克利都是英雄。虽然巴克利从未赢得年终总冠军,但他仍孜孜不倦地工作,即使只是在电视屏幕上露面,但我尊敬他。有关巴克利的消息总是很多,也许他只想让众人议论“你又听到巴克利说什么了吗”,总之这就是美国,只要你努力过,即使不成功也能够出名。而在中国,失败者会被人遗忘,你没赢的话,没人会记得是什么原因,常常只记得你没赢,然后把你忘记。
听起来很新鲜,但这是事实。当球队赢的时候,人们说教练和球队了不起;若由于伤病或其他原因而缺阵或输掉,没有人记得那回事。想到这些,我很害怕。如果我幸运的话,就总是能避免受伤。可一旦受伤,就完了。不赢,就会被人遗忘。但我认为,只看重结果是不对的,过程很重要。当年我没能获得最佳新人奖,但我尽了最大努力。让我再来一次,我可以打得更好。第一年,我做的其实比想象中能做到的要多,我预测自己可以平均得10分,抢6个篮板,结果我平均得13.5分,抢了8.2个篮板,我没想到能打满所有82场比赛,更没想到有那么多场都是首发。
不知道下面这句话是谁的首创,但这也是我的信条之一:狮子率领羊群可以击败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很重要的一点是,我要决定什么时候该当狮子,什么时候该当羊。你不可能总是非此即彼,泾渭分明,不同的时候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思维方式在我来到NBA后对我很有帮助,我必须使出自己所有的力量。身体上,我处于劣势,我当然很高,但不很壮,别人很容易把我从篮下推开,我推别人却没那么容易。在NBA,有的是比我壮的人。只能运用脑力以弥补体力的不足,我必须找到自己在NBA的强项,尽全力发挥。我不必担心自己在他人眼中如何,别人怎样打球,或者我以前的NBA中锋做了什么,我得抛开所有这些,提醒自己,即使对手有许多强项,我们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把球投进篮里。
有一本武侠小说给了我很大帮助——金庸的《笑傲江湖》。我喜欢书中英雄的处世方式:行事非常有原则,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然,还有他的功夫——不是指武功,而是武功背后的哲学。正如所有门派的打斗,你准备进攻和防守前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站位,如果我想击你的脸部,开始时会握紧拳头,在你面前高高举起。但如果我什么动作都不做,你就猜不出我要打击的部位,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反击我。
我就是这样打篮球的,出击的时候不先出手,让对手猜我将会做什么。而对手如何反应,会向我透露一些关于他的信息,他一定会显示他的强项,然后我就能据此设法回应。你得用自己感觉舒服的方式打球,或者用比对手感觉舒服的方式打球。
为什么许多人容易畏首畏尾,我想原因大概是:如果规则或思想是古人传下来的,行不通则可归咎于古人;如果你擅加改动,出了错的话,就得归咎于自己。我们中许多人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信条,但没有什么方法能永远行得通,人也不可能每次都成功。有时你必须接受失败,有时你必须做出改变——人生就是如此。
我一直相信,假如我成功,将会是巨大的成功;假如我失败,也将会一败涂地。试图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很有意思,就像去自己从未到过的地方探险,每件事都那么新鲜,那么令人激动,不管怎样都能学到很多。不论你身处何地,从事什么职业,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都是一样的,就好比要上楼,得一步一步来。
如果你知道目标在何方,但还很遥远,就不要老是四处张望。只要看着脚下,走你的路,然后,终于有一天你抬起头,伸出手,发现目标已近在咫尺。
青春的征途中两负“重伤”
土壤也许腐朽,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进而创造更多的机会。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在失败中寻找与把握机会的过程。没有失败就无所谓成功,没有遭遇过挫折和失败的人生是不丰富的人生,就像白开水,纯净却没有味道。一个人是否活得丰富,不能看他的年龄,而要看他生命的过程是否多彩,还要看他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能否把握住机会。俞敏洪先生曾经讲述他在自己青春的征途中两负重伤:
“第一次是我的高考。我在一篇文章中讲过我高考的故事,那时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我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但是由于基础知识薄弱等原因,我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我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我坚持考了第三年,最终考进了北大。这里我想说明的有两点:第一点是坚持的重要,因为无视失败的坚持是成功的基础;第二点就是能力和目标成正比,能力增加了,人生目标自然就提高了。我一开始并没有想考北大,师范大专是我的最高目标,但高考分数上去了,自然就进了北大。这算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失败和成功交织的滋味。
我的另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是我的留学梦的破灭。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留学热潮,我的很多同学和朋友都相继出国。我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也开始动心。1988年,我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我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动荡的1989年导致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再加上我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我所有的积蓄。为了谋生,我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因触犯北大的利益而被记过处分。
为了挽救颜面,我不得不离开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使我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我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待下去,我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正是这些,帮助我抓住了个人生命中最大的一次机会: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一个人可以从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成长,正像腐朽的土壤中可以生长鲜活的植物。土壤也许腐朽,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进而创造更多的机会。只有当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失败和考验时,我们才能成熟、收获。而那些失败和挫折,都将成为生命中的无价之宝,值得我们在记忆深处永远收藏。”
多给自己一点勇气
失去财产,你只失去一点儿;失去名誉,你失去了很多;失去勇气,你就失去了一切。
英国皇家学院公开张榜,大名鼎鼎的戴维教授要选拔科研助手。年轻的装订工人法拉第听说后激动不已,赶忙到选拔委员会报了名。但临近选拔考试的前一天,法拉第接到通知:他的考试资格被取消了,因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
法拉第很不服气,急忙赶到选拔委员会去申诉。但委员们却对他说:“一个普通的装订工人想进皇家学院,没有别的办法,除非你能得到戴维教授的同意!”
法拉第感到非常失望,戴维教授是我能见得到的吗?他们这不是明显看不起人吗?犹豫再三,法拉第还是决定去试一试。毕竟机会难得,说不定上帝会眷顾我,让我真能得到戴维教授的同意呢?可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了。
于是法拉第顾虑重重地走到了戴维教授家的大门口。他在门前徘徊了很久,终于敲响了门。门开了,一位老者注视着法拉第,“门没有闩,请你进来吧。”老者微笑着对法拉第说。
“教授家的大门经常都不闩吗?”法拉第疑惑地问。
“干吗要闩上呢?”老者一脸慈祥地说,“当把别人闩在门外的时候,也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了。”
这位老者就是戴维教授,他听了法拉第的述说和请求之后,写了一张纸条,说:“年轻人,你带着这张纸条去,告诉选拔委员会的那些人说,戴维老头同意了。”
后来经过严格的选拔考试,书籍装订工人法拉第出人意料地成了戴维教授的科研助手,迈进了英国皇家学院那高大而华丽的大门。
法拉第靠继续敲门的勇气,敲开了英国皇家学院的大门。
在1830年,瑞典化学家塞夫斯特穆也以同样的勇气,敲开了神圣的科学大门,发现钒元素。
在发现钒元素之后,塞夫斯特穆以轻松风趣的科学童话般的笔调,给自己的朋友维勒写了下面的话:
“在宇宙中住着一位漂亮可爱的女神。一天有人敲响了她的门,女神那时懒得动,等着来人第二次敲门,谁知这位来宾只敲过一次就走了。女神急忙起身打开窗子张望。‘是谁家的冒失鬼呀?’她自言自语道,‘啊,一定是维勒!’如果维勒再敲一下,不就能见到女神了吗?过了几天,又有人来敲门,一次敲不开,就继续敲下去,女神开了门,原来是塞夫斯特穆。他们相晤了,钒元素便诞生了。”
是持之以恒,保持继续敲门的勇气,还是浅尝辄止,放弃继续敲门的勇气,这便是塞夫斯特穆与维勒寻找钒元素成败原因的根本所在。
“勇气”可以让人产生冲破一切阻碍的巨大力量。“失去财产,你只失去一点儿;失去名誉,你失去了很多;失去勇气,你就失去了一切。”这是歌德的至理名言,也是每个人成功的人必备的素质。
坚持到底才是强者
我们真正要担心的不是有没有机会,而是你是否足够坚持以迎接到来的机会。
不要老是埋怨自己没有机会,而要认真想想,自己的机会是否因为怠惰而不断丧失了呢?不要把别人的刁难当成折磨,而要把它当成自我充实的良机。
有个非常瘦弱的年轻人,来到一家电器工厂面试。
他一走进工厂的人事部,便对主管说明来意:“您可否安排一个小职务给我,我什么都愿意做,即使工作非常卑微,薪资再低也没有关系。”
人事主管看他体型瘦小,又衣着不整,正准备一口回绝,但又怕因此伤了他的自尊心,于是随便编个理由说:“我们目前并不缺人,你一个月后再来看看吧!”
年轻人听完后便转身离开,主管猜想,他一定会打退堂鼓。
没想到一个月后,年轻人又来了,主管又继续推托,如此反复了许多次,最后主管只好说出真正的理由:“你看你一身脏兮兮的衣着,根本不能走进我们的工厂啊!”
没想到,第二天年轻人穿了一件整齐干净的衣服又来了。人事主管看着他,有点无奈地说:“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又不懂,而我们是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因此你根本不能胜任。”
两个月后,年轻人居然又来了,而且还自信十足地说:“您好,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也拿到了一些证书。您再看看我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我会一项项补足!”
此刻,人事主管认真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呆了半天后才说:“我在这里工作都将近10年了,头一次遇到像你这样不死心的人,我真的不得不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
年轻人的毅力终于打动了主管,他不仅争取到了工作机会,而且凭着自己的毅力,逐步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他就是后来创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传奇人物——松下幸之助!
正是他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松下”电器在世界上不断上演传奇。
我们真正要担心的不是有没有机会,而是你是否足够坚持以迎接到来的机会。学学松下幸之助的积极态度,在机会到来前的时间里,积极增强自己的实力,这样,你才能把握住每一个机会。
亿万富翁沿街叫卖三明治
“一个昔日的亿万富翁,沿街叫卖三明治”的消息,很快传播开来,购买三明治的人也越来越多。
泰国有个企业家,玩腻了股票后,转而去炒房地产。他把所有的积蓄和银行贷款全部投资在曼谷郊外一个配有高尔夫球场的15幢别墅里。
没想到,别墅刚刚盖好,时运不济的他却遇上了亚洲金融风暴,别墅一幢也没有卖出去,连贷款也无法还清。企业家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别墅被银行查封拍卖,甚至连自己安身的居所也被拿去抵押还债了。
情绪低落的企业家完全失去斗志,他怎么也没料到,从未失手过的自己,居然会陷入如此困境。
有一天,他坐在早餐店里,忽然灵光一闪,想起太太亲手做的美味三明治,于是决定要振作起来,重新开始。
当他向太太提议从头开始时,太太也非常支持,还建议丈夫要亲自到街上叫卖。企业家经过一番思索,终于下定决心行动。从此,在曼谷的街头,每天早上大家都会看见一个头戴小白帽,胸前挂着售货箱的小贩,沿街叫卖三明治。
“一个昔日的亿万富翁,沿街叫卖三明治”的消息,很快传播开来,购买三明治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人中有的是出于好奇,也有的是因为同情,当然更有人是因为三明治的独特口味慕名而来。从此,三明治的生意越做越大,企业家也很快走出了人生困境。
这个企业家名叫施利华。多年来他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获得泰国人民的尊重,后来更被评选为“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之首。
人生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忘记过去的成功与失败,不局限于曾经走过的路,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便会从未来的朝阳里看见另一次成功的契机。
上帝偏爱受苦难的人
天啊,在这四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
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使他几乎夭折。
7岁时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服用大量抗生素。
46岁时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牙齿。牙疾刚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
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
后来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思想。他仅活到57岁,就口吐鲜血而亡。死后尸体也备受磨难,先后搬迁8次。
他从4岁开始便与苦难为伍,直到死依然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可他在苦难中没有失去人生的信仰,最终使自己在苦难中脱颖而出。
他长期把自己封闭起来,疯狂地练琴,每天练琴十几个小时,废寝忘食。
13岁时,他开始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的生活。除了儿子和小提琴,他一无所有。
他还在指挥艺术上苦下工夫,并创作出《随想曲》、《无穷动》、《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许多吉他演奏曲。
15岁时,他举办了首次音乐会,一举成功,轰动了整个舆论界。他的声名传遍法、奥、德、英、捷等很多国家。
他的演奏使帕尔马首席提琴家罗拉惊异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无颜收他为徒。
维也纳一位盲人听到他的琴声,以为是乐队在演奏,当得知台上只有一个人时,大叫“他是个魔鬼”,匆匆逃走。
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李斯特大喊:“天啊,在这四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
卢卡共和国的民众听后欣喜若狂,卢卡国立刻宣布他为首席小提琴家。
他就是世界著名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由于他的信仰不灭,苦难没有打倒他,相反,他在苦难中成长为音乐巨匠。
人们不禁问:是磨难成就了天才,还是天才特别热爱磨难?
这问题一时难说清。但人们知道:弥尔顿、贝多芬和他被认为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三大怪杰,居然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或许这正是上帝用他的搭配论,摁着计算器早已计算搭配好的呢!
如果你有了某种缺陷,不要气馁,要努力奋斗,这种奋斗当然会很艰难,但是只有敢于奋斗的人,才堪称强者。
P字牌服装
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
皮尔·卡丹两岁多就随着母亲移居到法国的冈诺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萧条,万业荒废,工人失业率高。由于他的家庭十分贫穷,生活潦倒,供不起他继续读书,所以他只读了几年的书就辍学了。为了生活,他到处工作,17岁时,他到一家红十字会做工。卡丹从小就表现出与逆境抗争的能力。到了红十字会以后,凭着他的勤学和机敏,很快就当上了一名小会计。当会计的这段时期,他学会了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如成本核算和经济管理等知识,这是卡丹人生经验的初步积累。在做会计的同时,他发现自己对裁剪的兴趣很浓厚。
三年后,他到了一家服装店当学徒,几年的工夫,他已经熟练掌握了裁剪技术。这时的法国,已经开始恢复了昔日繁华的景象,卡丹也被日渐浓厚的服装消费气息所熏陶,他决定要成为一个裁缝。
皮尔·卡丹不断地拜师学艺,与同行互相学习,短短几年工夫,卡丹就成为了一个有技术实力的裁缝了。但是,他缺乏名气,卡丹到处寻找各种机遇,希望使自己出现转机。
这一天终于来了。1945年5月的一天晚上,他独自在维希郊外的一个小酒店里喝闷酒。当他要第三杯时,酒店里有一位落魄的老伯爵夫人向他走来。
原来这位夫人是冲着卡丹穿着的这套衣服来的。他的这身打扮很时尚,她想知道这套时装的来历。一问才知,这套衣服是卡丹亲手设计、裁剪并制作的。当她得知这个情况后,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孩子,你会成为百万富翁的,这是命运的安排。”原来,这位老夫人年轻时常出入巴黎上流社会,结识了许多服装设计大师和著名的时装店老板,巴黎帕坎女式时装店经理就是她年轻时的密友。于是,老夫人把帕坎女式时装店经理的姓名和住址告诉了卡丹。
临别时,她拍着卡丹的肩膀笑着说:“苦恼什么,年轻人,在巴黎的战争早就结束了,你难道还不知道吗?”
老夫人的这个惊人的消息,以及当时听起来可笑的预言,竟然激起了卡丹埋藏已久的希望之火。对他来说,帕坎时装店经理的名字和住址,简直就是一次从天而降的机遇。他暗暗发誓,振作精神,走向成功。
帕坎女式时装店是巴黎一家著名时装店,这家店时常为巴黎的一些大剧院缝制戏装。店老板得知伯爵夫人介绍一位外省的年轻人来求职,便亲自接待了卡丹,并对他进行了面试。使老板惊异的是,卡丹的裁缝手艺以及设计才能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老板便毫不犹豫地雇佣了卡丹。在这里,卡丹潜心于自己心爱的事业,刻苦钻研,拜师结友,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不久,卡丹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名门巨贾中开始流传着一个年轻人的名字——皮尔·卡丹。
后来,卡丹的两位好友鼓动他开设自己的时装公司。1950年,卡丹倾其所有,在巴黎开了第一家戏剧服装公司。这是卡丹大显身手的地方,也是卡丹帝国崛起的摇篮。
卡丹决意自己独立经营时装,并以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母“P”作为牌子亮出去。
经过卡丹的不懈努力,“P”字牌服装终于有了转机,赢得了以挑剔著称的巴黎顾客的喜爱。过去,人们瞧不起成衣,可是,卡丹的创造性设计逐步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从20世纪60年代起,卡丹在创作上不断求新,探索进取,他设计的P字牌服装,走出法国,在世界各地深得人们的喜爱,并享有一定声誉。卡丹服装行销世界,成为现代时装的名牌之一,它以“高尚、优雅、大方”著称。卡丹本人也因此三次荣获法国时装“奥斯卡”设计奖——金顶针奖,这是时装设计的最高奖,卡丹成为了世人瞩目的设计巨星,法国时装界的王中之王。
现在,皮尔·卡丹拥有从设计加工到生产的庞大时装业,“卡丹帝国”的主人卡丹从原来两手空空的工人,发展到现在不仅在法国拥有上百家分店,而且在世界上97个国家开设分店的时装界领袖。经过30多年的努力,P字牌的服装成为超级名牌。今天,他拥有约10亿美元的资产。
世上没有绝对的劣势
耳朵聋了,她就利用全身的感官来听——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全身的皮肤及神经都成了她的耳朵!
世界首位女打击乐独奏家伊芙琳·格兰妮说:“从一开始我就决定,一定不要让任何困难阻止我成为一名音乐家。”
她生长在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农场,从8岁时她就开始学习钢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音乐的热情与日俱增。但不幸的是,她的听力却在渐渐地下降,医生们断定是由于难以康复的神经疾病造成的,而且断定到12岁,她将彻底耳聋。
可是,她对音乐的热爱却从未停止过。
她的理想是成为打击乐独奏家。为了演奏,她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聆听其他人演奏的音乐。她只穿着长袜演奏,这样她就能通过她的身体和想象感觉到每个音符的震动,她几乎用她所有的感官来感受着她的整个声音世界。
她决心成为一名音乐家,于是她向伦敦著名的皇家音乐学院提出了申请。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这种事发生:让一个聋学生进入音乐学院!所以一些老师反对接收她入学。但是她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老师,她顺利地入了学,并在毕业时荣获了学院的最高荣誉奖。
从那以后,她的目标就是成为第一位打击乐独奏家,她谱写并改编了很多乐谱,因为那时几乎没有专为打击乐而谱写的乐谱。
她作为独奏家有十几年的时间,因为她很早就下定了决心,不会仅仅由于医生诊断她完全变聋而放弃追求,因为医生的诊断并不意味着她的热情和信心不会有结果。
我们都知道,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也是聋子,但稍有不同的是,他是成为音乐家以后才变聋的,所以,他可以更多地做些谱曲的工作。格兰妮却大大不同,她只是个想当音乐家的耳聋少女。她练就一身超人的本领并进入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然后再去实现她成为一名音乐家的理想。
耳聋也算一种残疾。这种人做什么都还可以,只有一种工作是她难以胜任的,那就是音乐家。
她的自身条件与理想可谓水火不相容。可以说,她是走投无路。
这对于一个信念不坚定的人来说,是无法越过的高山,但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而言,它却是一条光明大道。
耳朵聋了,她就利用全身的感官来听——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全身的皮肤及神经都成了她的耳朵!
她失去了一双真正的耳朵,却多了千千万万只辅助的耳朵。
她不但创造了音乐史上成功的范例,也创造了人体潜能发挥的奇迹。
迎难而上是真英雄
逃离往往会让我们走进更大的危险之中,只有迎上去,经历风雨,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更加辉煌,更加美丽。
林肯,美国历史上一位无人可及的伟大总统。在51岁之前,他的生命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灾难。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竞选州议员。不幸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沉重的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不堪的。
后来,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经磨难。
1834年,林肯决定再一次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燃起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
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失败再次降临在他身上。
1843年,他又参加了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仍然以失败告终。
至此,他已连续遭受了七次重大的打击,无论是在事业上、感情上还是在他的政治前程上,他接连遭遇失败。如果是一个不敢面对失败的人,一定早就放弃了。可是,林肯的选择却是坚持下去。
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林肯决定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他又一次失败了。
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失败;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失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失败,失败,再失败,28年中12次失败的打击,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终于在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30年的苦苦拼搏,顽强不息,经历了12次重大失败和无数次屈辱和打击,林肯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着失败走上去。最后,失败被他击败,林肯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风雨之后见彩虹
由于资金不畅,行政法官立刻驾临斯图尔特电池公司,将它封闭了。高尔文又一次面临灭顶之灾。
每一个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他们至少都经历了一箩筐的失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
谁都不可能一举成功,请不要相信“一举成功”这种话,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举成功”这回事。所谓的一举成功,只是一些成功者虚伪的炫辞,因为他怕说出那一箩筐失败的经历。
保罗·高尔文是摩托罗拉的创始人。他的创业之路充满坎坷。他在哈佛镇认识的朋友爱德华·斯图尔特是斯图尔特无线电公司的负责人,已在无线电领域活跃了好几年。他试图邀高尔文和他共同发展。于是,他向高尔文提议办一个蓄电池厂,并像一个传道者一样鼓吹了这个计划。这正和高尔文的设想不谋而合,他立刻同意了。1921年7月15日,斯图尔特电池公司大吹大擂地在威斯康辛州的马什菲尔德成立了。高尔文在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孜孜不倦。
努力工作给他带来了收益,报纸终于把斯图尔特——高尔文公司称作“马什菲尔德市制造业中最大的工厂之一”。
但是,由于公司的地址选择有误,运费昂贵,加之正好赶上美国全国性的经济衰退,他们的公司倒闭了,高尔文只能打道回府。他和妻子以及10个月的儿子搭乘破旧的汽车返回伊利诺伊。当时,高尔文口袋里仅剩一元五角钱,连供他们途中吃饭都不够。
高尔文不得不四处为人打工。就在他在新的公司步步高升,做了销售主管时,爱德华又来找他。爱德华通过他父亲的关系买下了原来斯图尔特电池公司的部分业务,并将厂房搬到了交通便利的芝加哥皮奥利亚街一处房子里。他们感到这次对电池公司扩展销路有了把握,雷厉风行的高尔文立刻答应了斯图尔特的邀请,辞去职务,再次走上和斯图尔特合作办厂的路。
斯图尔特公司的电池业务相当兴隆。1926年,美国的无线电再次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他们都感到利用交流电而不用电池的收音机的问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斯图尔特用一种叫A替代器的小发明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替代器可以给用完后的电池再次充电。为了购买部件、装配生产线并投入生产替代器,高尔文出资买下了公司的一部分股份。
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公司生产的替代器出了质量问题,退货的人很多,他们的境况又变得不妙。此时,他们立刻将已装运出去的替代器调回来,开始了一个日夜连轴转的工程计划,以排除毛病。但竞争激烈的市场没有给他们时间,顾客们马上投向别的公司。由于资金不畅,行政法官立刻驾临斯图尔特电池公司,将它封闭了。高尔文又一次面临灭顶之灾。
但高尔文心中并未完全放弃对替代器的希望。他做了一番市场考察后,在公司产品的拍卖会上将替代器买了回来。当时亦有许多商家看好替代器,但他们对替代器的前景缺乏信心,又被高尔文的出价吓倒,最终让高尔文买下了自己倒闭公司的产品。
高尔文用四处筹集的钱终于再次将工厂办了起来,在以后的许多年里,公司一直买卖兴隆,发展迅速,直到今天,摩托罗拉已经成为世界上非常知名的大公司。
坚持,决不放弃梦想
1914年,梵·高的书、信以及作品陆续出版,他的艺术价值慢慢为世人所认识,他终于成为了艺术殿堂的大师。
文森特·梵·高是荷兰梵·高家族的一分子,他的家族是几乎垄断了荷兰美术市场的画商,他的父亲是一个小镇的受人敬重的牧师,而他最初的愿望就是能够做一个很好的布道者,能够为人们传播福音。
他在叔叔的一个画店里工作,这样他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他甚至很可能成为他叔叔的继承人来继承一大笔财产,而他却放弃了这里,选择了离开。
1869年,梵·高跟随欧洲一个有名的艺术品商人哥比尔开始经商,而那时的梵·高由于年龄小、脾气暴躁,在推销艺术品时,经常和雇主争吵,于是被哥比尔解雇了。
梵·高来到英国,在伦敦一家规模很小的寄宿学校教法文。由于他没有及时收缴贫穷学生的学费,受到牧师的责骂,离开了寄宿学校。
1881年,28岁时的梵·高成了一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也就是这时,他开始画画了,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比利时矿工的素描。他基本上不懂绘画的技法,当然也没有人来买他画的画。
1886年2月,梵·高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梵·高结识了高更、贝尔纳、劳特累克、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这一时期的梵·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并运用了如点彩法等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
1888年初,35岁的梵·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寻找他向往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他的创作也进入了巅峰。《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一室内》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但他依然只能靠弟弟提奥的资助生活。
在绘画这一职业追求中,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赞许和认同是很难支撑下去的,但是他得到更多的是打击,在梵·高最艰苦的阶段,他每个月的最后几天都躺在床上,以此来化解饥饿的威胁,我们可以想象这种生命的历程是多么让人心酸。
当时,上流社会的绅士们需要的是一些精致的小肖像画,或者是完美的风景画,他们不喜欢忧伤的油画。
一次,一位上流社会的少妇看到梵·高的油画,很轻蔑地说:“我很高兴把这种东西称作艺术。”
面对嘲讽,梵·高从没有消沉过,他不会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
37岁时,梵·高画出了《圣莱米痛苦的疯子》。
然而,梵·高的画在当时却无法得到上流社会和收藏家的青睐,他的画作在那些人眼中就像废纸一样一文不值。在一次一次的失败和打击下,梵·高渐渐变得孤独起来。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失败者,他开始颓废、失望甚至绝望了。他疲惫了、厌倦了,再也没有勇气面对生活给他的所有折磨和苦难,他决定离开这个嘲弄他的可悲的世界。于是,梵·高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梵·高自杀后,人们在他身上发现了一封信,信中写到:“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1914年,梵·高的书、信以及作品陆续出版,他的艺术价值慢慢为世人所认识,他终于成为了艺术殿堂的大师。
但是,他却永远无法得知了。
磨砺使人超越人生
上帝并不喜爱安逸的人们,他要挑选出最杰出的人物,于是他让这些人历经磨难,千锤百炼终于成金。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并不算是天才人物,但他能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与他个人的勤奋和磨炼不无关系。
克林顿的童年很不幸。他出生前4个月,父亲就死于一次车祸。他母亲因无力养家,只好把出生不久的他托付给自己的父母抚养。童年的克林顿受到外公和舅舅的深刻影响。他自己说,他从外公那里学会了忍耐和平等待人,从舅舅那里学到了说到做到的男子汉气概。他7岁随母亲和继父迁往温泉城,不幸的是,双亲之间常因意见不合而发生激烈冲突,继父嗜酒成性,酒后经常虐待克林顿的母亲,小克林顿也经常遭其斥骂。这给从小就寄养在亲戚家的小克林顿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坎坷的童年生活,使克林顿形成了尽力表现自己,争取别人喜欢的性格。他在中学时代非常活跃,一直积极参加班级和学生会活动,并且有较强的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他是学校合唱队的主要成员,而且被乐队指挥定为首席吹奏手。
1963年夏,他在“中学模拟政府”的竞选中被选为参议员,应邀参观了首都华盛顿,这使他有机会看到了“真正的政治”。参观白宫时,他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不但同总统握了手,而且还和总统合影留念。
此次华盛顿之行是克林顿人生的转折点,使他的理想由当牧师、音乐家、记者或教师转向了从政,梦想成为肯尼迪第二。
有了目标和坚强的意志,克林顿此后30年的全部努力,都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上大学时,他先读外交,后读法律——这些都是政治家必须具备的知识修养。离开学校后,他一步一个脚印,律师、议员、州长,最后达到了政治家的巅峰——总统。
人生来都希望在一个平和顺利的环境中成长,但上帝并不喜爱安逸的人们,他要挑选出最杰出的人物,于是他让这些人历经磨难,千锤百炼终于成金。
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那么苦难就成为一道你必须超越的关卡。就像神话中所说的那样,那条鲤鱼必须跳过龙门,才能超越自我、化身为龙,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苦难是最美的永恒风景
感谢苦难,它使人明白了生命的内涵;感谢苦难,它告诉我们生活的八字真诀:正视、不屈、沉着、奋进。
生命如东逝的流水,若流淌在平坦的河床水势必定平直,只有迎向暗礁,生命之水才会激起灿烂的浪花。
人们都希望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但面向强者的路上永远有苦难等待在那里。苦难使人生受考验,苦难使人奋勇搏击。
苦难是福,顺境中人们看到的是鲜花和笑脸,喜欢喜悦浸润的心灵往往承受不起太大打击的负荷,迎向苦难,虽处逆境,但可使人尝遍人间酸甜苦辣,感受世态冷暖炎凉,每经历一次苦难就更多一层对生活的领悟,更了解人生的真谛。
苦难是毅力的磨刀石。绳锯木断,跛鳖千里,一千次的失败就有一千零一次的从头开始。一次次的努力,使毅力这柄前行折棘的锋刀被磨砺的削铁如泥。
苦难是生活中无声的老师,她培育了人们优良的品格,塑造了人们不屈的精神。摒弃懒散的惰性,摆脱无聊的幻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苦难的煎熬,和煎熬后成功的快意,人们才懂得,以客观的态度去正视生活才是有志者唯一的选择。
苦难的动力是催化剂,它能激发人们昂扬的斗志。使强者变得更加坚强,弱者摆脱怯弱的本性,促使每个有理想的航者为了圆一个美丽的梦,而高扬起前进的风帆。
苦难是一本启智的经书。当人们精心阅读感受它后,会发现它在娓娓讲述丰富的生活阅历时,又夹杂着睿智,细细品味会使人豁然开朗,智慧增加。
苦难又是一位深沉的哲人。他说:强者的人生意义不在于他辉煌的成功,而在于他为实现理想所做的一次又一次的搏击,强者在风浪中领略到的瑰丽之景是平庸者者永远看不到的。
感谢苦难,它使人明白了生命的内涵;感谢苦难,它告诉我们生活的八字真诀:正视、不屈、沉着、奋进。
苦难是人生一道永远开放着绚丽花朵的风景!
苦难是最稳靠的踏脚石
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我们绝大多数人不可能成为统治他人的帝王,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帝王!不惧怕独自穿越狭长墨黑的隧道,不指望一双怜悯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将血肉之躯铸成一支英勇无畏的箭镞,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拼力穿透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反顾地射向那辽阔的美丽的长天。
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
以“帝王”来命名一只蛾子,你也许会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吧。不错,如若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十厘米的双翼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的确是有夸张之嫌,但是,当你知道了它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真的是非它莫属。
帝王蛾的幼虫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了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生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翅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翅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双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无缘。
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
尽情享受过程里的磨炼
成功的道路是用汗水和泪水染绘而成的,唯有经过日积月累付出的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得来不易的成就感。
不要让生命的价值只有表象而没有内涵,应该要认真地体会成功的“过程”,尽情地享受过程里的“磨炼”。
因为,人生真正要在意的不是最后的成功或失败,而是在每一次前进的过程里,是否能坚持下去,享受其中的挑战与成长。
美国的奥运选手在出赛前,都会被要求参与一项笔试。
这个测验的内容不是运动项目的知识,而是经过特殊设计的心理潜能试题,可以测验出选手们运动精神的“承诺指数”有多高。
结果证明,那些努力想“精益求精”的选手,都愿意牺牲目前的享乐生活,接受时间更长、更艰苦的磨炼,以换取未来的成就,因此,他们最终的成果如预期一样非常令人惊艳。
反之,那些潜能指数低下的选手,他们的表现则日趋退步,竞赛后的成绩自然不尽理想。
人的价值观不同,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现代化社会的价值观往往充满了功利色彩,大部分的人习惯以薪水来衡量成就与个人价值。然而,当薪水已不再使我们满足时,我们的成就感与生活的能量也将会丧失。
人生的“承诺指数”并不在于目标,而是过程。正如某位知名演艺界人士所说的:“其实,我感到最有生命活动力的时候,正是走红之前的那段日子,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我只想着如何付出、如何累积,磨炼更扎实的实力,让自己能够成功。”
在成功的刹那,即使看见我们成功的人,顶多也只是发出一瞬的赞叹声,个中的滋味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成功的道路是用汗水和泪水染绘而成的,唯有经过日积月累付出的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得来不易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