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决策参考(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中国软实力建设与舆论引导出路

中国软实力面临的是国内和国际的双重难题,因此中国软实力建设与舆论引导工作也要有国内和国际的双重战略。

从国际上看,中国要争夺全球网络、信息、思想空间的市场。首先,要制造对自己有利的国际新闻话语,制订对自己有利的国际新闻议程和国内议程。其次,中国要在国际社会赢得更多的发言权,争取“民主、自由、人权”这些核心概念的定义权、创新权和发展权。技术上,还需制造更多有利于中国议程的新闻事件,赢得国际社会关注。同时还要更多地利用新媒体重新获得议程设置权。

此外,为增强中国软实力,需要在三个层次上做好公共外交。首先,在即时信息的竞争中,加强日常报道工作;通过多种平台(例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等)对政府的内外政策进行说明。其次,在短期信息的竞争中,注重战略传播;通过富含象征意义的活动和传播来推行政府特定的政策或理念。再次,在中长期信息的竞争中,加强文化渗透;通过设立奖学金、交换学者、培训、学术会议等项目,培养国家各行各业的青年领袖,同各国有影响的人物建立永久性的关系,培育在该国的代言人和代理人,促进本国信息和观点在他国的流动。

总之,建设中国软实力,需要增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全世界听到的是中国人讲的有关自己的民主的故事、自由的故事、人权的故事和法制的故事,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地让世人看到有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是一条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而且是符合人类未来发展需求的一种软力量源泉。

在国内方面,则更多需要将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建设相结合以解决目前中国面临的舆论难题。这类似于近期流行的“巧实力”(smart power)概念,即卓有成效地结合硬实力与软实力,使之能够帮助实力的使用者达成目标。Ernest J. Wilson III, Hard Power, Soft Power, Smart Power,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March 2008.

网络舆论的负面情绪往往反映的是民生问题。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364页。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0.5,两极分化严重。这相悖于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标,未能很好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直接影响着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通过经济、政治的调整,解决两极分化问题,将有利于巩固中国软实力基础。

此外,中国需培育中间力量。综合相关研究,中国的中间阶层已经形成,他们是中国最稳定的群体,他们包括普通公务员、中小学教师、高校里教理工农医的大学教师、享有养老和公费医疗的退休职工。这部分人口数为1亿~3亿,年平均家庭收入15万元以上,是国内市场主要消费者,集中在城市,储蓄率高,年龄平均45岁以上。他们需要社会稳定,意识形态上保守。《探寻多元化时代的中国主流价值观》, 《环球时报》2010年12月11日。为巩固社会最稳定的群体,应着力解决他们面临的四大危机:医疗危机、住房危机、养老危机、子女教育危机。

与软实力更加相关的是要培育表达党的根本宗旨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意见领袖。作为意见领袖,他们将拥有影响和改变群体态度与行为的能力,通过发表对社会问题或突发事件的判断性和评价性意见,成为社会舆论的重塑者和追随者。意见领袖要从多行业培养。知名学者、知名记者、政府官员、党内学者型新老干部,以及其他知名人士都可以吸纳为意见领袖,使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中国需要在各个领域培育舆论领袖。中国需要在网络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博客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微博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传统媒体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新闻记者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专栏作者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非政府组织中有自己的舆论领袖。在各个舆论场都有自己的代言人,中国才能占领舆论的制高点,掌握舆论引导力。中国软实力建设才有出路。