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2017年第1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创刊辞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愿以创新的合作模式,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与广大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建新时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回顾4年来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人说,‘万事开头难’。‘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容写入大会报告和党章。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还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我们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向我们发出的新的伟大历史号召。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

学理层面,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外学界尤其是国内,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学术机构和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一带一路”研究的学术圈越做越大。与此同时,如何避免“一带一路”研究的过度泛化,推动“一带一路”研究的专业化、集成化和科学化发展,让真正有价值的“一带一路”研究成果特别是研究精品实现有效传播与运用,也成为摆在各“一带一路”专业研究机构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现实的问题。

国内目前关于“一带一路”研究的成果主要零散分布于各不同专业的期刊、书籍和报告之中,虽然其中不乏一些专门性的相关研究书籍,但仍然缺乏能有效反映“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动态的期刊。而往往一本专业性研究杂志将能够极大地带动本专业方向学术研究的发展,促进针对该方向研究议题的深入探讨与交流,并促进相关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鉴于此,我们决定创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辑刊,瞄准“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实际进展及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富有学理性和前沿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为国内外“一带一路”研究界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性学术交流和争鸣平台,促进相关优秀研究成果的专业性集成,并以此鼓励更多的学者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中来。同时,发挥华侨大学面向“一带一路”办学、国际化程度高、海外华人华侨资源丰富的优势,汇集国内外“一带一路”研究成果,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打造成国内外专家学者展示成果、发表观点、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基于这一思路及“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学科、领域和议题,本刊将设有国际经济、国际政治、丝路文化、“五通”建设、海洋与安全、华侨华人等栏目,并将从即日起面向海内外广大学界同仁和朋友们公开征稿。我们将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规范化的匿名评审与编校流程,并力争逐步积累、逐步积淀,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精神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以为广大学界朋友们再提供一个战略研讨和凝聚共识的高端平台,并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作为创刊号,本刊将从梳理自“一带一路”建设构想提出以来涉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最新专题文献做起,第一辑将聚焦于“华侨华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本辑所选十四篇文章皆出自相关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或著名期刊,既聚焦于历史以求会古通今,也关照于现实以求内外统筹、丝路对接,兼而关注于安全风险以求趋利避害,未雨绸缪。总之乃是希望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海丝”沿线各国的共商共建共享以及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的打造,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与学理研讨,进而做出学界、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有的贡献。竭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帮助。

是为序。

贾益民

2017年11月1日于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