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往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也将带来生产力的重大飞跃。
1956年,计算机科学家马文·明斯基(Marvin Lee Minsky)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的概念。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曾迎来两个红利期,但由人工智能掀起的商业化浪潮却并未到来。
2016年3月,由谷歌旗下公司研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这一“人—机大战”在引起人们震惊的同时,更让人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已经拉开帷幕。
虽然之前谷歌、微软、IBM等世界领先科技企业已经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有所投入,但其主要用途一般是企业自身的运营优化。而近几年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并有望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引擎。
进入2016年,人工智能的商业潜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
一方面,人工智能成为众多资本青睐的对象。根据CB Insights的调查报告:截至2016年11月,世界范围内总计1485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融资总额高达89亿美元;单就美国企业来看,其在2016年获得的融资金额约为2012年的10倍。
另一方面,与资本的疯狂布局对应的是互联网巨头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跑马圈地。从国外来看,2016年被收购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数量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值,苹果、eBay、英特尔、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纷纷开启收购模式,以此提升各自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
而国内,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热情也同样高涨。其中,声势最大的当属百度,其不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推出了人工智能项目“百度大脑”“天智”人工智能平台解决方案,而且聘请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学者Andrew Ng(吴恩达)担任主要负责人,在2016年百度世界大会上,人工智能更是被定义为百度“核心当中的核心”,可见人工智能在百度布局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家拥有庞大数据资源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也具有自身的优势。2016年,阿里巴巴先后展现了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方面的实力,继而又推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ET,吸引了众多的关注。虽然与百度和阿里巴巴相比,腾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显得略为低调,但也在2016年通过投资数据公司Diffbot和碳云智能等人工智能企业,显示出了不一样的布局思路。
除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外,华为、网易、360、科大讯飞等也把人工智能视为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机遇。另外,格灵深瞳、旷视科技、云知声、优必选等一批小而美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也纷纷崭露头角。不难发现,人工智能已经迎来了商业化的春天。
根据相关统计,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其中中国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约为15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扩大1倍,达到200亿美元左右。因此,无论对创业者、巨头企业还是资本方而言,人工智能的机遇都不可错失。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曾经预测,人工智能将成为下一个颠覆人类社会的技术,并认为随着其发展,人工智能会像水、电、互联网等一样根据用户的需要而取用。虽然这一设想的实现仍然需要技术以及商业领域的探索,但毫无疑问的是,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成为未来10年的产业新风口、工业4.0时代的商业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