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远的古道:武平古代交通印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摭故实以激忠义,兴文化而振精神
(总序一)

陈厦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武平的发展进步亦如此,离不开以文载道、化育人心,凝聚合力、共写辉煌。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梁野文库”首批5本书籍即将与读者见面了。此时此刻,不禁感慨系之。

“百支千脉从东汇”,“无限风光碧水湄。此地昔年传胜事,迄今留得晓风吹。”这是清康熙年间汀州知府王廷抡、明天启年间武平知县巢之梁笔下的武平一角。而武平这片热土,可歌可咏可记载的,何止这一两个片段?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在登临武平山川、濡染武平风物之后,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留下诗文典章,供后人赏读、研习与感怀。千载文脉、一邑民风,因而有迹可寻,因而薪火相传。

武平地处三省边陲,文脉久远。考古学者在武平发掘出的文物证明,早在3万多年前就有晚期智人在武平生活,这里是福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古越族已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而2000多年前的武平则是汉初古南海国的都城所在地,尽管这个王国存续时间非常短暂,却在这里留下了汉文明的点点火花。北宋淳化五年武平置县,此前此后,无数衣冠南渡的中原士族在闽粤赣边披荆斩棘、开疆辟土,演绎出客家史的磅礴篇章。

千年古邑,积淀深厚,见证着武平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也印证着武平人善良坚韧的优秀品格。今天的武平,不但连续两年蝉联“福建县域经济发展十佳”,拥有“中国林改第一县”等一个个省级、国家级的桂冠,致力于实现“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而且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致力于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提升,今年还成功获评第五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谱写出一曲曲文化之韵、文明之音。

康熙三十七年,当时主政武平的赵良生如此感叹:“蕞尔山陬,节孝迭兴,人瑞蔚起,士风丕振,民俗淳庞,运綦隆矣。若不及时纪列,窃恐流光易迈,耳目渐湮,微言既远,大义云乖。”而“文教之捍御,胜于干橹”,编撰文献,则能以文化人,从而“奠武民于衽席之安”。他认为,武平不缺人文之精粹,却因未能及时梳理留存而湮灭散佚;在滋润世道人心、抚平粗粝野蛮方面,文明的力量可抵十万雄兵。在印刷技术落后、信息传播艰难的三百多年前,古人尚且能够痛切意识到振兴文化、传承文脉的巨大作用;今天有幸躬逢新时代,我们更应深入挖掘、系统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藉以夯实文化自信,留住共同记忆,凝聚社会正气。

从这一意义上说,“梁野文库”的编撰出版,必将有力地促进武平文化建设,助推武平人民进一步崇文尚义、崇德尚善,为建设闽粤赣边宜居宜业宜旅的生态文明福地汇聚强大的内生动力。我相信,有我们的共同努力,武平的人文星空一定会熠熠生辉,武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是为序。

 

2017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