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艺理论译丛》及《文学评论》
毛晓平(以下简称毛):您到文学所一直从事编辑工作,能先谈谈在《文艺理论译丛》的工作情况吗?
尹锡康(以下简称尹):我是1955年到文学所的,很快便参加了《文艺理论译丛》的编辑工作。第一期是1956年出的,是不定期刊物。当时没有正式的编辑部,放在理论组,由蔡仪领头,我们做些编辑工作。组稿、审稿都是编委搞。编委多是北大教授,如朱光潜等。稿件当时主要靠编委,请他们审查。编委大部分在北大。文章由北大西语系的教授翻译,我们负责编,当时我们有三个人,我、李邦媛、姚汉昭,姚后来被打成“右派”,送去劳改。(刘若端在所庆50周年那本书中的文章我看过,比较准确,可以参考。)这个刊物出到1958年,“大跃进”后就没再搞。因是不定期的,只出了几期(6期)。后来在苏联文学研究组时编了几期《苏联文艺理论译丛》。以后改叫《古典文艺理论译丛》,放在苏联文学组,出到1965年。1960年我调到《文学评论》,理论译丛的事就没再搞。
毛:当时办这个刊物的目的是什么?
尹:当时办这个刊物是何其芳的意思。50年代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早期思想研究得很少,认为人道主义思想不是马克思主义。当时比较流行苏联的文艺理论,认为是经典。苏联在1956年出了一本书,是批判人道主义思潮的。何其芳当时很想研究马克思本人的文艺思想,想比较系统地研究马克思文艺思想的发展。想从源头搞起,搞清其来龙去脉。他非常注重这方面,最早的计划想从马克思以前的那段文艺理论——空想社会主义以来有关的文艺思想及早期马克思思想搞起。《文艺理论译丛》头一两期都是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我只负责了这一两期。我当时也是想从源头研究马克思的文艺思想。
毛:20世纪60年代您曾在《文学评论》工作过,那时是什么状况?
尹:我是1960年到《文学评论》的,以前叫《文学研究》,我去时已经叫《文学评论》了。当时所里想把三个编辑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译丛》合在一块,结果没合成。主要是《文学遗产》当时是和《光明日报》一块办的,占《光明日报》的一个版面,也叫“文学遗产”,由《文学遗产》的人来编,陈翔鹤负责,当时劳洪、张白山都在那里。因为《文学评论》的古典部分可以和《文学遗产》交叉,但又不是那么密切,组稿的对象也不太一样,最后没有合成。后来把张白山调来做《文学评论》编辑部的主任,劳洪也过来了,管古代部分。那时我从苏联组到《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组,有我和周铮,后来调来郑启吟。《文学评论》当时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文艺理论四大块。张白山是编辑部主任,劳洪管古代文学,吕林管现代文学,我主要在外国文学组,理论组没有人,让我代管,后来理论组有王信、蔡恒茂。
1953年成立文学所就办了《文学研究》,那时没有专门的编辑部,我去的时候正式成立了《文学评论》编辑部,大约十几个人,设有古代组、现代组、理论组、外国文学组,一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编辑部由何其芳、毛星管,毛星具体管得多。我到《文学评论》是从1960年到1966年。我去时是因为扩大编辑部,把我调过去的,我去主要管外国文学,兼管理论。那时要把苏联组、西方组等都划出去,准备成立外国文学所,当时还没有分出去,好像是1963年或1964年分出去的。《文学评论》当时算是两个所合办,我的编制很长时间是在外文所。1964年搞“四清”,轮流下去,没怎么搞业务。裴多菲俱乐部出来以后,文艺界思想已经不稳定了,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70年代《文学评论》恢复以后我就没再回去。
毛:文学所成立时隶属北大,您能谈谈当时文学所的情况吗?
尹:我来时文学所还属于北大,当时是在北大哲学楼的一层,但很快就划归到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了。那时所里人不多,只是初具规模,当时有理论组,蔡仪负责;现代组,陈涌负责;西方组,卞之琳负责;苏联组是后来成立的,由叶水夫负责,戈宝权来得晚些;民间组,贾芝负责;古代组好像是由何其芳直接管。古代组老先生很多,像俞平伯、钱钟书、余冠英、孙楷第、王伯祥等;西方组老先生也不少,有罗大冈、李健吾、杨季康、罗念生。我觉得当年文学所的政治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比起其他单位,何其芳不是那么“左”。学部对老专家也很尊重,对他们也不是很左。文学所很多人是延安“鲁艺”来的,都是周扬的学生。
毛:您当年没在“鲁艺”?
尹:我和“鲁艺”的人是到了文学所以后认识的。在延安时我在中央秘书处,和文艺界的人不熟。我是到东北后在东北松江省委宣传部和周立波认识的,他那时在写《暴风骤雨》,在农村体验生活,经常下去,在省委只是挂个名,我当时在宣传部编动态。我到文学所是他介绍的。我原来和文学界的人没有什么联系,我的编制在编译局,我去苏联学习回来,那时50年代编《马恩全集》,想让我搞里面的文艺部分,我不愿意去那里。是周立波找了何其芳,把我调到文学所。当时所里还有《文学知识》。1958年后反对大洋古,提倡反映现实,于是出了《文学知识》,吕林、路坎搞这个,反映很好,销路非常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