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教学改革纵横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建本科院校应突出教学应用型特点——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

如何确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新建院校不容回避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作为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湖南文理学院逐步将办学的类型定位“教学应用型”,服务面向定位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 准确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一所学校的办学定位不清晰,必将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对此,湖南文理学院曾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具有较大规模的教学工作研讨会,逐步明确了“六个以”的办学思路,即“以学生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为依托”。将学校类型定位为“教学型”,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服务面向定位为“面向地方”,即“立足常德、面向湖南、辐射省外”。几年来,我们从学校的服务方向、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出发,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整合优化学科,调整专业结构,修订教学计划,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强了办学的适应性。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办学定位迷失的现象,与老牌大学攀比是突出问题,如比院士多少,比SCI的篇数,比国家项目的个数,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有报道说,南方某院校,花重金聘请了三位院士,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各个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应有符合自己个性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定位不准,特色平平,质量就会抛锚。

围绕“教学型”这个定位,首先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于我们这种类型的院校而言,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提升。所以我们提出要“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其次要树立“以学生为根本”的思想。我们平常讲“教学中心”“教师主体”,事实上很多东西没有落实,或者说模糊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因而没有最后体现到学生身上。显然,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无所作为,招不进来,分不出去,学校就将无法生存。

围绕“应用型”这个定位,就是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本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培养计划上,我们全面推行了以弹性学制、主辅修制为主要内容,以“规格加特长”“素质加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学分制;在培养模式上,我们强调学生“一专多证”,积极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参加各类资格与水平考试(如律师资格证、会计师资格证、报关员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在培养方式上,注意理论与实践、学习与研究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增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后劲。

二 努力探求强素质、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必须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的主战场,教学应用型高校更应如此。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计划。为此,我们依据学院和各专业的目标定位,淡化各课程的独立地位,强化课程体系对不同课程的具体要求,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达到通过主干课程与相关课程的结合、特色课程与一般课程的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建立起新型的综合化、系统化程度高,注重衔接、减少重复,以学生为根本,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集约型、开放型的课程体系。

湖南文理学院明确办学定位后,便树立起了“融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一体,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提高素质为一体,融教学、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以充分体现人才素质培养要求和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特色。

湖南文理学院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一是强调基础和通识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的结合。如在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设置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程16门,公共选修课程50门。二是加强实践环节,突出实验技能、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校通过增加投入,稳步推进实验与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管理体制的改革,确保实验和实践课开出率达到国家评估标准。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开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合理调配实验室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实验室。三是将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精神培养纳入培养计划,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在各专业普遍开设“文艺鉴赏学”“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等。四是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使教学的中心由“教”转变为“学”,引导学生从“知识型”向“素质型”“应用型”转变。五是通过压缩总学时,减少必修课,设置能力学分,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增强适应性,规定教学总时数理工科原则上应控制在2400课时内,文科不超过2500课时。

三 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

有了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定位,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对教材进行补充、拓展、重组,另一方面与社会实践和当地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如对“两课”教学,我们坚持“大德育”教育理念,把课堂教学、自学、讨论、社会实践与专家学术报告等教学方式结合起来,计算机教学除开设文化基础和应用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原理类、维护类、软件类、网络类等选修课,开放计算机实验室,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突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灵活运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和专题式等教学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积极推动英语教学四年一贯制,将课内与课外贯通,充分利用校园网、电台、语音室、英语角配合日常教学,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时空的完全开放,从根本上解决了英语学用分离的问题。

四 开展校县、校企合作,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为依托”,深入开展校县、校企合作,开放办学,提出了“全面合作、项目启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工作原则,先后与临澧县、安乡县等周边区县,以及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德卷烟厂等签订了校县、校企科教合作协议。我们还与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黄颡鱼繁育及高产养殖技术”,获得国家专利的用于水果与蔬菜储藏的“保鲜灵”,国家科技部农村发展中心向全国推广的、可以提前100天上市的特早熟高产扁豆新品种——“红花1号”和“白花2号”等为代表的农业科技项目群签订合作协议,不仅使学校科教工作者找到了更大的舞台,同时也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我们还鼓励科技工作者要尽快改变过去对科技成果市场化不关心的状况,跳出以往“立项—申请—研究—报奖—评奖”的科研过程,跳出追求论文、职称、获奖的成果评价体系,在面向市场、依靠市场、自主创业中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五 突出教学应用型的办学特色

特色是教学质量的表现,也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科研水平等方面,远不如其他老牌大学,但突出应用型办学特色则是完全可能的。新建本科院校结合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办出特色是其抢占先机、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中国有句古话,叫作有所为有所不为,这里讲的正是如何形成特色的问题,也就是要扬长避短。然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容易坐井观天、自以为是,犯片面性的错误。因此办学特色问题应成为新建本科院校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是努力把办学特色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特色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立足地方,以地方为依托。例如,多年来我们坚持校县、校企合作项目,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价值得到体现。

二是努力整合本校教师的优势项目以形成特色群体。我们以环洞庭湖综合研究为突破口,以湖南文理学院董明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洞庭湖湿地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研究”为起点,围绕洞庭湖开展了多学科、全方位的研究。如历史学科的城头山文化研究,汉语言学科的湘西北方言研究,应用经济学科的环洞庭湖经济发展研究等都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的。同时,学校图书馆还专设了“环洞庭湖综合研究资料室”,学报开辟了“环洞庭湖社会发展研究”专栏,逐步形成了有常德特色的学科群研究。几年前,湖南文理学院已被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确定为“湖南省环洞庭湖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六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人才质量的高低永远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严格的管理和严密的监控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建校以来,我们不断强化本科意识和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建立了“三三三模式”质量监控体系,即运用“三级监控、三线监控、三环节监控”机制,对教学工作实行全过程、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控。三级监控,就是实行院、系(部)、教研室三级进行管理和监控。三线监控,一是学生教育监控线,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才因素进行监控;二是教学工作监控线,是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主体;三是教学质量辅助监控线,通过教学督导团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教学动态信息和有关改进意见。三环节监控,就是建立评估与监督—反馈—改进三环节监控机制。2002年下半年,学校发现全校有六位教师在学生民主评教活动中当量分不及格,我们即做出了停岗、停教和限期整改的处理,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通过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003年,湖南文理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当年内达92.5%,处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本文已在2004年第9期《中国高等教育》发表,收录时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