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016年8月12日,我在沈阳参加了密西根大学吴贤明制造中心校友会,会间和光辉博士进行了较长时间的专门交流,重点谈到中国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趋势。随后几天时间,邀请他陪同我和李杰教授等研究团队一行考察了中车集团基地。我们从沈阳到湖南,一路交流,一路讨论。当时我提出,希望他写一本关于“中国智造”的书,如中国智能制造怎样推动高铁、汽车、轮船以及未来交通运输装备发展。时光飞快,转眼即逝。2017年5月10日,光辉博士和他的学生冯帆来到杭州,我们观赏了安脉盛工业大数据技术和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图景宣传,坐下来探讨了关于智能制造在中国发展的相关问题,顺便谈到智能制造如何让世人生活更美好的话题。赵光辉博士兴致极高,从办公室到午餐桌,从我们在密西根大学吴贤明制造中心的智能船舶研究项目,到中国高铁制造发展的历程,再到2mm汽车工程及先师吴贤明推动世界制造业革命性发展,他的话题都围绕着中国交通如何走向世界、引领世界、造福世界,意犹未尽,我们分手的时候,他告诉我,今年一定会写完中国制造推动中国交通发展的书。当时,我为有他这样一位学生而感慨,感慨于他满满的交通情怀,感慨于他沉浸于研究而忘我的感染力。
作为世界经济论坛先进制造全球议事委员会副主席,我一直在关注一个国家制造业对该国在世界影响力位置的变动问题。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大力发展制造业,完善了航空、能源、钢铁、化工和电力技术,推动了美国汽车、飞机、轮船制造。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中心辐射全球的信息技术革命让世界开始以指数级的速度改变,美国成为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的主导者,以硅谷为中心的研发创新加上以华尔街为中心的商业推进,美国牢牢把持了世界科技、经济中心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快速改变世界。2012年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再次竞选成功后,美国政府正式推出了“先进制造合作伙伴关系计划”(AMP,后升级为AMP 2.0)并实行了一系列国家级举措,包括专门建立机构协调所有与制造相关的研究计划、创建十几个国家的制造创新网络、向美国制造业提供激励措施以及积极缩小基础研究和商业化之间的差距。虽然现任总统康纳德·特朗普几乎否决了所有前任总统的提议,但促进制造业发展仍然是美国政府优先考虑的计划之一。
中国政府自2015年以来,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的大战略。这个战略共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花费10年的时间。第一阶段即“中国制造2025”,将着眼于提高生产质量,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则是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让中国企业迈入世界创新制造业的行列,并在30年内走向世界领先集团。中国的大飞机制造、高铁大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共享单车的创新等,都成为这个时代闪耀的明珠,引起世人瞩目。目前,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最大的国际贸易国家。在高铁领域,10年间中国就已经生产了2400多台高速列车,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长的高速铁路网。最近,“交通强国”与“制造强国”“人才强国”“质量强国”等一系列“强国政策”一道陆续出台。
自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WEF)已经开始关注制造业对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劳动力发展、能源和自然资源消耗、国际贸易和物流以及就业等诸多全球性问题的影响。为此,世界经济论坛开启了与制造业相关的若干举措,如建立全球先进制造议程理事会、未来制造业工作组和有关未来制造的全球未来理事会(GFC)。一大批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技术专家、教育工作者、工业管理人员和民间社会活动家共同为未来制造树立愿景。就在本月,也就是2017年11月,我作为唯一一位欧盟成员国以外的特邀嘉宾,应邀参加了每两年召开一次的欧盟未来制造大会(Manufuture),会议在欧盟轮值国爱沙尼亚共和国塔林盛大举行,600多位来自工业界和学术界的领军人物以及欧洲各地的政治代表以“提升价值链(Moving up the Value Chain)”为题,展望欧洲制造的未来,为走向2030年的科技发展道路畅所欲言。我在会上提出,影响全球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驱动因素有很多,例如,政府政策(如研发激励措施、进出口税、环境保护规定等)、技术进步(如机器人技术、数字技术、自动化、物联网等)、创新生态系统(如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贸易协议(如多边、区域、全球等),还有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人才的培养、新兴消费市场的出现、全球物流成本等。在生产成本快速增加,出口市场收缩,其他低成本劳动力国家的竞争等多重压力下,中国政府意识到需要将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代表了中国的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关键和挑战的时期。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创新驱动,建立国家创新机制、法律框架和生态系统;促进监管制度标准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环保力度并淘汰落后产业;吸引国际顶尖人才,鼓励STEM教育。中国的市场巨大,有着良好的物质基础设施,现在又有了政府部门提供的强力支持,可以预见在未来10年内的重大转变。
伴随着“交通强国”政策,交通行业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前沿领域。早在2001年,我和李杰教授在美国创建全世界首个专注于工业设备智能化应用的国家级中心——美国国家智能维护系统中心(IMS),就是从交通制造开始的,我们先后与100多个工业领域、15个国家、85个跨国企业的合作,其中更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波音、通用汽车、通用电气、航天科技集团、中船重工等知名企业,汽车、高铁、航空、船舶、桥梁……这些都是交通运输的范畴。拿飞机发动机来说,一般来说,在公司发动机售卖和保修期结束后,服务便停止了,但通用电气通过智能维护系统预测发动机未来的运行状况,提前将需要更换的零件调配至指定中转站。这也使得通用电气从卖产品走向了卖服务,从出售发动机转而变成出售飞行小时数,利润空间大幅上升。我和李杰教授创办的安脉盛,以推动工业大数据技术与工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主,当然致力于交通运输设备故障预诊、健康管理、生产与维护排程优化等一系列服务,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交通强国”融合发展。以我们最近和中国中车的合作为例,中国的高铁经过七八年来高速发展,中国变成世界上高铁里程数最长的一个地方。大家知道,高铁是速度快非常的运载工具,要不惜代价地保安全。中国高铁更换维保成本比国外要高,如果我们能够提供精准维保,一扫描就知道第八列车厢前面的转向轴承要换,这样能极大提高维保的精准度,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我们期待,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不仅仅限于高铁,对于其他运输领域,也能够得到应用,或许这就是智能制造推动中国交通强国发展的一个侧影。
五年以前,赵光辉博士初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很多人问他,“你不是学制造专业的,怎么到我们这里来做研究?”我记得有一次向来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教授介绍说,光辉博士本来是研究人才的,后来在交通运输部所属单位工作,所以他重点来研究制造技术推动中国交通发展问题,同时也专注于制造大师吴贤明先生的事迹传播。2015年年底回国之后,他撰写了《互联网+交通》《互联网+综合运输》和《Uber崛起:颠覆未来交通》,我欣然作序。今年,他新出版《中国智造助推交通强国》等书,依然没有离开交通运输的视野,我依旧欣慰作序。
一个人来到世上,要活得有意义,要因为你的存在会对社会、对周边人群产生影响。无论扮演什么角色,每个人都可以使这个世界发生一点改变。希望勤奋的光辉博士继续努力,结合世界发生的重大技术变革,把握天下大势,始终以国际视野、宽阔的胸怀和超凡的睿智服务于交通强国的研究,为读者带来更多好消息。
2017年11月28日于美国密西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