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对策研究: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成果选编(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解决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结构性问题,中央决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推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阶段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线

(一)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基础

1.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外部环境

河南省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在一个复杂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的。一是国际环境挑战与机遇并存。世界性经济萧条久治未愈,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格局调整正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推进。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前行,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来投资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困难与风险明显加大。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国内外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仍将持续,河南省引进外资、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引起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为后发工业化国家发展提供了新机会。

二是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根本变化。我国已经从工业化中期过渡到工业化后期,并将在“十三五”末基本实现工业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处于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期。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劳动力供给逐步下降,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大。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带动了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供给和需求出现了结构性矛盾,生产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线索。

2.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部条件

近年来,河南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演进、不断优化,但仍然存在结构不优、层次偏低的问题,又面临着产能过剩、效益下降等新问题,需要着力去解决。

一是河南省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比2010年上升-2.8、-8.6和8.9个百分点。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2015年全省增加值比2010年增长22.3%,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第二产业支柱地位比较巩固,2015年增加值比2010年增长63.3%,六大高成长性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六大高载能产业增速下降,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2015年增加值比2010年增长66.2%,增幅在三次产业中排第一,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二是产业结构新老问题交织,亟待解决。产业结构相对滞后,2015年,全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偏低,河南省农业产量居全国前列,但现代农业发展不充分,农业比较效益低;工业大而不强,传统支柱产业比较优势在减弱,新兴产业规模在全省产业比重仍不大;服务业与全国及发达地区相比比重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都有待提高。随着重化工业阶段的结束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乏力,河南省钢铁、煤炭、建材等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其他传统支柱产业、一部分消费品工业也形成了产能过剩局面,企业效益严重下滑、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河南省原有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需求供给不匹配引起的产能过剩等问题进一步凸显,新老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更加复杂。

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河南省在供求关系上出现的结构性矛盾,表面上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世界经济长期处于萧条情况下的国内外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所致,实际上是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足形成的中低端产品和服务严重过剩、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供需错配。供需错配的背后是产业结构的落后,主要矛盾在于河南省产业结构“偏重、偏原”的基本特征没有根本性改变,产业创新化、市场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没有完全形成,进而形成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市场主导产业发展、改革推进结构调整为重心,加快实现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尽快实现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积极适应经济进入新常态、工业化迈向基本实现阶段和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扩散的新形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高度重视需求特别是消费升级趋势的导向作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引领作用,着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产业增长新引擎,积极改造产业发展传统动能,实现新旧动能平稳转换,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和网络经济强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2.历史定位

河南省现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着特定的历史定位。

首先是在工业化发展阶段转换中的定位。河南省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历史定位。目前河南省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到2020年前后基本实现工业化,在这一阶段将经历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业经济主导的转型。河南省在这一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定位,就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为顺利实现工业化发展阶段转换和基本实现工业化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其次是在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中的定位。“十二五”末,河南省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在这一阶段,推进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重塑现代产业新体系,这是现阶段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历史定位。

3.发展目标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新旧产业动能转换,努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基本实现以低端产品为主向中高端产品为主导升级,以传统产业为主向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转型,以加工制造为主向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为主导发展。到2020年,实现河南省创新能力提升,生产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明显改善;高端产业比重上升,低端产业比重下降,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较快上升,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网络经济为支撑,以向中高端迈进为特征,以创新驱动持续升级,内部协调相互促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三)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1.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它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有机统一。在河南省现阶段,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解决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问题,既要推动三次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也要推动各产业内部不同部门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推动三次产业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而升级并与工业化发展阶段转换相适应,同时推进产业内升级以解决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的问题;产业转型与产业协调、产业升级密不可分,有机结合,同步进行。

一是产业协调,就是要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既要重视三次产业的有机协调发展,也要重视工业、农业、服务业内部不同部门的协调发展。现阶段河南省产业协调发展的方向,一是三次产业间协调发展,构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和服务业为支撑,并由工业主导经济发展向服务业主导经济发展转变的产业体系;二是推进产业内协调发展,重点解决好农业内部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林牧渔结构调整、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工业内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支撑作用转换以及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问题,服务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关系问题。

二是产业升级,就是要在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推动各产业发展进入更高阶段,实现整个产业结构和主要产业的整体提升。现阶段河南省产业升级的方向,一是产业间的升级,就是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转换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由工业化中期过渡到工业化后期,并基本实现工业化;二是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由价值链的低端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2.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以需求特别是消费升级趋势为导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完成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中心任务,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推进产业逐步升级,构建与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基本省情相适应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必然伴随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引发动能转换是规律性常态,当产业发展的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以新需求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产业升级,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向纵深发展培育产业新动力,以壮大新产业积蓄产业转换动力,以扩大开放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改造产业发展传统动能,以改造传统产业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以全面改革增强产业发展内在动力。顺利实现新旧产业动能转换任务,积极运用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新旧动能顺利衔接,实现产业发展由传统动能为主向新动能为主转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转变。

二是全面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也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去产能”,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通过多种方式去产能,实现资源转移、优化配置,为行业发展腾出空间。大力推进“去库存”,多策并举,推进房地产供给过剩城市去库存,建立房地产长效供求平衡机制,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生产方式,加快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加大与粮食主销区的对接力度和存量消化,形成粮食去库存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去杠杆”,优化实体企业融资结构,加强金融企业杠杆管控,努力防控各类金融风险。大力推进“降成本”,重点降低税费、融资、物流、用工、能源资源、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领域成本,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明显下降,其他成本降到合理水平。大力推进“补短板”,通过多种手段,补齐三次产业生产要素、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短板,解决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结构优化的根本性、关键性问题。

二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推动河南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形势下,河南省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由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衣食之需转变为如何解决产业效益低下、竞争力较差的问题,由总量供给不足转变为农产品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

1.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积极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实现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河南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要坚持改善供给,科学增减,调整农业结构,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增强农业发展能力;要坚持科技引领,市场导向,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增强农业发展内在动力;要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促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增加农业发展新的动力。

一是优化农产品供给能力。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根据资源条件和供求关系变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供给的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以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优质农产品、中高端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压缩和调减滞销品种生产,减少一般、过剩农产品供应,稳定小麦种植,适当调减玉米种植,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优质水稻,发展优质杂粮和特色经济作物,增加非粮基本农产品供应。

二是推进农业降成本增效益。提高农业效益,要积极推进农业降成本。在农产品价格很难提升的背景下,降成本就是增收入、增效益,重点是推进科技创新,实现节本增效,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集成节肥、节药、节水、节种、节油等适用技术,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优化农业经营体系,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三是促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农业发展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工业、农业、服务业关系到深入调整和互动融合的新阶段。转变河南省农业发展方式,要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提升现代农业价值链,以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物流为重点,以全产业链为纽带,围绕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服务业体系;积极拓展现代农业生态、休闲、创意等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2.改造农业发展传统动能

促进农业发展,要积极改造农业发展传统动能,完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形成农业去库存长效机制,补齐农业基础能力短板,实现农业发展新旧动能平稳转换。

一是完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随着粮食连年丰收和国内外粮食成本价格差加大,河南省粮食生产出现结构性过剩,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粮食生产,如何完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问题开始凸显。河南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重任的底线不能动摇,应继续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巩固提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形势下,要完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优化主粮供给结构,逐步淘汰粮食低端品种种植,扩大优质粮食品种生产,推动粮食生产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

二是形成农业去库存长效机制。推动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继续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粮食去库存,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生产方式,建立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的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发展优质粮食规模经营;加快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加快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发展多元化粮食市场购销主体,加大与粮食主销区的对接力度,巩固深化产销合作关系;努力提高粮食加工转化能力,积极发展粮食产地初加工,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实施差异化、区域化布局,打造一批粮食加工优势产业集群。

三是补齐农业基础能力短板。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补齐以基础设施和生产要素为主的农业基础能力发展短板,打破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制约。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粮田建设,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实施好大中型水库和灌区建设。补齐农业生产要素短板,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农业科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积极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改造农业发展传统动能,推进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其目的是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为基础,推动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全面升级。

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结构,推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扩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优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园艺农业,努力实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三元结构目标。优化大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业,形成以种植业为基础,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导,水产业、林业同步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扩大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延伸农业功能,着力发展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业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二是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升级,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化农业、现代多功能农业、现代信息农业和现代绿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多功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三大工程为载体,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促进农业多功能化,大力挖掘农业新兴功能,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探索发展能源农业、订制农业、会展农业和众筹农业等新业态。加快农业信息化,大力发展现代信息农业,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用信息技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农业绿色化,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河南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工业供给结构,补齐工业发展短板,增强工业发展动力机制,实现工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工业结构顺利转型升级。

1.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优化工业供给能力。优化工业供给能力,是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现阶段河南省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领域。优化工业供给能力,以提升工业供给质量为基本途径,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优化工业供给结构为主要内容,是工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环节。优化工业供给结构,要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工业供给能力改善,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推进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大力发展工业中高端产品、终端产品和新产品供给制造和淘汰传统、过剩工业供给能力。提升工业品供给质量和效益,坚持把质量作为制造强省的生命线,以创新为基础,加强质量管理、标准、设计、工艺和品牌建设,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

二是补齐工业发展短板。补齐河南省工业发展短板,要重点补齐工业创新、基础能力、新兴产业短板。补齐工业创新短板,充分重视河南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补齐工业基础能力短板,统筹推进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发展,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四基”制造能力。补齐新兴产业短板,以技术突破、应用推广为着力点,创新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电子核心基础部件等10个新兴制造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努力培育成河南新的主导产业,形成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是增强工业发展动力机制。以“三化”、“四新”和扩大对外开放,培育工业新动力。适应全球工业从传统的机器主导型、资源消耗型、批量规模型向人机互联型、资源集约型、个性定制型转变,以信息化、服务化、绿色化带动发展,培育工业新动力。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发展,培育工业新动力。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资源和市场,加强工业国内外布局和交流合作,培育工业新动力,提升河南省工业发展水平。

2.改造工业发展传统动能

一是改造工业传统产业。改造工业发展传统动能,要积极改造传统产业,立足创新驱动,依托“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使传统产业形成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焕发产业新活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倒逼、依法依规,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兼顾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因业、因地、因企制宜,通过联合重组、资产证券化、产能合作等方式,大力推进去产能,实现资源转移、优化配置,为行业发展腾出空间。

二是增强工业企业活力竞争力。以改组改制、优化产业组织,进一步激发工业企业活力,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强工业企业竞争力。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打好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战,分类改革、分块搞活、分级负责,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工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坚持降本增效与激发内生活力相结合,重点降低税费、融资、物流、用工、能源资源、制度性交易成本等领域成本,力争经过三年时间,使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明显下降,其他成本降到合理水平。

3.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优化河南省工业产业结构,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传统产业的积极作用,积极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新型材料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五大主导产业,优先培育新一代智能终端、电子核心基础部件、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智能电力及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尼龙及化工新材料、高端合金材料、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节能环保等10个制造业先导产业,改造提升冶金、能源、建材、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促进它们协调发展,培育新的工业产业体系。

二是促进工业产业升级。工业发展是一个逐步升级的过程,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促进河南工业升级,就是要把创新作为工业发展的第一内在动力,推动工业发展由创新驱动,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与服务协同融合,推动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实行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促进工业集群集聚发展,坚持绿色化发展道路,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绿色化,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促进河南省工业创新化、信息化、服务化、集群化和绿色化发展,实现全省工业发展由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转变。

(三)推动河南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已占GDP的半壁江山,2016年河南省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是,河南省服务业发展仍存在着比重偏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新旧动能转化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

1.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优化服务业供给结构。从供给侧看,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在创新供给、提高质量,核心是保障服务业基本供给,积极发展中高端服务、新兴服务、优质均等公共服务等。保障服务业基本供给,要增加短缺服务,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要求,创新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适应消费结构需要向追求,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在保障服务业基本供给的基础上,适应消费结构需要向追求高层次、高质量的品质消费转变,积极发展高端服务、新兴服务、优质均等公共服务等,开发适合不同收入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完善服务业供给结构。

二是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既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结构短板,也存在市场准入障碍、管制过多等体制机制短板。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在巩固提升现代物流、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会展服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补齐新兴服务业短板,以满足需求为导向,通过消费转型升级带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在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时,着力培育健康服务、养老服务、文化体育娱乐、居民家庭服务等新兴生活性服务业,形成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补齐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短板,打破服务业领域行业垄断和行政壁垒,适度放松部分服务业领域行业管制,加快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解决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行政管制过多等问题。

三是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机制。以“五新”、“三化”和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服务业新动力。以新需求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服务业新动力,推动消费加快升级,不断培育推广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服务业发展。工业化向纵深发展,信息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以持续强劲需求拉动服务业发展,以全面技术、产业和生产方式变革重塑服务产业,培育服务业持续发展动力。积极推动服务业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为河南省服务业发展创造新机遇、新条件,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2.改造服务业发展传统动能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传统服务业,重视餐饮住宿、批发零售及其他传统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传统服务业层次提升、结构优化。着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层次,积极运用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使传统服务业在与新动能融合中形成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焕发新活力。充分发挥传统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发挥传统服务业技术资金门槛低优势,推进大众创业,发挥传统服务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优势,在经济转型中吸纳一二产业转移就业,利用传统服务业满足日常需求特点,便利群众生活。

二是推进房地产业“去库存”防风险。分城施策,努力满足二线城市住房需求,推进房地产供给过剩城市“去库存”。大力推进二线以下城市“去库存”,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鼓励政策,鼓励农民进城购房,进一步打通商品住房与保障房通道,努力扩大住房消费,推进改善性住房、商业经营用房、办公楼等“去库存”,有效满足城镇家庭自住及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励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通过购买商业办公类商品房解决其业务用房需求。努力防范房地产业系统性风险,科学编制住房建设规划,促进房地产用地结构调整,建立房地产长效供求平衡机制,明确房地产居住属性,控制房地产业、房地产消费杠杆率,努力防范房地产泡沫引起的系统性经济风险。

3.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航空及冷链物流、新兴金融服务、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外包、专业服务、跨境电子商务及网络零售、基因技术应用及健康服务、数字创意等八大新兴服务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关系,扩大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力;优化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关系,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发挥新兴服务业的先导作用,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传统服务业,扩大现代服务业规模,提高现代服务业带动力,发挥其在服务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二是促进服务业产业升级。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以创新为核心,由制造环节向前端延伸,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产业的整体科技含量,向后端延伸,加快发展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高产业链的附加价值,同时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业态、模式创新。推进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优质化发展,适应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升级需求,积极挖掘培育新消费增长点,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和品质化升级,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现阶段服务业的高成长性优势,不断壮大服务业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比重,从量上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占据优势;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高渗透性优势,加快服务业对工业、农业的渗透,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融合发展,从质上提高服务业的影响力。

(四)发展网络经济推动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引发生产、生活、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壮大了网络经济的规模,增强了网络经济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催生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引发了创新体系、产业竞争格局、企业组织形态的重大变革,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培育信息经济新形态,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提升,促进三次产业渗透融合发展,是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

1.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夯实互联网基础产业。积极发展网络设备制造、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通信运营等互联网基础性产业,打造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夯实互联网应用和网络经济发展基础。根据河南省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等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高效泛在的信息网络设施,发挥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综合带动作用,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通信网络枢纽,打造通达世界、国内一流的现代信息通信枢纽。深入推进“宽带中原”建设,推动“全光网河南”全面升级,适度超前布局5G网络,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商用,大力发展网络信息通信运营业。

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互联网产业。大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产业和衍生的互联网信息安全、互联网数字内容产业等新兴互联网产业,形成支撑河南省网络经济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群。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开展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推动云计算与大数据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加快物联网在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新兴互联网产业全面发展。

三是积极培育网络经济市场空间。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衔接供给和需求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消费对网络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努力培育网络经济市场空间,扩大网络经济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普及电子商务应用,重点推动行业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断创造新需求、催生新业态、激发新模式,持续扩大网络经济市场空间、产业规模。着力培育发展信息消费,积极发展智能终端产品、基于互联网的软件产品、宽带和移动互联网服务、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服务,培育庞大的信息消费市场,充分发挥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拉动网络经济发展的显著作用。

四是以“互联网+”推动网络经济向纵深发展。“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主,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业态,形成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提质增效、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推进“互联网+”工业、农业、服务业、公共服务、创业创新,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服务化转型,实现农业精准生产、农业经营服务网络化、农产品生产经营全程可追溯,推动电子商务应用新发展,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向纵深发展,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河南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平台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和创业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2.以网络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网络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三次产业渗透融合的连接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加速器。

一是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网络经济,将加快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三次产业升级,进入产业发展新阶段。网络经济将优化河南省产业结构,加快实现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加速河南省工业化进程、尽快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网络经济将促进河南省产业升级,通过发展网络经济,将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对三次产业的渗透,加速河南省产业信息化进程;将改变现有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降低产业发展的交易成本,促进三次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促进三次产业向产业链的两端、价值链的高端努力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河南省产业整体升级;将促进三次产业跨界发展、融合发展,催生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新型经济形态,进入产业发展更高阶段。

二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深化互联网与农业融合,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精准衔接供给和需求、生产和市场,更好地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网络经济与现代农业融合,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平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扩大农业中服务业部门比重;利用网络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推动传统农业进入信息农业时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农业生产、销售等成本,实现降成本、增效益,进入现代产业发展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大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产业新升级。

三是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深化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网络经济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渗透融合,催生工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改变河南省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状况;便利工业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准采集和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优化和调整工业产品供给,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工业产业组织、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供应链和价值链创新,推动工业产业整体升级;加快“两化”深度融合,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加速河南省工业信息化进程;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渗透,提升工业中服务环节的比重和质量,加快河南省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四是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深化互联网与服务业融合,增强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网络经济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将催生各种服务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高新兴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实施“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将推动信息、科技、商务、物流、金融等产业率先发展、突破发展,大大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优化河南省服务业产业结构。以网络经济促进服务业产业升级,通过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制造业与服务业不断深化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催生的高端制造业带动和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升级;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促使日常消费行业、房地产业、新兴消费服务业等,出现技术、业态、模式全面创新升级,进而实现生活性服务业的全面升级。

执笔:郑泰森、袁伟、李旭、王庆国、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