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德国企业家群体的构成
在18和19世纪各种工厂的创办过程中,技术进步被激发出来了,能够投入到实业中的资金也出现了,劳工队伍也产生了,使得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企业家阶层能够崭露头角。德意志兰早期企业家来源于商人、手工艺人、官员、地主或贵族,还有自由农民,主要来自于城镇或农村的中高层,而不是社会底层。
在重商主义的政策体制下,德国私人企业家的主动与首创作用相对较弱。一些人会以围绕王室住宅的城镇作为创建制造厂的地方,或将他们的外包企业集中到那里去。政府许可成为企业创办的重要条件。政府通过相应的政策,因此可以干预企业的生产活动。马克斯·韦伯认为,专制王室的重商主义政策实际上给企业家造就了一种不合时宜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一个既积极有为又通融乖巧的企业家群体,他们看重政治意义,而非经济价值。
早期的这些企业家与工业革命时期的企业家有某些相似之处。因为他们不仅常常将资本提供者、企业家、管理者的职能集于一身,而且也会将这些职能分离出来,让给其他人来承担。这些变化发生在原材料行业,如采矿、金属冶炼和加工、砖加工与玻璃制造、酿造与蒸馏化工等。
被企业家分离出的企业家的职能,主要是指企业家按照某种标准(资本利润率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进行基本的“战略性决策”,以决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市场定位,以及企业个体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各种关系。这些决策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调动与组合、资金的分配,以及新管理团队的招募形成。而管理者功能,则包括各种“战术性”的决定,指那些为执行企业家决策所必须进行的规划与操作,特别是对企业内部管理,以及企业运作的日常监管。
但是18世纪的制造厂企业家还不懂得会计计算,对利润和财务没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同时也缺乏对劳工队伍的集中控制。
传统制造厂企业家与工业革命时期的企业家是否具有连续性呢?从后来的发展来看,这种连续性是有限的。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莱茵兰地区,市场导向的、没有政府干预的私人企业家,在纺织、金属冶炼和加工、造纸等部门是连续的,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成功转型为现代企业。德国西部的施图姆(Stumm)、旺德尔(Wendel)、赫伯,以及克虏伯(Krupp)、彭斯根(Poensgen)、舍勒(Scholler)都是企业家王朝群体的代表。
不过与德国前工业化时代经济传统相关的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并不妨碍本土企业家脱颖而出,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家的成长。在19世纪30~40年代,企业家更多的来自于外地移民,其中有的还来自于边远省份,但是总体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对于成功的企业家是认可和尊重的。如在18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中,企业家们也被称为富有远见、思想理性、看法公正、行动成熟的社会成员,并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而工业革命期间的企业家,从地区上来看,多来自于柏林、不莱梅、汉堡、莱茵兰、萨克森、图林根、威斯特法利亚等地区,大多数是新教徒。德国中产阶级对“商务”是持鄙视态度的,除非与政府有关联,这种观念一直到20世纪才有所改变。
在19世纪30~70年代的工业革命中,德国的企业家和管理者较少是从熟练、非熟练工人、现代工厂工人、体力劳动者、仆从,或者谋生方式与此类似身份的人群起家的。原因很简单,他们这些人缺乏资本、商务技巧、技术知识、商务机会的信息和教育经历。在这一时期,绝大多数企业家是经过了工商贸易活动的锻炼才得以产生的。
一是从贸易活动中起家的企业家。1850年,中间贸易商和外包承销商先以一个群体的形式出现。纺织工业部门是最早的现代工厂,他们对纺织工厂企业家的形成尤为重要,与之前的工商贸易传统具有较大的连续性。如在19世纪30年代之后,在柏林成衣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是以前的贸易商起着某种领导作用,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零售商。
在化学行业,是那些从事药品、有色金属,以及油漆涂料经营的中间贸易商逐渐转变为德国化学工业企业的创办者。在金属加工行业,也是如此。曼内斯曼家族(Mannesmann)的雷姆沙伊德(Remscheid)家庭成员也为我们提供了类似的例证。
在钢铁、采矿业的发展过程中,中间商都起着领导作用。如克虏伯也是从中间商转变为企业家的。Ludolf Camphausen(1830~1890年)就是一个中间贸易商成为企业家的例子;Gustav von Mevissen(1815~1899年)积极活跃于贸易,同时也涉足银行、运输以及其他的工业活动。
19世纪30年代以后,正是这些人成为铁路公司的主要创建者和第一代铁路企业家。还有一些多面手的企业家,如Wilhelm Herz(1823~?年)就是一位多面手企业家。
二是从手工艺活动中起家的企业家。这类企业家可能比有商贸经历的人更多一些。主要是在中小规模的工业分支部门中占优势地位,且其所管理的企业规模要小得多。这些包括:由于社会生产环境变化,处于一个手工艺人能够生存与不能生存的界限边缘、从手工艺活动中所能获取的收入并不充足的群体;学徒制关系仍未建立的手工艺学徒;不少是典型的无产者,社会地位低下。
这个企业家的成长通道是工业革命过程中人们的社会地位在一代人的时间范围内向前发展的最重要模式之一,同时也是技术知识得以传递到工厂管理中的重要通道。
这类企业家的代表性行业是机械工程、小规模金属加工部门。1870年,柏林地区的机械工程企业家为32人,其中25位来自手工艺人,有7位有着技术学校或高等学校的教育经历,而没有一位是来自于商贸领域的。1831~1850年创办于德国各邦的机械工厂企业家的72人样本中,其中有11位来自于商贸领域,17位接受过某一类技术学校培训,33位为手工艺人(10位锁匠、5位橱柜制造匠、4位铁匠、4位木匠、2位钟表制造匠、2位铸铁匠、2位印刷工、2位裁缝、1位制桶匠、1名工人)。
三是从技师开始起家的企业家。包括从技术学校或学院中毕业的学生,他们离开学校不久便创建了自己的工厂;还有从其他工厂中以工头或管理职位离开后建立工厂的人。1837年,从技术学校毕业、经过观摩而建立工厂的波尔锡希创办了一个50人的机械厂,制造了德国第一个火车头。到1848年,他所雇用的工人增加到300人,他的工厂成为若干最重要的工厂主实践培训的基地之一。柏林工商学院是那时(1850年)一个优良的技术教育中心,为社会输送了1000名毕业生。
其他人群或许还有音乐家、前政府官员、政府任命的经营国有采矿工厂的官员、医生、有贵族背景且拥有地产的人,等等。另外,还有企业二代继承人。在从事机械工程的实业家中14%的人来自于继承,纺织行业则有60%是继承来的。在19世纪中后期,还有一批受薪企业家,柏林地区约为3%,主要以第三产业比较多,如银行、保险、铁路等。
企业家创办企业的动机是相当复杂的,包括经济利益、经济和社会地位,与贫困做斗争,与逆境抗争。个人心理因素——有强烈的独立愿望,追求个人独立的奋斗,政府通过精神鼓励,辅助社团组建和开展学校教育。即企业家对于成功、成就、企业扩张,以及个人经济状况的改善,社会地位的提升等方面的追求,为供养家庭,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兴盛等。
早期企业家所具有的品质包括非凡的精力、勤劳与敏捷的个人品质、勇于承担风险和失败的精神。企业家不仅把自己的行为当作个人成功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把它视作国家与文明所赋予的使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